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生化小课 | 配体的协同结合可以定量描述

生化小课 | 配体的协同结合可以定量描述

作者头像
尐尐呅
发布2024-04-11 16:05:49
760
发布2024-04-11 16:05:49
举报

配体的协同结合可以定量描述

1910 年,Archibald Hill 首次分析了血红蛋白与氧的协同结合。这项工作得出了研究配体与多亚基蛋白协同结合的一般方法。

对于具有 n 个结合位点的蛋白质,等式 5-1 的平衡状态变为

关联常数的表达式变为

Y 的表达式(见公式 5-8)为

重排后取两边的对数,得出

公式 5-16 是Hill方程(Hill equation),log [Y/(1−Y)]与log [L]的关系图称为Hill曲线(Hill plot)。根据公式,Hill曲线的斜率应为n。然而,实验确定的斜率实际上反映的不是结合位点的数量,而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因此,Hill 曲线的斜率用 nH 表示,即Hill系数(Hill coefficient),它是协作程度的度量。如果 nH 等于 1,说明配体结合不具有协同性,即使是多亚基蛋白质,如果亚基之间没有交流,也会出现这种情况。nH 大于 1 表示配体结合具有正协同性。这就是在血红蛋白中观察到的情况,其中一分子配体的结合促进了其他配体的结合。当nH = n时,达到nH的理论上限,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将是完全协同的:蛋白质上的所有结合位点将同时结合配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出现部分配体饱和的蛋白质分子。在实际应用中从未达到过这一极限,测得的 nH 值总是小于蛋白质中配体结合位点的实际数量。

nH 小于 1 表示负协同性,即一分子配体的结合会阻碍其他配体的结合。有据可查的负协同性案例并不多见。

为了使Hill方程适用于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我们必须再次用pO2代替[L],用Pn50代替Kd:

图 5-13 给出了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Hill曲线。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本栏目信息及图片均来源于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第八版,其中文字信息为英文原版的小编翻译/整理版,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欢迎在留言区或私信听课君提供宝贵意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部分WORKED EXAMPLE、BOX及全部Chapter Review未纳入翻译整理范围,如有需要建议参考原版图书该部分内容学习。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4-03-2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国家基因库大数据平台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