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P2P已死:全部清退,一个不留,合作支付公司、银行相继被监管约谈!

P2P已死:全部清退,一个不留,合作支付公司、银行相继被监管约谈!

今年7月,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了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明确网贷专项整治时间表:3季度“三降” ,4季度“试点”。

现在,眼看3季度已过2/3,监管加紧清退节奏。

继多家银行收缩网贷存管业务后,近日,包括北京地区在内的相关监管部门约谈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要求后者审慎开展或清退P2P支付结算业务,并提交相应的整改方案和清退时间表。

支付公司接到要求:审慎开展或清退P2P支付结算业务

8月29日,据财新报道,近日,包括北京地区在内的相关监管部门约谈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要求后者审慎开展或清退P2P支付结算业务,并提交相应的整改方案和清退时间表。与此同时,有银行方面也收到相关通知,需“审慎开展p2p网贷业务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至于清退的节奏,报道指出,监管要求在维持社会稳定的大前提下,具体根据各家支付公司提交的方案执行。

财新记者了解到的情况,首批被清退的对象可能是一些到目前为止还未将资金做银行存管的P2P平台。

没有银行存管,意味着这些平台均存在着严重的合规问题,而切断支付通道,即资金无法流入流出,相当于直接宣告平台线上业务的死亡。这部分平台的数量少、规模小,但仍需注意处置的方式方法,不引起处置风险的风险。

而对于那些已将资金存管至银行、仍在合规整改进程当中的P2P平台来说,也存在着支付通道被清退掉的可能性。有两名分别来自不同支付公司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其提交给监管的清退方案中,一家计划在年底前清退完毕,另一家计划在1-2年内清退完毕,但后者的方案被打回,认为时间拖得太长。

此外,财新还在报道中提到的,也有P2P存管银行人士称,得到的消息是部分支付公司需分类管理,没有提到“全部清退”要求。据该名银行人士分析,假设在所有支付公司的通道被切断这一极端情况下,P2P仍可以通过存管银行进行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但会造成许多不便,比如说许多交易可能需要到线下进行充值,或者通过存管银行去完成充值路径。

多家银行被窗口指导不能再做P2P存管业务

今年7月底,据经济观察报记者报道,多家股份行、城商行和民营银行从去年底今年初开始已经接到窗口指导不能再做这块业务。

的确,在当下监管趋严、备案进程不明和行业出清加速的大环境,不少曾经的存管大户为了防止声誉受损,基于品牌、业务空间、成本等考虑,开始收紧甚至退出P2P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态度趋于谨慎。

另外也有部分银行是由于资金存管系统对接的要求提高,未通过测评而选择退出。

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目前贵州银行明确宣布退出P2P平台资金存管业务,上海银行、北京银行、恒丰银行、广东华兴银行、浙商银行、徽商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廊坊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在明显缩减网贷资金存管业务。

如广东华兴银行6月初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加强账户管理,引导广大客户合理安排和使用账户资源,将于6月21日起对部分网贷资金存管账户进行批量清理;

新安银行于2019年1月以来已前后发布5次公告解除与P2P网贷平台网贷资金存管协议,共涉及30家平台,不过其中多数为停业及问题平台;

重庆富民银行也多次发布公告终止部分P2P网贷平台资金存管合作;

捞财宝与上海华瑞银行于2019年8月初终止存管合作,虽然关于终止合作双方各执一词,但不难看出上海华瑞银行确实在收缩存管业务。

当然,在部分银行退出网贷存管业务的同时,也有银行积极开展资金存管业务,如新网银行、内蒙古陕坝农商行和宜宾市商业银行。

监管多措并举引导清退,P2P濒临死亡

监管多举措并行、清退不合规平台:

1、切断支付通道,清退未对接银行存管的网贷机构;

2、要求接入实时数据报送系统,清退信披不透明的网贷机构;

3、重点推动三降,清退规模小、背景弱的平台,为“试点”开闸做充分准备 。

银行存管和支付通道可谓P2P网贷业务的命门,监管从此出发,目的可能是为了快速清退硬件基础不合规范的网贷机构。

今年7月6日央行旗下的《金融时报》报道,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了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座谈会,明确下一阶段重点为,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风险、多措并举支持和推动网贷机构良性退出或平稳转型。

2019年四季度,在合规检查、接入系统、数据核验等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将逐一对在线运营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多措并举化解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按照“成熟一家、纳入一家”的原则,将整改基本合格机构纳入监管试点。

如今三季度已过2/3,退出工作尚有长路要走。

长远看,四季度“试点”毕竟只有少数平台能取得资格,如果在3季度未将市场存量压降到一定规模,届时“试点”开闸势必引起流动性集中,部分平台发生挤兑,导致更严重的市场风险。

关于P2P全部清退的事,早前实锤上海,后来实锤深圳。

广州金融局也配合着发出了《P2P网贷行业风险提示函》。

如果还不信,那就问问行业里的资深朋友,就知道答案了。

还有人问现在P2P还能不能投资?

