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TED视频 | 混搭人文主义,我找到了数据可视化的新玩法

TED视频 | 混搭人文主义,我找到了数据可视化的新玩法

作者头像
大数据文摘
发布2018-05-22 18:21:27
5930
发布2018-05-22 18:21:27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大数据文摘大数据文摘

大数据文摘作品,转载要求见文末

嘉宾 | Giorgia Lupi

翻译 | Z.J. 陈啸明,田奥Leo

后期 | 郭丽(终结者字幕)

在习惯了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且可视化的流程后,我们开始思考这么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仅仅是为了得出某个结论吗?这个结论和现实的出入又代表了什么?我们能否探究得出数据的本质?

本期TED视频嘉宾Giorgia Lupi经由她的个人经历,为大家介绍她的别样数据可视化之旅,看看是不是能给我们一些新的不一样的启发呢?

暂时无法观看视频的小伙伴,可以看我们在后面放出的演讲内容整理稿喔!

视频内容

用数据记录我的生活

这张图完美记录了我上周的状态,我做了什么?我和谁在一起?清醒的每分每秒我的感受,例如每当想念去世不久的父亲时,我就会画一条这样的横线,如果这天我没有类似焦虑这样的情绪我就会画一条竖线,看到这也许你们会觉得我有点偏执,你八成是对的。但是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用这种可视化的方法会比用其他的方法让你们更容易了解我。

所谓可视化 可能是一些你熟悉的图片,甚至可能是现在你手机上就有的,例如走路步数的条形图、关于睡眠质量的饼图、晨跑的路线图等等……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数据打交道,我经营一家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我们设计并开发各种可视化的表达方式,使得信息更加直观。这些年我的工作教会我的就是要真正理解数据,以及数据的潜在应用。

数据带给我的迷惑和思考

有时候我们必须忘记这些数据本身,而要透过表面看清数据背后的实质,因为数据往往是我们用来表明真相的工具,它们就像是其他事物的占位符,但永远不是这些事物本身。

我第一次明白这个道理,要从以前说起,那是1994年,我13岁,还处于少年时期,住在意大利。当时还很小,对政治不感兴趣,即便如此,我还是知道有一个叫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的商人在竞选总统以便适当行使权利。我们住在一个非常自由民主的小镇,我父亲是一位民主党派政治家,我记得当时没有一个人看好贝卢斯科尼,他从不在我们的投票考虑中,然而事实是他成功当选了!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感受!太震惊了!尤其是我父亲还说过据他所知我们小镇没有人投票给他!这就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数据给我的是一个扭曲的真实。我的数据样本是有限的、歪曲的,我想可能是因为我活在一个梦幻的肥皂泡中,尚没有机会戳破它,去看看外面的真实。

回过头来看2016年11月8号,美国大选网络民意调查统计模型,所有专家都认同由这些调查和模型预测的大选结果,看起来似乎现如今的我们能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也有更多的机会跳出我们生活的狭小圈子,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感觉似曾相识,就像我经历过的那样,我想这次说数据欺骗了我们也不为过,甚至可以说是大大地欺骗了我们!我们信任数据,但是结果是什么?即便是最权威的报纸,也只忙于将大数据简化成两个简简单单的百分比,以便制造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好让我们注意到这两个数字,也只能看到这两个数字了!

为了简化信息,画出一张漂亮的、必要的红蓝阵营地图,我们彻底忽略一些关键信息。出于某些原因,我们忘记了一些事,忘记了隐藏在这些数字背后的人为活动的影响力,在一个不同的背景下,但是思想十分相似。

太空“来的”数据

屏幕上的这位女士给我的团队带来了一个特别的挑战。她带着大堆的数据来找我们,但最终她只是想说出一个最人性化的故事,她是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她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宇航员,她在飞船发射前与我们取得联系,她将踏上通往国际空间站的长达六个月的征途。

"我要登上太空了,"她告诉我们,"而且我想用我这次出任务产生的数据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来主动与他人沟通",一次去到国际空间站的任务,会带来兆兆记的数据,大概是你能想到的任何数据,比如环绕地球的轨道、国际空间站的速度和位置数据、和其他数千记得传感器实时读数、我们拥有能想到的最难得到的数据,就像那些准备充分的博学者将要参加选举,但这些数据的意义何在?

人们对数据本身并不感兴趣,因为数据永远不是最重要的,数据永远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我们需要讲述的故事是,谈笑间,会有一个人在一个渺小的"盒子"中,时刻飞在你头顶的太空中,你甚至可以在较为晴朗的夜晚用肉眼看到她,因此我们决定用数据来创造一个萨曼莎和在地表看着她的人之间的纽带。

我们设计并完善了"太空中的朋友们"——这是一个仅仅让你对萨曼莎说一声"你好"的网络应用,从你的所在地便能对世界各地所有在线的人说一句"你好"。而这些"你好"会在地图上留下可见标志,在萨曼莎飞过时,在她真的在用推特从空间站像大家招手的时候,这让人们得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到这次任务的数据,这一切瞬间成为了一件与人性和好奇心息息相关的事,而不仅是和科技相关。

可见数据强化了人们的体验,而人类间的故事才是根本的动力,数千用户积极的回复,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它告诉我做数据工作意味着设计,把抽象概念和数不清的东西变为让人真正看到、感受到、并与自己的生活行为重新联系起来的方法。

数据能否回归人性?

