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技术栈管理:云时代的研发环境

技术栈管理:云时代的研发环境

原创
作者头像
腾讯云开发者社区
修改2017-11-03 14:38:54
2.2K0
修改2017-11-03 14:38:54
举报

作者:熊节

前文介绍了云计算大背景对研发环境的影响。我们已经指出,现代IT组织应该把研发技术栈以PaaS的形式提供给开发人员,其中的要点是:

  • 将标准的研发环境封装为虚拟化、云化的技术栈,由技术专家管理维护;
  • 核心业务价值与技术支撑解耦,工程师专注于业务系统的开发;
  • 自动化研发流程,降低研发管理成本。

如何实现这样一个研发技术栈管理的平台?我们的观点是,这样一个平台应该集中管理组织中的技术栈,允许基于一个技术栈创建开发测试 PaaS 和生产 PaaS 两个 PaaS 服务,从而支撑开发、测试、生产三种运行时环境

一个平台

在一个典型的敏捷软件开发场景(例如更具体的“用 Java 开发微服务”的场景)中,开发者需要频繁地用到下列工具:

  • 编程框架,提供基础的结构与功能来支撑业务逻辑代码,例如 Spring Boot 和 Jersey 。
  • 版本控制工具,例如 git 。
  • 依赖软件,例如 PostgreSQL 数据库。
  • 自动测试工具,包括单元测试工具(TestNG)和功能测试工具(Concordion、Selenium)。
  • 自动构建工具,Maven 或 Gradle 。
  • 持续集成工具,Jenkins 或 GoCD 。

所有这些工具以及它们适当的组合与配置,我们把它称为一个技术栈。我们上面的例子就是“ Java 微服务开发技术栈”,类似的,一个组织中还可以有“ Java Web 应用开发技术栈”、“ H5 前端开发技术栈”、“ ReactNative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栈”等等若干个技术栈。对于一般的 IT 组织而言,有限的几种技术栈就可以覆盖大部分软件项目的形态。体量大如有数万研发员工的某 IT 巨头,提出的主要技术栈也只有十余种。

在传统的软件开发团队中,技术栈的组合与配置是由团队的技术领导者负责的。在云计算的大背景下,将础设施作为源代码的思想再往前推一步,我们就会很自然地得出技术栈作为源代码的想法:使用 Docker 和 Ansible 等技术,将技术栈的结构以源代码的形式描述。在“基础设施作为源代码”的阶段我们已经知道,以源代码形式管理环境会带来很多好处,例如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允许版本控制等。把技术栈作为源代码以后,会带来几个重要的收益:

  1. 技术栈可以很容易地复用,因此可以把搭建技术栈的工作收拢到较少数技术领导者手中,研发团队则只需在技术栈基础上开发业务功能,降低了研发团队的技能门槛。
  2. 最佳实践可以被内嵌到技术栈中,并通过持续集成的形式对研发团队形成约束,从而使研发改进举措更容易推行。
  3. 缩短研发实践的实验和创新周期,可以对多个研发团队开展受控对比实验,团队中自发产生的优秀实践可以被快速抽取并固化到技术栈中。

技术栈管理平台作为组织级的研发管理载体,承载的是组织对研发团队的引领和治理形式。在这个平台上,技术领导者会创建并维护技术栈,项目团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技术栈,跳过大部分迭代0的技术准备工作,直接进入功能开发,并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享受云化开发环境带来的收益。

两个 PaaS

基于已经定义好的技术栈,当项目团队开始研发工作时,技术栈管理平台可以为他们创建两个 PaaS 服务:一个是研发过程中使用的开发测试 PaaS ,另一个是真实上线用的生产 PaaS 。两个 PaaS 的协作关系如下:

