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又见一片星空——从外企技术管理者到公益组织创始人

又见一片星空——从外企技术管理者到公益组织创始人

作者头像
叶锦鲤
发布2018-07-26 16:08:10
4540
发布2018-07-26 16:08:1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悦思悦读悦思悦读

本文是作者在2018年6月19日众智汇微信群分享的记录。由@kellie 记录整理。

作者吴芳 北京一片星空天文科普促进中心创始人、理事长

曾就职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前IT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高级经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特聘讲师

在喧嚣尘世仰望星空

这是一个关于星空的故事,浩瀚宇宙,从来不能阻挡人类探索的脚步;

这是一个关于公益的故事,让更多的孩子享有教育的权利和公平;

这是一个关于职业旅途的故事,从研究火箭的工程师,到外企白骨精,再到乡村女教师......

儿时

的航天梦

我人生的第一段职业经历和我老爸有很大的关系。

老爸是1941年生人,小时候也是一枚学霸。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被选中当战斗机的飞行员,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退役了。

然后,调动工作来到当时还是军队编制的北京航天部,这位年轻人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奉献航天事业的一生。

我小时候就长在航天部一院家属大院儿里,中国所有的火箭都是由我们院儿生产出来的。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经常会去航天部大院儿里玩儿,那里有很多神秘的厂房、研究室、看不懂的各种仪器,还有许许多多戴着眼镜穿着白大褂的叔叔阿姨,他们都在不眠不休地工作。

我们院儿也有自己的火车专列,火箭造好了之后就会坐着这些专列,去往中国的各个发射基地。

那时候最喜欢的玩具是老爸拿回家的各种火箭小模型,也幻想着是不是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坐着火箭冲向太空。

虽然那会儿中国的载人航天项目还没有正式的启动——载人航天项目应该是七十年代的时候被提出来的,正式实施应该是在九几年——但是也许是因为生活在航天部大院儿,好多小孩儿都有一个太空梦。

航天

大军的一员

大学毕业之后,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航天部。除了在办公室搞科研,去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任务也是工作之一。

稍微给大家科普一下,载体都是火箭,根据用途的不同,搭载上卫星就是卫星发射,搭载上导弹就是导弹发射,就变成了武器。

有一次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这个地方名字叫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其实离太原还有两百多公里的距离。当时,那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出于保密的原因,方圆有多少公里的范围的是不让有大的经济上的发展的,随时随处都可见农民住的黄土高坡的土窑。

那次是一个历时近三个月的发射任务,从安装、调试,各个部门的联调、测试、准备等等,除了航天部的工作人员之外,还有一些军备工厂的工作人员和我们的客户——军队的代表,总共是近一千人的规模。整体秩序紧张有序。

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发射的当天晚上肉眼可见,天上的星星突然多起来了——听有经验的老同事说,是各国派卫星来侦查了。

发射的一瞬间,地动山摇,火箭缓缓地带着巨大的火焰离开地面,加速冲上天空,那个景象是非常的震撼的,和电视上看的火箭发射是不太一样的感受。

现在,公众的也能在现场去观看火箭发射了。海南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去看看,绝对是不虚此行。

如果有机会去美国旅行,也可以去肯尼迪航天中心看发射。因为在美国,火箭发射已经非常商业化了,在网站上都会有明确的排期。

钢铁侠ElonMusk的SpaceX的火箭,有不少也都是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的。他们整个发射过程还包括了科普,蛮有意思的。

后来虽然因为个人专业发展的原因离开了航天部,但还是一直很喜欢火箭,喜欢太空,喜欢星星,早早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向往星空的小种子。

现在,我还有不少的同学、好朋友,都在航天部工作。航天部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国企,虽然他们的工作量相当大,搞科研的同志们经常得加班。但随着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地发展,以及国家从战略上的重视,航天从业者各方面的职业发展和待遇都在稳步提高。

最重要的是,这份职业给人以很大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一点是很多企业很难相比的。

外企

经历的体会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典型的美国IT公司,它是仅次于微软的全球第二大独立软件供应商。

一开始的工作是软件测试工程师,后来也是经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进入到了技术管理的岗位。

