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sorBoard 是用于可视化 TensorFlow 模型的训练过程的工具(the flow of tensors),在你安装 TensorFlow 的时候就已经安装了 TensorBoard。我在前面的 【TensorFlow】TensorFlow 的卷积神经网络 CNN - TensorBoard版 和 【Python | TensorBoard】用 PCA 可视化 MNIST 手写数字识别数据集 分别非常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这个工具,没有详细说明,这次来(尽可能详细的)整体说一下,而且这次也是对 前者 代码的一个升级,很大程度的改变了代码结构,将输入和训练分离开来,结构更清晰。小弟不才,如有错误,欢迎评论区指出。
全部代码和 TensorBoard 文件均在 我的 GitHub 上,你也可以从 百度网盘 下载,密码 t27f
,只不过如果以后内容更新,网盘中的内容不会更新。
Tensorboard 使用的版本为 0.1.4,对应于 TensorFlow 1.3.0,但训练代码未在 TensorFlow 1.3.0 上测试,不过应该是可以运行的。Windows 下 TensorFlow 的安装可以看 【TensorFlow】Windows10 64位下安装TensorFlow - 官方原生支持 。
这里我会列出对本文的更新。
简单来说,TensorBoard 是通过一些操作(summary operations)将数据记录到文件(event files)中,然后再读取文件来完成作图的。想要在浏览器上看到 TensorBoard 页面,大概需要这几步:
tf.summary.merge_all
来将这些 summary 操作聚合成一个操作,由它来产生所有 summary 数据。tf.summary.FileWriter()
指定一个目录来告诉程序把产生的文件放到哪。然后在运行的时候使用 add_summary()
来将某一步的 summary 数据记录到文件中。当训练完成后,在命令行使用 tensorboard --logdir=path/to/log-directory
来启动 TensorBoard,按照提示在浏览器打开页面,注意把 path/to/log-directory
替换成你上面指定的目录。
总体上,目前 TensorBoard 主要包括下面几个面板:
其中 TEXT
是 最新版(应该是 1.3)才加进去的,实验性功能,官方都没怎么介绍。除了 AUDIO
(没用过)、EMBEDDINGS
(还不是很熟) 和 TEXT
(没用过) 这几个,这篇博客主要说剩下的几个,其他的等回头熟练了再来说,尽量避免误人子弟。
TensorBoard 的工作原理是读取模型训练时产生的 TensorFlow events 文件,这个文件包括了一些 summary 数据(就是作图时用的数据)。
TensorBoard 的默认打开样式
TensorBoard 打开时默认直接进入 SCALARS
,并且默认使用 .*
正则表达式显示所有图(其他面板同理,下面就不再赘述),你用到的面板会在顶部导航栏直接显示,而其他用不到的(你代码中没有相关代码)则会收起到 INACTIVE
中。
SCALARS
面板主要用于记录诸如准确率、损失和学习率等单个值的变化趋势。在代码中用 tf.summary.scalar()
来将其记录到文件中。对应于我的代码中,我是使用其记录了训练准确率和损失。
训练准确率:
with tf.name_scope('accuracy'):
correct_prediction = tf.equal(tf.argmax(logits, 1), tf.argmax(y, 1))
accuracy = tf.reduce_mean(tf.cast(correct_prediction, tf.float32))
tf.summary.scalar('accuracy', accuracy)
全部 run 的 acuracy
可以看到这些曲线并不是那么平滑,这是因为我记录的步数比较少,也就是点比较少,如果每一步都记录或者间隔比较短,那么最后的文件会很大。下同
损失:
with tf.name_scope('loss'):
loss = tf.reduce_mean(tf.nn.softmax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logits=logits, labels=y)) + \
BETA * tf.add_n([tf.nn.l2_loss(v)
for v in trainable_vars if not 'b' in v.name])
tf.summary.scalar('loss', loss)
全部 run 的 loss
每个图的右下角都有 3 个小图标,第一个是查看大图,第二个是是否对 y 轴对数化,第三个是如果你拖动或者缩放了坐标轴,再重新回到原始位置。
