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一切虚拟化:软件服务是如何吞噬物质世界的?

一切虚拟化:软件服务是如何吞噬物质世界的?

作者头像
静一
发布2018-03-20 15:15:50
6540
发布2018-03-20 15:15:5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云计算D1net云计算D1net

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en)曾在2011年说过一句话:“软件正在吞噬世界。”这句话已经变得家喻户晓,但我认为这个论断只在一种情况下成立:有利于软件发展的硬件取得根本性的变化。

如果用于执行软件的硬件并不存在,那么无论是可以“吞噬世界”的软件本身,还是软件开发所带来的编码工作及其所将创造出来的财富,都将归于虚无。

最近,我花了一些时间来观察技术和计算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企业的意义。据我观察,在纷繁复杂的各种应用和服务中,有一条主线渐渐变得清晰起来。这条主线是恒定不变、贯穿始终和反复出现的,那就是专用的物理设备被虚拟的物理设备所取代,而虚拟的物理设备又被服务所取代。

被软件吞噬的世界只是一种“症候”

从专用设备到在虚拟机上运行的软件服务的转变之所以能够发生,其唯一的原因是硬件能力的提升;当然,硬件可用的连接带宽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软件所吞噬的世界的“症候”只是单纯的症候而已,所反映的只不过是与整体趋势相符合的交付方法的改变。而在这种“症候”的背后,一种更加广泛的进程才是其根本所在。

为了解释这一点,不妨回顾下10到15年以前的历史。在那时,设备就是设备。如果你想要买个调制解调器,那么能买到手的会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盒子(很可能会是从实体商店里买到的),里面装的就是调制解调器。它与电话线相连,在调制和解调时会发出振鸣声。同样的,如果你想买路由器、防火墙或是内容过滤系统,到手的也同样会是实实在在的物理设备。

彼时,当需要用一种设备来履行某种特别任务时,那么这种任务就会由特定的专用设备来履行,其物理硬件、固件和任何相关模板或配置都是专门用来处理该任务的。人们要做的只是将这种设备接入网络,然后它就会发挥自己的功用,执行一系列的动作。

时光的流逝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其所带来的技术进步,我们看到了一种转变:一种设备已经不再只是一台机器;或者更确切地说,有些时候一台机器已经不再只是发挥一种设备的功能。在“开源自制”运动的推动下,一种变化悄然发生,那就是从一种设备的全部资源都被专门用于履行单一的功能,转变成一种设备的多余性能被用来实现另一种功能。

这种转变所带来的结果是,人们不再需要同时购买路由器和防火墙,而是只需购买一种设备,然后运行这些设备的虚拟版本,即可同时执行这两种任务。

可执行多种逻辑功能的物理设备所带来的商业结果是,人们可以买到现成的路由器/调制解调器/防火墙。“统一威胁管理”(Unified Threat Management)系统上线,可提供网络过滤、垃圾邮件拦截和入侵防护等各种功能。事实上,运营商级别的设备已经具备了在其内部模仿整个网络的能力,从而创造出了大量的虚拟路由器实例,它们都具备自己的流量管理系统和虚拟防火墙。

随后实现的飞跃则是本地物理设备的抽象化,这使得服务提供商获得了基础设施及其功能。整个网络被分成许多集群,从而变成了IPV**(虚拟专用网),使用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作为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的体系。

这就使得企业能有效地租用一个网络,同时又能将其在物理基础设施方面的费用控制在最低水平。企业租用的网络可能置身于远离客户现场的某个地方,而用于托管这个网络的设备同时可能也托管着其他网络,但却无需接触其中的任何一个。

实际上,无法接入互联网的远程内部网在那时已经变成了一种易于获得的产品选择。此时路由器已经不再是一种设备,很多情况下都只不过是在一个方盒子内部运行的几行代码,而在这个盒子内部同时还运行着其他很多代码,这就是所谓“云计算”的基础。云计算服务旨在用模拟和服务取代基础设施和设备;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云服务的市场总额已经达到了1310亿美元。从这一数据来看,至少市场对于虚拟设备的需求已经得到了证明。

在这个转变进程发生的同时,其他很多平台也纷纷涌现出来。比如说,简陋的电话机和企业用电话交换机已经让路于VoIP电话和PBX,而随后VoIP电话和PBX又最终让位于托管虚拟电话交换机。

就消费者媒体而言,先是黑胶唱片、磁带和CD被本地存储的MP3所取代,随后又进一步转向流媒体内容播放平台。就连游戏行业(根据Gartner的估测,这个行业每年的总价值达900亿美元以上)也已经从物理媒介转向了流播放和订阅服务。

在消费者技术领域中,手机的发展演变则是另一个明显的例子。在手机演变的过程中,计算器、电脑、日历等各种功能纷至沓来,时至今日则已成为人们虚拟生活的“窗口”。而对于手机所提供的各种服务而言,其“真实部分”实际上完全是在别处托管的。

