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李彦宏演讲实录:百度转型,代价再大也在所不辞

李彦宏演讲实录:百度转型,代价再大也在所不辞

作者头像
大数据文摘
发布2018-05-21 14:13:04
5720
发布2018-05-21 14:13:04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大数据文摘大数据文摘

摘自:腾讯科技

8月10日,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出席首届“互联网+零售”紫金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李彦宏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很少有内行。你可以很懂教育,医疗、旅游,但互联网+来临的时候,所有产业的游戏规则都变了。当互联网+的时候,所有行业都需要转型,而百度也不例外。

李彦宏坦言,百度最大的一次转型发生在2001年9月,正式对外提供搜素服务,从卖搜素技术到卖广告。百度的第二次转型,发生在2013年和2014年。因为百度发现,用户的发生了变化,开始从PC向移动端转移。

而第三次转型则是百度提出要从连接人与信息变成连接人与服务。李彦宏透露,为了此次转型,百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两年内净利润从53%下降到29%。而此次转型,百度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布局新业务:组织构架调整为移动服务、新兴业务和搜索服务三大事业群组。

2、布局线下能力:2013年收购糯米,2015年投入200亿,决胜生活服务市场。

3、持续研发投入:2010年-2014年,百度研发投入平均增长70%,2014年全年投入超70亿。

李彦宏表示,职业经理人可以只关注未来一两年会发生什么。而他作为创始人,必须看到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趋势,就算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在所不辞。

以下是李彦宏演讲实录:

大家好,今天的主题是互联网+零售,我声明一点我是外行,我不仅是零售的外行而且我对互联网+也不了解,二者结合会变成什么呢?

在我看来,互联网在与每一个行业融合的时候,都会变成全新的东西,所以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外行。这意味着,我们要想做互联网+,就要必须要型,但转型是需要付代价的,所以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转型的经验百度训。

百度的三次转型

百度成立至今有15年,最大的一次转型发生在2001年9月,当时百度正式对外提供搜索服务。在此之前的两年时间,百度只是作为一个搜素技术提供商,将我们的搜索技术提供给门户网站,通过他们向网民提供搜索服务。到2001年9月份,百度占了中国搜索市场份额的80%、90%,几乎所有主流的门户网站都在使用百度的搜索服务。我意识到,当你的市场份额到80%、90%还找不到任何赚钱的途径和前景,就说明这个商业模式有问题。

我们需要做出改变,变成一个我们自己能够给大家提供搜索服务的公司。在当时,所有的门户网站都不重视搜索,都觉得搜索无法变现,都希望用便宜的价格买搜索技术。一个新的模式是,用百度品牌提供搜索,我们就可以追求最好的用户体验、最优秀的技术,可以不计成本的投入,让网民从中获得便利。

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们跟所有客户瞬间由合作伙伴变成了竞争对手,这样的转型当时在百度内部包括董事会有非常大的争议。由于我的坚持,董事会同意了转型,而整个转型的过程也意味着我们丢掉过去收入来源,几乎全部丢掉,两年的时间在慢慢建立新的收入来源,所以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这一痛苦导致后来十几年百度的快速高速成长,这就是一方面为转型付出代价,另外也为长远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带来好的收益。

第二次转型是2013年和2014年。2013年,我们发现网民习惯又发生了变化,开始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移,我们要做的事情也是需要让我们的搜索更加适应移动互联网。在2013年1季度的财报发布会上,我们对投资人讲,未来两年百度将进入转型期,需要大手笔投入移动互联网搜索。2年之后,百度会变成移动互联网公司,而不是PC搜索公司,这样的转型其实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在转型之前利润率在50%以上,转型之后利润降低一半还多,这是付出的代价,但是这个代价该不该付?其实我们所有的人现在应该都同意,这个代价是值得的,因为今天看绝大多数人在上网主要的工具已经变成自己的手机,所以如果不能够在手机这块屏幕上占住相应位置,那你的未来就会非常暗淡。从大家熟悉PC的搜索页面到了大家现在更加熟悉的手机上的APP。

2015年,百度进行了第三次转型,这次转型也是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也包括互联网+的发展做的转型,过去的15年搜索引擎或者是百度给大家提供的价值是什么?就是把人们和信息联系起来,想要找什么信息输入一个关健词告诉他相关的结果,所以百度是连接人和信息的工具,但是未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会变成一个连接人和服务的工具,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连接人和服务变成了一种可能。

所以过去当你对某一部电影感兴趣,输入的电影名字获得的是电影的介绍或者是宣传片,或者是它的周边的电影院什么时候放映,但是现在搜索一部电影的名字或者搜索一个电影院,不仅可以告诉你周边离你最近的电影院是什么,而且它允许你直接购买电影票,打开座位图,明确显示哪些座位售出哪些是空的,你勾选空的座位就可以直接下单买,到放映的时间前往观看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从信息到服务。

