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机器学习实战之树回归

机器学习实战之树回归

原创
作者头像
罗罗攀
发布2018-06-24 10:15:37
3070
发布2018-06-24 10:15:37
举报

“回归”与“树”

在讲解树回归之前,我们看看回归和树巧妙结合的原因。

线性回归的弊端
  • 线性回归需要拟合所有样本点,在特征多且特征关系复杂时,构建全局模型的想法就显得太难。
  • 实际生活中,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所以线性回归的很容易欠拟合。
传统决策树弊端与改进

决策树可以解决数据的非线性问题,而且直观易懂,是否可以通过决策树来实现回归任务?

我们来回顾下之前讲过的决策树方法,其在划分子集的时候使用的方法是信息增益(我们也叫ID3方法),其方法只针对标称型(离散型)数据有效,很难用于回归;而且ID3算法切分过于迅速,容易过拟合,例如:一个特征有4个值,数据就会被切为四份,切分过后的特征在后面的过程中不再起作用。

CART(分类回归树)算法可以解决掉ID3的问题,该算法可用于分类和回归。我们来看看针对ID3算法的问题,CART算法是怎样解决的。

  • 信息增益无法切分连续型数据,如何计算连续型数据的混乱程度?其实,连续型的数据计算混乱程度很简单,根本不需要信息熵的理论。我们只需要计算平方误差的总值即可(先计算数据的均值,然后计算每条数据到均值的差值,进行平方求和)。
  • ID3方法切分太快,CART算法采用二元切分。

回归树

基于CART算法,当叶节点是分类值,就会是分类算法;如果是常数值(也就是回归需要预测的值),就可以实现回归算法。这里的常数值的求解很简单,就是该划分数据的均值。

数据情况

首先,利用代码带入数据,数据情况如图所示。

from numpy import \*



def loadDataSet(filename):

    dataMat = []

    fr = open(filename)

    for line in fr.readlines():

        curLine = line.strip().split('\t')

        fltLine = list(map(float,curLine))

        dataMat.append(fltLine)

    return dataMat
代码

其实CART算法直观(代码却比较多。。。),其实只用做两件事:切分数据和构造树。我们以这个数据为例:首先切分数据,找到一个中心点(平方误差的总值最小),这样就完成了划分(左下和右上),然后构造树(求左下和右上的均值为叶子节点)。我们来看代码:

def regLeaf(dataSet):

    return mean(dataSet[:,-1])



def regErr(dataSet):

    return var(dataSet[:,-1]) \* shape(dataSet)[0]



def chooseBestSplit(dataSet, leafType=regLeaf, errType=regErr, ops=(1,4)):

    tolS = ops[0];tolN = ops[1]

    if len(set(dataSet[:,-1].T.tolist()[0])) == 1:

        return None, leafType(dataSet)

    m,n = shape(dataSet)

    S = errType(dataSet)

    bestS = inf; bestIndex = 0;bestValue = 0

    for featIndex in range(n-1):

        for splitVal in set((dataSet[:,featIndex].T.tolist())[0]):

            mat0, mat1 = binSplitDataSet(dataSet, featIndex, splitVal)

            if (shape(mat0)[0] < tolN) or (shape(mat1)[0] < tolN): continue

            newS = errType(mat0) + errType(mat1)

            if newS < bestS:

                bestIndex = featIndex

                bestValue = splitVal

                bestS = newS

    if (S - bestS) < tolS:

        return None, leafType(dataSet)

    mat0, mat1 = binSplitDataSet(dataSet, bestIndex, bestValue)

    if (shape(mat0)[0] < tolN) or (shape(mat1)[0] < tolN):

        return None, leafType(dataSet)

    return bestIndex, bestValue



def binSplitDataSet(dataSet, feature, value):

    mat0 = dataSet[nonzero(dataSet[:, feature] > value)[0], :]

    mat1 = dataSet[nonzero(dataSet[:, feature] <= value)[0], :]

    return mat0,mat1



def createTree(dataSet, leafType=regLeaf, errType=regErr, ops=(1,4)):

    feat, val = chooseBestSplit(dataSet, leafType, errType, ops)

    if feat == None: return val

    retTree = {}

    retTree['spInd'] = feat

    retTree['spVal'] = val

    lSet, rSet = binSplitDataSet(dataSet, feat, val)

    retTree['left'] = createTree(lSet, leafType, errType, ops)

    retTree['right'] = createTree(rSet, leafType, errType, ops)

    return retTree

看下结果,和我想的是一致的。

模型树

回归树的叶节点是常数值,而模型树的叶节点是一个回归方程。

数据情况

读入数据进行可视化,你会发现,这种数据如果用回归树拟合效果不好,如果切分为两段,每段是一个回归方程,就可以很好的对数据进行拟合。

代码

前面的代码大部分是不变的,只需要少量修改就可以完成模型树。

def modelLeaf(dataSet):

    ws, X, Y = linearSolve(dataSet)

    return ws



def modelErr(dataSet):

    ws, X, Y = linearSolve(dataSet)

    yHat = X \* ws

    return sum(power(Y - yHat, 2))



def linearSolve(dataSet):

    m, n = shape(dataSet)

    X = mat(ones((m, n)))

    Y = mat(ones((m, 1)))

    X[:, 1: n] = dataSet[:, 0: n-1]

    Y = dataSet[:, -1]

    xTx = X.T \* X

    if linalg.det(xTx) == 0.0:

        raise NameError('错误')

    ws = xTx.I \* (X.T \* Y)

    return ws, X, Y

结果如图所示:

算法优缺点

  • 优点:可对复杂数据进行建模
  • 缺点:容易过拟合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回归”与“树”
    • 线性回归的弊端
      • 传统决策树弊端与改进
      • 回归树
        • 代码
        • 模型树
          • 数据情况
            • 代码
            • 算法优缺点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