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漫极客 CTO 李焱:大前端之路 - 如何用Web技术一统三端(Web、Desktop、Mobile)开发

漫极客 CTO 李焱:大前端之路 - 如何用Web技术一统三端(Web、Desktop、Mobile)开发

作者头像
腾讯NEXT学位
发布2018-05-14 16:06:47
1.4K0
发布2018-05-14 16:06:47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腾讯NEXT学位腾讯NEXT学位

不安分、爱挑战的“折腾”之旅

我是李焱, 来自成都漫极客科技有限公司。 我于 2010 年从北京大学毕业,获得信息管理系学士学位以及计算机软件学士学位。毕业之后,我在酷我音乐商务组从事 web 开发,主要负责公司广告系统、VIP 会员等级体系、音乐盒内弹窗等业务。

两年之后,我觉得前端开发技术难度比较小,而且浏览器兼容性问题很大,大部分时间都是纠结于一些莫名其妙的 bug,不值得继续做下去,选择在后端深入下去。然后,我跳槽去了人人游戏,加入钢铁元帅项目组,做游戏后端开发,用到的技术主要包括网络协议、服务器缓存、并发、数据库优化等。北京天气很差,我常年犯鼻炎,于是一年之后选择南下回成都。当时觉得成都的互联网环境还不太好,所以我在 2014 年去了深圳腾讯,在 MIG 无线合作开发部门,做应用宝相关开发工作,对大厂的产品设计、需求评审、开发、提测、部署上线等整个研发流程以及敏捷开发有了深入认识。

2015 年,成都创业公司的朋友联系我,希望由我带领大前端技术团队,我就回成都了。在公司,我主要推进公司前后端分离,逐渐用 React、Redux、React Native 等技术架构统一 Web 前端、Android、iOS 三端,以及微信平台开发。一年之后,公司的原 CTO 离职,工作交接给我, 我继续带领后端团队做微服务,推动 CI / CD 相关工作,把服务迁移到阿里云等。

2017 年 5 月底,我离职创业,成立漫极客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口号是“用科技优化生活”,致力于用技术提高人们工作效率、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公司英文名是MagicFun.AI,其中 fun 既是有趣的意思,又是编程里面 function (函数)的缩写。我们希望自己扮演的角色是“由 AI 技术等赋能的神奇有趣的函数”,帮助用户快速成长发展。公司目前业务主要包括在线IT教育、IT咨询,以及企业定制开发包括 Web 、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此外,我们目前在准备开发一个深度增强学习和游戏相结合的项目。

多重因素,开启大前端之路

刚毕业的时候,其实不太懂什么叫前端。有师兄建议从前端做起,理由很实在:做后端的全是男生,前端有女生,还有 UI 设计师基本都是女生。

同时,现在的前端已经远非用用 jQuery 和写个页面,然后解决一堆坑爹的浏览器兼容性问题了——而这些是我当时刚接触的时候的常态。前端技术越来越复杂,有不低的技术门槛。同时,前端越来越重要,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比如微信开发、APP、Desktop、AR / VR 等。

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前端更接近产品本身,能直接跟用户、产品经理、UI 设计师、市场等沟通,有利于自己全方面发展。后端发展会越来越“云化”,我的判断是,以后后端程序员会分两大类,一类是做云的, 一类是用云的。尤其是随着 Serverless 等技术的发展,在产品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可能都不需要专门的后端程序员——或者依赖很小。

“大前端”,以何为大

说到前端,一般大家还都是指的 Web 开发。其实现在 Web 能做的事情已经非常多了。

WebRTC 语音视频通话

WebRTC 其实是一个开放标准,在浏览器里面可以直接做视频聊天或语音聊天。目前的浏览器支持情况也是十分好的,包括最新的 iOS 11,下图是 WebRTC 的浏览器支持情况。

图片来自 https://caniuse.com/#search=webrtc

P2P CDN

WebRTC 能够做端到端的通信,也就能实现P2P技术。 目前已经有人基于这个实现了 P2P CDN,这可以节省很大的成本,比如Serverless CDN。

AR/VR

浏览器里也是可以实现AR/VR 效果的。WebGL 支持3D ,在此基础上有ar.js 的开发库, 可以比较高效的写出 3D 程序。刚刚说过,WebRTC 可以调取摄像头,摄像头结合3D就能做出AR和VR效果。https://aframe.io 是火狐开发的专门做 AR/ VR 的框架。

