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破局工业AI“最后一公里”:国产大模型如何让中国智造从场景优势到实战效能?

破局工业AI“最后一公里”:国产大模型如何让中国智造从场景优势到实战效能?

作者头像
自动化大师
发布2025-08-06 08:26:53
发布2025-08-06 08:26:53
137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自动化大师自动化大师

破局工业AI

"最后一公里"

时至今日,对于“中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共识,我们仍然能听到一些质疑:“不过是靠廉价劳动力和规模堆出来的”,“核心技术还不是捏在别人手里?”。这种论调背后,恰恰折射出中国工业寻求突破的深层关切与动力。

德国依托其深厚的精密制造与工业标准化根基,制定了以硬件标准化与确定性智能为基石的“工业4.0”战略。

美国凭借其在互联网、软件及AI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推行以软件平台生态的“全域协同”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战略。

而中国,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选择了一条更具融合特色“中国制造2025”破局路径。

中国制造2025

“场景+技术”的双轮驱动

作为全球唯一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的国家,中国正加速摆脱“世界工厂”的刻板印象,依托“场景深度+技术创新”的双重优势,在智能制造全球竞赛中塑造独特竞争力。这让我们既不必如德国般过度依赖标准化,也避免了美国可能面临的应用场景局限。

“正如国家工信部部长所指出:德国是从工业3.0串联到工业4.0,中国是从工业2.0、3.0一起并联到工业4.0。这种并联式发展的底气,主要来自两个关键支撑

一方面,中国拥有有全球最丰富的工业场景:从钢铁冶金的高温冶炼、化工装置的精密反应,到新能源汽车的柔性生产、光伏电站的智能运维,完整的工业门类覆盖了从基础原材料到高端装备的全链条,为技术验证提供了丰富场景。

另一方面,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5G基站数量占全球60%以上,为工业数据的实时传输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AI算法在文本识别、数据分析和人机交互等方面比肩国际;尤为关键的是,中国正展现出将前沿技术与复杂工业场景深度融合的独特能力。

中控TPT大模型

破解工业AI的落地难题

在AI重构各行各业的当下,工业AI无疑是”中国制造2025“在全球工业智能化竞赛中的破局关键。它拥有串联工业场景与技术的强势能力,能在复杂工业场景中挖掘数据规律,驱动工业从传统的“人工经验驱动”向“数据与智能驱动”转型。

然而,工业AI的成功落地,绝非通用大模型的简单套用。流程工业固有的高耦合、长周期、强安全特性(比如一个化工反应的参数波动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对工业AI大模型提出了严苛的专业性门槛:既要理解化工反应动力学、设备机械原理等“硬机理”,又要能处理温度、压力等时序数据的“软规律”。

这就需要一个深谙流程工业垂类Know-how、又积累了海量实战场景数据、更具备完整技术闭环能力的流程工业专属大模型——中控时间序列大模型TPT(Time-series Pre-trained Transformer)。基于中控深耕流程工业三十余年的行业积累的中控TPT大模型,正是这样的“原生玩家”。

图片
图片

它的核心优势源于三大“护城河”:

行业Know-how与数据厚度

作为流程工业的“原生玩家”,中控深耕流程工业30余年的行业经验,背靠10万套控制系统和沉淀的1亿I/O点数的工业数据,其自研的中控TPT大模型能精准挖掘数据与工艺的内在规律,实现从“拥有数据”到“读懂数据”的跨越。

技术闭环能力

工业领域中,控制系统是AI实施执行的硬件基础。

中控技术已连续十四年蝉联中国DCS市场榜首,中控TPT大模型能深刻理解如何将AI模型转化为客户现场稳定运行、产生实际价值的解决方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从底层的控制系统、数据平台到AI模型,再到应用层的工业Agent,真正实现了端到端自主可控,保障安全可控,符合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

场景复用体系

中控服务过3.5万+企业,广阔的行业覆盖和扎实的客户基础为AI场景验证与规模复制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TPT能够解决工业应用分散、数据应用碎片化等难题,实现由一个TPT模型为基座打造一个软件支撑多种应用场景的新模式,真正解决工业AI“落地难”的问题。

中控TPT大模型

赋能工业智能实战

中控TPT大模型针对流程工业时序数据的特性(连续性、高耦合、长周期、多尺度、模式复杂)进行了专门生成式AI算法框架设计,融合不同装置海量生产运行、工艺、设备及质量数据等融合训练而成的具备模拟、预测等核心能力,能够大幅提升工厂建模效率,统一分析类、优化类、控制类、培训类等工业应用。TPT通过少量微调或零微调,即可在不同装置和工况间复用,具备跨工况、跨装置适配能力,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闭环应用。

案例1

在石化生产运行过程中,一旦某台泵出现振动异常,如操作不及时则可能导致非计划停工,整个的过程发生可能就在“转瞬之间”,对于操作员的经验考验、心理承压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而TPT则能够提前30分钟实现超早期异常预警,并自动提供设备故障的原因分析和处置建议,如此一来,操作人员就能全面快速掌握装置运行情况,及时消除工艺异常和设备异常,提升企业对装置的风险把控能力。

案例2

在万华化学宁波65万吨烧碱装置废水pH值的控制场景中,由于pH值在中性区域非线性时变等特征,传统的控制手段很难实现平稳控制,目前该场景控制过程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基于TPT预测结果控制加酸加碱量进行前馈调节,实现了pH值的闭环智能控制。将原6~8小时才能完成的操作,缩短在一个小时内自动完成,大大提升了运行效率。实践证明,TPT在传统方面解决不了的工业难题方面具有独特作为和价值,可为实现工业安全、质量、低碳、效益目标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全面加速流程工业的智能化进程。

sunset, factory, buildings, illuminated, nature, industrial, industrial Plant, pollution
sunset, factory, buildings, illuminated, nature, industrial, industrial Plant, pollution

TPT升级版即将发布

开启工业自主运行新篇章

目前,中控TPT大模型 SaaS版已开放免费试用,采用云端部署模式,用户无需购买昂贵复杂的专用硬件设备和专业的服务器环境,只需通过网络浏览器,即可轻松访问和使用。

更值得期待的是,中控TPT大模型升级版将于8月底重磅发布。新版模型聚焦工业生产全流程,以“统一建模”打破技术壁垒,实现多技术体系深度融合,可覆盖多类应用,支撑装置多类核心任务。通过TPT大模型构建的工业装置智能体,将成为装置运行的“智慧大脑”,推动各类应用从工具型助手全面升级为具备主动异常识别、精准风险评估、智能优化决策及自主执行能力的智能体(Agents)。更值得期待的是,这些智能体将组成自主协作系统,构建生产过程自动化(PA)的智能运行平台,共同完成工业装置自主运行目标,这标志着工业软件技术体系与应用模式的又一轮革新,为流程工业从自动化向自主化跃迁注入全新动能。

扫码免费试用

●●●

<<< END >>>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工业AI前沿技术!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8-0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自动化大师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