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为什么要防范大数据征信下的金融骗局?进来瞧瞧!

网络兜售个人信息

近年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问题日益严重,网络上甚至有些人在出售个人信息的数据,这些数据被不法分子利用来进行诈骗等严重犯罪行为,基于个人身份暴露而导致的身份信息、银行卡、社会交流信息盗取等问题愈发凸显。 有些个企业和个体对用户的数据信息过度采集、滥用和买卖现象已经愈发的严重,甚至将数据售卖给诈骗团伙,给各大用户造成了经济困扰和损失。信息诈骗方式已经逐渐从撒网式诈骗向精准诈骗升级,显然已形成庞大的诈骗产业链,方式更加隐蔽、花样不断翻新,逐渐从传统广撒网、诱导式“撞骗”向"连环设局、精准的下套"的精准诈骗转变。有的事主身份信息的泄出和暴露,被查到涉及一宗重大的电信诈骗案。 这次培训重点针对的是电信诈骗、银行卡安全和高利诱惑以及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案件分析、互动竞答等方式,增强广大群众防范金融诈骗和保护个人财产安全的意识,遏制金融案件的发生。关注个人信用,加强用户自身风险防范意识。

不法分子获取个人信息的途径

有关专家提醒,不法分子获取客户想退款的信息有几种可能的途径,首先是持卡客户中了不法分子发布的木马病毒,电脑中的信中信息被窃取;其次就是通过QQ聊天工具获取的获取;再次是通过一些虚假的网络链接;最常见的就是不法分子直接打电话给客户,用商品有优惠退款为理由让持卡客户意识松懈,从而泄露银行卡的重要信息。 在网络上出现类似的信息务必要仔细阅读,要从个人信息泄露和个人财产安全角度出发,不要随意填写自己、父母、朋友的个人信息,也不要拨打诈骗信息上的手机号,避免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越来越多用户开始意识到个人信息的重要性,移动互联与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机构积极收集客户个人信息,形成庞大数据库。

建立安全的征信系统

在其电商、支付、交友等各类数据维度的基础上,为每个用户建立芝麻信用体系,关联到用户的信用历史,偿还能力、消费情况等各类信息。自从背靠流量大股东的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征信平台开展个人征信业务以来,它们或与征信平台互通数据,将用户信用行为接入征信系统,或将征信为己所用,建立自己的信用评分体系。 但是纵观征信行业,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企业征信与平台征信的发展都不如个人征信,因此大多数的用户评判一个企业或者平台的依据只能是品牌和口碑,缺乏实际的数据来支持和求证。为了让用户有道理可以证实,有依据可依靠,征信行业应当积极的建立大型的数据平台征信,增强用户的知情权,避免一些用户再次的跌入不法分子设计好的陷阱。 核实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信息、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这些都可以通过公安系统、学信网以及发证机构进行查询。 与此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各类金融机构也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措施以及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历程。加强外部政策监管,建立健全个人信息规范法规。

加快关于网络个人安全信息泄漏的法律建成

信息时代,侵犯到各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层出不穷,公民个人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事实上,自征信行业发展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已逐渐为征信业的健康发展构建了初步的法律制度框架。个人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容易,信息的安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智能手机不仅有通讯录、照片、个人信息,也涉及银行资料,一旦智能手机安全出现问题,不仅仅是隐私泄露,也容易引发财产损失"。 为了还金融行业单个安全的工作环境,需要增强个人风险防范意识,拟定个人信息的安全爱护标准和操作程序,最重要的是成立大数据平台征信。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4A0LY0A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