我加入外企的年代,还是外企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年代,有不少的跨国公司都将自己的研发中心放在中国。一个是看中了中国的人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看中了中国广大的市场。

当然,我们也都看到了近二十年,外企在中国的整个儿的兴衰的过程。现在中国的人力成本上升得很快,比印度大约要高一倍,还有各方面的办公成本、日常开销,从经济成本上来讲,的确比二十年前要提高了不少,这也是很多外企的研发中心逐渐在中国衰退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分享一下我在外企的几点体会:

I. 国际化团队,协作任务繁多。

国际化公司的global team(全球团队)做项目,通常都是研发人员在中国、印度、日本、以色列、布拉格等地方,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大多是在美国。

对于一个为期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项目来说,大家就可想而知,有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及时准确地交流,所以每天需要开很多的会议和写邮件。

这当然非常有助于锻炼人的这种工作的高效,因为沟通成本太高了,如果你干活儿不快点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但是,不好的一个地方是,为了配合各国人民的工作时间,经常需要晚上加班开会。特别是做了管理者,除了要开一些技术类型的讨论会,还有和各级老板的汇报,有不少项目管理的会议。

强度比较大的时候,一周五天的时间,有四个晚上都在开会,还是比较影响家庭生活的。

II. 团队的leader不但要带领团队干得好,还有抓住show time的机会。

在外企的环境下,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性还是挺大的。在同一个项目组工作,你们团队活儿干得好的仅仅是第一步,如何能有效地汇报,让你的同级和你的老板知道你们团队做得好,那是必须要做的第二步。

网上有很多的段子,说印度人如何会表现自己,明明干的是六分的效果,都能说出自己干了十分。

而中国人还有我们的邻居——日本人,在这些方面就比较谦虚,明明干了十分,但表现出来只干了六分,这样做是比较可惜的。

III. 规范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个人素质和开阔眼界。

究其原因:

  1. 国际化的大公司是一个很大的平台,能提供给个人很多硬技能和软技能方面的培训。
  2. 大公司有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有助于刚入职场的新人确立什么是先进的,什么是好的概念。
  3.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人——日常工作的同事。大的公司有比较严格的人员招聘体系,进门的门槛比较高,通过这种筛选机制进来的同事综合素质还是比较好的。和一群素质比较高而且又聪明的同事在一起工作,对个人的能力提升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我个人建议,刚步入社会的一些年轻人,如果有机会,可以先在这种大的平台、大的公司工作。也许一开始你的职位、作用会低一些,但是有舍必有得,经过几年的历练还是很有必要的。

仰望

星空的初心

我是在2013年,偶然的机会得知北京天文馆招募天文科普志愿者,于是马上报名,经过了面试、培训、试讲种种的考核,终于上岗了。

从13年到现在的许多个周末,都在天文馆给大朋友、小朋友们义务地讲解天文知识。看着大家由未知到已知,由茫然到有兴趣那一刻,是非常幸福的一种感觉。

我们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儿,他们都是天文馆的志愿者,都是爱天文又喜欢做公益的一群人。

除了定期在馆里服务,听各种天文大咖的专业讲座,我们也经常带着其他伙伴儿们,到野外看银河,做深空观测。

每次面对深邃的夜空、无边的宇宙,都会感到人类的渺小,有太多的未知等着大家去探索。

在这些年里,我和伙伴们都深深地感觉到:目前国内对天文科普教育还非常匮乏——无论是学校里,还是课外的机构都缺乏相应的课程,家长们也很难对孩子们做出充分的辅导。

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包括科普的工作,在中国还是任重道远的。

企业

到公益组织的转变

时间来到了2017年的2月,当时公司的战略发生了一些调整,中国研发中心的职位都要转到印度去,相当于是在客观上给了每一个人一个职业选择的机会。

对于我来说,是继续比较熟悉的IT行业,还是去做其他的,我也是做了一些充分的思考:

