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元学习-02

元学习-02

作者头像
用户1335799
发布2018-03-12 11:01:57
5980
发布2018-03-12 11:01:57
举报

本篇与上一篇一样,是XD的元认知课程的学习笔记。本篇将从技能的分类谈到面对不同的分类的时候该如何自学,接着再通过这一套自学小套路返回去推导出比技能分类更深一层的原理——大脑运作原理。并最终通过这个来总结一套能够快速入门的学习套路。

这次的文章比较长,可以直接看图片,以及最终的小套路。

什么是取得技能,什么是学会技能

一般初学者的几个错误认知——认为必须要有天赋,要看懂每一步,然后再从基础做起,并且很讨厌走捷径。于是最终就很自然地从开始到放弃。但初学者搞错了一个概念——取得技能和学会技能是两码事。取得技能的意思是说不需要学成这个领域所有的东西,但是在该技能或者说本阶段的技能学习结束后能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可以用。而学会技能的意思是学习结束的时候,对该学习期内所有的知识点了若指掌,融会贯通。就像是学做菜,取得技能是说能做一个蛋炒饭就行,而没有必要去做出一桌满汉全席来。此外,私以为学会技能是果而不是因。还是拿做菜的例子,我可能先学会了做蛋炒饭,然后引发了我对做狮子头的兴趣,在我学会了做狮子头之后。又学会了千页豆腐,慢慢地我一道菜一道菜地学会,每道菜就像拼图的一小块一样,随着会做的菜越来越多渐渐地开始发现其中的这几道菜串起来是淮扬菜的风格,那几道菜串起来是苏帮菜的风格。可能有一天我突然想做满汉全席的时候发现最终只有一小部分的菜不会做,这个时候再去把这小部分的菜补上,这样就学会了满汉全席。由于又会做苏帮菜和淮扬菜,这个时候再去考虑满汉全席的烹饪原理的时候就会多了两个参照,这样对领悟内在机理也就更有帮助。

大多数人在学习上的迷失是以为,只有先学会,才能取得这个技能。然而,真正学的好的途径是,你得先取得这个技能,然后才能学会这个技能。一旦你没有取得这个技能,所谓后续的学习就会像瞎子在迷宫里瞎转一样,感到慢慢得挫折。反之如果先以得到这个技能为目的,此时你对自己的要求就不会那么高,要求那么完美。更神奇的是,当你取得技能的时候,有些东西你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

在学习一样技能的时候,要先区分什么是这项技能的取得技能,什么又是这项技能的学会技能。两者的心态以及起步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学习中内心承受的压力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何自学

明确了什么是取得技能之后,自学的步骤也就可以相应的制定了,分别是实操型初学指南、做出小项目、重复三遍。实操型初学指南是指那些比较轻薄的,以入门为目标,并附有明确代码的书籍。如果你想请高手给你挑选操作指南,这里有两个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这个高手的实例要高出自己一个量级,这样才能保证推荐指南的质量 。其次推荐的这个指南的内容要保证是新手1-3天能够学完的。看指南的时候一开始需要放弃解说(原理),直奔步骤,做出成果。即便是复制粘贴代码也在所不惜。第一遍完成后,再将这个项目做上三遍。

项目做上三遍,第一遍的时候,不要看解说,直接复制粘贴,力求能做出结果。大致了解贴什么样的代码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第二遍的时候就跟着敲代码,这个阶段也不要跟着了解太多书上的原理,还是力求将效果实现。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大致了解这个框架大概有A,B,C...几大块,输入什么会得出什么。还有一个比较中要的就是要学会错误讯息要怎样阅读。因为是自己手敲的,打错字是很正常的,出现错误画面也是很正常的。出现错误画面的时候,先不要慌张,实在受不了的话,就先生呼吸一下再看错误的信息,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错误信息就正常的英文单词和简单的英文会话而已,是一个对程序的忠实的回馈,并不是对自身能力的否定。这个时候理解语义,再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就比较容易了。第三遍的时候还是要跟着敲代码,只不过这一遍的要求要稍微高一点。需要知道当初为什么错,错的原因是什么。去了解当中的小原理。去搞懂一些基本的理论,比如一些模块输入什么会得出什么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在熟悉了小原理之后,就逐渐背起来。在第三个阶段中,将经常犯的问题做一个重点记录,并将其背下来。这样做就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保持最快的速度前进。

背后原理

这样的做法背后的原理据说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几个理论发展出来的。第一个理论是说——当你在取得一个新技能的时候,初速度一定要快。只要能快到一个临界点,学习系统就能形成一个正循环。每一步完成时所取得的技能和愉快心情就都能支持下一步的完成,反复滚动。第二个理论是——左右脑互用。要先利用右脑,形成肌肉记忆,快速的去搭建一层粗浅地知识去当框架。比如全盘不问道理地模仿。当get到粗浅得模式之后,再用左脑进行精细地分析学习。此时的学习也是以取得技能为前提,逐步往前进。

