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17年大数据表明,不爱吃肉更容易骨折!

17年大数据表明,

不爱吃肉更容易骨折!

素食主义,已经渐渐成为一种饮食文化,很多人认为,吃素是养生的一种方式,更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近日,Tammy Y. N.Tong等人的一项关研究表明,与吃肉的人相比,严格素食者钙和蛋白质的平均摄入量更低,全身骨折风险增加43%,特定部位(如髋部、腿部和脊柱)骨折风险更高。该研究发表在《BMC Medicine》。

此前有研究表明,素食者的骨骼比肉食者弱,但不清楚是否对他们的骨折风险的影响。该研究纳入英国EPIC-Oxford研究超过5万参与者的数据,平均年龄为45岁。在1993年招募时第一次评估饮食习惯。参与者中,有29380人吃肉,8037人吃鱼但是不吃肉,15499人为素食者(不吃鱼、肉但可能会吃蛋奶等动物制品),1982人为严格素食者(完全不碰任何动物制品)。2010年进行了饮食习惯的复评。

在17年的随访研究中,一共发生了3941次骨折,其中包括手臂骨折566次,腕部骨折889次,髋部骨折945次,腿部骨折366次,踝部骨折520次以及其他主要部位(锁骨、肋骨和脊柱)骨折467次。不吃肉参与者,尤其是素食者,发生全骨折或某些特定部位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的风险更高。严格素食者髋部骨折风险比肉食者高2倍。不严格的素食者和吃鱼者只有小幅增加(约25%)。严格素食者其他骨骼骨折的风险同样较高。

若将BMI考虑进去,则不同饮食人群之间手臂、腕部和踝部骨折的风险没有明显差异。若将BMI、饮食中摄入的钙和蛋白质都考虑在内,全骨折风险和特定部位的骨折风险都会部分降低。

作者表示,均衡的植物为主的饮食可以改善营养水平,并降低包括心脏病和糖尿病在内的多种疾病风险。但极端的素食只会增加骨折在内的一系列健康问题。我们应该确保摄入足够的钙和蛋白质,并维持一个健康的BMI。

辣椒促进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

造血干细胞是维持人体全血和免疫系统的关键,它们会在神经的调控之下,从骨髓释放进入循环,对损失的血细胞们进行补充,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造血干细胞动员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外周血,对损失的血细胞们进行补充,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近日,Xin Gao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通过饮食补充辣椒素,可以促进小鼠造血干细胞动员,增加造血干细胞进入循环。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尽管交感神经对造血干细胞有调节作用,但骨髓中伤害性神经元的作用尚不清楚。当研究者抑制交感神经和伤害感受神经功能后,会显著降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介导的造血干细胞动员过程,影响造血干细胞的黏附或迁移。

骨髓中的痛觉神经是造血干细胞动员的关键,考虑到由辛辣食物导致的“辣味”实际上是一种痛觉,辛辣食物也会激活伤害感受神经,研究人员猜测,吃辣也很有可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动员。

研究小组给小鼠的饮食中添加了辣椒素,虽然小鼠明显不太喜欢吃辣,但这使得它们骨髓细胞外液中CGRP的水平显著增加,由G-CSF诱导的造血干细胞入血也显著增多。因此,以较低的剂量刺激疼痛,比如每天吃十个墨西哥红辣椒,持续四天,很有可能在人体内增强造血干细胞动员。

研究人员表示,以伤害性神经系统为靶点是提高干细胞治疗药物HSCs产量的一种策略。

每天食用坚果,可降低10%患癌风险

在众多的零食中,坚果一直是大家推崇的健康零食之一。此前有流行病学研究调查了坚果摄入量与多种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然而,众多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前瞻性研究也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近日,Jieyi Long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食用坚果与患癌风险降低显著相关,尤其是消化系统癌症。该研究结果发表在《Cancer Epidemiology , Biomarkers & Prevention》。

该研究通过搜索截至到2019年6月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找到报告坚果摄入与所有类型癌症风险之间关联的前瞻性研究,将其汇总后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研究。

共纳入33项研究包括50000多个符合分析条件的癌症病例。结果发现,坚果的高摄入量与总体癌症风险的降低显著相关(RR=0.90;95%CI,0.85–0.95)。食用坚果对消化系统癌症的保护作用尤其明显(RR=0.83;95%CI,0.77–0.89)。在不同的坚果种类中,只有树坚果的摄入量有显著的相关性。研究还观察到坚果摄入量与癌症之间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坚果摄入量每增加20克/天,癌症风险降低10%(RR=0.90;95%CI,0.82–0.99)。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揭示了食用坚果与患癌风险之间存在关联,并未体现出因果关系。此外,坚果的食用量主要依赖于受试者回忆,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文章链接:

https://cebp.aacrjournals.org/content/29/3/565

通过海鲜,人体每年或将吃进5.5万微塑料颗粒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海鲜消费国,海鲜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量,当听说海鲜里含有微塑料,你作何感想?

近日,Evangelos Danopoulos等人分析了2014至2020年间超过50篇的研究,以调查全球海洋生物的微塑料污染水平,并发现亚洲沿海的软体动物污染最为严重,其中贻贝、牡蛎和扇贝的微塑料含量最高。该研究发表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该研究对2014 年至2020 年间50多项调查鱼、贝类中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污染的报告进行了分析。发现微塑料主要存在于海洋动物的肠道、肝脏等各个部位中,软体动物(如贻贝、牡蛎、扇贝和乌贼)中的微塑料含量为0-10.5 MPs/g,甲壳类动物为0.1-8.6 MPs/g,鱼类为0-2.9MPs/g;人体每年最大摄入量估计接近55000微塑料颗粒。其中,大型鱼类和哺乳动物只消化了一部分塑料,大部分被排出;而牡蛎、贻贝和扇贝等软体动物则消化掉了所有吞食的塑料。

就软体动物中最普遍的聚合物成分而言,聚乙烯(PE)是被检测到最多的聚合物,其次是高聚物聚丙烯(PP)。在其他研究中显示,丙酸纤维素(CP)是含量最高的成分,其次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人造丝和聚酯。在甲壳类动物中,更普遍的聚合物是PE和聚酰胺(PA),在鱼类中则是PE和PP。

作者表示,这是第一次系统的评估和量化海产品的MP污染和人类对海产品的摄取等数据,人们必须要采取措施,减少通过海产品的摄入而造成的微塑料暴露,也有必要将测量微塑料污染的方法标准化,以便更容易比较不同测量结果。

文章链接:

ttps://ehp.niehs.nih.gov/doi/10.1289/EHP7171

salusin-α,salusin-β和heregulin-β1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

近日,A. Arkan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循环中salusin-α与salusin-β和heregulin-β1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该研究发表在《Clinical Biochemistry》。

该研究纳入55例正常冠状动脉造影(CAG)志愿者为对照组,113名CAD者为实验组。其中35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下者为非临界狭窄组,37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上者为单支血管组,41例狭窄程度在1%以上者为对照组冠状动脉50%以上为多支组。

结果发现,两组间血清salusin-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过对照组血清salusin-β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和冠心病组。salusin-β和salusin-α水平与除heregulin-β1水平外的其他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非严重闭塞”和“多支动脉闭塞”组的血凝血酶原β1水平显著降低。单支动脉闭塞组的Heregulin-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非严重闭塞组和多支动脉闭塞组。

作者表示,该研究目的是探讨salusin-α,salusin-β和heregulin-β1的循环水平与CAD患病率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这些肽可用作CAD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方法,将来可能在实验室中常规使用。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09912020308638

84期前沿报道到此结束

编辑:唐强虎  审校:方琪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104A03WVM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