这是很难做到的事。如果我们坚持让对数据和数据科学的狂热带着我们前进,但我们若能将数据和它讲述的故事联系起来,我们便能有更多造诣,我们甚至可以彻底将科技的部分去掉!

几年前,我认识了这个女人,斯蒂芬妮·波萨韦茨,一个落脚于伦敦的设计师。她和我一样对数据有着狂热的激情,我们当时互相还不认识。但我们决定进行一个十分激进的实验,开创一种只用数据作为语言的沟通方式,没有其他语言,我们还选择不使用任何分享数据的科技。实际上我们唯一的沟通方式就是通过老式的邮局来写给"亲爱的数据" ,每周一次,持续了一年。

我们用自己的个人数据来了解彼此,关于每周产生的很接地气的个人数据,从我们的感受到我们和搭档的互动;从我们得到的欣赏到周身环境的声音;我们接下来会在一张明信片大小的纸上手绘出这些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每周都会从伦敦发往纽约,我的居所;也从纽约发往伦敦,她的居所。

纸张的正面是手绘的数据,纸张的背面,当然,要写着收信人的地址,还有关于如何读懂我们的绘图的图例。这个项目开始的第一周,我们实际上都选了一些偏门,并且与个人关系不大的话题。(比如)我们一周多少次查看时间,这就是我写的卡片的正面你所看到的这一个个小的标志,代表着我每一次查看时间的动作,它们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好的,这其实很简单!但是你可以从图例中看到,我为这些瞬间附加了一些有趣的细节,事实上,符号的种类能够代表我查看时间的动机。

我当时正在做什么?

我是烦了吗?

还是饿了?

我是不是要迟到了?

我是故意去看时间的还是很随意地看一下?

这个动机很关键,它反映了我的生活细节和人格特质,而这一切都是我进行数据收集的结果,我把数据当作一个透视镜或过滤器 去发现和揭示一些东西。比如说,我会没完没了的担心迟到,即便我是很准时的一个人。斯蒂芬妮和我花了一年的时间来手动收集数据,这使得我们能够关注到计算机所不能收集到的一些细节问题,或者计算机暂时还没收集到的。我们还使用数据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措辞,而不仅仅是研究自己的行为,就像在第3周的时候,我们记录了自己向别人说"谢谢"和别人向自己说"谢谢"的情况,然后我意识到了 我经常向陌生人说谢谢。

数据很明显地表明 ,我从不忘记感谢陌生如服务员等人,却对自己身边的人不够客气,一年之后,这种积极地关注并收集类似行为数据的行径变成了一种习惯,它真的改变了我们。

我们不会和自己格格不入了,也对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有更清楚的认识了,经过这一年的时间 斯蒂芬妮和我感受到了灵魂深处的共鸣,这是通过我们分享数据日记实现的。

为数据赋予意义的有效尝试

但我们能做到这样仅仅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置身于这些数字之中,并为这些数字添加了个性的故事场景,这也是唯一能够使得数据变得真正有意义,同时能够表现我们自己的方法,我并不是想让你们开始手绘个人的数据图例,或是结识跨越重洋的笔友,而是想让大家把数据,所有种类的数据,都看成交谈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因为数据本身并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这也是数据导致我们严重失败的原因,我们没有给数据附加足够丰富的场景,以便反映现实世界,一个细致入微的、错综复杂的、千头万绪的现实世界。

我们不断地关注那两个数字,甚至为它们着迷,并假装认为我们的世界可以被简化成一对数字和一场赛马比赛。然而真正的故事,那些真正重要的故事,却不知在哪里。我们用模型和算法来看待这些故事,导致我们缺失了一些东西,我称之为"数据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中,那些欧洲的知识分子们,把人性而非上帝放在他们世界观的核心地位,我相信类似的事情会再次发生,在由数据组成的世界中。显然数据正扮演着上帝的角色。它是现在和将来的真理守护者,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经验,教会了我要让数据真实反映我们的人类本性,并且保证不要再被数据本身误导,我们需要开始设计思路,将同理心、不完整性、和人类特质,融入到我们收集、处理、分析和展示数据的过程中去。

我可以预见 最终我们使用数据的目的不只是变得更有效率,更是变得更有人情味!

谢谢!

?戳阅读原文,填写问卷,获取福利

关于转载如需转载,请在开篇显著位置注明作者和出处(转自:大数据文摘 | bigdatadigest),并在文章结尾放置大数据文摘醒目二维码。无原创标识文章请按照转载要求编辑,可直接转载,转载后请将转载链接发送给我们;有原创标识文章,请发送【文章名称-待授权公众号名称及ID】给我们申请白名单授权。未经许可的转载以及改编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联系邮箱:zz@bigdatadigest.cn。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05-0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大数据文摘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
全栈大数据产品,面向海量数据场景,帮助您 “智理无数,心中有数”!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