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与智慧文旅新趋势

  • 1
    关注“腾讯产业互联网学堂”公众号加群互动有好礼相送
  • 2
    向学习君回复口令“文旅”
  • 3
    加入交流群
腾讯产业互联网学堂微信公众号
“腾讯产业互联网学堂”微信公众号

讲师简介

信宏业

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

简介

腾讯文旅云端大讲堂,简单介绍新基建与文旅产业,分享新基建战略下的智慧文旅发展和智慧文旅发展的新趋势。

讲义

一.新基建与文旅产业

首先说一下第一个小问题,大家QQ上可以看到2020年疫情对文旅产业的冲击。

旅游业造成冲击的程度,我刚才提到,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实际上,从一月份开始。

文旅行业就迎来了企业期盼已久的春节长假。现在一年有两个长假,一个是十一、一个是春节,侧重不同但是都是旅游行业的胜利。同样,冬季冰雪旅游的黄金季也到来了。另外企业大多已经为迎接假期的消费高潮,准备以投资。一时间,旅游服务订单赶停的问题凸现。紧接着就是春节开始基本上就处于零收入的状态。餐馆、酒店、线下娱乐的经营活动也基本停罢。旅游企业面临着成本压力——主要表现在人工工资支付、贷款偿还、前期投入、订单退款、项目建设中断等方面。短期内旅游企业和旅游同源的压力陡增。直接继承的影响,我觉得有两组数字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就会看到真正的冲击到底有多大。一组数据是2019年的春节,今年春节景区基本上就没有开门,处于零收入状态,那么我们看一看2019年的春节就是一年前的春节是什么情况。19年春节景区接待的总人数就是4.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即使按着零增长。这俩数字也是一大笔的。预期产业的收入。第二呢,就是今年的2020年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清明是春天的开始是旅游的热潮。那么今年的数字已经上来了,2020年清明全国国内接待4325万人次,可能比大家想的要高一点,同比减少了61%,可想跟去年的差异是有多大。实现旅游收入82.6亿元。同比减少了80.7%。其实对这个数字的我还真的不是特别认可。因为有限的几个比较火爆的景区在清明节期间火爆的景区,基本上都是在免门票进行。所以从这两组数据上可以看出来对旅游业造成的直接继承的影响,就是一个产业无法承受之重。

在这次疫情之中,文娱产业阶段性的问题,也凸显出来。这叫什么样的一个阶段?是一个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过渡的阶段,是一个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的阶段、是一个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我们的景区、

我们的旅游目的地,主要还是靠客人的流量支撑。缺乏深度、个性、精准、增值服务。面对疫情,这个单一的经营模式和浅层次的服务能力已经很暴露,我觉得这个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我觉着暴露的都很充分。当然我们也有积极的一面,面对疫情,旅游业也表现的有十足的韧劲。政府加强了危机管理——一是引导旅游业化被动为主动把握疫情爆发的

爆发阶段、对抗阶段、解除后等三个基本阶段,审时度势,强化危机管理。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做好应对工作。文化和旅游部相关司局很早就发布了景区开放的八条标准。有了一个积极的引导的一个方向性的指南。二是政府加大了政策支持的力度为旅游企业排优解难。面向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在税费减免、利率优惠、用工保证等方面出台了灵活而及时的50所示。宜情宜时,文化和旅游部就推出了旅行社的质押金的返还,为急需和钱续命的旅游企业,我觉得打了一针强心针。企业自救,我觉得相较于2003年的非典。不管是从经营能力,社会环境的诸多方面也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我个人认为,从某种角度来说疫情是一块试金石。没有一个机遇中缺少风险也没有一个险境里没有机会。选择和把握是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给大家介绍的第一部分就是疫情对文旅产业的冲击。

第二部分是抗疫与文旅产业的复苏振兴。刚刚过去的三月于三月的最后一天,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指出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在三月份回程至52%。这个数字是在二月份几近于惨不忍睹的情况下做的一个强势回升,使我们对中国疫后经济的回暖,也是有了一个支撑信心的硬性指数。俄罗斯有一个经济学家叫奥列格·鲍戈莫洛夫,他表示中国经济的复苏速度令人惊讶。他说指数甚至高于疫情之前,制造业指数52%,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二月的制造指数为35%,大家可以看看涨了多少,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29.6%。说明当时一切都停滞了,但现在服务业和制造业都在快速反弹快速复苏。

