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朋友圈“识人”

微信的朋友圈可以帮助我们对接触到的人进行多角度的了解,微信朋友圈是一种很好的社交工具,或未来朋友初识加为微信好友将成为社交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在来看看我们如何通过朋友圈来认识刚新结识的朋友。首先朋友圈里微信所有者希望把自己展现给自己朋友的一扇窗。我们就可以从这个展示窗口的大小,对朋友圈后的这个朋友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其次是朋友圈的展示大多是有意为之,即便是我们从朋友圈获得的各方面信息都需要结合线下的实际情况加以佐证,才能够真正的达到“识对人”。

朋友圈里的人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大部分人的朋友圈是涵盖了他的工作即职业属性的,他的生活,他的兴趣爱好。但有些人的朋友圈是存在缺失的,我们是可以通过这部分的缺失来对这位朋友起到一个简单的判别的。

朋友圈是完全或能如实的反映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及兴趣,这样的人是个很open的,这样的朋友我们在交往过程中会发现,他不会有太多的隐藏或者遮掩,就是那种不带心机很坦荡之人。

朋友圈里最常见的一类是只有工作职业内容,没有他任何个人的信息。这类比较多的是销售行业的从业者人群。他们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朋友圈能够对他所售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能直接找他购买。这类人可以分为两种人群,一种是工作狂人,他的生活中就只有工作。另一种是工作和生活剥离为两个微信号来展示,线下的生活和工作也是严格分开的。这个工作内容的微信号,是一个“工作号”。所以在这里就很清楚,有工作号和生活号之分的人,给你的是工作号,就是把你定位在一个工作伙伴的角色,或者是一个潜在的目标客户,而非是一个生活中的朋友。反过来给的是生活号,是希望交到你这样一个生活中的朋友,并不从商业合作角度出发。

反之在朋友圈里头只能看到此人的兴趣爱好。没有他的其他生活的点滴,也没有他的职业痕迹。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兴趣大于生活的人,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导向的。跟这类人只要顺着兴趣点走就可以了。这类人是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去做某事。兴趣如不在了,很难委曲求全的坚持下来,或者说是受兴趣引导。虽然通过朋友圈来判断是这样的,但还是需要线下的接触来去做佐证的。

我们这里要注意一下啊,就是兴趣和职业需要注意区分一下的。有的人的兴趣并非他的职业,所以我们在看朋友圈的时候要加以区分是他的职业还是兴趣。那有人问了,这如何区分呢?朋友圈是线上的部分,我们还需通过线下的与这个人来接触,在这个过程当中获得的信息,线上和线下信息的结合才能对人做综合判断,对他做一个全面的认知。比如我们在线下就知道他是汽车司机。在他的朋友圈儿里可以看到他分享了很漂亮的照片和风景照。这就很清楚摄影是他的一个兴趣爱好,同时朋友圈里也能够看到经常多地出现,或者有明确展示司机身份的画面。那就很清楚,这是一个喜欢摄影的司机。

有些人的朋友圈里只有生活琐事的内容或各类分享,看不到半点工作职业信息。这也是有两种可能。一是他的工作需要,是处于保密性质的或不便示人。还有就是他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或者职业具有不认同。所以在发朋友圈的时候才会有意回避自己的职业属性。他不愿意向新结识的朋友展现出他职业。是不便示人,还是有羞涩的成分在里面,具体是什么,还是需要我们通过线下的接触来最终判断的。如是常规职业,线下并非任何需要回避的原因,他在网络上并不展示。这种就是典型的对自己的职业或岗位强烈的不认同。也许这个时候正是换岗换职的时机。

有些人会问:朋友圈也不是你想看就看得,很多人的朋友圈设置有3日可见,15日可见之类的屏蔽规则。这种是什么情况呢?

那其实这里分析呢,大多是因为微信号的所有者有段时间是处在迷茫或者迷失阶段。朋友圈原本就是为朋友展示自己的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如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你的情况,完全就可以不发朋友圈。但既然发了,就是希望让人看到,但发了朋友圈又设置几日可见,这就完全是多余举动,遮遮掩掩,欲说还休。这也正说明发朋友圈者的自我矛盾,自我迷茫。面对迷茫者,亦或去打消他的迷茫,还是等段时间他走出困惑,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时候。

我们在分析朋友圈认识对方的时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也是可以合理利用以上规则来有目标的规划自己朋友圈的。朋友圈商业价值的开发也是新媒体电商的一个重要课题,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102A02DUJ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