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用大数据捉奸?算得上是大数据应用吗?

用大数据捉奸?算得上是大数据应用吗?

作者头像
企鹅号小编
发布2017-12-29 17:28:38
8000
发布2017-12-29 17:28:38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企鹅号快讯企鹅号快讯

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

本文大概2040字,读完共需5分钟

一直想着写点关于当今大数据的看法,即便观点有些鼠目寸光,照例不怕大家对我嗤之以鼻,脸皮厚着呢。

首先来段小故事:

话说是寒冬腊月,四个玩人工智能湖南码农伢子在搓麻将,正打得痴迷,东家辣妹子从外面端来一盆雪放到麻将桌下,问道炭火放到桌下了,暖和不?

四个伢子欢笑道,暖和多了,暖和多了。

今天的大数据就类似那盆放在桌下的雪,即使没烧着,也“火得很暖”,从小生到专家都在侃侃而谈,专家不谈一点大数据似乎会脱离“专”的身份,小生不谈点大数据似乎会不入流,变得知识浅薄。

前端时间有人发布了大数据抓奸的方法,大致是偷偷在当事人的手机安装黑客软件,然后读取位置、聊天记录等信息,有人甚至挖出了iPhone暗藏的“抓奸”功能,信息能够精确到某个时间段在哪里等等。

抓奸的活是“挺好”,不过,这算真得上是大数据应用吗?

不管数据量级大小,不冠上大数据之名,都不好意思传播。论数据的大,怕没有哪家公司的数据有通信运营商那么大量级,虽说沦为了流量管道,但管道里面跑着的数据都记录着。在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面前,通信运营商其实比谁都守本分。本人就职最大运营商客服中心,在用户信息数据安全管理方面,公司发布了很多禁令,触及必究。

为了获得用户各种数据,几乎每个APP都在偷偷或强制收集用户手机信息。记得某最火爆游戏APP,在安装时,我禁止其读取地理位置信息、短彩信和电话本等信息,但是每次打开它玩游戏时,会是不是弹出是否容许读取地理位置的提示框,严重影响游戏,最后我卸掉了软件。

如今,大大小小的数据公司算是“百花齐放”,但是很多数据公司自己没有数据源,却依旧可以把大数据产业玩得和成大唐盛世一样。

商业化操之过急,营销垃圾泛滥

IOT时代,大数据会成为生产要素,这点毋容置疑;但如今,大数据技术还各种不成熟,在成为生产要素之前,却已经被大规模的商业化。

它是为商业模式服务,是需要结合工具和场景设计,大数据商业化被粗暴的前置了,大多数挂着XX数据的公司都是卖着原料,顶多是粗略加工一下。

今天,数据信息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用户的手机短信已经没几条是亲朋好友发来的,我觉得应该谢谢那些发营销短信的,它提醒着我们,手机还存在短信这个功能。

在大数据精准营销这顶帽子下,用户似乎都成了透明人,营销对方不仅仅知道你的电话、姓名,甚至户口信息。日常各种理财、投资骚扰电话不断,而信息精准诈骗更是层出不穷。用户只要接触商家的全渠道,就被大数据定位,用所谓的精准需求秒杀他。

如果仅仅是卖数据,必然导致用户的数据被滥用,那么最后肯定会导致用户很反感,未来法律法规一定会进行约束,没经过用户许可的数据利用,都会被定义为“窃取”行为。

过于迷信精准,往往形成脱离场景的伪需求

我曾在《马云的机器人人偷懒了》一文阐述了千人千面也不过是根据历史的数据来猜用户可能需要什么,忽略了应用场景。其实用户的需求一直都在,所谓的大数据精准营销,是把需求进行提前预知,然后梦想着在用户与渠道接触点进行瓮中捉鳖;但是过于迷信大数据推算,结果就是忽略场景。

阿里和腾讯走在大数据商业化前列,比如阿里用大数据在淘宝进行精准推荐,但即使是千人千面、智能导购等也存在很多缺陷,行业领军都如此,那其他公司呢?

我一直都坚信,脱离场景的大数据是没有灵魂的,而没有大数据的场景,是可以形成有温度的营销,创造需求的。

你刚吃过大餐,路过一个巷子,闻到烤番薯的飘香,看着很多人在排队。你并不喜欢喝喜茶味道,但是看到很多人去排队,于是想去凑下热闹,结果还是购买了,本身没有需求,但是被排队的场景或者飘香的场景被吸引了,最终形成了消费。不管“排队”是否是托,此刻它就是场景。

相对大数据,我更加认同场景的设计,比如在精确营销上来讲,大数据可以挖到潜在下去,但是推出的场景不合适,推荐是很难成功的。而场景设计得好(比如感染力强,出现认同感),即使客户没有需求,也可能被引导成功。当然两者结合,会更加完美。

大数据披着的会是皇帝的新装?

数据不一定反应事件真实,如果每次数据的推算存在10%的误差,这部分数据被N次累计计算,那么误差放大。

任大炮在最近一次采访时表示,“如果我们市场的信息都是假的,机器人一定做出一个错误的判断,不一定企业家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很多以为数据量越大,推算出来的结果就越加精准;但数据过大,其中噪声的增长速度要比信号快得多。

每一个人都会犯的错误,即使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数据科学家也不能百分百确保不犯数学和逻辑上的错误、正确的挖掘出数据背后的价值。

数据推算出来含误差的结果,叠加认知偏差,最终结果是否是真实呢?

其实,基于几个维度的统计分析,用上几个模型,就冠上大数据之名,和乞讨变成众筹、遥控飞机叫成无人机有何区别呢?那么,在IOT普及和智能技术成熟之前,吹嘘自己的大数据应用会是个幌子吗?记得周鸿祎曾说过,没有智能化,谈大数据只是皇帝的新衣。

最后又回头想想,是大数据抓奸方法有看点,还是围观抓奸本身有吸引力呢?

本文来自企鹅号 - 衡想说媒体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来自企鹅号 - 衡想说媒体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
全栈大数据产品,面向海量数据场景,帮助您 “智理无数,心中有数”!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