当下而言,旅游业的复苏与振兴取决于国内外疫情何时结束而非单纯取决于旅游界自身,这是我们一个公认的事实。一定要认识到以人的衣食住行、工作求学、医疗等基本需求相比。旅游,是享受性消费需求而非生存型的生产性的消费需求。服务业在疫情面前也分浅度影响和深度影响。只有社会生活基本恢复进入常态后,旅游消费才有可能大幅度恢复,特别是长城旅行,我觉着离我们的期待还有一段时间。所以现在我们来研究以后旅游如何振兴革新,但无法预料何时能够步入常态。尤其是当前世界已经600万延至时。

所以在这里,我说了四个词,12个字,我觉着我对当前旅游业,复苏也好,振兴也好,规划也好,甚至于我们渡难关也好,我有一个个人的认识。这12个字,一是顾大局,二是渡难关,三是练内功,四是谋发展。首先我我觉得顾大局要积极配合并主动参与疫情防控。比如说,有序开放线上预约实名入园,流量控制。在这个时候,疫情当前旅游企业一定不要跟现实叫板更不能跟现实较劲。第二个,我觉得叫渡难关。在疫情面前旅游企业的难处外面说起来也都有123,但真正的冷暖自知。所以说在疫情冲击下面临的现实困难我们必须要解决。只有活下去,才能谋发展。渡难关的方式有很多旅游企业之八仙过海。

我记得上次我就跟大家共享过一组数据,有一家饭店本来就给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每天定制3000个大肉包。结果没想到在疫情期间高星级饭店卖快餐肉包,不曾见到啊,百姓蜂拥而抢。结果几天之后,这个肉包从一天生产3000个,变成了1000生产19万个,也就是他酒店的极限了,每天的销售额达到了100万。不是说正常的时候酒店不应该卖这个包。但是在这个时候我觉着每家企业都拿出同舟共济过难关的决心,都在放手一搏。

我觉得这个是我们渡难关。还有一个是,练内功。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个地区实际上都存在于自己的长板,短板。这个长板和短板,只不过。对我们熙熙攘攘的盛况所掩盖,对我们忙忙碌碌的流程所忽略。

那么,当我们今天终于慢下来了,我们能够静下心来了,在猜测预测未来的时候,我们也回过头来回顾一下。我们到底扬的长应该是哪块板,我们补的短又应该是哪一块。所以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排浪式旅游发展的时候只要有客人的景区就是成功的景区。那就今天而言,我们是不是经过了科学的体系的论证,是不是有创意,是不是有规划,是不是有好的经营模式,是不是有符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未及细想或者未及想透的那种。我们见一个景区到底是圈人,

还是圈地。我们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核心受众,我们到底有没有自己紧追的铁杆粉丝。我们文化内涵是什么,我们文化价值的社会认同度又是什么。今天当我们静下来的时候我就说我们想一想,一个拥有长久历史文化的景区。可能以一种媚俗方式在经营,我觉得今天这种情况的确是存在的。开始,这个时间给了我们扪心自问,给了我们冥思苦想,给了我们认真考虑一下的事情。那么最后一个是谋发展,我也可以把它叫成软模式。实际上,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定位如何提升,你需要冷静的思考。这个期间在家里。我看了很多景区的5G景区的直播,我们几家大的公司都在做。在这个直播里呢,我看到了很多景区思路在转变,利益在转变,方向在调整,就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我们的景区我们的旅游企业,不能再顺风顺水的时候总是靠第一桶金生活。我们必须要深度服务,必须要细分受众,必须要强化文化年度,必须要实现多元经验。我们不能每到一个疫情,每到一个突变的时候,总是为什么我受伤最深。有外部因素,有产业特征,但也有自身的底蕴不足。所以说,疫情之后活下来的是强者飞起来的是智者。疫情留给我们的不止是思考,眼前的是复苏但更是振兴的起点。第一大部分的最后一点,就是第三点“新基建”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基建”是最近非常热的一个词,很多人对这个“新基建”投入了极大的热忱,我也是一种期待,一种振奋,甚至于迫不及待去了解有关“新基建”的方方面面的一条一条的新闻。我觉得“新基建”,为了适应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高质量发展的一种要求。迎宜而生的传统基础建设,在万物互联人机智联数字化时代的开启之时,局限性显著。疫情之后,拉动经济引领发展传统的基建,我觉得力有不足,那么在这个时候