  • 接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希望自己能有所突破,不太想再重复原来的内容了;
  • 综合考量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倾听内心,还是很希望做一些跟天文、星空相关的一些事情。
  • 自己很喜欢讲课这份工作,毕竟四十而不惑,职业生涯已经过半了,也需要考虑下半程的一个总体的计划了。 记得以前曾经去过一个博物馆,看到一个志愿者讲解员,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的精神和气质都特别的好。那天,她在给一群孩子们讲西方油画鉴赏,她本身是有一定的专业性的,自己讲的时候也是饱含热情,听的孩子们也都是融入其中。 我当时就觉得那个画面特别的美好,在那一刻这个老奶奶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对社会的奉献,她无疑是非常的幸福的。对我自己来说,我也希望,等自己老的时候,也可以像这个老奶奶一样,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能够给孩子们讲课的老奶奶。

于是,基于以上比较简单、单纯的想法,就打算成立一家教育机构。

我们当时是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创业的小伙伴,我们的价值观和理念基本都是相同的。最初也讨论过是成立一家商业公司,还是公益机构。这两种性质的组织的经营和运作还是很不同的。

最后,因为大家都是结缘于北京天文馆的志愿者,都是有公益的情怀的,一致决定成立一家公益机构。

于是我们便有了一年多的时间里,以这种创业者的身份,做了很多的这种公益项目。我自己也是经常跑到远郊区县,还有打工子弟学校以及其它教育薄弱的地区,给孩子们上天文课程。比起创业者的身份,我个人会更喜欢乡村女教师这个角色。

公益

组织在中国

在我全职做公益机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遇到身边很多关心我的朋友,问的最多的几句话就是:这是你的志愿者工作吧?不是全职的吧?还有这个公益机构,你们也发工资吗?你们是怎么生存呢?

的确,在中国,NGO这个领域还是属于比较小众。大家对公益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不像西方社会的很多国家,公益、做志愿者这类事情,已经是深入到每个家庭了,而且很多都是从小孩子就做起了。

记得曾经有一个调查,问题是各国人民你们最近一年做了多少次的服务于社会的志愿者的工作,结果中国的普遍的分数是比较低。

但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事情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去发展,北京市的中学生,都要求每年要做一定小时的志愿者的工作,这个也是要进入学校的学分的。

很多的大学也要求学生们去参加志愿者工作。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家对公益、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会越来越强。

公益

与慈善

公益,全称为公共利益事业。在中国,公益机构的名字也叫社会组织。比如说社区的慰老服务、小区的环境治理、共享单车的治理、社区的文化建设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政府交给社会组织做的一些项目。

公益以前在中国人民的生活当中影响不大,而且最初的公益机构大多是诞生于慈善组织,大多数人对公益的理解现在仍等同于慈善。

什么是慈善呢,慈善事业是在人们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况下自愿地奉献爱心和援助的行为,从事扶弱济困的社会事业。真正意义上的慈善行为,是一种不附加要求的施舍。所以说慈善是一种施舍,无偿的给予,主要方式就是金钱的捐助和物资捐助。

什么是公益呢,公益活动主要是从长远着手,出人、出物或者是出钱来赞助支持某项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公共实务的活动。

公益活动的内容,除了像我们刚才讲的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还有像青少年服务、社会援助等等。

慈善只是公益中的一类,公益针对的不光是贫困地区了,也可以是发达地区,为的是发展公共利益。

公益

事业的造血需求

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社会公益机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的,以社会公共事业为主要追求的社会组织。

社会公益组织不是不追求利益,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行仍然是需要经济基础的。只是它不把这种利润的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

参与社会公益组织做一名全职的工作人员,也是需要有收入的,而且这是一份职业,同样也需要五险一金的保障。除了人力成本,公益机构同样需要负担自己的一些办公室租用的费用、各种运营成本,和普通的商业公司也是一样的。

公益机构也可以做一些本业务领域之内的商业活动来完成机构的自我造血。只有机构有自我造血功能,才可以使组织健康有序地生存发展下去,才可能服务更多的人群。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建立一家公益机构和创业的过程是一样的,我们也需要找到我们的资助方,去劝说他们相信我们的项目、我们的品牌,愿意投入资金和相应的资源做相应的事情。

NGO

的经营之道

NGO通常被称为非政府机构或是非营利机构,是公益事业的主体,是单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方的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公益机构的注册都是在民政局,正常的公司是在工商局注册。