Fit domain to data
tf.summary.scalar(name, tensor)
有两个参数:
name
:可以理解为图的标题。在 GRAPHS
中则是该节点的名字tensor
:包含单个值的 tensor,说白了就是作图的时候要用的数据在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到除了 accuracy
和 loss
外,还有一个 eval_accuracy
,这个是我用来记录验证准确率的,代码中相关的部分如下:
eval_writer = tf.summary.FileWriter(LOGDIR + '/eval')
# Some other codes
eval_writer.add_summary(tf.Summary(value=[tf.Summary.Value(tag='eval_accuracy', simple_value=np.mean(test_acc))]), i)
全部 run 的 eval_accuracy
这里我是手动添加了一个验证准确率到 SCALARS
中,其实想要记录验证准确率完全不必这么做,和训练准确率不同的只是 feed 的数据不一样而已。然而由于我的显存不够一次装下整个验证集,所以我就分了两部分计算然后求平均值来得到整个验证集的准确率。如果谁有更好的方法,请给我发邮件或者在评论区评论,非常感谢 :-)
当我们有很多的 tag (图)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左上角写正则表达式来选择其中一些 tag,比如我想选择包括 accuracy
的 tag,那么我直接写上 accuracy
就可以了,右侧就会多出一个 accuracy
的 tag,显示匹配出的结果。
页面左上是 Show data download links
和 Ignore outliers in chart scaling
,这两个比较好理解,第一个就是显示数据下载链接,可以把 TensorBoard 作图用的数据下载下来,点击后可以在图的右下角可以看到下载链接以及选择下载哪一个 run 的,下载格式支持 CSV 和 JSON。第二个是排除异常点,默认选中。
当我们用鼠标在图上滑过的时候可以显示出每个 run 对应的点的值,这个显示顺序是由 Tooltip sorting method
来控制的,有 default
、descending
(降序)、asceding
(升序)和 nearest
四个选项,大家可以试试点几下。
而下面的 Smoothing
指的是作图时曲线的平滑程度,使用的是类似指数平滑的处理方法。如果不平滑处理的话,有些曲线波动很大,难以看出趋势。0 就是不平滑处理,1 就是最平滑,默认是 0.6。
Horizontal Axis
顾名思义指的是横轴的设置:
STEP
:默认选项,指的是横轴显示的是训练迭代次数RELATIVE
:这个相对指的是相对时间,相对于训练开始的时间,也就是说是训练用时 ,单位是小时WALL
:指训练的绝对时间最下面的 Runs
列出了各个 run,你可以选择只显示某一个或某几个。
如果你的模型输入是图像(的像素值),然后你想看看模型每次的输入图像是什么样的,以保证每次输入的图像没有问题(因为你可能在模型中对图像做了某种变换,而这种变换是很容易出问题的),IMAGES
面板就是干这个的,它可以显示出相应的输入图像,默认显示最新的输入图像,如下图:
第 45000 次迭代时输入的 3 个图像
图的右下角的两个图标,第一个是查看大图,第二个是查看原图(真实大小,默认显示的是放大后的)。左侧和 SCALARS
差不多,我就不赘述了。
而在代码中,需要在合适的位置使用 tf.summary.image()
来把图像记录到文件中,其参数和 tf.summary.scalar()
大致相同,多了一个 max_outputs
,指的是最多显示多少张图片,默认为 3。对应于我的代码,如下:
x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shape=[None, N_FEATURES], name='x')
x_image = tf.transpose(tf.reshape(x, [-1, 3, 32, 32]), perm=[0, 2, 3, 1])
tf.summary.image('input', x_image, max_outputs=3)
y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None, N_CLASSES], name='labels')
这个应该是最常用的面板了。很多时候我们的模型很复杂,包含很多层,我们想要总体上看下构建的网络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时候就用到 GRAPHS
