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我把你当朋友,你却把我当私域流量

互联网一天到晚就爱创造新词,什么闭环、下沉、新零售,最近又有个新词比较火,就是标题说的「私域流量」。刚一听说,还以为是本田思域,或者私欲,后来才知道此域非彼欲。啥也别说了,活到老学到老,赶紧查查吧。

私域流量是和公域流量相对的一个概念。公域流量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公共区域的流量,是大家共享的流量,是各个流量平台,比如微博热门、抖音、快手等;不属于企业和个人,需要的话就要花钱买,而且随着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已经到了流量红利消失的下半场,获客难度不断增加,流量也越来越贵。

私域流量则是企业或个人自主拥有的、免费的、可以自由控制、多次利用的流量。比如微信公众号、微信个人号、自已的APP等。

打一个简单比方: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就是公共海洋和自建鱼塘的关系。公域流量是公共海洋,而自建鱼塘我们称之为私域流量。随着公共海洋上捕捞的人越来越多,捕捞的成本越来越高,于是人们开始自建鱼塘来降低捕捞成本,也提高捕鱼量。

百度知道

看完后觉得也没啥新鲜的,谁还没有几个粉丝呢。「IT那些事儿」这种无规律更新的公众号不也有好几千粉丝,啥时候就成我的私域流量了,这不是埋汰咱们有独立思考能力、价值观正到不能正的粉丝们么。其实叫粉丝都不对,应该就是订阅者,写得好人家来瞅两眼,写得不好立马掉头就走也是应该的。但是挡不住「业内人士」把用户当成「鱼」,天天研究怎么打捞,怎么圈起来,怎么提高转化率。

自从今年开始,就发现各种流量「见顶」的现象,以前是增量够多,各大公司招兵买马,拓展疆域,现在是增量有限,但是增长不能停啊,投资人和股民都看着呢,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招就是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拼多多创始的「下沉」,避开一二线城市,「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一头扎进三四五六线城市县城乡镇,赚了个盆满钵满,最近又靠补贴,尤其是对苹果手机的补贴,杀回一二线,让当时骂他「太low、全是假货」的白领们齐声喊「真香」。从这一点看出,咱网民真的是宽容大度,从来不记仇,知错能改就是好同志,有便宜不占WBD,拼多多也是相当会走群众路线,眼看朋友圈一众大佬在公众号里为拼多多摇旗呐喊,全然不记得当时批判它时的正义凛然,是啊,谁和钱有仇呢。

第二招就是所谓的「私域流量」,微信微博小红书、大众点评蚂蜂窝,以前明星或者公众人物叫意见领袖 KOL,也就是 Key Option Leader, 现在又来一个词叫 KOC, Key Option Customer,说的浅显一点就是各行业的小 V,有各种各样的优势,比如颜值高会穿搭,懂美食资深吃货,摄影达人,快手段子王,技术大咖,搞怪能手,不一而足,只要有足够人关注,就算「带流量」,就能做转化。有人说,这也不新鲜啊,早几年网红卖衣服,包括今年视频卖口红不都这路子吗,没错,只是现在有愈演愈烈之势。

主要还是「流量枯竭」闹的,新用户越来越少,只能把老用户拿出来继续霍霍。这就和种地一个道理,地多了,撒了种子就打麻将去了,每亩地长出来点儿就能活的挺好,这一下地少了,不够吃了,就把地先翻好几遍,撒上种子,施肥浇水,喷洒农药,一家老小就指望它了。

于是乎,发现现在加微信的越来越多了,公众号也弄个「粉丝群」,科技媒体也整个会员群,交友网站也弄个群,技术社区也弄个群,有不少还是收费群,或者是免费加入,但是活动收费、内容收费,总之兜里就那么点钱,感觉总被几十个公司或个人盯着,给谁都伤和气,一天到晚纠结「给他、不给他、给她、不给她」。

朋友圈的微商也越来越多了,喜提飞机高铁的段子已经被说烂了,现在除了五线城市以下一般不会用这种招数了。更多是塑造「人设」,卖减肥产品的真把自己弄瘦好几圈,把功劳全都归给代理的那款产品。如果是美女,那一定会在朋友圈说她的皮肤水嫩年轻的原因是用了代理的化妆品,对于自己「天生丽质」的事儿是绝口不提。卖电子烟的,天天就说这款味道好,那款科技含量高,这个气量足,那个待机长,你不提醒他,他都忘了他从来不抽烟这件事儿。现在评论个朋友圈都要慎重,一不小心夸人瘦了,年轻了,立马可能迎来一轮「饱和轰炸」,让你叫苦不迭,不买吧,伤和气,「咋的,还不信老朋友?」,买吧,大多是「三无产品,成本和售价完全不成正比」,咱这智商也不上这种税啊,只能找找别的理由婉拒,顺便发个大红包祝贺对方生意兴隆、事业成功,朋友圈是再也不敢留言了。对了,现在见到「事业」两个字都有点哆嗦,有人加微信,上来就找你一起做一项事业,八成是微商、传销,还有两成是保险。细想也挺羡慕,工作十多年还没有把工作做出事业的感觉,说出来也挺惭愧。

「私域流量」也许在未来越来越重要,每个人圈子里都有那么几个KOC,各大公司和品牌也会越来越重视和用好这种流量,一线KOL和传统大型媒体做市场和品牌塑造,真正销售渠道靠KOC,比喻成人体,KOL和传统大媒体是动脉,KOC和私域流量就是毛细血管,真正触达最广泛的人群,反而靠的是后者,因为电视看的人越来越少,统一的具有绝对覆盖率的大媒体也越来越少,人群被划分到一个个小圈子里,如何更有效地触达这种圈层,将是互联网下一步的思考方向。

最后奉劝那些在朋友圈里疯狂发硬广的「朋友」,流量诚可贵,友谊价更高,不要我把你当朋友,你却把我当「私域流量」。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6A03Y5C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