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走近 VR

走近 VR

作者头像
腾讯技术工程官方号
发布2018-01-26 19:11:09
1.1K0
发布2018-01-26 19:11:09
举报
陈国宁(abllenchen)
陈国宁(abllenchen)

本文作者:陈国宁,2008年加入腾讯,先后从事支付portal、渠道、云账户、云支付、midas等系统的研发工作,2014年成为部门架构师,承担整体付费流程和系统架构设计。主导技术支付专利25篇,并在2010、2012两次获得公司重大技术突破奖。现负责整个midas支付的系统设计,及支付后系统的建设工作。

1、什么是VR若说时下技术界什么最吸引眼球,VR肯定是其一。 随着业界各公司虚拟现实设备的陆续发布,可以说形成了一股风潮。那么究竟什么是VR,为何在2016年开始逐渐风靡业界,又有那些值得关注的呢?VR,全称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这一名词最早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 Lanier)在80年代初提出。但对VR的向往,早在1930年代,就已有科幻作家(Weinbaum)有所描述。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VR都只是出现于实验室或相对专业的领域,如虚拟战场系统、飞行系统仿真器等。如图即为美国宇航局NASA80年代开发的VR设备:

一般说到VR,就会提到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 虽都有现实,但两者相比,VR就是一个完全被创造出来的世界,与3D建模、4D电影这种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个被模拟出来的世界要能带来与真实世界一样的感受(主要指人身体上的感受)。所以,VR是假的,一切都是假的,但是尽量让你的感受是真实的。而为实现这个感受,不光需要将将“信息”与场景进行结合,更核心是运算技术。如对一个三维空间,用户可以控制视角的前后上下左右移动,但是在现实世界中,人可以在摆动头部的同时进行眼球的转动,如果再加上脚步,这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即时运算过程。VR特征一般用3I(Imagination、Interaction、Immersion)表示,即构想性、交互、和沉浸感。

2014年Facebook收购Oculus,可以算是VR界的里程碑事件,让VR步入大众视野。与之相辅助的,则是硬件科技树的大片被点满,如移动设备催生的Retina屏(5.5寸4K已经高达800ppi,iphone初代是300ppi)、各种如光线、距离、加速度、方位、气压、心率传感器,及4K推动的新显示卡(见下图,最新一代显卡单浮点性能已达12T,作为对比,intel的cpu浮点只有数百G)等等,这些质的变化都让VR实用化有了必要的条件。

自此,随着业界对虚拟现实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逐步增加,各种新产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形成目前的火热局面。

2、VR的现状

2016年,可以说是VR设备的元年,SONY的PS VR、HTC VIVE、Oculus Rift、Samsung Gear VR,都已经纷纷量产并上市。从事VR的开发公司也如越来越多(国内如华为、乐视也都纷纷推出VR设备,据统计现在至少有2000家公司从事VR的开发),虚拟现实设备已经逐渐走入主流消费市场。

下图是有代表性的VR设备的数据列表:

Oculus rift的展示:

要包含一套头盔、位置追踪器、控制器、手柄等

对硬件设备有关注的,应该能发现这些设备的参数及系统要求都不低:双眼2K分辨率显示屏(专门定制)、高达90~120HZ的刷新率(一般屏幕都只有60Hz)、110度视场角、红外或激光定位器等。而配套的主机要求则更为扎眼:最低配置已经超越90%的电脑配置了,甚至Oculus Rift都宣称暂不支持苹果主机(其显卡一般都偏弱,除了巨贵的Mac Pro),这里面Sony虽然标是PS4主机, 据说正在准备准备新版的PS4 VR,以支持4K显示。

对于VR,技术重点都在硬件方面,分别说一下头盔和重中之重的头部追踪技术,这两者结合才使VR有了质的提高。

首先,VR头盔,并不是简单的头戴式显示器。参见Ocuplus的头盔设计。

为了得到宽阔视角,可以看到实际设备使用了凸透镜结构。这样做目的有两个,一是放大显示屏,让你看不到边缘,一旦出现了边线沉浸式体验就会被摧毁;二是显示屏中的目标必须消失在远方,镜片会将射入的光线变成平行光线,用户不需要对焦,观看时你所面对的似乎是无穷的、远距离的显示屏,这样就既符合现实,也可以防止眼睛疲劳。但用凸透镜放大屏幕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画面会扭曲,解决方式是先把屏幕画面使用一定的算法进行扭曲,经过放大镜放大之后抵消扭曲,从眼睛看上去就正常了。

