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送书 | 别泡枸杞,别晒步数!7招搞懂健康数据,有型有颜等TA来撩

送书 | 别泡枸杞,别晒步数!7招搞懂健康数据,有型有颜等TA来撩

作者头像
IT阅读排行榜
发布2018-08-15 17:25:21
2790
发布2018-08-15 17:25:2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华章科技

导读:你的日常活动正在产生大量数据!但其中很多数据也正在被你浪费。你以为数据与健康的关系,就是在朋友圈里晒晒步数?其实,并不需要复杂的技术,这些数据就可以帮你完成时间管理、监测你的健康状况,甚至为你的生活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有价值的建议。

“时间去哪儿了?我今天都干嘛了?”

“我每天都泡枸杞,真的包治百病了吗?”

“腿伤刚好,我该去健身房撩TA & 被撩吗?”

这些问题别问别人,你自己制造的数据就会给你答案。这些数据怎样获取?怎样记录?怎样分析?本文用10条建议和7个步骤,帮你实现“量化自我”。另外文末有送书福利,别错过!

本文为大数据(ID:hzdashuju)原创,转载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作者:土豆小姐,不想当网红的旅行者不是好编辑,马蜂窝@土豆OHC

01 什么是量化自我

人们现在总是在量化自我,每天有一系列数字跟随着我们:睡觉的时间、走路的步数、用了多长时间挣钱、浪费了多少时光、交朋友的数量、发朋友圈的数目。量化自我处于一种爆发状态。到2016年年底,有高达1.1亿个可穿戴传感器被运输到世界各地。

“量化自我”这一概念,即对于自身的数据,人们如何记录,为何记录,怎样分析以及做出何种反应。量化自我是一项人类活动,比起那些推动量化自我广泛传播的各种设备,量化自我本身更加有趣,它不需要比纸和笔更复杂的技术。

然而,无论是通过可穿戴电子设备,如智能手表和健身手环,还是通过手机、计算机,现在很多自我记录的方式都是数字化的。这些高科技记录方式,与人们几个世纪以来量化自我的方式(比如写日记或日志)交织在一起。像这样的数字化量化方法的增多,就引发了关于旧传统的新问题。技术扩展了可以测量的生命领域,让前所未有的更高频率的记录成为可能。

02 持续量化的世界

“量化”并不是新近产生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是18世纪美国政治家,他持续地记录了自己如何花费时间,以及是否达到为自己制定的目标。他用图表和便条的形式量化,来“执行自我检查计划”。

这种以日记形式进行的日常量化很常见,事实上在18世纪,日记是被共享的。人们使用相对简单的条目,按顺序简短地记录发生的事。通信学者李·汉弗莱斯(Lee Humphreys)和她的合著者发现,今天的推特与十八九世纪的日记非常相似,都是“用当前时代的传媒方式与他人探讨、反思、交流和分享”。

20世纪20年代的发明家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也量化自己,他的做法是:创建一个大型的剪贴簿,严格地每15分钟记录下一些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种风格体现了今天仍在持续的自我量化思路,一种是数据在改变生活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另一种则是被动地支持个人反思。

今天,我们可能会把富兰克林的方法称为“自我量化”;而将富勒的称为“生命记录”,它是自我量化的近亲,虽然只是近亲,但它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具干预性。

对于我们现在所称的自我量化,富兰克林的尝试具有非工具性和思考性,与我们最初所认为的相比,他的方法其实更像“生命记录”。除了历史上的这两种方式以外,我们需要加上第三种——主动的自我实验。在出现现代临床试验之前,自我实验是科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眼睛的运作方式,艾萨克·牛顿爵士(Sir Isaac Newton)盯着太阳的反光,差点失明。在当时布洛芬、疟疾疫苗和神经科学的历史中,都曾有过自我实验,并且直到现在,自我实验者仍持续做出重要发现。

所有这三种方式(自我量化、生命记录、自我实验),都对我们如何看待自我产生了影响,并都有各自的历史。

03 怎样量化自我?这里有一些建议和提示

《量化自我》的作者吉娜·聂夫(Gina Neff) 和唐恩·娜芙斯(Dawn Nafus)建议大家在开始自我量化项目的阶段,需要考虑收集一些因素:

