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大数据等技术进步驱动互联网金融创新

大数据等技术进步驱动互联网金融创新

作者头像
腾讯研究院
发布2018-01-31 18:00:09
1.2K0
发布2018-01-31 18:00:09
举报

  近日,在由决策者会议策划集团主办的第五届互联网金融与支付创新年度盛会上,有专家指出,互联网带来了很好的商业模式变革,传统银行一般是业务驱动技术,业务主导技术,而互联网企业通过大数据等技术驱动业务。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做风控模型,根据客户以往的交易历史,可以快速授信、贷款;另一方面是对客户以往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为客户定制差异化的产品和针对性营销。

技术进步推动实时风控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各类网银支付欺诈、电商钓鱼网站等风险因素也在增加,对风险控制(简称“风控”)的要求越来越高。

  储信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舒赵平表示,风控是P2P乃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从技术入手提高风控能力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舒赵平指出,目前互联网金融的风控大部分是线上线下结合,纯线上的风控如信用审核,在目前的大环境中不太现实,主要原因是网络客户身份信息真实性无法核实,以后随着信用审核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成熟、央行征信系统接入、互联网用户诚信度不断提升,信用审核会逐步向线上转移,线下风控会越来越少。

  如储信借鉴银行做法理念成立了企业征信公司,主要负责风控,进行贷前、贷中、贷后的信用审核。贷前,对客户申请资料、收入情况、家庭环境进行全面了解;贷中,引入专业评分系统进行信用级别、从事行业等评估;贷后,建立专业团队进行催收。此外,目前平台上有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后续还将推出第三方理财、融资租赁等,将客户细分,同时通过产品多元化,有助于降低平台风险。例如融资租赁是一种抵押类金融业务,租赁期内资产的产权仍在公司这边,风险系数相对要低。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资深数据专家陈继东介绍,大数据风控主要是通过分析交易设计的环境信息、行为信息以及账户之间的关联关系来做交易的风险判断。真正的风控体系做的事情不光是保证安全,其实是在安全和体验方面做更好的权衡。

  就如何找到用户体验与信息安全的平衡点,杭州邦盛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宇指出,通过实时风控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人类感知学来讲,实时风控如果判断的时间大于200毫秒,这件事情是不可接受的,同时,实时风控每秒又要面对上万笔的吞吐量,所以实时风控平台的技术门槛特别高。但有了实时风控系统,企业可以更自如地做产品创新、限额的调整。

从消费者角度提升跨境支付便利性

  互联网金融创新也促进了跨境电子支付近年蓬勃发展,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周伊丽指出,跨境电子支付的业务价值主要体现在帮助我国快速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同时也推动我国的贸易便利化,增强我国支付体系的综合服务能力。特别是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满足国内和国外客户多种差异化的跨境业务需求。

  从消费者角度看,跨境电商的发展给我国消费者境外购物带来便利,周伊丽介绍,境内消费者在境外网站上购物时,只需支付人民币。而以前到境外商户上购买商品,是美元和其他币种的报价。跨境支付的整个业务流程涉及个人消费客户、走出去的境外商户,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的购汇支付以及收汇服务,人民银行和外管局的监管系统,银行服务的对接,主要是保证售汇、结汇的登记,以及收款和付款业务等,但对境内消费者来讲,只需人民币报价和人民币支付,所有流程都是在符合监管要求条件下,在后台做自动化处理。

  但做好跨境支付面临很多挑战,万事达卡北京代表处业务拓展副总裁诸景瑜指出,中国消费者境外消费有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有消费者流量进来,但真正转换到购物车、到订单的概率很低,换言之消费者丢失率非常高。从支付的角度看,订单的转化率丢失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购物过程中,用户需要注册或者有一个复杂的登录流程,而业界调查显示,将近四成客户会因为购物流程的问题而丢失。第二,支付过程中出现问题。第三,消费者对网站的安全性有所担心。

  诸景瑜表示,消费者希望寻求更方便、安全,且非常简化的购物体验。从商家的角度来讲,需寻求更简单的支付方式,优化流程,从而降低购物车的抛弃率。调查显示,有65%的在线商家反映,网站支付流程改进后,购物车转化率提高近三分之二。

  此外,做跨境支付还会面临一些挑战。

  River高级技术销售总监王承理表示,在国内,在语言、法规比较了解的情况下,只需对支付的渠道了解就可以了。但跨出国门,就要考虑成本、风险等因素,在商户上线前,风险的考量永远大于营收的考量,包括系统会不会受到大量攻击,当地的税收和法规问题等。

  诸景瑜指出,跨境贸易推动了跨境支付的发展,未来几年,网上的交易数字增速仍会保持超过两位数。跨境贸易有两个发展趋势,一是网上交易会越来越多,二是移动端迁移的趋势不可忽视。调查发现,每十位消费者中,有六位相信移动支付会取代银行卡、现金支付会成为未来的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技术标准应不断更新

  此外,目前我国在移动金融领域已建立一定的技术框架,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长助理习辉指出,我国在移动金融发展方面的顶层设计是:基于SE(安全元件)和TSM(移动金融安全可信服务管理系统)的技术路线,核心平台是MTPS(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央行确定的移动支付产业链的规划有五大原则—标准现行、互联互通、安全可控、一机通用、合作共赢。

  习辉表示,移动支付有四个核心要素,包括基于一个支付账户,从顶层设计讲,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并行发展都应该是支持的;安全层面的问题是最关注的,包括账户资金安全、信息传输安全。相对来说,有卡支付对身份的认证,对信息的传输都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客户的体验是真正决定移动支付的应用能否广泛推广的重要因素,移动支付还需更多的应用场景支持,场景越多便利度越好,才能真正实现随身、随时、随地便捷服务;第四个核心要素是金融账户增值服务,如信贷、理财、基金、投资等服务。

  对于移动支付未来的发展,中国银联产品部副总经理蒋海俭指出,未来的智能手机将以虚拟形式承载现在手机的实体银行卡所具备的金融加权益的功能。具体到支付领域可能有两方面,一是依托现有的银行卡体系做一些演变,同时支持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这也能满足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要求;二是脱离银行卡,建立自由支付体系,包括一些信用支付,类似余额宝的虚拟账户支付载体,也能满足线上和线下的要求。移动智能卡(IC卡)的支付是移动支付的最优选择,可以归结为智能手机+IC卡+NFC的组合,能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随身支付工具。原因在于:政策上比较支持;产业链和生态圈比较完善;用户的体验最优,这样的组合满足了客户在支付体验方面最基本的两个诉求—安全和便捷。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李烨表示,未来移动支付场会向线下、小额化方向发展,如NFC支付、扫码支付等,目前移动支付以大额理财、转账汇款、移动网购为主,这都是从传统互联网网端迁移复制到移动终端来的。虽然小额支付对整体的交易额贡献不是很大,但有很大的社会反响,且会吸引用户培养其消费习惯和体验。

  目前,移动支付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习辉指出,第一个问题是有卡支付的产业链长,目前还没有一个合格的整合者,建议通过产业联盟的形式进行整合;第二个问题是目前的移动支付技术标准是基于SE和TSM框架下的,但新技术的发展能很好地丰富完善原有的体系框架,建议将HCE(主机卡模拟技术)、TEE、Cloud(云端技术)等引入技术标准体系。

  见搜狐证券:大数据等技术进步驱动互联网金融创新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4-11-25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
全栈大数据产品,面向海量数据场景,帮助您 “智理无数,心中有数”!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