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实践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写文章
专栏首页京东技术APP的UI自动化测试框架及平台化探索,看完这篇就够了

APP的UI自动化测试框架及平台化探索,看完这篇就够了

作 者 简 介

顾铮,10年+测试及测试开发相关经验,2014年加入京东,曾主导设计开发UI测试框架,参与CI测试平台建设,现负责iOS侧的工具,框架建设。在UI自动化,性能测试,单元测试方面有较深入研究,在App,web端等有较丰富的测试开发和设计经验。

>>>>

写在前面

关于UI测试的文章,多数是通过架构的演进,或是重构,或是推翻重做来讲述的。今天我想讲述我的“一步到位”的测试框架设计。当然,这个“一步到位”是加引号的,并不是说没有持续的优化或改进,而是指基础结构的稳定;这个“一步到位”是基于之前的失败经历和很多思考而得出的,总结个人经验,避免其他接触不多的同学走弯路、踩坑。

UI自动化测试,即通过模拟手动操作用户UI界面的方式,以代码方式实现自动操作和验证的一种自动化测试手段。在十年前,那时候还是PC web的天下,以Selenium驱动web UI的自动化测试还是主流。五年前,当测试人员逐渐熟悉了Selenium API编写UI自动化用例时,互联网的主战场已经从web端逐渐过渡到了app端。现在,app在UI自动化方面的框架已经比较成熟,例如我们已经使用了三年多的appium,还有诸如uiautomator、espresso、robotium等等。

>>>>

UI能解决什么问题?

1、重复性的功能测试及验证

2、避免疲惫操作时的人为测试遗漏

3、通过UI自动化操作获取其他测试数据的能力

>>>>

UI的优缺点是什么?

在实际应用中,UI自动化可以帮助我们节省人工测试成本,提高功能测试的测试效率。

缺点也是比较明显,随着敏捷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UI控件的频繁变更导致控件定位不稳定,提高了用例脚本的维护成本,同时定位的不稳定导致用例的可信度降低。

>>>>

UI的应用场景

主要应用于冒烟测试、回归测试、Dailybuild等阶段。

>>>>

UI存在的意义

存在即合理,我们可以先看下软件测试的金字塔模型。

这个模型描述了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到UI测试的渐进式测试过程。越是底层,用例的执行速度越快,维护成本越低。到了最上层的UI时,执行速度处于比单元测试、接口测试慢,比手工测试快的这种阶段。维护成本上比单元测试,接口测试要高。

那么为什么需要做UI呢?

1、实施起来较容易:很多同学都有过这种经历,刚开始接触测试开发时,都是先接触UI的自动化。UI的框架比较成熟,容易上手,相关学习文档比较全面。实施起来一般都不依赖于源码,是比较容易落地的一种自动化测试手段。

2、覆盖范围广:此项是重点。UI上的一次操作的函数触发数量可能会非常多,点击一个按钮,可能触发了内部的几十个或者更多的函数调用。从函数调用数量来看,和单元测试的一个单测用例检查一个函数的逻辑是不同的。UI操作检查的各个模块集成后模块之间的联动逻辑。是集成测试的有效手段,而单元测试是模块内部逻辑的检查。

>>>>

框架优点

>>>>

框架如何避免或降低UI的问题呢?

首先看下架构图

1、用例编写简单,降低上手门槛

由于测试人员的代码编写能力参差不齐,让业务同学可以快速上手编写是基本诉求。在operation层,使用了业界通用的Page-Object模式,即针对页面或模块封装操作方式,这也符合我们的正常认知,在哪个模块应该有什么样的功能操作。所以我们在case层调用operation提供的接口时是非常方便的。下图是一条比较复杂的购物车测试用例。page是模块集合,main是首页接口,switchView为封装的切换操作。

2. 降低用例维护成本

当UI控件发生改动时,我们需要对对应的控件定位方式进行修改。一般地,一个控件会被多条甚至几十条用例引用到,那么维护成本与引用数量成正比,引用的地方越多,维护成本越大。如何降低控件修改成本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需要做的是当封装的逻辑发生改变时,不会影响我们用例层的逻辑组织。解决办法:

抽取各个模块的功能接口,在用例层调用统一接口进行操作,与具体的实现无关。具体是执行android的操作逻辑,还是iOS的操作逻辑需要在运行时判断来选择对应的实现类。既能保持调用的一致性,也可以屏蔽不同端的逻辑差异性。当android和iOS操作逻辑一致时可以卸载Adaptor里,当两端操作逻辑不一致时,需要分别在各自端的Operation中实现。

然后,当控件定位发生改变时,不会影响我们在操作层的方法封装代码,把一处控件改动对应多处引用修改的一对多关系变为一对一关系,即无论引用了多少处此控件,只需要修改一处代码。

解决办法:为了使操作层在获取控件时与控件的定位方式解耦,在操作层通过获取自定义ID的方式来得到控件对象。此ID需要在控件的配置文件中定义好,再通过操作层之下的代理层来统一处理。

操作层的操作封装示例如下:

如上图所示,自定义ID为SearchBar,通过调用代理层的getTextBox方法来得到一个文本输入框类型的对象,并调用该接口的清除文本方法。

然后,在对应模块的XML配置文件中添加ID名及控件的定位方式。

其中dependMethod为控件查找方式,内嵌元素为查找的值。由于在编写操作方法时引用的是自定义ID,且ID不会改变。所以在Operation层封装的所有操作是不会因为控件改变而修改代码的。一对一的关系即:控件修改 —> xml配置修改。

通过以上这些设计,大大降低我们在用例编写完成之后的维护成本。

3、底层识别框架(Appium)的可替换性,屏蔽不同框架的差异性API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止一套控件的识别驱动来帮助我们定位控件或执行操作。比如:如果不用appium,那么使用其他框架势必会带来一些底层的改动,比如由于API的不同而需要重写大部分的查找和操作方法。造成较大的替换成本。那么设计一套自定义的控件接口,与控件识别驱动解耦是一个好的选择,上层统一调用自定义接口进行操作,而控件的实现类可以根据你需要的驱动类进行选择或封装。

4、失败重试机制,提高用例稳定性

由于用例执行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用例在业务落地时的可信度,所以提高用例稳定性是必要的,框架提供了失败重试的机制来间接保证稳定性。即当监听到用例执行失败异常时,重新执行当前用例逻辑,如果执行成功,覆盖当前用例的执行结果;如果失败,重新执行,直到超过重试次数。

5、协助快速定位问题的能力

框架提供了日志和失败时截图进行分析和定位问题的能力。

6、数据统计的能力

用例的执行信息等数据都是由TestNG提供,再做自定义处理。

>>>>

UI测试的落地指标

1、用例执行通过率(稳定性)

一般地,执行通过率达到95%以上时,对功能测试同学的帮助才是有意义的。通过率达不到的时候会大大增加执行用例同学的运维成本。把大量时间放在了排查不稳定用例的问题上。

通过率的定义:(成功数 / 成功+失败+跳过数 )* 100%

2、核心用例覆盖率

覆盖率定义:已实现自动化用例数 / 功能测试核心用例总数 * 100%

一般地,总有一小部分手工用例是无法通过UI来实现的,或者就算实现了也非常不稳定。也就是说达到100%的覆盖率是基本不可能的。此项指标的意义在于可以客观的反应通过自动化手段代替手工劳动的覆盖比例。一味的提高覆盖率是不可取的,保持用例的通过率,提高用例的稳定性是重点。

3、资源投入度

这个指标其实是一个通用指标,但它与我们具体的落地密切相关。更多的时候,前2个指标都会依赖于此项指标。自动化测试需要的是持续资源投入,只有自上而下的推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体现它该有的作用。

>>>>

UI测试对接CI平台

由于appUI框架是线下本机环境执行和操作手机,可以搭建一个线上的公共平台来选择和触发UI的执行。作为一种常规的,自动化得测试类型嵌入到敏捷测试流程中。

以下是对接CI平台的执行简图:

以上便是app的UI自动化框架的设计、思考及经验分享。

---------------------END---------------------

文章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京东技术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原始发表时间:2018-07-06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登录 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相关文章

  • iOS UI 自动化测试原理以及在 Trip.com 的应用实践

    笔者入职 Trip.com 已满一年,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历程,约一半的时间都在做 UI 自动化测试相关内容。从而,笔者更深入地研究了 iOS 平台下的自动化测试技...