这里有一些其他的 AR / VR 方面的参考资源:

  • https://github.com/jeromeetienne/ar.js
  • https://webxr.io/webar-playground/app/
  • https://webvr.info/

大型3D游戏

浏览器一直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性能问题。现在,Web 技术已经可以在浏览器里面做大型 3D 游戏,下面是一些链接 demo,大家可以查看一下。

  • https://www.awwwards.com/22-experimental-webgl-demo-examples.html

它主要用的技术,

  • 一是WebGL,通过 GPU 加速,能快速渲染 3D 图形;
  • 二是 asm.js 和 WebAssembly,通过 Emscripten 编译器,把普通的 C++ 代码编译成 JS 的子集 asm.js,性能能够达到 C++ 原生代码本地速度的 50% ,后来Google、Mozilla、Apple、Microsoft等几家大公司又一起制定了WebAssembly标准,更进一步提升了性能,也得到更多浏览器的支持。

关于 asm.js 和 webassembly 的更多细节, 可以参考我最近撰写的一篇博客,https://magicly.me/fe-hpc/asmjs-and-webassembly/

webassembly的浏览器支持程度也是非常高的了,新版的火狐、Chrome、iOS、IE、Opera等都支持,如下图。

机器学习

前端也可以做机器学习方面的内容,这里我提供两个参考链接给大家。第一个是李飞飞的高徒Andrej Karpathy开发的 ConvNetJS。第二个是谷歌刚刚开源不久的 deeplearn.js库。两个库都可以直接在浏览器里训练深度神经网络。

  • http://cs.stanford.edu/people/karpathy/convnetjs/
  • https://deeplearnjs.org/

前面提到的Web技术都是运行在标准的浏览器里面的,现在还有很多Web技术是运行在封装之后的浏览器内核里比如Electron和NW.js,比如桌面端的微信开发工具、Slack的桌面版本、桌面版Github等,还有一些已经不完全是运行在浏览器里的了,比如微信小程序、React Native、阿里去年开源的Weex等。

Web 技术一统三端开发实践

我认为的大前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 Web/H5
  • APP(Android、iOS)
  • 微信开发
  • Desktop 端
  • 数据可视化
  • 视觉设计
  • 新的人机交互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AR/VR 等

Web 是现在最流行的真正做到跨平台运行的技术平台:PC、Web、手机、手表、TV、Kindle、电冰箱……

Any application that can be written in JavaScript, will eventually be written in JavaScript. -- Atwood’s Law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用 Web 技术统一三端的技术。

Web/H5

我从 2011 年开始关注 HTML5,HTML5 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新特性一直在涌现,包括原生支持 video、audio、WebRTC、WebGL, push notification、离线存储、service worker、webworkers、webassembly、PWA以及 Chrome、FF 等 addon 技术,增强 Web 能力。

Node.js

我认为 Web 的繁荣起源于 V8 引擎的出现,大大提高了 JS 的运行效率,然后 Node.js 的出现,使 JS 摆脱了只能写写页面动画的局面,然后各种构建工具、脚手架、开发框架等纷纷出现。比如现在的Ng、React、Vue等框架。

APP

RN出现的时候,我们跟进了很长一段时间,觉得可以用在生产环境,我们先让 iOS 团队试用。当时的问题是,iOS 开发人员觉得这种技术性能有问题,同时跟平时开发习惯完全不一样,包括一开始写标签写 JS 很痛苦,之前都是在 Xcode 直接拖拽就能快速生成界面,用 CSS 和 JS 效率还太低。强行推下去一个月左右,大家就熟悉了,觉得用起来很方便,动态更新能让改动之后立马看到效果也很方便,大家就都接受了。三个月后,iOS 做得差不多了,也踩过坑了,我们就让安卓同学用 RN 重构代码。最后我们实现的效果是,安卓跟 iOS 基本上 50% 代码是公用的。

