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为什么打二星那么难?

为什么打二星那么难?

原创
作者头像
王拥军
修改2017-06-30 16:54:16
3.1K1
修改2017-06-30 16:54:16
举报

王拥军,毕业于天津大学计算机系,拥有从计算机硬件到操作系统安全、从后台服务器到客户端的全平台工作经历。目前在腾讯自选股从事互联网证券软件研发管理。对上市公司及创业团队的产品、文化、经营等具有独到的见解。

个人公众号“水滴的声音”,专注企业文化、团队管理。

导语

作为团队领导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什么?有哪些问题仅仅是领导者惰性的体现?为什么董明珠说“没人恨说明你不是个完人”?

背景

最近和一个同事交流,我和他都是组长,马上面临的问题就是:这次谁来“背”二星?

老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给我讲了半天,我很明显的感觉到他对某个员工的表现是不满意的,所以显然,我对他说:“当然要给这位(代号A)打二星了。”

然而,对方对我说:“不太好吧?这个人对我很重要啊,给他打二星,那他的工作效率更差了。搞不好会离职的。”

我说:“那你觉得你们组还有谁比较适合给二星?”

他想了想:“给另外一个吧(代号B)。他做的事情比较low。给他二星他也不会说什么。”

他们组的情况我是大概清楚地:“这个理由不太合适吧?B的级别本身就比A低很多。作为B的级别,做这种相对low的事情,本身是符合预期的。”

“我也觉得有点不太公平,那怎么办?目前的情况,让B背二星,影响不大,下次补偿他就好了。如果给A,影响太大。”

“这倒也是。”

这个事情,我们又交流了很久,从各个方面都PK了一下,后来刚好周末上了一门《关键思考》的培训课程,大有收获。——此处为真心话,非软文广告,看完本文就知道了。

分析

1、“背二星”,这个“背”字,首先就说明这个行为的出发点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没有其它方面的顾虑,显然,谁表现好谁表现差,作为领导,自己心里是清楚的。所以,如果严格按照公平公正的方案去打分,问题是非常简单的。

2、人分三六九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所以困难重重,就是因为每个人的重要性不同。同样的,一个团队内有级别高的,有级别低的。级别高的人做起事情来让领导省心,久而久之,作为团队领导,慢慢习惯于倚重级别高的人。于是,问题就产生了。突然这些被倚重的人,不再那么努力了,作为领导,却又舍不得甚至不敢动这些人。

为什么不敢动这些人?

本来他们就不积极了,给个二星,岂不是更不爽了?不爽还不打紧,万一辞职了怎么办?

这句话看似是OK的,其实其中有几个“隐含前提”。

1、给二星一定会导致不爽。

2、不爽一定会导致不积极。

3、他们不积极会影响团队业绩。

4、他们辞职是坏事,甚至是团队不可承受的。

更进一步分析,其实还有几个言外之意。

5、不给二星他们就不会不爽。

6、他们只要不是不爽,就会积极干活。

“不能打二星”的坏处

这下子问题就好办了,我们第一步,先来“拆柱子”(支撑“不能打二星”的依据)。

1、给二星一定会导致不爽么?

这个几乎是一定的,没有人拿了二星还会很爽。但是,会不爽到何种程度?会延续多久?

任何人受到惩罚都会不爽,但是,如果受惩罚的人很明确知道自己是因何受到的惩罚,那么,他的不爽的痛苦程度和延续时间会大幅降低。

2、不爽一定会导致不积极么?

从团队制度的逻辑,这个问题应该是相反的。

打分行为是对之前事实行为的总结。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表现在前,打分在后。而不是打分在前,工作态度在后。

当然,诚如上述所讲,打分行为一定会对后续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有所影响,这也是打分的目的所在。

法律和纪律,强调的是:如果你不想被惩罚,你不想不爽,那就不要不积极。

如果有人明知自己错了,甚至受到了惩罚,依然保持自己的消极和抵触,甚至变本加厉,那么,这些人,要么是对整个规则本身的质疑和不屑,要么是对自己地位的不清醒认识。

这些眼里没有团队纪律,甚至自认为自己VIP的身份应该受到特殊对待的行为,对团队来讲,是最为严重的隐患。

至于VIP是否需要特殊对待,下边统一论述。毕竟,无论喜欢不喜欢,VIP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3、他们不积极会影响团队业绩。

正常来说,如果所有人都不积极,一定会影响团队业绩。那么,某个(些)人不积极,一定会影响团队业绩么?