适时的推出了“新基建”,我觉得这次的意义所在。那么“新基建”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针对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只面向现代化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支撑数字的感知。连接、汇聚、融合、分析、决策、执行、安全等各环节运行。并提供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它有基础设施的一个完整体系。如果我们认为传统的基建对一个国家在社会经济中传统的基建主要的是强身健体,比如说交通,比如说能源,这一类的基建他是为我们一个国家的发展打好了基础。那么“新基建”,我觉得他就是我们的神经和智能。他就是我们能力的体现。所以“新基建”跟传统的基建相比它不仅是我们疫情之后对社会经济的一种拉升,更重要的是乘胜出击。为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好引领。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具有传统基础设施的公共性基础性的特征,而且还要具有现代数字经济的快速迭代。泛在支持,

融合创新,智能引领,安全至上等内在特点,其中尤其制定一点叫快速迭代。我们往往说,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所谓快速迭代就是我的支撑和应用体系达到了这个水准。

那么我就跟上了技术更新、理念更新、产品更新、标准更新的这趟快车。那么我可以在这趟快车上实现自我完善,实现自我提升,而不会站在快车下看着车离我们越来越远,我觉得这个自我迭代,也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核心基础。

文旅产业高质量的发展,必须要解决好服务、监管等问题。也要解决好满足需求持续发展的问题。“新基建”推动文化旅游。以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服务新模式。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基建”首当其冲要解决文旅产业数字化基础薄弱,社会化共性支撑力度不足的问题,这点我们可能都体会的到。比如说我在交通我们有自己的专网,有自己的数据中心有自己的一套跟新科技对口的东西,但是文化旅游行业这方面我们缺乏社会化共性支撑,也就是说现有的社会化共享支撑力度不足。新基建解决的是一个单凭行业自身难以解决的发展环境问题和基础支撑的问题。所以对于我们旅游业来说,文化文旅来说,新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强力突破。“新基建”所解决的不是修车,而是修路。不是某一个个体或者说不仅是某一个个体自身的改善更多的是改善个体的发展环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时代化。作为一个社会化开放化的产业,他就离不开支撑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体系,离不开社会资源基础设施的共性支撑。同时,“新基建”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说是一个解决基础支撑短板的契机,也是一个有成效的助跑器。所以说在“新基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候,我觉得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产业所需,更是社会所需,发展所需,“新基建”为这个急需的短板,献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我给他介绍的第一部分。

二.新基建战略下的智慧文旅发展

那么,第二部分是“新基建”战略下的智慧文旅发展。我先介绍一下第二部分第一点就是,“新基建”的科技创新内涵。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个性迸发的时代?放心迭起的时代?我觉得都对但好像都没有点到点子上。归根到底是科技创新的时代。90年代的时候,日本有一个作家写了一本叫《全金属狂潮》,

我记得这个作家好像叫贺东招。这本书名不见经传。那里面一个概念,热了很久这个概念讲黑科技。我们理解不了想象不了,甚至于不明白的科技完全超出了我们常规的想象。

但今天而言,黑科技这词越说越少。为什么?因为今天黑科技比比皆是,摩肩接踵,所以科技的爆发,为我们科技应用为我们产业创新,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动力。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我们今天这个变幻万千的时代。我觉着贯穿始终的就是技术创新,进而应用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社会结构的创新产业体系的创新。社会体系和结构无一处不被科技创新影响。“新基建”瞄准的恰恰是是两个词。一个词是科技推动发展,就像当年的互联网,打造新的发展动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第二个词,是整体拉动。既要用“新基建”拉动社会经济发展,更要用“新基建”拉动社会经济各行业跨越式升级。所以我觉得。“新基建”不仅做了基础支撑,更重要的是为准备好的行业。有准备的产业。

提供一个跑道。新基础设施加行业应用加共性支撑,覆盖了123产各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涵盖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可以包括若干部分,我们可以看一下数字经济。

整体的支撑和应用都带着打开这种比如说他这覆盖的这些基础包括,基础网络、基础数据、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基础平台技术应用等等一系列,目标就是构建涵盖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通讯、包括5G、物联网等体系化支撑平台。想法应用模式创新,提升新模式,服务实体经济的利益。也就是不仅要站在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还要强化以科技创新带动实体经济发展上台阶力度。单纯科技,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是社会问题。但科技跳动的新的发展动力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要素。

