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霍金在他生命的最后1000天,都做了什么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

时间有多长?

对于永恒而言,它可能没有尽头

对于生命,它却一向“有始有终”

当时间行将生命的尽头,未求安逸,未享悠闲

他将余力投诸于水深火热的科研领域

从未停歇的探索精神

于时间永恒,于我们珍贵

史蒂芬·霍金,2018年3月14日辞世,在死亡地平线上他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生命最后1000余天他做了这些事——

1、警世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问题

霍金毕生致力于揭开宇宙秘密,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将关注重心转向了人工智能领域。

2015年1月份,霍金与马斯克等一些人工智能专家签署了一份关于人工智能的公开信,目的是提倡就人工智能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做认真的调研,致力于让人工智能的研发人员更关注人工智能安全。

2016年10月,霍金在英国剑桥建立了跨学科研究所“利弗休姆智能未来中心”,试图解决一些在人工智能研究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尚无定论的问题。“

2017年11月,GMIC 2017开幕式,霍金通过视频连线做主题演讲《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家园》,谈及对人工智能的看法。主要观点如下:

• 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 应竭尽所能,确保AI发展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有利;

• 人脑与电脑没区别,人工智能有失控风险;

• 人工智能的发展问题必须在现在和将来得到解决;

• 跨学科研究是人工智能一种可能的前进道路。

霍金:“我们站在一个美丽新世界的入口。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同时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世界,而你们是先行者。我祝福你们。”

2、为实现星际旅行制定“突破摄星”计划

2016年,霍金与俄罗斯企业家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一起,推出了长期研发计划——“突破摄星”,目标是让星际旅行变成现实。就是这么充满星辰大海梦想的组合,计划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研发出质量以克计算的自动化太空探测器——“纳米飞行器”,将其发射到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

2017年11月5日,霍金作为腾讯WE大会的开场嘉宾独家视频演讲。这也是他对中国观众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讲。向人们阐释了“未来之光”,这个演讲主题是“突破摄星”项目。他解释了这个项目的三大核心概念,是“迷你太空飞行器、 光动力推进和锁相激光器”,项目的目标在于实现星际旅行,不远的将来,人类很可能向距太阳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发送一个探测器。

3、修订自己对于黑洞的解释

2014年1月24日,发表论文《黑洞的信息保存与气象预报》,霍金指出黑洞其实是“不存在”的,不过“灰洞的确存在”,再次震惊物理学界。

2014年7月21日,霍金在“第17届国际广义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大会”上指出,黑洞并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数物理学家以前认为的那样,对其周遭的一切“完全吞噬”,事实上被吸入黑洞深处的物质的某些信息可能会在某个时候释放出来。

2016年,他在BBC里斯讲座做了关于黑洞的演讲,提出如果可以了解黑洞,理解黑洞如何挑战空间和时间的本质,可能就能解开宇宙之谜。多年来,他一直很着迷于研究黑洞。会上观点被BBC的科学编辑大卫·舒克曼收录成书《黑洞不是黑的》。

4、完成留给世人最后的著作《大设计》

史蒂芬 · 霍金和勒纳德 · 穆洛迪诺(Leonard Mlodinow)合著的新书《大设计》( The Grand Design ),霍金留给世人的最后著作。两位作者力求对数学和物理学作一个详细的历史性总结,对关系到宇宙及其起源的各种复杂数学模型和数学理论进行阐释。

该书对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即 “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的表述却未详解深究。

2018年3月14日

3月14日,斯蒂芬·霍金在位于剑桥的家中去世。世界哀悼。

霍金,21岁便开始在死亡预期中生活着,不怕死,但想活,数次成功挑战死亡预告期,锻造世人心中超越生死而存在的神话。但是,自然规律在这一刻将神话推向另一个阶段,当生命力与肉体剥离,神话将去向哪里?

生命因科研成果大放异彩

对科研领域的影响

一生功绩,已公布及尚未公布的研究成果将引领科研人员继续探寻宇宙、摸索时空。羸弱身躯之上是“巨人的肩膀”,世界科学史上,无声喉咙发出的世界强音,历久弥新。

对我们的影响

宇宙知识与时空探寻成果跃落纸上,朴实文字将晦涩科学一一呈现,数本科学著作是传承,是经典,无畏时间涤荡,人间大路小道自留追寻的脚步。

部分作品

• 1988年,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发行,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

• 2001年10月,《果壳中的宇宙》 出版发行,以相对简化的手法及大量图解,诉说宇宙起源。

• 后续出版《宇宙简史:起源与归宿》、《大设计》

• 霍金和他的女儿露西一起为孩子们写了科学启蒙故事《乔治的宇宙》

• 一部偏向于自传性质的作品《我的简史》

• 他人根据其演讲内容整理成书《黑洞不是黑的》

记忆接力,精神不息

时间没有尽头,探索永无止境。当ABC新闻记者询问他想要解决的最大神秘事件时,他说:“我想知道宇宙为什么存在,为什么存在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

我们活着,但不会永远活着。此时为什么活着,似乎就比活着更重要。当死亡期限一遍一遍在耳边响起,他的心绪曾如何变化,不做臆测,在一场场比医生们想象的更遥远的地平线上他从未停止探索。探索精神将如他的成就永葆生命力,在一代一代人的记忆里传承。

本篇图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问题,欢迎指正。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15A1LQDA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