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二手手机灰色产业链恢复数据泄露隐私

信息化时代,手机作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必备工具,实际上就是巨大的个人信息库,里面包含着一个人衣食住行的全部信息。同时,互联网也记录了人们所有的生活的轨迹。令人恐慌的是,当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出现裂痕,公民的个人信息便会被几分或者1毛一条的频繁交易。人们自以为删掉所有信息或者恢复出厂设置就安全了,实际上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使手机用户上当了,或者说手机运营商们没有遵守相关契约精神,使得用户删掉信息后还能通过技术手段被找回,用于其他犯罪行为。 据新京报报道,有市民把旧手机卖给二手手机商后,没过几天,多个朋友就收到了以他名义借钱的诈骗短信。

原来,恢复手机里被删除的数据,并将其中的个人信息进行倒卖,已经形成一个灰色产业链。新京报记者以“数据信息商”的身份,加入多个二手手机维修交易群,就有从业人员报价倒卖公民的通讯信息“每条价格1毛钱,购买的话1000条起”。

据调查,80元即可全部恢复被删除的隐私照片、通讯录,这已成了一些二手手机回收的“副业”。甚至有的二手手机维修者直言,看到有姿色靓丽的女顾客来维修手机,就会把其中的隐私照片拷贝下来。

按现在的技术标准,为了避免反复读写对存储设备的磨损,系统内部对“删除”文件只作了删除标志,但其实并没有真正在物理形态上消除,而通过相应的程序,还是能把这些数据还原。这个常识,很多用户其实并不知道。

我们以为全部删除的信息,只需要经过一个程序,就能全盘恢复,将我们的隐私照片、金融数据、电话通讯录,被扒得一丝不挂。二手手机的灰色信息买卖,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犯罪渊薮,也是公民个人隐私泄露的一个重要源头。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从2014年至今的废旧手机存量累计约18.3亿台,且预测2018年和2019年手机淘汰量将分别达到4.61亿台和4.99亿台,而随着2020年5G逐步商用,这一数字将增至5.24亿台。调研机构赛诺预估数据显示,2017年C2B(不包括个体回收、用户私下交易)端回收的手机约为3000万台。这个天量的二手手机市场,以及每台手机里面海量的、真实的个人数据,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监管,将严重威胁公民的财产安全、隐私安全。

技术带来的变化,冲击着传统的信息安全观。过去一把锁就可以牢牢锁住个人信息,但现如今,每一次网页浏览、每一次移动支付,都会让个人信息数据化。甚至拍的更为私密的图片、聊天记录等都会在不法分子的手中失而复得,我们的私密性几乎无从谈起。

要说明的是,从公民的二手手机里面恢复数据、窃取个人信息,本身就构成了犯罪。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徒法不足以自行。恢复、倒卖二手手机里的个人信息,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重要“副业”,甚至见怪不怪,这就需要司法机关及时亮剑,以个案来普法,才能惩奸罚恶、以儆效尤,终止破窗效应。

还要看到,二手货回收市场虽然一直是治安管理的重点监控领域,不过之前的监管主要是为了防止销赃。但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信息和隐私这些无形财产成了犯罪的对象,相关的监管就需要及时跟上。对于涉及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二手手机维修、销售市场,应纳入特种行业进行监管,实施严格的准入和行业规范。

二手手机里的个人信息,仍是属于公民的个人隐私,并没有随着财产权而转移。通过不法手段恢复、倒卖其中的信息本身,已经触犯了《网络安全法》《刑法》,对于这种行业黑幕绝对不能姑息,要亮出法律的高压线。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信息安全的攻防战势必是一场长期博弈,但有司不能任由公民个人信息就这样源源不断被窃取,而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措施。或者,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让立法部门、司法机关、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组成一条信息安全的“保护链”。 同时,也依赖于民众法制意识、安全意识的提高,依赖于手机制造商在源头上为保护民众信息筑牢防火墙。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605G0EV85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