    Swift社区
  • MTSC 2019 深圳站议题总览

    Are you ready?来 12 月的深圳穿短袖。2019 年 12 月 14 日 MTSC 深圳站,TesterHome 全体主创人员期待穿羽绒服的,穿冲...

    腾讯云开发者社区
  • MTSC 2019 深圳站议题总览

    Are you ready?来 12 月的深圳穿短袖。2019 年 12 月 14 日 MTSC 深圳站,TesterHome 全体主创人员期待穿羽绒服的,穿冲...

    软件绿色联盟
  • Android自动化测试探索(二)常用自动化工具

    UIAutomator是android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可跨APP。与instrumentation框架不同,UIAutomator不需要测试对象源码,因此,为...

    周希
  • 手机APP自动化之小白进阶_python

    导语 本文介绍用python实现登录微信并发送公众号留言的几种方式,包括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也附录了一些觉得很全面有用的资料,供想了解app自动化测...

    Apan
  • 测试自动化复盘有感----产品形成(一)

    做了几年了测试自动化,国庆做了个复盘,居然写了将近万字感受,有点扯,但很多是自己摸石头过桥的经验,综合了自动化探索,工具/平台开发,工具落地,培训...

    厦门-安仔
  • Android 谈谈自动化测试

    最近,手头上的项目基本开发完成,优化也做的差不多了,本以为可以安心准备上线。然而老板却反映说测试人员发现 App 总会出现一些莫名的 bug.

    developerHaoz
  • 浅谈自动化测试

    软件测试作为软件生命周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提高软件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软件测试的发展,自动化测试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2020labs小助手
  • React Native 持续部署实践— push 代码构建出新版的 Growth

    最近我们正在使用 React Native 来重写 Growth 应用,GitHub 地址:growth-ng 。作为一个『咨询师』,我要再一次地切换技术栈,从...

    Phodal
  • 【自动化测试】是否有必要做自动化测试?

    在一些测试交流群经常会看到有小伙伴在问,"怎么做自动化测试?学习自动化测试有什么资料吗?自动化测试是不是很牛逼?" ,甚至有些言论是"不会自动化的测试人员,真的...

    用户9913368
  • 干货 | 前端跨端业务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Jeff,携程前端开发经理,对前端自动化技术感兴趣,推动了团队使用cucumber进行UI自动化测试。Harry,携程前端开发工程师,秉持“Don’t make...

    携程技术
  • 分层测试

    自动化测试一直是测试领域桂冠上的明珠,几乎所有的测试团队都有建立团队的自动化。测试团队的自动化建设也被认为是团队提效的必经之路,但搭建和使用自动化路但路却并非一...

    luxididi
  • 拯救品质之殇,WeTest 精品升级计划推动行业发展

    腾讯大讲堂
  • 都2022了,自动化测试到底该怎么做

    在讲自动化测试前,先看下软件测试的分层模型,如下图所示的“三层金字塔”,分为单元、接口和UI三个层级。尽管大家对此的具体描述各不相同(有人将三层分别定义为单元、...

    Bug挖掘机
  • 腾讯TMQ在线沙龙回顾|自动化平台测试经验总结

    自动化平台测试经验总结 活动时间:2017年8月28日 QQ群视频交流 活动介绍:TMQ在线沙龙第二十七期分享 本次分享的主题是:自动化平台测试经验总结 共有1...

    腾讯移动品质中心TMQ
  • Appium自动化测试框架探索与实践

    在目前效率为王的互联网时代,移动应用自动化测试逐渐替代原始的手工功能测试,越来越成为测试界的时尚宠儿,小编在这里也为大家介绍下现有的客户端自动化测试框架...

    用户5521279
  • 「深度兼容测试」服务 今日重磅发布!

    根据腾讯WeTest提供数据显示,70%的互联网用户已有3年以上的互联网经验,对应用内容的需求更加追求高效与个性化,需要产品长期稳定产出优质内容。而随着行业内容...

    WeTest质量开放平台团队
  • 「深度兼容测试」服务 今日重磅发布!

    原文链接:http://wetest.qq.com/lab/view/396.html

    WeTest质量开放平台团队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