要用web技术做app开发,除了RN还有几个其他的选择,比如 PhoneGap/Cordova、Ionic、Weex。

  • http://ionicframework.com/
  • https://facebook.github.io/react-native/
  • https://weex-project.io/cn/guide/

微信开发

然后出现了微信小程序。我们是第一批拿到微信小程序体验码的,看了之后发现它跟 RN 的思想很像。我们在原生的小程序接口上面做一层封装,得接口更接近于React,然后把之前的 HTML5 页面以很低的成本迁移到微信小程序。

PC 端

我之前没怎么做过PC端,最近刚好有个项目需要做 PC 软件,我第一想到的还是用 Web 技术去做。我做了调研,了解到一个是 NW.js,一个是 Electron。分析之后,我觉得 Electron 比较新,并且在它基础上已经有几个比较重量级的项目成功了,比如 Atom 编辑器、微软的 VSCode、Slack 桌面端、GitHub 桌面端等。

所以我们选择用 Electron 实现。

数据可视化

后端管理系统,包括统计报表、指标曲线等等,我们用的是百度开源的可视化框架Echarts。

另外我们也用过D3,它是一个更灵活功能更强大的开源框架,专门做数据可视化。

AR/VR

去年VR特别火,我们也做过 360 度全景视频等,主要用到了 WebGL。 WebGL 是比较复杂的,我们是基于别人封装的库Three.js做的,一句话,很好很强大。

前面所说的,基本覆盖了我用Web技术开发过的东西,包括HTML5、APP、微信开发、PC 端开发、数据可视化、AR / VR等。

js性能的问题

很多人会怀疑 JS 的性能问题,比如它是单线程的、它是动态语言。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JS 的性能已经很好了,大部分情况下,如果是简单的 Web 开发,已经没有什么瓶颈了。

另外一方面,像 webwokers 并发技术、WebAssembly 将原生代码编译成 JS 执行的技术以及利用 WebGL 做 GPU 加速技术的出现,基本上已经解决了 JS 的性能问题。

部署架构

最后说一下我们的部署架构。

如果是 SPA 这种单页面,基本就是把 index.html 部署到 nginx 后,其他打包部署到 CDN,包括JSS、CSS、图片、字体等。打包内容会用 WebPack 自动加上文件内容哈希码,然后把Cache-Control的max-age设置成很大,这样能够充分利用浏览器和 HTTP 协议的缓存,又能保证及时更新。

为什么 index.html 不放到 CDN ?因为如果CDN 缓存清除不好的话,入口文件没有更新就会导致所有的资源都更新不了,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如果觉得上面的方式首页白屏时间比较长的话,我们会选择 nginx 后端部署 Node.js 做服务端渲染,解决首页白屏时间过长的问题。或者也可以用 Gatsby、next.js 之类静态生成工具提前生成静态页面,等待首页加载完成之后,再去动态加载其他页面。

最近我看到几个项目,是把所有的项目全部部署到 CDN 的,他们提出了一个叫JamStack的架构,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最后就是前后端分离。前端只负责页面和前端效果的实现,开发之前先制定好API接口,接口我们用RAP来管理,前端自己用JSONServer模拟数据,所有发布都是打包传到 CDN 上去。这样的话就会有跨域问题,我们用 CORS 解决。CORS 的浏览器兼容也做得挺好了。


本文作者:赵新龙Frank

原文链接: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web-desktop-mobile-frontend-develop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11-0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腾讯NEXT学位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多重因素,开启大前端之路
  • “大前端”,以何为大
    • WebRTC 语音视频通话
      • P2P CDN
        • AR/VR
          • 大型3D游戏
          • Web 技术一统三端开发实践
            • Web/H5
              • Node.js
                • APP
                  • 微信开发
                    • PC 端
                      • 数据可视化
                        • AR/VR
                          • 部署架构
                          相关产品与服务
                          内容分发网络 CDN
                          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通过将站点内容发布至遍布全球的海量加速节点,使其用户可就近获取所需内容,避免因网络拥堵、跨运营商、跨地域、跨境等因素带来的网络不稳定、访问延迟高等问题,有效提升下载速度、降低响应时间,提供流畅的用户体验。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