从纯粹作为显示设备的角度看,oculus rift的特别之处主要在于透镜的设计,就是先把广角的图像压缩成平面,然后通过透镜把画面恢复成广角。这样能做到最好的效果就是完全沉浸的三维立体感。其次,就是运动感知,其中重点为头部追踪技术。仍以Ocuplus为例,其头盔本身集成加速度传感器等可用于辅助定位,而在头盔外表,有很多的不可见红外小点,这些小点可以被像话筒一样位置追踪器检测到,这样就随时可以感知到头部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角度的偏移。追踪器把这些数据传回计算机,软件就会做出相应的画面调整。简单说就是,如果你向左转头了,系统就会计算出你往左转了多少度,转的速度曲线是多少,然后把这个结果传给游戏程序或者视频播放器,然后游戏程序或者播放器就会把画面做出相应角度和速度的位移。当然,这个过程必须是毫秒级别的,以使感受逼真。相比Ocuplus, HTC View还有一项叫Chaperone的技术,可以避免用户在空间内走动时撞到物品,或是踩到什么东西(比如宠物)。除了上述两项基本的技术要求,VR要想体验更好,还需要更多的和虚拟空间进行互动的方式,这个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有如oculus touch,这可能是目前阶段最通用和最理想的交互设备。其他的包括手势识别、跑步机(下肢运动感知)等也都在快速演进中。

整体来说,目前技术的进步,已使人们可以感受到初步实际的VR效果,而据一些体验报告这些设备的沉浸感都还不错。不过现阶段实际投入也不菲, 不光是VR设备,强劲的主机,还有继iPhone之后 国外“黄牛”开始热炒VR眼镜了。

3、VR目前的问题尽管VR目前很热,但也还有几个问题需要面对:1. 硬件虽然在发展,但离较完美体验还有差距目前显示屏还都在2K级别,带来的感觉就是图面明显的颗粒感,若想较真实,需要4K,甚至8K;目前最新的电脑硬件对4K 60Hz才刚刚满足,与无眩晕要求的120Hz及更高还有差距;以上两项导致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像虚拟现实所宣传的完全沉浸式、无死角、无托拽影像的体验。另外高性能硬件耗电大,对时延也敏感,导致头盔目前普遍还有根线,带来不便;最后,想要更好的感受,你得要有一个大点的空间:

2. 设计及制作成本高昂导致优良内容少内容是一款设备的灵魂。相比3D,虚拟现实的沉浸感,所要求的制作复杂度只会更高,这就带来更高的设计及制作成本。高质量的VR视频,可能几分钟就有几百GB的大小。以目前的情况看,内容相对还都比较粗糙,数量也偏少。3. 虚拟体验过于真实后的风险:举个例子,纪念碑谷,一款超现实的2D游戏,用有趣的空间错位感交织出了清新唯美的迷宫世界。若将其放到虚拟空间,带给人的思维冲击会是巨大的,过于真实的错位假象,会容易让人产生对现实世界的迷惑,有些甚至还可能会有某称程度的上瘾。这些都是以后要综合考虑的。

小结在Facebook、谷歌、微软、索尼、三星等知名科技公司都将VR视为下一个风口时,相互间的竞争已事实上将VR领域变成红海。但技术尚需积累,内容并未成熟,导致目前呼声虽高但市场还是偏冷的雨点小情况,VR进入生活仍需时间。普遍的预测是VR行业大爆发还需两到三年。 我们应庆幸生活在这个美好年代,可以静观、或参与VR从虚幻变成现实的整个过程。WOW,看完abllen的介绍,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不同的看法与观点呢?高手过招,直接在文章下方发表评论,我们期待倾听不同的声音。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6-05-0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腾讯技术工程官方号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
全栈大数据产品,面向海量数据场景,帮助您 “智理无数,心中有数”!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