在商业社会里,企业是直接向消费者或者是服务对象收费。但在公益界,普遍存在的是典型的第三方——资助方买单的方式,NGO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给受益群体,而所需要的资金和物资的支持来源于资助方,受益群体和资助方往往是不同的机构和人群。

因此对于NGO来说,想要获得资金并且进行可持续地发展,不仅要服务好受益群体,还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打动你的资助方。

公益界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体量大,来源也比较多,受捐方主要是集中在基金会和慈善会。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公益组织也开始借助互联网制造筹款营销事件,筹款的方式也不断创新,像腾讯公益、新浪微公益平台、支付宝公益捐款之类的。筹款是在NGO和资助方之间建立起的供需匹配的这种关系。

NGO如何凭借自己的项目、品牌乃至愿景去打动资助方,这也是资助关系建立的一个关键所在。筹款是NGO资金来源的重要方面,筹款包括很多种,比如对公众筹款、企业赞助、向基金会筹款等等。

很多大的企业都有CSR部门,叫作企业社会责任部门,是专门做公益项目的。我原来在IT公司,每年我们都有经费去做一些像慰问孤寡老人、慰问儿童、去乡村小学等等活动。

除了筹款之外,政府购买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政府需要做的事情比较多,有些工作他们是没有时间做或者是缺乏专业的人去做,所以会把一部分的工作交给公益机构来做。

草根

NGO拼搏求生

对一个初创的草根机构来讲,这个过程其实是很艰难的。因为你没有知名度,没有影响力,是很难获得无论是基金会,还是大企业的资助的。

我们在这一年多的过程当中,摸索了很多条路,跳了很多坑,也吃了不少亏,从中获得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

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我的创业小贴士: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心理、身体和能力的准备,因为困难永远比你预想的要多。

很多人都讲过,创业的过程就是九死一生。原来我不太理解,只有自己真正的去创业了,才能了解。就像没有小孩儿的人,他可能很难体会把一个小孩儿,从生出来到一点一点地养大成人是多么得艰辛。

我们的团队成员,大家之前多在大企业,对创业都没有太多的经验,对公益机构的运作也不是太熟悉。

我们身处在大的企业里可能不觉得,其实一个大的企业给大家提供了非常充分有力的支持。在大的企业里,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了就好了。但是在创业初期,我们需要从前端到后端,从机构对外到内部的建设,全是自己一点点做起来。

从我们一开始搭起架子、租办公室、买设备,考虑人事和财务管理的外包公司的选择、设计机构的logo等等,整个核心团队的成员都是要全力去参与的。

等把这些必须的都弄好了之后,就需要开始正式的运营了,筹款、销售、项目设计、执行、后台研发、志愿者团队管理等等。

还有很多非常细碎的工作,体力活,像抬桌子、搬椅子、组装家具、钉钉子的事情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都要亲力亲为。这也是对人的整个综合能力的一个极大的挑战,需要你迅速地成长,我们都戏称自己这一年多被“拔苗助长”了。

我原来是做后端研发的,做了十几年了,但是现在作为一个机构的领导者责无旁贷地需要去做筹款,宣传机构,一开始做起来,毫无章法,非常的笨拙。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曾经为了见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她公司等了四个小时。还有为了一个关键的客户,打了一个月电话,因为人家不给提供手机号码,只能打座机,但座机又经常不在,终于有一天接通电话了,人家一听我们是一家刚成立的草根机构,三分钟不到就把电话给挂了。其实现在想起来,这些都是一开始的时候不足挂齿的一些小事情。

我相信咱们群里有不少是在创业的,这些伙伴在整个的过程当中也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会给人一些挫败的感觉。

最重要的一个体会:让我一个研发人员对销售这件事情肃然起敬

通常来说,做研发久了的同事都会都会有一点小傲娇了,会想产品都是我开发的,那研发的地位和作用肯定是最大的。

但现实的情况是,如果你产品都卖不出去,研发也是没有用的,销售这件事情有很强的技术含量——从前期的目标客户的选择,销售方案的制定,实际去跟每一个case,都是很有章法的。