这个就体现出管理者平时的统筹安排能力了。

如果团队内部的工作没有任何备选或预案,别说有人主动不积极工作了,万一有人生了病,确实无法工作,团队的业绩就必然会受到影响,这只能说明工作的安排本身是有严重漏洞的。

所以,这一点,就看领导自己给自己刨了多少坑。

4、他们辞职一定是坏事么?

核心员工辞职,当然会对团队有所影响。首先需要找个人接替他手里的活儿,其次会对其他同事造成心理影响。

如果他手里的活儿领导自己能够撑得住,或者本就有预案,甚至在外边早就面试好了一个更牛逼的哥们儿等着接替,这还是坏事么?

表现不好的同事离职,如果解释清楚,对其他同事来讲,只会是好的影响,除非其他同事也都一样是些混日子的人——做领导做到这个地步,自己也该走人了!

5、不给二星他们就不会不爽么?

他们表现差的原因何在?一定是遇到了某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给个三星,他们一样会继续不爽继续消极下去。

VIP们不爽,要么是待遇问题,要么是职位或级别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领导自己无能为力,就算给个五星,VIP们依然会不爽。

“背着五星”离职,这种事情一定是有的吧?其他同事会作何感想呢?更何况还是表现不够好的人!

6、他们只要不是不爽,就会卖力干活么?

如同上一条,就算用五星让他们爽一把,核心诉求没有解决,该怎样还会怎样。

“不能打二星”的好处

好了,“不能打二星”的理由基本上都拆完了。下边,讨论下打二星的好处。

首先一点,坦白的讲,打二星之后对该员工(工作积极性以及离职意愿)的影响,到底是负面居多还是正面居多,很难说。因为取决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目前团队和员工本人,还涉及到外部团队是否挖人,等等。

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给表现不好的人打二星,对团队其他人,对整个团队,都是有巨大好处的!

1、表现不好被打二星,那么,其他员工都会避免受到这个惩罚。

如果表现不好也不会打二星,那大家全都凑合着得了!反正不会打二星,我也不求五星。

2、表现不好被打二星,是对那些三星员工的激励。

我比他表现好,他拿三星,我怎么着也得四星吧?

如果表现不好也拿三星,长期会导致大家对“三星”有错误的认知,以为拿了三星不过如此,稍微表现好一点点就要拿五星。

3、如果被打二星的人实在不爽,领导也说服不了他,于是离职了,那就太好了,可以招聘个更牛逼的人进来。

长此以往,团队的事情非但不会越来越没有人干,反而会越来越多牛逼的人争着干活。

以上是站在团队的立场上,其次,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对被打二星的人,也是有极大好处。

4、发展遇到瓶颈而离职,对于员工个人,也是好事情。

如果在当前团队遇到发展瓶颈,短期内团队又无法提供机会,因此而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此时出于领导的恩情留下来,对员工个人,真的好么?

到外边展翅高飞,还是被人保护着堕落下去,到底哪个才是好的?

更何况,所谓的“瓶颈”,只是方向和欲望的不同罢了。任何一个岗位,都能做到牛逼的不得了的地步!

换个环境,大部分人,都能够变得主动、积极。这一点,笔者自己也是有亲身感受。

我很感激上一家公司领导没有裁掉我,但坦白讲,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再选他做我的领导。

我跟着领导,不是为了安安稳稳领工资,而是为了做些更牛逼的事情。

5、如果工作不积极不会受到惩罚,这是在培养违背社会发展方向的价值观。无论对哪个人,这种价值观都是相当有害的。

6、如果工作不积极不会受到惩罚,那么,长期下去,这个人整个就废掉了。一旦有一天整个团队完蛋了,这个人已经形成了不良的习惯,谁还会要他?