第二个问题,智慧文旅的创新与尝试。在这里,我会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科技带来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变,市场的转变,发展观念的转变,所有的这些转变根本是科技带来的我们人的认识和实践模式的转变。我们知识的来源,我们经验的积累,我们对世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我们的实践模式都随着科技创新得到了一个新的提升,甚至于一个新的改变。

既然提到了认识和实践模式,我们之前经常说一句话就是,认识和实践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觉得是一个是要认识世界,第二个是要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目的找到世界的规律,找到事物的规律,进而才能够科学的去改造时间,那么我从这两个点给大家举个例子,智慧文旅这方面的创新,我觉得也做了很多。

第一步呢,我觉得是了解真相,认识事物的过程。其实真相好了解吗?好了解但是也很难。因为我们人的认识过程,面对于缤纷的世界,我们永远是个小样本空间,也就是说我觉着我31天的积累,已经可以对一个行业摸得很透了,但是在真正的数据分析面前我才发现我所认识的我所形成的理论体系,可能是这个产业中的一个特例。

我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去某一个省这个省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区,那么我跟那个省的旅游负责同志就提到我也我说问一下你这个景区11黄金周本地人多还是外地人来的多?本省人来的多还是外省人来的多?结果负责人就很好奇的看着我说你怎么能问出这种问题呢?

长假期间,本地人谁去凑那个热闹本省人谁去凑那个热闹。长假期间去的都是外地人,不能说95%,85%总有吧。但是我们从科学的数据证实,恰恰是本地人多。所以有很多认识多年的经验,在真实的世界面前不具备普适性。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我们应用的例子,我们应用的例子就是景区流量和游客画像。一个景区到底,动态的有多少游客流量,那么现在我们通过我们这儿导航软件后台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我们通过运营商的基站数据也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我们不仅知道,一个景区的流量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流量,我们还知道这一个景区。如果景区景观有差异,如果景区分布比较大,每一个特定区域的人流情况,以便于及时疏导,以便于及时管理。同时我们还可以知道在这个区域里。有哪些个体的活动超过常规。超过常规意味着什么,有可能禁止攀爬的地方,有人在攀爬,有可能湖边有人在做剧烈运动。有可能文物,有可能被破坏。这些东西都是引领我们安全监管人员导向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区域的流量。我们还知道这个周边的流量,一个景区,一个博物馆周边流量往往跟这个景区这个博物馆之前和之后的流量和活动密切相关。既可能是洪峰来临前的预值,也可能是人流疏散后的消散,所有这些东西,周边流量也很清楚。那么同样我们还可以知道来源流量。我景区里有一万人哪些来自河北哪些来自山东哪些来自河南。比如说我们用我们通讯基站的数据,尽管今天的通讯基站我们的手机号码不再是按地区分号段也就是北京人拿着上海的手机在上海买在北京都一样,漫游费没有了。但是我们仍然知道你有一个常驻地。也就是你的旧值和居住的地方,我们叫值住信息。如果你三个月之内就在北京。我不管你拿的是哪个省份的手机号码,你来我这儿旅行,我仍然认为你是北京的游客。那么同样你在一个景区,在一个博物馆在一个旅游设施,在一个服务的门店你的滞留时间是多少是多长,是呆了30分钟呢,还是待了2个小时。这既取决于我的经营的年度也许决于你的消费倾向。那么当然,你的服务类别或者消费习惯等等一系列我觉得都可以做出精准的判断,这不再是用脑袋这个是实实在在的实采数据,而这个数据我觉得是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的在变化,随着消费习惯,随着收入,随着文化水准的提升,一一直在变化,而这个变化很难用我们传统思维的人脑去通过时间换空间来作出结论的。