预期的变化

有趣的是,如果从更广泛的背景环境来看,那么上述转变几乎只是一种“副产品”,而“主产品”则是朝向虚拟化和服务的转变,也就是其所带来的预期的变化。一个纯粹的事实是:这种转变已经令我们期盼着技术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东西。

很自然地,如果一种产品或服务能提供多种功能,那么就会构成产品比较的基础;而在并不存在“价值增长”的情况下,我们会在相对价格方面作出判断。毫无疑问,“核心”功能才是最关键的;但是,跨功能的竞争只会让消费者从中受益,原因是供应商会竭力试图从相关产品那里攫取市场份额。

消费者毕竟总是希望用越少的钱买到功能越多的产品或服务。在购买路由器时,如果你并不需要顶级的防火墙,而只是需要某种能执行简单的数据包过滤功能的产品,那么为何不购买内置基本过滤功能的路由器呢?

而且,这种趋势也并不仅限于物理设备,而是涵盖了电视、宽带、固网、视频租借等各个领域。现在,许多大型服务提供商都在提供一体化的产品选择。作为消费者而言,虽然我们仍旧有权选择某种基本型产品,但同样也可直接订阅和获得所有功能(而且与选择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基本型产品,然后拼凑成类似的捆绑型产品相比,这种选择可能花费更少)。

实际上,产品供应的集中化会带来购买捆绑型产品更省钱的先入之见,而这就意味着想要在这些行业中实现颠覆性的创新是非常困难的。对于那些想要进入一个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如果这个领域中充斥着提供捆绑型产品的、已经确立了自身地位的提供商,那么创业公司就别想能在对等的基础上与其展开竞争。与此同时,有些创业公司也能侥幸成功,而它们所做的是模仿产品的演进,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作为重点,然后利用自己的灵活性作为竞争优势。当然,随着这些公司的不断成长,它们也会开始提供自己的捆绑型产品,如此周而复始。

重复的进程

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之中,我们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重复和复制了这种进程。

以每日通勤为例,我们已经走过了使用物理设备(马匹、自行车或汽车)的年代,代之以公共交通系统(虽然这种转变并非都很顺利),随后又让位于出租车等按需服务。我们会“分享”出租车的消费,而出租车同时还能发挥其他职能——比如说,出租车能摇身一变成一种送货工具或是救护车。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这种转变早在多年以前就已发生,从而允许我们对那些仍处在转变过程中的行业未来可能如何走下去作出评估。我要说的是,这种转变已经促成的一件事情是被人称为“共享经济”的概念(但我要指出的是,“共享”其实是用词不当)。

你可能会觉得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因为“共乘服务”只不过是出租车以另一个名号出现罢了,而且实际上出租车也仍旧是在以物理方式送人和货物。但是,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看到的转变其实也是一样的,同样都是朝向服务的转变。另外,现在的我们已经开始对于服务的性质有所期盼——我们希望能尽快搭上车,能查看本地车辆的位置,甚至还能看到人们对司机的评价。

这种模式正在多个技术平台上和各种不同的行业中不断重复,而且同时出现在个人消费者和企业的领域中,这一事实证明,该模式几乎算得上是一种自然演进。在这种模式已经演变为普遍现象的形势下,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而更加重要的是,对于尚未发生这种演变的产品、服务和行业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呢?这种演变的进程是否能在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发生?甚至更进一步的说,我们自己是否也会被卷入其中。

我认为,在让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发生演变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先不要心怀激动地期盼人体传输机或太空旅行,我要说的也并不是心灵传送,而是实体存在已经缺少其存在的必要性。

遍及全球的电子办公、家庭办公和虚拟团队都将是未来将会发生的演变,这将让人们没有必要到公司去上班。如果说的科幻一些的话,那么我可能会说,下一种演变将是从远程存在到数字存在的转变:在特定的状况和环境下,通过编程方式创造出来的虚拟数字软件代理将像其创造者那样作出行动和反应。

商业机会

现在让我们回到现实世界,看看这种模式的重复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商业机会。对于这种演变进程的每个阶段(从物理存在到虚拟存在,再从虚拟存在到服务)来说,人们都能创造出相应的业务。

如果我们能鉴别那些在演变进程中落后或是陷入某个阶段难以寸进的行业,那么应该可以判定如何才能让这些行业以最好的方式演进;而如果拥有足够的资源,那么这些行业就将走上演进的康庄大道。虽然这些行业的某些职能或许仍旧不得不被桎梏在纯粹的物理设备的阶段,但这些职能的交付却不一定是这样。

有脑子的企业家能够迎合这种需求,将物理存在推升至一个更高的层面(就像共乘应用所做的那样)。如果这种模式能够持续下去,那么软件确实会“吞噬”整个世界。

我所希望的是,这种演进不会带来一个“停滞点”;在这个点上,为软件提供支持的基础设施变得“足够好”。由我们想要把软件和服务捆绑在一起的期望来推动投资和创新,找出为其提供支持的方法,那才是我希望看到的事情。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4-09-1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云计算D1net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