面板了,在这里可以展示出你所构建的网络整体结构,显示数据流的方向和大小,也可以显示训练时每个节点的用时、耗费的内存大小以及参数多少。默认显示的图分为两部分:主图(Main Graph)和辅助节点(Auxiliary Nodes)。其中主图显示的就是网络结构,辅助节点则显示的是初始化、训练、保存等节点。我们可以双击某个节点或者点击节点右上角的 +
来展开查看里面的情况,也可以对齐进行缩放,每个节点的命名都是我们在代码中使用 tf.name_scope()
定义好的。下面介绍下该面板左侧的功能。
计算图
左上是 Fit to screen
,顾名思义就是将图缩放到适合屏幕。下面的 Download PNG
则是将图保存到本地。Run
和 Session Run
分别是不同的训练和迭代步数。比如我这里以不同的超参训练了 6 次,那么 就有 6 个 run,而你所记录的迭代次数(并不是每一步都会记录当前状态的,那样的话太多了,一般都是每隔多少次记录一次)则显示在 Session Run
里。再下面大家应该都能看懂,我就不详细说每个功能的意思了。
选择迭代步数
TensorBoard 默认是不会记录每个节点的用时、耗费的内存大小等这些信息的,那么如何才能在图上显示这些信息呢?关键就是如下这些代码,主要就是在 sess.run()
中加入 options
和 run_metadata
参数。
run_options = tf.RunOptions(trace_level=tf.RunOptions.FULL_TRACE)
run_metadata = tf.RunMetadata()
s, lss, acc , _ = sess.run([merged_summary, loss, accuracy, train_step],
feed_dict={x: batch_x, y: batch_y, phase: 1},
options=run_options,
run_metadata=run_metadata)
summary_writer.add_run_metadata(run_metadata, 'step{}'.format(i))
summary_writer.add_summary(s, i)
然后我们就可以选择 Compute time
或者 Memory
来查看相应信息,颜色深浅代表耗时多少或者内存耗用多少。
计算耗时
我们也可以将某个节点从主图移除,将其放到辅助节点中,以便于我们更清晰的观察整个网络。具体操作是 右键该节点,选择 Remove from main graph
。
DISTRIBUTIONS
主要用来展示网络中各参数随训练步数的增加的变化情况,可以说是 多分位数折线图 的堆叠。下面我就下面这张图来解释下。
权重分布
这张图表示的是第二个卷积层的权重变化。横轴表示训练步数,纵轴表示权重值。而从上到下的折现分别表示权重分布的不同分位数:[maximum, 93%, 84%, 69%, 50%, 31%, 16%, 7%, minimum]
。对应于我的代码,部分如下:
with tf.name_scope(name):
W = tf.Variable(tf.truncated_normal(
[k, k, channels_in, channels_out], stddev=0.1), name='W')
b = tf.Variable(tf.constant(0.1, shape=[channels_out]), name='b')
conv = tf.nn.conv2d(inpt, W, strides=[1, s, s, 1], padding='SAME')
act = tf.nn.relu(conv)
tf.summary.histogram('weights', W)
tf.summary.histogram('biases', b)
tf.summary.histogram('activations', act)
HISTOGRAMS
和 DISTRIBUTIONS
是对同一数据不同方式的展现。与 DISTRIBUTIONS
不同的是,HISTOGRAMS
可以说是 频数分布直方图 的堆叠。
权重分布
横轴表示权重值,纵轴表示训练步数。颜色越深表示时间越早,越浅表示时间越晚(越接近训练结束)。除此之外,HISTOGRAMS
还有个 Histogram mode
,有两个选项:OVERLAY
和 OFFSET
。选择 OVERLAY
时横轴为权重值,纵轴为频数,每一条折线为训练步数。颜色深浅与上面同理。默认为 OFFSET
模式。
这篇博文写了好久,从准备数据到开始动笔写,中间一直被各种事干扰。由于我水平有限,我只能尽最大程度的给出尽可能正确的解释,然而还有很多我目前还兼顾不到,很多话也不是很通顺。如有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或者给我私信或者给我邮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