我觉得第二个方面呢,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是认识世界,那么我们提到改造事物的过程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希望找到规律改造世界,但是真正的想改造世界,我们必须有更通畅的感知分析、反馈、完善新的感觉的一个闭环过程。我在这里也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量化营销和效果分析。为什么叫量化营销不叫精准营销,我觉得精准营销,可能是我们营销过程中永远的追求的一个东西。但是量化营销,至少是把我们模糊化的,形象化的营销把它变成数字化的,无限化的。那么我们可以看一下真正在做营销,今天我们有非常多的手段,甚至今天有很多视频直播网站,包括一些小程序。这些东西都是科技创新大批量产生的东西,甚至有很多东西在我们产业发展或者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就是一个过客,但是这个过客依然在业务应用中,在做着尝试的做着体验。那么我们探索的是谁,我们探索的就是量化营销,我必须之前就要知道,我的营销是想说给谁,是想什么时候说给他,是想在什么地方说给他,是如何说给他,说给他什么。我们之前是希望有一整套这样的东西。那么每一个不同的受众每一个不同的时间,每一个不同的说法,每一个诉说的内容。其实都有它的最佳表现形式。好的,能让人过目不忘,差的,就今天而言,有什么效果。所以在量化一下之前我们想的最多的是我做了多少广告,花了多少钱,在哪个频道这个频道有多少受众在哪个频道播了多长时间,这种推算。我觉得是一个粗放的初步的,今天我刚才提到了五个合适。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将合适的人,以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不同的模式都可以用适合这个场景的模式,以期收到最大的效果。

那么,有了这五个合适,我们如何做效果分析呢,我觉得效果分析也是四个阶段。你不能说我今天我开辟了一个新的旅游客源地。我拿这100万去营销我就期待明年熙熙攘攘这个客源地的人都来我的目的地旅行,我觉得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了,因为大家的原则非常之多所以我觉得都有一个过程或者就是认知的过程,认可的过程,认同的过程和认购的过程。我不知道你由不知变成知道我觉得这叫认知。由知道了变成点头,我觉得这叫认同。由点头到到归入自己的旅行计划,我觉得叫认可。那么列入计划之后,你适当的营销和促销,我认为这才叫认购。我连这里都不知道,我从来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景区,你在大街上要送给我两张票说200块钱一张门票我送给你了,你觉得我会去吗?所以我觉得精准的营销也要有不同的借贷,也许我的营销花了很多钱,但是游客上基本没有来,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在这个城市的认知度提高了八个百分点十个百分点,那么一年后两年后呢,我觉得 得这是一个科学体验的事情。

我觉得这是五个合适的四个过程,我们还要考虑三个程度。第一个程度,我叫送达力。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方式合适的内容给合适的人,我的技术模式是否送达了。第二个粘合力。送达了他是不是弃之如敝履还是如获至宝,他觉得对他有用,我觉得这个叫粘合力。还有一个就是转化力,拿到这个从一无所知到认知这叫转化,从认知到认可,这也叫转化,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电话营销和效果分析。这个我觉着就今天而言也是我们智慧文旅创新尝试的一个。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在认知也好,还是认识过程也好,其实我们都在做尝试,而这些恰恰都是智慧文旅或者是文旅产业的难点。那么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应用模式,试图在难点上有所突破。因为它本身就肩负着,智慧文旅就是要解决以传统的思路和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说服务的核心是——到位,引领消费的能力,是业态最有效的一个指标。其他的指标,我觉得都要服从这一个整体指标就是引力消费。