评星技巧

总结以上“关键思考”,其实是动用了两个技巧。

1、正面不行,就从反面。

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一直想着“为什么我要给这个员工打二星?”往往答案是不稳定的。

因为,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可能自己是有办法让其他人背这个二星的,甚至,是有办法让自己团队所有人都不背二星的。

这个时候,不妨站在对立面考虑一下:“为什么我不能给他二星?”

结果发现,所有支持“不能给他二星”的理由,都是自己的杞人忧天。

2、转移关注点。从关注二星到关注团队氛围;从关注某个员工转移到关注整个团队;从关注稳定性到关注业绩;从关注眼前到关注长远。

当关注点一直保持在“如何把上级压下来的二星消化掉”的时候,领导自己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相反,当团队领导关注的是整个团队的氛围,那么,二星就不再是上级压下来的任务,而是便利自己的管理工具。

当关注点一直保持在单个员工身上的时候,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找出一个能够高高兴兴接受二星的人。”相反,当关注整个团队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反应远远重要于单个人的反应。

当关注点一直保持在每一个人的稳定性的时候,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能够留住那些最不想离职的人。”相反,当关注团队业绩的时候,就会发现:“二星和淘汰能够促进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关注点一直保持在眼前的影响,考虑的问题是:“这个人走了谁来干活。”相反,当关注长远影响的时候,就会发现:“怎么做才能保持持久的战斗力。”

其实,最最关键的,一个团队的领导,是关注做事,还是做人!如果关注点在做事上边,显然某个人的反应就不是最重要的,大家的反应、团队的业绩才是最最重要的。历史上的伟人,总会被大家揭露出对某些人残忍的一面,正是因为此。让所有人都满意,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

反思

其实,反思一下管理者自己,感觉有点懦弱,或者说管理上的惰性。

有几个问题可以说明这种管理者的惰性。

1、总想着找个人“背锅”。

毕竟团队的考核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持续不断。无论如何,给任何人打二星,总需要做很多的沟通工作,这个事情蛮累人的。

如果团队内有一个人,工作态度一直不太好,在团队内帮着“背锅”,而“难能可贵”的是,这个人自己也很清楚自己业绩最差,可人家就想在这里混日子。

上边的状况,是不是很省心?

可是,这样,真的好么?

首先,团队其他人会怎么想?反正有人帮我们背锅,只要我比他稍微强些就稳拿三星了呗!

其次,团队业绩会如何?大家一团和气,没有人争高下,团队那么多问题,谁会主动站出来解决?

甚至,长期下去,领导自己的号令都有人敢不听!因为我就想轻轻松松的拿三星,那个烂摊子,谁愿意挑谁挑去!我不挑,你也不会把我怎么着!

2、惧怕员工离职。

招聘员工有多难,做过领导的自己都清楚。更何况,即便招聘进来,熟悉业务至少也得一段时间。

这个过程,谁来负责离职员工之前的工作?

其实,无论惧怕与否,离职都是难免的。不是消极的员工离职,就是积极的员工离职。

消极的员工跟积极的员工同样拿三星,消极的员工是满意了,积极的员工呢?

当然了,积极的员工主动离职,肯定不会说:“他管理有问题”,而只是说:“我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消极的员工被动离职,一定会抱怨:“他管理有问题,我不认可他的管理方式。”

所以,该打二星的不打二星,那些拿着三星的员工,嘴上没意见,心里有意见。

用手投票得罪老大,不如用脚投票大家好聚好散!

难怪格力老板董明珠会说:“没人骂你,说明你不是个完人。”

3、表现差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表现好的,谁来“背二星”?

我自己曾经也一直纠结于这个问题。是啊,大家都表现好了,谁来“背二星”?