  • 开发人员从开发测试 PaaS 中获得一个开发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编写代码;
  • 新编写的代码被提交到代码库中,后台的服务自动运行“提交门”测试,测试通过后,把代码构建成可运行应用;
  • 后台服务针对可运行应用自动运行“验证门”测试,测试通过后,这个版本的可运行应用即被标记为可发布应用,并被存入构建产物仓库;
  • 测试人员针对通过了“验证门”测试的可发布应用进行必要的手工验证;
  • 生产环境与开发/测试环境基于同一个技术栈(运行时环境上有具体的差别),开发测试 PaaS 中构建出的可运行应用可以直接部署到生产环境;
  • 随不同组织的发布流程不同,构建产物仓库中的可发布应用可能直接(自动或手动)发布到生产环境,也可能被同步到生产 PaaS 的产品仓库,以后再手动发布到生产环境。

可以注意到,这个流程、尤其是在开发测试PaaS中发生的流程,与 Dave Farley 在《一键发布》文中介绍的持续集成流水线非常相似。我们相信:持续集成对于现代软件开发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它不应该以独立的工具形式存在(因为这样人们就有可能不用或者误用)。持续集成应该被内建在软件开发的工具和过程中,使它不被开发者注意、同时又不能被绕开——正如 Spring 内建了面向接口编程、IntelliJ IDEA 内建了编译和代码格式检查。

三个运行时环境

前面介绍的流水线已经暗示,在整个软件交付周期中,存在三个不同的运行时环境。这三个运行时环境都有同样的基础,例如操作系统、依赖软件等。同时它们也有一些重要的差异:

  1. 构建运行时:包含开发工具、构建工具和(可能是部分)测试工具,这是开发人员编写代码的主要环境——需要注意,“编写代码”在敏捷软件开发的上下文中意味着“编写代码并频繁进行提交门测试”,这是为什么这个运行时环境中必须包含(至少部分)测试工具。
  2. 验证运行时:包含全部测试工具及其他质量保障工具,这是对软件质量进行全面验证的主要环境。
  3. 应用运行时:包含运维工具,这是软件真正运行的环境。这个运行时可能被应用于生产环境,也可能仅用在组织内部(例如 UAT 测试环境、培训环境、demo 环境等)。这个运行时中的依赖软件(尤其是数据库)也有可能被替换为环境之外独立运行的软件。

尽管为了支持不同环节的工作要求而有这些差异的存在,底线是:构建运行时构建出来的可运行应用,可以在验证运行时中接受完整的验证,也可以被部署到应用运行时正常运行。这与持续交付中“制成件流过整个流水线”(而非在各个构建步骤中分别生成制成件)的理念是一致的。

制成件的形式

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软件包是一种对云环境不友好的交付形式,理想的研发交付物应该是容器镜像(很可能是一组彼此连接的容器镜像),可以在云上直接运行。Docker 等容器技术使我们可以把所有软件(不论背后使用什么编程语言、实现什么功能)都抽象为“ IP 地址+端口”的服务;再加上例如 Docker Swarm 或 Kubernetes 之类集群工具的支持,更可以把服务进一步简化为一个端口。于是,技术栈管理的基础设施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复用:不同的技术栈(不管编程平台是 Java、NodeJS 还是 Python )构建出的应用都是一个(或一组)Docker 镜像,从而将“产物的形态”与“生产流程的结构”解耦。

小结

针对前文提出的云计算大背景下对软件研发提出的挑战,本文提议了一种解决方案:技术栈管理平台。通过实施技术栈管理平台,为研发团队提供开发测试 PaaS 和生产 PaaS 两个 PaaS 服务、构建/验证/应用三个运行时环境,研发组织能够将技术栈的搭建和管理与业务系统的研发解耦,从而降低研发团队技能门槛、快速有效地推广研发最佳实践、使研发过程中的技术与流程实验和创新成为可能。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个平台
  • 两个 PaaS
  • 三个运行时环境
  • 制成件的形式
  • 小结
相关产品与服务
持续集成
CODING 持续集成(CODING Continuous Integration,CODING-CI)全面兼容 Jenkins 的持续集成服务,支持 Java、Python、NodeJS 等所有主流语言,并且支持 Docker 镜像的构建。图形化编排,高配集群多 Job 并行构建全面提速您的构建任务。支持主流的 Git 代码仓库,包括 CODING 代码托管、GitHub、GitLab 等。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