大脑的运作原理

说完了背后原理,就有必要谈谈大脑的运作原理,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背后原理”了。大脑有五个基本的特征,如下:

首先,我们的大脑并不擅长思考,而且大脑的思考是非常缓慢的。

其二,我们多数的思考其实不是真的思考,而是调用过去记忆所组成的结果。

其三,人是利用已知的事物去理解未知的事物,但是这里所说的“理解”,其实是指记忆。人类的理解就是在现有的记忆上不断累加的一个过程。这也就是我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先给出一个类似的“记忆”的时候会比给一长串文字地解释更高效。

其四,如果没有重复训练,是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动的。业内的新手和大神的区别就在于,大神们已经把很多复杂的状况内化变成直觉了,所以他瞬间就能下判断处理。职业选手要练到的等级就是能够将绝大多数的情况练熟,练到能够用直觉去判断。这样才能给更高层次,比如说战术策略提高更多决策的空间。而这里所讲的直觉,指的就是深焊在肌肉里面的长期记忆。一般人所谓的学习,事实上是将新东西放在短期记忆中进行理解的连接,再通过反复地练习,往下放到长期记忆当中。

其五,有时候,题海战术和填鸭教育是必须的。第四个观点中提到理解其实是记忆的相关连接,那么如果我的大脑之前从来都没有相关的记忆,那就会发现无法产生连接,也就无法理解。就像让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理解7*8=56,这基本上就是一件做不到的事。作为一个小白,大脑中是没有相关记忆可以去做连接。因此有时候也只能强行地去找一些连接——也就是硬背。直接先将这些知识锁在技艺区里面。等到将来接触到更有意义的相关材料的时候,才能更进一步地将这些硬背的东西锁到更深的地方去。

肌肉练习

肌肉练习不是说说只字不差地重复练习,而是指提取练习和迁移练习。

所谓提取练习是指,复习的时候,不去看那些划重点的地方。而是先去回想那些重点,可以写下来,也可以打出来。然后去与真实的“重点”比对。每隔一段时间这样练习就能加深印象。多数人学习学到的东西都是存在外部的记忆体上,比如书、课件、笔记。而这些记忆体上的东西与脑内的记忆的连接时非常弱的,这也就是通常第二次在 要使用这些知识的时候,试着去回想,这个时候就会发现,这些知识几乎没有办法去运用。因为真正有效的记忆要求我要能凭空再写出一份笔记,这个在大脑里面的运作原理是——很多时候,我在存储记忆的时候,脑袋存的并不是一段的文字,也不是一段的音频或视频,而是一段新记忆连接到原来记忆的轨迹,或者说是连接方式。每次我把这些记忆拿出来的时候创造的轨迹都是不一样的。即便是相同的内容,每次在做提取的时候,也没有办法每次都用一模一样的轨迹去提取。因为记忆是反复的重复叠加上去的轨迹,所以要将一件事情记得牢,就要重复地去做提取,存取的动作,用每次的叠加,去优化这个轨迹,去建立一个有效记忆轨迹。这就是为什么整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到自己的博客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这其实是在创建有效轨迹啊。上完课,或者说学完一个知识不提取的话,那样不是真正的学习,只是刷个脑袋爽而已。

先说一个词——新手运。 一些新手在开始学习的时候盲从专家的记忆,于是便很快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由于取得了高效的学习成果,就觉得自己是天才,后面也不再下功夫了。但是在学完真正需要用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使不出来,做得一团糟。这就是所谓的新手运。新手运气是因为老手在创造这个套路的时候将该踩的坑都踩勒一遍,所以设计出一套非常有效的高频小套路。而新手练的就是这套高频小套路,所以他才会误认自己是个天才。事实上这是个误会。所谓的肌肉记忆,不只是要熟知理论,而且还要知道当中的坑,换个状况,你还可以用得出来,这也就是所谓的迁移练习。要能做到迁移,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不知要用,还用用上5遍,7遍。对里面的各个状况,诀窍,进行自己的改编,试错。最后才能变成自己的长期记忆。这也是许多专家最后能登峰造极的根本因素。大多数人学习不如意是他们只图个脑爽,而这些专家追求的却是随时随地可以挥洒运用。

学习套路总结

  1. 让大牛帮你推荐一个公认的高频小套路
  2. 练熟这个高频小套路
  3. 进行提取练习,教会其它的新手
  4. 接着再练下一个小套路
  5. 利用这些小套路去兜出中套路
  6. 练熟中套路
  7. 把中套路再进行提取联系,教会别人
  8. 迁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进阶知识
  9. 恭喜入门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08-2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怀英的自我修炼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