现在突然发现,这是个杞人忧天的事情。

首先,打二星不是裁员。即便HR再三强调“二星”不是不认可,依然有很多同事认为二星就是不认可。那是因为有许多本该打一星干掉的,领导为了留下个背锅的,只给了二星!于是,大家都误以为二星就是最差的。

其次,大家表现的越好,对团队领导的要求也就越高。谁拿二星,不是谁愿意背二星,而是根据团队的纪律,领导的考察和记录,谁的得分最低。这些,都对领导平时对团队成员的关注要求很高。如果作为直接上司,自己下属的业绩竟然排不出个高低顺序,只能说这是领导自己的问题。

再次,极限的情形下,二星是个相对概念。大家都做50个产品,做40个的就是落后;大家都做100个产品,做80个的就是落后。看似很残酷,事实也确实如此残酷。大公司二星员工的工资,还比其他公司五星员工的工资高呢!这又怎么说?

最后,如果所有人都表现非常好,这个团队的业绩一定好到爆!这样的团队,怎么可能会被分配二星?

如果哪位的团队业绩好到爆,而被分配了二星,那么,趁早,团队领导自己走人吧!留下来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机会。

总结

最后,回归到领导力。

1、如果呆在腾讯这样的业界知名大公司里带团队,都担心“离职”问题而对下属妥协,那么,放到一家业界不知名的小公司,那还不得被下属吃了!

2、用五星或其它优待方式去激励那些不积极的VIP,试图给他们鼓舞,这种行为,绝对是在给自己刨坑,而且是很大的坑,最后倒霉的是领导自己!因为,换回的不是感激,而是“他不敢得罪我,这个团队离不开我”。这个事情如果让上司和其他下属知道,结论只有一个:把他们俩对换下位置吧。

一个团队,能力强的人越多越好,但是,不可或缺的事情越少越好。

一个员工对公司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不可或缺,而是体现在业绩和贡献。

一个员工的利益,是用自己的业绩和贡献换取的,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必不可少要挟得到的。

员工自己有这个认识最好,如果没有,做领导的有义务有责任将这一点教育给员工。

有两句话很经典:离了谁地球都照样转;世界因我而更加精彩。这就是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3、绩效考核,是事后的评价,而非提前的承诺。对合作伙伴可以讨价还价:“你帮我做这个,我给你对应的好处。”如果对下属也是讨价还价:“你帮我做这个,我给你五星。”那么,会得到如下结果。

首先,自己抛弃了作为领导的权势(不可否认,上下级的评估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权势)。所有人都来跟老板讨价还价,这难道是做领导的想要的局面?

其次,将员工的主动性转变为了被动性。而主动性本身就是评估的一个很重要指标。主动不仅仅是主动解决问题,而且包括:主动发现问题。

再者,将员工自己需要考虑的问题,转化为领导自己必须考虑的问题,自讨苦吃。团队的领导,固然需要向团队成员传达自己的导向,然而,作为团队领导,最大的责任是激发大家的激情和智慧,而非自己一个人把所有人该负责的事情全都考虑的清清楚楚。更何况,所有行为都是领导预料之中的,那能叫“超出预期”么?

最后一点,其实涉及到KPI的制定。显然,这是另外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传统制造业,KPI大都是根据历史经验的均值做出的,所以超出均值就是超出预期,低于均值就是低于预期。

然而,软件行业,互联网行业,一则没有靠谱的历史经验数据,二则竞争瞬息万变,今天制定的KPI六个月后是否依然对业务有价值?

正因为如此,大家才是幸运的,可以继续探索下去。

最后,打个广告,对企业文化、团队管理有兴趣的,请关注本人公众号:水滴的声音(soundofself)。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意思是:大部分的问题,当自己静心下来,排除一切干扰因素,能够听到水滴的嘀嗒声,也就能够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那其实就是自己想要的答案了。)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导语
  • 背景
  • 分析
  • “不能打二星”的坏处
  • “不能打二星”的好处
  • 评星技巧
  • 反思
  • 总结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