1. 要有一个简洁的开始

自我量化应该从有人做过的简单实验开始,比如可以在几天或几周内完成的。虽然通过几个月或者几年时间来量化,会带来不一样的好处,但第一个项目不应长期占用你的时间。

2. 聚焦于一件或两件事

量化必然会产生对日常生活的片面看法,也不可能从许多片面的观点中构建出一幅全貌。利用偏向于你优势的地方,把注意力引向最重要的问题。

3. 合理命名数据

尽可能用与经验相符的方式标注数据。有时,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提问可以帮助你找到需要被量化的东西。比如,在回答诸如“今天你想远足吗”这样的问题时,可能能对肌腱炎的疼痛程度进行量化。

4. 时间和地点都是很好的数据管理器

提高数据集合反映的观点的精确度,结合实际情况,具体指的是,比如每天固定在某一时间拍照,或每次进入一个地方时拍照。

5. 对量化工作实事求是

每小时记录一件事,坚持两天很容易,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持续两天后,这个项目很可能就此停止,不会继续坚持了。考虑你实际想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到量化项目中,并且考虑在一天中何时记录比较方便。

6. 数字、文字和图片都很重要

有时记下一个单词或拍照可能会成为最有力的记录,特别是在时间也被自动记录的情况下。通常,传感器数据最好与手动记录的笔记或其他数据相结合,便于理解。

7. 数据有不同的尺度

如果你使用的是数字尺度,请注意尺度本身传递的信息。用5分制计分,可以留有中间立场;用6分制计分,将迫使你进行选择。有时粗略的尺度(如低、中、高)比10分制的选择更有效。在统计学中,数字9和99常常代表“丢失”的数据或无意义的问题。比如,你可以用1~10来量化心情,用99来代替心情没法被明显辨别的某一天。

8. 文字和图片有数量要求

单词的频率可以计算,所以它们变成了数字。像750 Words这样的程序,可以在任意段落中计算关键字出现的频率,这能为你关注的事物提供线索。一些人每天简单记录觉得高兴的事,然后用750 Words来分析,用以量化心情。通常这样的项目会与情绪分析同时进行,以确定这些词的语气是积极还是消极。

9. 自我量化工具不一定要花哨

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试图对显示数据的方式做出好的猜测,哪些数据可能有用,哪些计量尺度更实用,哪些词更重要等,但这些都是猜测。纸和笔的记录、Excel表格、谷歌表单(Google Forms),或通用的自我报告应用,给了你对于信息记录的更多控制力,并且当项目发生改变时,可以获得更多能力去改变和调整。

10. 开展几次试运行

在你第一次尝试时,有些东西达不到预期是很正常的。也许是选择的数据规模不太好,也许是收集数据的频率不现实。对自我量化项目进行修改,直到确定可行的方案。

04 量化自我与数据分析:7招搞懂你的数据

假设你现在已经做了以上事情,并且手上有了一部分数据,你会问自己:现在该怎么做?下面我们列出了一些你可以使用的数据分析方法,这不要求你掌握新的统计或可视化技能。这是关于如何分析数据的建议,即如何寻找帮助你发现模式、找到趋势和完成拼图的东西。

1. 时间和地点是强线索

大多数人在看图表时,都很自然地寻找规律,并试着解释我们看到的峰值。因为数据的时滞性,数据集的两个峰值即使相关,也不会直观地排列,那么你将不得不添加一个临时调整时间戳,比如加上或者减去适当小时数,直到看到峰值之间的联系。

在线形图中,很难通过肉眼看出递归和时间滞后性,但有一些方法可以使它们变得明显。比如,可以把图表打印出来,圈出每个“周一”,以便从视觉上放大这个规律。在电子表格里,你可以把数据拷贝到新表格中,删除所有与峰值无关的数据,然后查看时间栏,看看是否有共同的一天或一周的规律。

2. 滑动平均可以解释潜在趋势

滑动平均显示的每个数据点,是前面几个数据点的平均值。这个数据,直观地反映了数据的上升或下降趋势。自然状况下,体重会正常波动,与每天的体重读数相比,一周的平均体重是体重增加或减少的一个更好的指标,并且,平均数也可以减少焦虑。在数据密集且变化量大的情况下,滑动平均也能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

3. 注解

数字不会讲故事,但人会。在图表上记下评论或插入图片,可以帮助还原数据中的故事。任何你能找到的其他事物——照片、音频资料,当时写下的某些东西——都能帮助你在所量化的指标和未量化的指标之间建立联系。