我现在的理解:好的销售最重要的素质,并不是和人沟通的技巧,而是勤奋和真诚待人,很多机会都是自己跑出来的

我原来手机的微信通迅录里只有几百个人,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数字整整翻了一倍。而且这其中每一个人,都不是通过我们建一个群一下加一大堆人,都不太了解情况,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有过业务上的接触的。

虽然我内心深处还是很享受做课程研发,做老师的角色。我现在已经不畏缩做前端的销售和市场类型的工作了。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呢,也接触了很多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对他们都是充满敬意的,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其次,要善于借助平台、伙伴们的力量,抱团儿取暖。

在当今的时代,单打独斗肯定是不行的,迅速的崛起是必然需要依靠大家的力量。

我们机构还是比较幸运的,在成立之初就被北京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作为重点的孵化机构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孵化项目。

大家可能对很多的高科技的孵化器比较熟悉,其实公益领域也有自己的孵化器。这个孵化器是市政府主办,交由第三方机构运营的。在北京,北京市的社会工作委员会交由“恩派”这个机构来运作北京社会组织的孵化器。

大家知道在中国注册公益机构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政府也不希望大家注册完了之后因为运营不好都倒闭了,这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在这个大平台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公益机构的课程、培训、实操、资源对接,让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如何专业化地运作一个公益机构,也让我们在平台上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由于我们的业务不同可以相互之间提供服务,所以我们机构最开始的好几个项目,都是为小伙伴的机构来做的。

第三,要有一个三观合的团队。

创业的过程很像唐僧去西天取经,师徒几人各有各的本领,在团队当中承担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整个的过程当中,也会出现争执和不同的意见,这些都属于正常的。但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要有相同的初心

为什么总会有“要找回初心”这种说法?就是因为初心,被现实的生活所掩盖和打败了。初心很容易被外在的困难、各种各样的原因迷惑,不知不觉当中比较容易迷失了。

在整个创业的过程当中,需要团队时常的沟通和自省: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很多种,但核心团队需要有一致的价值观才能互相支撑着闯过一道道的难关。

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对机构来说,战略上的选择,你如果做了a就没有办法做b,这是一场时间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你除了要有战略者的眼光,也要学会放弃,“断舍离”这个词做起来是需要勇气和担当的。

在整个儿的取经过程当中,可能会有团队掉队、离开,当然也会有新的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加入,就像一艘战舰一样,我们始终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一片

星空欢迎你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机构和目标。

一片星空”是我们机构的名字。不瞒大家说,是在创始人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定的,比较简单明了,我们也很喜欢这个名字。

扫描照片中二维码可关注“一片星空”公众号

我们原来就是一个志愿者服务队,到现在成为正规的社会组织,我们给自己也做了清晰的定位,我们是一家非营利的科普教育机构,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质量,支援教育扶贫。

我们其中的一个教育扶贫的项目,就是“百万青少年星空梦想计划”,这个项目是专门针对于打工子弟学校、特殊学校,比如说像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听障儿童康复中心等机构。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覆盖了六个这样的学校和机构,服务了近一千五百名这样的学生。

其实有时候大家很难想象,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还有条件这么恶劣的学校存在。在那儿有一群和我们的孩子们一样天真、可爱、有活力的少年。

像这样的学校都会在远郊区县,我们也经常是一天之内驱车来回一百公里,就是为了上一节天文课,其实我们自己都称自己是乡村教师。这个项目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也会坚持着把这个项目做下去,并且做好。

经过了一年的时间,机构也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业务,有自己研发的一整套的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天文课程,而且这个课程也是由我们的后台专家团队在持续开发当中的。

因为天文是现在所有的学科当中,非常容易出新闻、新发现的一个领域。地球上的东西经过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已经研究了很多了,但天文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发射器飞往宇宙深处,才能带给人类更多的信息。

我们自己团队的专业素质也是蛮强的,年初我们申请了北京市科委的天文科普书籍的项目,经过了激烈的竞争和评审,我们机构将出版原创的天文科普书籍——《太空课堂》,会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于下半年进行发行。