第二部分的第三点智慧文旅发展的新机遇。疫情期间以新技术应用为支撑的现场活动,是让大家可以看到得到了广泛应用。宅在家有云服务,文旅部我们开发了网上剧场,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的剧目,不用出门一天可以看好几部,我觉得这就做的非常好,典型的云端应用。那么同样的线上购物、线上办公、线上游戏、直播娱乐、付费影视、线上咨询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现在在线教育如火如荼,孩子们上不了学,在线教育不仅培育出了一大批在校学生,更培育出了一大批正直的家长,孩子还不会用的家长现在都会用了。这种变化在旅游业也得到了体现。如许多旅游给他景区体验开始逐渐加码线上主题策划,宣传普及等内容,云观战、云旅游、云直播也受到了关注。一些在线旅游企业积极联合相关企业灵活拓展企业的经营边界,通过线上业务的拓展来降低损失,我觉得这个做的也非常好也非常多,变化是推动观念认识与技术应用的实践。如果能够把这种短期的线上应用效果放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传统旅游文化产业数字化融合的进场。有利于促进我国文旅产业高质量的发展。就文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守的问题也是比较难啃的骨头,就是开放型社会化产业数据融合问题。旅游业和海关和公安和金融,最大的一部红,我们是一个开放式文化产业,几乎社会的各个角落,林林总总,它的数据,它的内容,它的反馈对我们来说都有用,可以说我们没有围墙。那么这种跨行业跨流域的数据融合就是一个大的问题。行业的数据化和社会的数字化以融合的形式存在,也就是我们行业需要的数字存在于各行各业存在于社会之中。它们是天生的结合在一起,比如说交通数据,这种对我们旅游业来说很需要,那么同样还有一些其他的数据我们也很需要,但是这些东西,都和其他的数据融合在一起了。比如说刚才提到了酒店的数据。酒店入住都要扫身份证,这个身份证扫完之后是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有关部门来管的。这个数据融合在一起了,但是我们旅游行业正规的是拿不到a酒店根据身份证知道哪的人,多大岁数,男女,年龄…拿得到吗?有些地方可能买到非正规渠道,人家数据怎么融合在一起了?但是我们拿不到。交通数据刚才我提到了我们也拿不到。入境口岸实时的我们有多少人出境有多少人入境,多少个团队在哪出,我们用了无数的手段迂回包抄旁门左道去得到这个数据,但是真正最准的,无懈可击的数据在哪里?在公安部的边检,这个数据我们是拿不到我们只能按年度拿到。那么同样交费数据。我们从银联能拿到信用卡跨地交费吗?我们也只能拿到汇总的数据。 所以,智慧文旅的星星之火难以燎原。这些既是智慧文旅应用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行业或企业运营中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因地制宜独辟蹊径能够见效的。我这个文旅厅长跟公安局的局长关系好,我这个文旅厅的跟边防口岸的关系好,我能拿到这附近。 正规的,我们摆上桌面的数据交换数据共享数据支撑,目前我们都拿不到。而这个就今天来说的,有了“新基建”我们就有可能建立起一个俯视化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和应用体系。这些体系合理突破,“新基建”可以说是翘首期盼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当然数据大融合在以时间换理念的过程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说数据大融合,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但是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它是一定有它的促进作用也一定有的应用作用。那么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旦走上发展轨道的,连接计算交互使用带来的共同利益和倍增的效果一定能够持续地推进发展成为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交通和旅游的数据打通带来的效果,远超于交通自身也远超于文旅自身甚至于交通和旅游的带来数据对其他应用也有大的突破。而这些窗户纸捅破了之后,在未来的使用之中由于其作用的显现,其效能的展现。我们的认同度、支撑度、开放度、透明度,我们心中忐忑的安全性都能得到解决。所以我觉得这也是要有时间换理念的过程中,也要一步步往上,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了“新基建”打开了最关键的那扇窗,我觉着有些东西可能也需要时间,需要效果需要循序渐进。智慧旅游成为行业的共识,从而走上前台,我觉着至今已经是七年有余了。跨行数据融通,始终是跨不过去的一道坎,“新基建”就得期待。

三.智慧文旅发展的新趋势

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三个问题中的最后一个——智慧文旅发展的新趋势。这里边也有三个内容,那么第一个,智慧文旅的理念一体系。在未来服务业颗粒度经济的模态下,“精”和“准”变成两个最关键的字,精准拆开了“精”和“准”成为两个最关键的字。“精”代表什么?代表了生产要素的精细化和产品的数据化,生产要素的精细化和场景的数据化,这不就是我们今天不是有的东西吗。“准”代表了运营流程的准配化,什么叫准配化?就是让每一个享受服务的个体的需求都能够得到精准的匹配,这就是精准两个字。在这种理想化的范围中,我觉得智慧和旅游真正的融为一体。回过头来想,我讲的是一种纯理性化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未来服务业颗粒度经济的模态下,颗粒度经济就是精准两字能体现。这两个字得以体现,智旅慧文和产业就真正的融为一体。但是就今天而言,我们离这个目标还非常远,但是我们已经认清了这个目标,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向这个目标接近或者说是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因此,智慧文旅就如同文旅产业一样,也处在不间断的发展创新和完善之中,几乎有没有尽头。所以有人说用一年的时间完成这个项目,实现智慧文旅,我一般就笑一笑,我觉得我就搞不懂。智慧文旅和技术创新,我觉得他是一体两面,或者是个卵生品。但从宏观上看,它不会绑定任何特定的基础,所以有人提出来智慧文旅说,它一定是要跟咱们这么结合,一定是要使用什么什么支撑,是对的,但是你指的是微观层面你指的是静态环境。因为智慧文旅它依托的是时代化的因而是动态化技术应用支撑,目的是服务于产业应用。由此智慧文旅的理念就是助理于文旅的经营服务全流程不断的能力提升,不断的流程完善不断的解决各种问题,不断的科学的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包括需求。所以它永远会跟动态的新的科技融合,所以我们不可能下一个结论就说智慧文旅离不开什么,我觉得智慧文旅唯一离不开的就是对产业的支撑和作用,就是产业赋予它肩上的责任,衡量智慧文旅的效果和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一个项目做数字化项目科技项目做起来了,衡量他它效果和价值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呢?不是你是否用的最先进的技术,不是你是否国内首创,不是你有多少多少个创新应用点,而是解决产业存在问题的能力——这是它唯一的应用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智慧文旅可以定位为覆盖全局的战略举措。由此,它不仅作用于战术层面的可操作性它也作用于战略层面的理念提升。就像加拿大的原创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说过——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又塑造我们,而我们何尝不是在以科技创新为手段,而反过来科技创新的成果,又在提升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模式。