4. 拼贴画能支持视觉上的意会

当同一事物的照片(食物、药丸、脸)以一个系列的方式显示出来时,一些模式会通过形状和颜色产生。以这种方式量化会使数学计算更加困难,但视觉模式比数字更能产生强大的反馈。无意中捕捉到的位置信息,或是一个物体的包装,或是其他意外被拍摄到的人,都可以帮助你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或者捕捉到你最初可能没有想到的额外信息。

5. 缺少数据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缺失

缺失数据的修补是有意义的,它们本身也可以成为数据。在量化某一特定活动时,关注不做某件事的模式,而不是关注做了什么,可能会带来不同的解释。

6. 讲故事是一个使故事精练的好机会

当人们不得不向别人解释数据时,往往会花时间更仔细地思考数据。通过与别人交谈数据,发现其他人看到的东西,可以成为数据本身另一个有用的镜像。

7. 与他人比较可以提供参考

和我们交谈过的大多数自我量化者都没有意识到,探究自身数据是否偏离人群的平均水平是很有用的。不管怎样,参考其他人的数据样本,可以看到可能的变化。

一旦人们有机会查看自己的数据,其中一些人可能会寻求改变。收集数据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一种能感知到的负担。如果你量化咖啡因,希望能缓解症状,然而量化结果却显示,饮用多少咖啡因并不重要,你会发现,本以为通过量化能控制症状,但最终结果让人失望。实验可能也确实会失败,选择你不想知道的和选择想知道的一样重要。

然而,值得记住的是,一个问题如果能成功解决,意味着它实际上并不是个问题。人们使用数据来平息担忧,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

05 说说你日常的量化自我

5种自我量化的常见风格或目的:①监测和评价;②引发感觉;③审美好奇心;④调试问题;⑤培养习惯。

我们提供了人们在每个方面所做的事情的例子,以及关于以这种方式量化的实际建议,这有两个原因。一是鼓励你自己去尝试,这涉及在设备手册中找不到的别人发现的想法和陷阱。二是即使你没有兴趣尝试自我量化,当你看到人们为了体验其他人带来的创造力而努力,且遇到难题时,你也可以帮忙解决。

正如评论家叶夫根尼·莫罗佐夫强烈提倡的,自我量化,不是让人们不加思索地跟随计算机的指令去做,也不是允许用技术代替感觉和情绪。

近年来似乎有一阵健身热和慢跑热,很多人都在朋友圈晒“战绩”和“战况”。VKKKKK大魔王就是其中的一位,但她的每张跑图后面,都是量化自我的记录。

▲图片及案例由VKKKKK大魔王授权使用:VKKKKK大魔王,爱美食的举铁女汉子,爱旅行的纹身美少女,爱分享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小红书@VKKKKK大魔王

你能在图片中看到跑步途中的风景、距离和“轨迹形状”,用一个叫做nike+的app进行记录。与此同时,她还用另一个app——KEEP记录更多的数据,分析数据背后的内容,以此判断哪些数据最适合自己的跑步目标,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是否需要被消灭,最终调整跑步速率、坡度、以及拉伸方案。

这是许多自我量化者需要学习的。许多自我量化者把这个过程看作一种反馈回路,这是一个计算机科学术语,即由系统生成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调整。反馈回路不是自动的。一些人可能会认为VK大魔王的追踪方法不精确,但她选择使用数据综合分析,而不是记录跑步的距离,并传达了比更精确的方法更重要的信息。

延伸阅读《量化自我》

转载请联系微信:togo-maruko

推荐语:不要只把行走步数、睡眠时间、心率监测、体脂测量等数据作为朋友圈的日常PK,要让数据为我的健康所用,量化自我,看这一本就够了。本书作者吉娜·聂夫是华盛顿大学通信与社会学助教,高级数据科学家。唐恩·娜芙斯是英特尔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也是一位人类学家,在工业领域工作,为技术发展提供信息。译者方也可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优秀毕业生,曾在德国路德维希港经济应用技术大学游学半年。酷爱数字与数学,学习、工作中长期与数据打交道,擅长用数据分析业务开展状况、识别目标客群。知乎主页@方也可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7-2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大数据DT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
全栈大数据产品,面向海量数据场景,帮助您 “智理无数,心中有数”!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