我们与团市委下的北京国际青年营,已合作建了一个自己的科普基地——一片星空的天文教室,这个教室坐落于这个朝阳区的红领巾公园的湖心岛,它也是作为北京市首家对公众开放的、专业的为青少年服务的天文教室,也是发挥着重要的科普作用。

我们会定期开展一些活动、沙龙。欢迎咱们群里对天文感兴趣的大朋友,大朋友还可以带小朋友一起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在一年多的时间中,机构、工作还是有一定的成效的,进入了十几家小学、初中、社区,给将近五千人带来了科学普及的服务。

五百年前的大航海时代,开启了人类离开大陆冲向海洋,去寻找未知的世界,那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最重要的历史之一,在当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霸主。

那么现在这个时代,正是人类走向太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的节点。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在航天事业上,当然也有一些个人投资发展航天器、星球移民计划。

谁将是下一个时代的领航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希望用我们自己的力量,从小做起,一点点做起。

最后,以一句康德的诗作为结尾: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

宇宙浩瀚无边,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星空。

Q1:这个服务对专业要求非常高,那机构需要的志愿者如何去筛选?

A1:这是个好问题,我们有志愿者的标准,不光是天文类型的,会摄影的,会文案的等,我们也都欢迎,包教会志愿者使用天文望远镜。详情参见具体的JD,欢迎大家。

Q2:如果内部创始人有不同的想法,您能讲下您这边处理的方式吗?

A2:战略方向要一致,当然战术可以各有不同。不同的想法也会有,回顾初心吧,这是看似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了。

Q3:之前分享的创始人,男生居多,那么作为您觉得女性在这方面,不管是公司的内耗还是觉得外部分问题,有哪些优劣势?

A3:回答男性还是女性创业这方面,其实我特别不喜欢贴上性别的标签,对于创业来说是无性别的。

因为我周围接触了蛮多女性的创业者,而且现在我发现出去尤其是教育行业,接触了很多谈业务的都是一些女生。所以我觉得不要想太多男性和女性的性别的标签吧。

Q4:女性如何度过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时不影响职业发展?

A4:提高效率,一天当八天用,选择合适的时间过三期。

不影响职业发展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时间是有限的资源,工作和生活本身就是很难平衡的,还是看如何选择吧。

我觉得女性三期,实际上这个话题是很难破的一个主题了。在国内,我们差不多四个多月,在国外的话好多北欧的国家休一年啊,这可能更不太好处理了。

我觉得一个比较现实的做法就是要充分发挥你的家庭成员的作用,这一定是个团队协作的过程,不能光靠妈妈一个人,是需要大家全力去支持的一个工作。

人家通常说,为什么生完小孩儿之后人会变傻呢?是因为生完小孩儿之后,经常跟小孩儿对话,妈妈在家里跟小孩对话,经常用的是宝宝语,因为宝宝会讲的意思很有限,你跟他聊天儿的时候经常讲的都是简单的短促的词汇,这种状态时间长了肯定会影响到一些头脑的思维能力。

所以我觉得一个好的方式是,就算你还是在哺乳期,或者是在家里,这其实并不影响你和外界有一个接触,听一些比较有价值的课程啊,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现在有蛮多的付费类的课程。

Q5:相比较而言,设计项目和找资金哪个更有挑战?

A5:哪个更有挑战性,我个人感觉这完全还是看你个人以前的一些经历和能力,这非常像木桶原理。

对于我来讲,我觉得我中后端的能力还是蛮强的,因为长期的做后台的工作,设计项目、执行项目这些都是没问题的。但是找资金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原来没有做过,也没有太多的经验。

对我来讲,这件事情是更有挑战性的,可是对其他小伙伴儿来讲,可能人家原来就是做销售的,所以对他们来讲可能就不是那么困难了,所以这个也是需要因人而异的。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6-28,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智汇AI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项目管理
CODING 项目管理(CODING Project Management,CODING-PM)工具包含迭代管理、需求管理、任务管理、缺陷管理、文件/wiki 等功能,适用于研发团队进行项目管理或敏捷开发实践。结合敏捷研发理念,帮助您对产品进行迭代规划,让每个迭代中的需求、任务、缺陷无障碍沟通流转, 让项目开发过程风险可控,达到可持续性快速迭代。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