第二个部分是——智慧文旅发展的新特点。和任何事物一样,发展的过程和认识的渐进都一样存在,也就是说发展的过程就是认识提高的过程,而认识提高不同推动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因为时间关系,我准备很多我一想起这方面的这个变化了,总是有感而发。但是就今天呢,我给大家说四五个吧,看大家有没有一个共鸣。

第一个就是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强调的是受体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打破传统习惯本身就是一种硬性挑战,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用了30年的东西,你让我扔掉换新的,我一定有很大的抵触,况且这是不是我想干的是领导让我干,那我一定要找出100个不好来推掉这个新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今天很多的东西是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什么要叫我干?领导要求,规划要求,整体要求某一个具体工作某一个具体流程,改革、换新、提升,但是在这个流程外人员对此并不理解,没有主动性。所以这也是我们很多的系统叫好不叫座的一个核心问题,从哪看的都挺好,就是大家不用,为什么?说的好听点说,哎呀我很忙,没有功夫去学,有的人就直接说那东西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我觉得我会用的就是这种。而今天,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做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转变,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喜欢高质量的工作,每个人都喜欢高效率的工作,每一个人都希望工作成为亮点工作能够出彩。怎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不管是否带有色眼镜,智慧文旅是一个不二选择。

第二个呢,从先进性到适应性。其实刚才已经点了一个,之前我们任何一个项目,任何一个工程在规划之初,总有人在问是国内领先吗?是国际领先吗?有什么原始创新?我们讲究的是原创性,讲究的是先进性,讲究的是技术性的对比,而今天我们讲究的更多的适用性。我可能在跟邻省跟相邻的企业对比中,我花的钱很少,我的技术含量也并不高,但是,它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我的管理能力。而这一点可能别人看来不值挂齿,但对我来说这就是根本的提升,这就是根本的效果,我觉得这就是今天的一个基础特点从先进性到适应性。

第三个,从谋全局到谋一域。大家都知道要想谋好一域必须要谋全局,但是真正在谋全局的过程一定要一域一域的谋一定要有重点,这个重点是全局中的重点,而这个全局是包括这个重点的全局。所以以往的每一个规划以往的每一个工作以往都每一个项目我们都希望牵一发动全身,都希望我的是一个歼灭战,都希望一晚上解放全中国,那是电影院做的好,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仗要一个一个的打。先解决核心问题,先解决重点矛盾,进而实现带动作用,况且,从资金到人力到适应能力,具备这个整体的实力嘛。我拿不了全能冠军,我想就今天而言也难有人能够当这个全能冠军,但未必我当不了单项冠军。所以说,在这方面的从谋全局到谋一域,从谋整体突破到谋重点突破,从伤其十指到断其一指。我觉得这是一个整个都挺爽。

