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聊一聊3D打印混凝土桥的变与未变、及思考

(用3D打印技术建造的曲面桥)

1,桥梁也可以打印了!

几年前,3D打印还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没想到发展与演化得如此之快,从打印一个立体的小小模型开始,现在竟然能打印一座桥了,而且是能走人的桥。据悉,我国第一座的3D打印桥是位于上海普陀区桃浦中央绿地的长度为15.25米、宽3.8米、高1.2米的曲面桥,树脂是打印材料(也可以说:桥的建筑材料是树脂)。

这是一座先在工厂进行整体打印完毕后,再运到现场进行安装的桥,在工厂打印施工所消耗的时间是35天,运送与安装的消耗时间没有公开资料查阅,估计一天时间就够了(不含涂装等)。

如果按常规的桥梁施工方法,将这座简化成矩形方整规则的简支梁结构、或干脆就是一座涵洞,整个施工肯定要不了35+1天的工期,只是这里面的工序较多、专业交接较多,因而容易失控的地方也相对较多。

(桥体空腔结构截图)

问题是这一座多曲面的桥,造型相当优美,要想实现这样的造型,按传统的施工方法用35X2(天)也不见得实现得如此完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极易出现质量缺陷,而且会很笨重。不同于现在的3D树脂桥,可以轻松实现带肋的空腔结构,不仅大幅度地减轻了桥体的自重,还通过几何构造的办法充分发挥打印出来的构件的力学性能,几乎是最优的方案了。

20米跨以内的第二座3D打印桥,可能是位于泉州连绵带山峦的景观桥。它造型优美有灵气,总长17.5米,高3.2米,宽3.2米,重量12吨,每平方米可以承受2千牛顿的压强。也就是说就算桥上站满了人,桥身也能够安全承载。由于使用了新款10公斤级打印头,大幅提升了打印速度,打印时间仅需5周(35天)。与上海曲面桥一样,如果按这个造型用传统方法建造,也不会少于35X2(天)的工期。

(州连绵带山峦景观桥效果图)

这座桥也是先在工厂打印,然后运送到现场再安装。具体是:按纵向分为16段打印,并且在工厂内进行拼装作业,最后才“整桥”送到现场。

(泉州连绵带山峦景观桥厂仙拼装)

实际上,这两座桥都有共同的建造团队,但具体打印的方法不尽相同。一个一次成型,一个是分段成型。一次成型的桥长度较小(15.25米),分段成型的桥虽然只长了2.25米,若按公式计算力距与内力,数据的结果会相差很大,切成小段打印再组装可能是比较合适的、安全的作法。

(对比表格)

可以肯定,跨度越大,若通过3D打印一次成型的难度越大。难度不是在打印本身的作业上,而是能不能实现力学的性能上。毕竟,安全是最重要的,如果打印出来的桥最后都成了断桥,就没有了前途。

好在,这些困难可以用技术的办法来解决。于是,又一座大跨度的打印桥横空出世了,地点还是上海:智慧湾科创园(宝山)。

(站满了人的上海混凝土3D打印步行桥)

这座桥与前面两座桥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打印材料是混凝土,二是桥长达到26.3米,宽度3.6米。长度上与第一、二座打印桥分别超出了11.05米、8.8米,跨出了一大步。

不要小看这两件不同之处,可以看作是一次小小的质变了,使普及应用变得更容易被社会各界所接受。3D打印进入建筑业的步伐,正在加快!

2,没有改变的地方在哪?

上面通过介绍,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建筑工程的建造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好处是:周期变得更短了、质量变得更有保障了、劳动条件变得更好了、过程变得更简单了、安全隐患变得更少了、投入变得更经济了、观感也变得更丰富了,等等。

那么,是不是立马就能带来建筑业的革命呢?答案是:不会。

3D打印桥梁,虽然改变了施工方法,影响还是有限的,因为被结构性能制约了。就拿上面三座桥来说事,第一二座桥只不过10多米,真正跨度到底有多大,没有查到资料,说不定比桥长小了很多,无非是一个小跨度的简支构件,而且是类似T型梁、箱梁的结构。如果将桥面设计成一块平板,靠树脂打印怕是满足不了载重的需要,所以应用场景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换句话说,那两座打印桥,试验的意义更大。

26.3米的混凝土打印桥,比起前面两桥是实现了突破,但仍然挣脱不了传统材料与建筑力学的束缚,应用的场景也是有限的。

据介绍,尽管桥长是26.3米,但实际跨度只有14.4米,一下子打了个对折。而且,桥结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拱桥,除了砌筑材料获取方法不同外,与千余年的赵州桥是一样一样的。这座打印桥,施工中也是需要搭设脚手架的(只不过可以简单很多而已),也一定是需要桥两端有安全可靠的基座的,砌块的施工顺序及合龙控制也是一样一样的(由于有吊车等机械,劳动强度比古代低很多而已)。

(桥纵剖图)

(桥拱结构施工结束)

我从网络上找到一段视频,可以快速了解整个施工过程。从视频可知,施工时,水沟里面的水也被抽干了,就是为了使施工中的模架搭设更方便、更安全。

对于石拱桥而言,跨度在15米以内,算小儿科(从赵州桥到现在,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座桥的出现,还是我上面提到的类似观点:用来试验混凝土打印技术及应用的意义更大一些,在实用性上、普及性上还有待改进完善。

不管是树脂打印的,还是混凝土打印的,收缩性、耐久性上与传统材料相比,究竟有没有较大的不同,是必须观察的。特别是拱结构,打印构件的收缩一旦出现,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严重时会导致桥梁倒塌。特别是混凝土打印,在不考虑是否掺加了抗收缩制剂的情况下,由于满足流动性,水的掺比必然会较大、骨料的颗粒必然会较小,收缩的可能性是蛮大的。

(混凝土打印拱桥的视频)

3,打印桥带给我的思考

3D打印用于建筑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且不议我在上面考虑到的缺点,单就现有的技术水平就已经可以有很多应用场景,以及由此带来的综合收益。比如:道路里各种大小的、深埋的涵洞就完全可以用打印品,解决了现场施工排水难、工期长、浇捣质量不均匀等痛点。

再比如,附着在结构上的复杂造型体,交给3D打印最合适不过。从此,与雕刻、塑型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匠人们,可要将自己的技能升级到熟练使用3D打印工具(机械)了。

还有更多、更好的应用领域可以开发,由于专业性太强,不在这里详细列举。

最后,寄语相关3D打印的技术公司:如果能实现打印体内强度可调节的话(如打印出来的效果,与混凝土构件内配上钢筋的效果相近或相同),那就不得了,必火无疑,

——我们期待着!

2019-09-02

图片数据均源于公开网络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5A006T5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