过去人们只是知道有这样事情,但是现在可以实实在在享受到。这样的转变不是一个简简单单可以在网上多一两步的操作,它实际上可以大大提升实体经济的运营效率,节省人们的时间。其实不光看电影,餐饮、娱乐各种各样的服务都因为互联网的存在,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存在变得更加便利,线下实体资源也因为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存在,其利用率变得更高,这就是我们移动互联网或者互联网+实体产业带来的巨大产业变化。

在转型过程中,百度为此付出了什么呢?两年来百度净利润从53%降到29%。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原来百度单一的业务也变成三个独立的事业群组:移动服务、新兴业务和搜索业务。在布局线下方面,百度会为糯米投入200亿,未来三年打造一个真正本地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仅仅是市场费用、运营费用的增加,在技术上也在不断加大投入,我们研发的费用增长一直是高于收入增长速度。

之所以我们在不断转型过程当中成长,是因为我们有“创新求变’的文化,不断寻找一个变化带来的机会。我们一直在看,市场发展了什么变化,企业应该随之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个变化通常是痛苦的,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但是如果不变那对于你来说可能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难受。

中国的企业尤其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第一代创业者在执掌公司,这些创业者他们在未来5年甚至10年,仍然跟自己的企业会有密切的联系,这其实为大家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转型机制,这点我觉得是跟比如美国这些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很不一样的,那些地方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是职业经理人在操盘,所以他更关注未来一季度、未来两三年这个企业会发展什么。

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关注的是未来五年、十年会发生什么。当你看到变化,看到转型机会时,你会更愿意付出短期的代价,也许这意味着你股票的下跌,也许意味着你利润变得越来越薄,但是你为五年十年以后做了正确的事情。

中国市场经济虽然只有三十几年发展的历史,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中国的企业家更能够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来看待未来的发展,能容易下决心做转型,真正迎接市场的变化。

百度如何与零售业一起变革

中国的零售业也面临着转型,毕竟零售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80%以上的消费还是在线下,那么如何让线上和线下进行结合,其实有非常多的机会,尤其当企业下定决心做转型的时候。

今天早上我了解到,苏宁已经有25%的销售收入来自线上,这个比例我相信比沃尔玛要高很多,沃尔玛是国外零售,很多是线上下单线下自己提货的模式。我跟沃尔玛董事长也聊过,他们认为这是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但是我说为什么不加大投入去补贴,让用户更快更早适应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的模式?他说美国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要想在实体店增加线下取货的窗口要当地的县政府获批,获批是很复杂的事,要很长时间,这点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会在这上面速度这么慢。所以中国确实在很多地方有后发的优势,有更愿意改变更愿意尝试新的东西的精神,这也是我们未来无论互联网+零售还是互联网+其他产业所面临的机遇,而这个机遇是中国独有的。

对百度而言,我们一直是电子商务和零售企业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百度是最大的入口,每年几亿的网民通过百度获得他们想要的信息,所以当他们想要购买任何商品时,我们就可以把这些用户导流到相应的电商平台或者零售商家。比如我们看苏宁流量来源第一大来源是百度。

应用分发也是我们在2013年进行无线互联网的转型。19亿美金收购91,当时使我们应用分发的份额变成业界第一,一直到今天主要的分发渠道变成手机,百度手机助手,但是市场第一的位置一直保留到现在。分发上我们可以通过APP的分发也可以通过其他移动搜索的分发,根据用户在的场景把他带到他想去的地方去。

当然,我们投入最大的还是研发,每天对数亿网民的行为和习惯进行分析。比如以北京西二旗为核心看,早上上班他们从西二旗到北京什么地方,晚上下班又从什么地方回到他住的地点,这些行为的分析都能够给商家带来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报告,还有像对用户精准的画像,每天靠数亿人在网上行为习惯进行分析,能够真正的搞清楚这个用户到底喜欢什么,有时候你可能不知道他喜欢什么,如果让用户在网上填用户的爱好是什么,他可能自己都想不起来,但是我们通过他实际行为分析可以获得比较精准用户行为和习惯,这些我们未来都可以把供给零售商、电子商务平台和厂商,让他们真正的了解自己的用户,不仅是用户在购买东西的行为,而是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行为和喜好。

所以,百度不是做零售的,但是我们是零售的合作伙伴,我们也是零售电子化的受益者,所以很希望有机会和零售变革者一起把握新机遇,合作共赢。

谢谢大家!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5-08-1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大数据文摘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