第四个呢,是从用的起到用的好。以前很多人都说,智慧的殿堂,是富者俱乐部,为什么呀?有钱就能干好,没钱就不要进了。所以要想用的起就得有钱,但是今天我们突然发现一个问题。第一,随着文旅产业的发展,大家拿出一部分钱来去做,又被文旅,恐怕还真不是天方夜谭。这是其一,其二投入巨资不见成效者比比皆是,有钱也不一定做得好,钱少也不一定做的差,所以就今天而言,由用的起到用的好,比的不是规模比的是效果。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有一句话叫一招鲜,吃遍天。一个亮点就可能成为一个区域智慧文旅的突破。那么我再说两个吧,后面不说了,从行得通到用的上。有很多在流程规划的时候,我们希望的流程,一定要完美,一定要超前,一定要合乎理想的规则,理论上行得通,实际上用不上,特别是涉及到重重机构,涉及到相关部门的时候。我希望一套系统全盖一个企业的所有部门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对真不是纯粹技术能解决的问题,行的通,但是一定用不上。所以说怎么能够把行得通和用得上这个问题去解决,有的时候体制机制、行政范围的问题,不是用技术,就能立竿见影解决的问题也不是在一个拂晓就能够彻底解决的,所以说先做用的上的,先做救急的,理论上行得通,但是做不好的,那么我们可以在进一步解决之后再说,所以要循序渐进,要者易先行。 我效果当地大家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再说这个也时间来不及了,最后一个叫从一榔头到可持续。从之前有了一笔钱急着马上就干这件事,后续没钱了,事业做不了了。这一榔头砸了个破洞到后面补都补不上怎么把呢?我们就归咎于技术不行,由此智慧文旅也好,信息化也好,其实背了很重的黑锅。 有一句话我总结出来之后,觉得我们的有些技术公司或者技术员听完之后就会有同感, 我们所有成功的案例都是业务的创新,我们所有失败的项目都是技术的失误。实际上,真的,技术所能左右的,在整个流程中最关键的是促进点。但是,所占比例和份额真的不大,左右技术的我觉得比比皆是。所以就今天从一榔头到可持续,这个我跟一个景区负责人沟通上来就跟我讲,这个项目我觉得五年不一定见效,我第一年怎么办第二年怎么办第三年怎么办,我觉得就非常好。

那么今天第三部分的最后一个也是我们最后一个内容叫——智慧文旅的趋势与思考。时间也很短了,我给大家谈一下。我就谈一个方面的事情。我们以前都叫重建设轻运营,其实重建设轻运营。走到另一个极端,重运营轻建设我觉得也不对。建设和运营是要并重的,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今天智慧文旅来说,建设和运营其实很难的。我们景区有一个项目交给一家技术公司去做,但是这家技术公司做的非常好,从经营模式一系列都做完了,临走的时候说,这个平台要做好了就成为全国一个非常有效的一个凝聚平台,我们交给你了。景区能运营么?景区运营不了,景区怎么有这种能力呢。景区的强项是运营自己的,景区它怎么可能运营一个全国性的平台呢?但是由于甲方不具备平台的运营能力建设完了放这,这个平台是甲方拿了建设费用走人了,乙方又没有维护和运营的能力,或者说甲方把运营就作为技术上的运营,那么这个平台就苍凉而终。这样项目最近见的太多了,如果龙头的早,我就问了一句我说这个做完之后谁是运营方啊,然后就跟看,你看我我看你这我就问我说甲方你是吗,他说我运营不了,我说,乙方你是吗,我我我也不是我是建设方,我说谁是运营方呢?所以建设和运营这一部分,我觉得就未来可能这个趋势越发的明显。 那么这个就呼唤着我们现代服务业第三方的服务体系能够尽快的出现,我觉得这个是个很重要的核心。所以说我在很多场合就想真正的甲方是什么?是既看到建设项目又看到建设项目运营的未来。所以说,甲方和乙方的关系不能是一个建设一个交后一个运营。应该是初期甲方和乙方合同约定,你就是你我就是我。那么工程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呢就变成了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在进行了一段就更成为一家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正到了最后平台运行起来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我不能指望所有的IT企业都去做运营,但是运营方也就是现在服务业第三方,可能是今天我们最欠缺的。到底由谁来做?真正能把建设和运营结合在一起,建设和运营融合在一起,进而能够实现我们最终的建得起,用得起,用得好,有作用。

那么今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呢就跟大家聊了很多。我也很珍惜这个机会在疫情期间,希望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跟大家沟通。我个人感觉呢,疫情是一场灾难,我相信硝烟中一定会冲出一批成功者。“新基建”我觉得是一个良机,但狂欢过后注定会淘汰一些过客,其实这就是智慧文旅中的智慧,也就是只有智慧的过程,才能引导我们走向智慧的目标。

全部评论
讲师/助教

评论

直播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