我的答案:

3个字:不能买。

无论过去、现在、将来,P2P和股市一样,都是高风险的投资品种,

我应该是整个行业里面最早提出不建议大家投资P2P。

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

用这句话来形容现在的P2P行业最为恰当不过了。

这种反思的文章其实写了很久很久,下笔的时候应该是今年年初的时候。

2018年是互联网金融行业飞到最高点然后摔的半死的一年。

现在尘埃基本落定,复盘一下整个P2P行业,权当祭奠逝去的过往~

记得在2016年,P2P行业万众瞩目的时候,正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我和几位朋友讨论P2P前景时,一位高人淡淡地说道,“P2P基本上都是骗局,绝大多数P2P都会死掉,不必在意……”

如今一语成谶,颇感天道和命运和力量。

在P2P这个词诞生之前,民间借贷就始终在做这样的业务,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都在2006年前后诞生,却始终没能获得类似P2P的影响力;

在P2P这个词诞生之后,又天生不受待见,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号称自己是不同于P2P的创新模式。

在P2P这个词烂臭大街之后,JG部门仍然需要在寻找直接掐死和放任自流的中间点,这个行业造成了严重社会后果却又必须继续存在。

为什么会允许P2P发展10多年呢?

何止P2P,其实只要JG部门设立机构白名单,可以轻松灭掉银行体系之外的所有非法理财渠道。

P2P能够在10年前就存在,以及现在不能把P2P全部灭掉,是因为JG部门不能这么做。具体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P2P模式的根源有所谓的法律保障。

P2P采取的最初模式叫债权转让模式,即超级债权人模式。

不管一个国家的金融管制再严厉,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借贷关系总是受法律保护的。企业家以个人身份先把钱借给需要用钱的人,这个合同显然是合法的;然后企业家再把债券转让给需要投资拿收益的人,这个合同也是合法的。别管这么做是不是绕过了金融JG,只要不违反国家对高利贷的规定,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受到法律保护。

从这个角度看,P2P的根源是有着上千年传统的民间借贷,P2P只是试图把水面下的民间借贷做成一门合法生意。

现在倒回去看,他们抓住的时间点很好。再早一点,会成为非法集资的先烈;再晚一点,没有足够的线下积累应对互联网带来的P2P变革;如果拖到现在,窗口期已经彻底关闭了。

另一方面,中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进行了全方位的金融改革。

此时的银行不再包揽一切,需要有银行之外的机构来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靠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太小的需求满足不了,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村信贷,本来就不是大型银行擅长的领域。

剩下的这些空隙,是把它们推向摸不着的银行体系,还是推向看不见的地下金融?

长期的金融抑制,留下的金融市场服务空间,需求决定其市场。

另一方面JG部门实际上没有能力真正消灭非法集资,只能把这些永远存在的真实金融需求从地上赶回地下。

我们可以说P2P已死,平台已经死去十分之八九,因为这个热词以及他背后的资本浪潮已不复存在;

但我们也可以说P2P永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为他在做得事情未曾中断并以其他名号延续。

简壹进入P2P行业相对较早,2013年,由余额宝掀起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浪潮,

一方面无数草根、精英创业者受到鼓舞而涌进P2P行业,

另一方面善林、冠群、恒~等线下理财巨头们开始全国跑马圈地,广开门店,

一副赶超银行的态势。

P2P财富端是吸储,贷款端则是放贷。

在贷款端,展业、陌拜、发传单、审材料、做实调、忙催收,既有个人,也有中小企业主,更有知名企业。

在财富端,展业、陌拜、发传单、交材料、跑市场、忙应酬,既有大学生,也有上班白领,更有土豪、煤老板。

整个流程做下来,见识到了里边的种种不堪,看清了中国的金融生态,也弄明白了P2P所谓的商业模式。

从本质上说,P2P面对的市场就是垃圾贷款人(或者美国说的次级贷款人),现在来看,很多都是还不上钱的老赖和接近老赖的群体。

这样的群体不是有信用污点,就是不能提供抵押或者足额信用的。

在目前中国并不完善的信用环境下,这些人有各种办法逃避还债。

有些人甚至从借贷之初就抱着不还钱的心态。

在中国目前融资成本高企的环境下,加上两端的高运营成本,只有提高贷款利率才能覆盖成本带来收益。

但悖论是,贷款利率越高,驱动市场更集中向垃圾贷款人聚集。

结果,坏账高到难以想象的程度,完全覆盖了利润,并且侵蚀成本。

一位资深从业者,银行积四十年风控经验不愿触及的市场,傻子(P2P)头脑一热冲进去了!

多数P2P公司是在负债经营。

因为经营亏损,借新还旧,拆东补西就成了常态,慢慢就演变成了大家熟悉的庞氏骗局

雪球越滚越大,资金链条越来越长,一旦断裂,就是跑路垮台,

最终广大出借人的利益受到侵害,轻者现金储备被卷走,重者家破人亡……

从2018年到现在,对金融圈来说,是个彻头彻尾的“水逆周期”!

股市危机、债市危机、汇市危机、房市危机,各类资产大幅贬值,居民财富大缩水。

在阴霾笼罩的投资市场,还有一个臭遍金融圈的事件,就是P2P暴雷,

唐小僧、国金宝、投之家、宜贷网、万盈金融、团贷网……

2019年7月初,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办召开的P2P风险整治半年总结内容曝光,

对P2P的监管不再见“备案”二字,

只有“监管试点”一提了,

彻底将P2P放在领板凳……

但是金融科技的发展,让我看到了P2P未来的一线希望。

同样是给小微企业贷款,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就做的很好。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让贷款人的信用情况清晰到可以甄别把控,让贷款人的审核效率提高到秒办秒结。

我们拭目以待,希望看到行业的涅槃重生。

但是,就投资而言,

当前我的建议两个字:远离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30A08LJR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