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社区首页 >专栏 >MySQL探秘(三):InnoDB的内存结构和特性

MySQL探秘(三):InnoDB的内存结构和特性

作者头像
aoho求索
发布于 2018-08-31 09:59:44
发布于 2018-08-31 09:59:44
2.6K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aoho求索aoho求索

 常言说得好,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为他默默付出的女人,而对于MySQL来说,这个“人”就是InnoDB存储引擎。  MySQL区别于其他数据库的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其插件式的表存储引擎。而在众多存储引擎中,InnoDB是最为常用的存储引擎。从MySQL5.5.8版本开始,InnoDB存储引擎是默认的存储引擎。  InnoDB存储引擎支持事务,其设计目标主要面向在线事务处理(OLTP)的应用。其特点是行锁设计、支持外键,并支持非锁定读,即默认读操作不会产生锁。  InnoDB通过使用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来获取高并发性,并且实现了SQL标准的4中隔离级别,默认为REPEATABLE级别。同时,使用一种被称为next-key-locking的策略来避免幻读现象的产生。除此之外,InnoDB存储引擎还提供了插入缓冲(insert buffer)、二次写(double write)、自适应哈希索引(adaptive hash index)、预读(read ahead)等高性能和高可用的功能。

InnoDB整体架构.png  上图详细显示了InnoDB存储引擎的体系架构,从图中可见,InnoDB存储引擎由内存池,后台线程和磁盘文件三大部分组成。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内存相关的概念和原理。

缓冲池

 InnoDB存储引擎是基于磁盘存储的,并将其中的记录按照页的方式进行管理。但是由于CPU速度和磁盘速度之间的鸿沟,基于磁盘的数据库系统通常使用缓冲池记录来提高数据库的的整体性能。

 在数据库中进行读取操作,首先将从磁盘中读到的页放在缓冲池中,下次再读相同的页中时,首先判断该页是否在缓冲池中。若在缓冲池中,称该页在缓冲池中被命中,直接读取该页。否则,读取磁盘上的页。

 对于数据库中页的修改操作,则首先修改在缓冲池中的页,然后再以一定的频率刷新到磁盘上。页从缓冲池刷新回磁盘的操作并不是在每次页发生更新时触发,而是通过一种称为CheckPoint的机制刷新回磁盘。

 所以,缓冲池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数据库的整体性能,可以通过配置参数innodb_buffer_pool_size来设置。

 具体来看,缓冲池中缓存的数据页类型有:索引页、数据页、undo页、插入缓冲(insert buffer)、自适应哈希索引(adaptive hash index)、InnoDB存储的锁信息(lock info)和数据字典信息(data dictionary)。

 在架构图上可以看到,InnoDB存储引擎的内存区域除了有缓冲池之外,还有重做日志缓冲和额外内存池。InnoDB存储引擎首先将重做日志信息先放到这个缓冲区中,然后按照一定频率将其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中。重做日志缓冲一般不需要设置的很大,该值可由配置参数innodb_log_buffer_size控制。

数据页和索引页

 Page是Innodb存储的最基本结构,也是Innodb磁盘管理的最小单位,与数据库相关的所有内容都存储在Page结构里。Page分为几种类型,数据页和索引页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种类型。

插入缓冲(Insert Buffer)

 我们都知道,在InnoDB引擎上进行插入操作时,一般需要按照主键顺序进行插入,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插入性能。当一张表中存在非聚簇的且不唯一的索引时,在插入时,数据页的存放还是按照主键进行顺序存放,但是对于非聚簇索引叶节点的插入不再是顺序的了,这时就需要离散的访问非聚簇索引页,由于随机读取的存在导致插入操作性能下降。

 InnoDB为此设计了Insert Buffer来进行插入优化。对于非聚簇索引的插入或者更新操作,不是每一次都直接插入到索引页中,而是先判断插入的非聚集索引是否在缓冲池中,若在,则直接插入;若不在,则先放入到一个Insert Buffer中。看似数据库这个非聚集的索引已经查到叶节点,而实际没有,这时存放在另外一个位置。然后再以一定的频率和情况进行Insert Buffer和非聚簇索引页子节点的合并操作。这时通常能够将多个插入合并到一个操作中,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对于非聚簇索引的插入性能。

两次写(Double Write)

 如果说Insert Buffer给InnoDB存储引擎带来了性能上的提升,那么Double Write带给InnoDB存储引擎的是数据页的可靠性。

doublewrite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Double Write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内存中的double write buffer,大小为2MB,另一部分是物理磁盘上共享表空间连续的128个页,大小也为2MB。在对缓冲池的脏页进行刷新时,并不直接写磁盘,而是通过memcpy函数将脏页先复制到内存中的该区域,之后通过doublewrite buffer再分两次,每次1MB顺序地写入共享表空间的物理磁盘上,然后马上调用fsync函数,同步磁盘,避免操作系统缓冲写带来的问题。在完成doublewrite页的写入后,再讲doublewirite buffer中的页写入各个表空间文件中。

 如果操作系统在将页写入磁盘的过程中发生了崩溃,在恢复过程中,InnoDB存储引擎可以从共享表空间中的doublewrite中找到该页的一个副本,将其复制到表空间文件中,再应用重做日志。

重做日志(Redo Log Buffer)

 当缓冲池中的页的版本比磁盘要新时,数据库需要将新版本的页从缓冲池刷新到磁盘。但是如果每次一个页发送变化,就进行刷新,那么性能开发是非常大的,于是InnoDB采用了Write Ahead Log策略,即当事务提交时,先写重做日志,然后再择时将脏页写入磁盘。如果发生宕机导致数据丢失,就通过重做日志进行数据恢复

InnoDB数据写入示意图

 InnoDB存储引擎会首先将重做日志信息先放入重做日志缓冲中,然后再按照一定频率将其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重做日志缓冲一般不需要设置得很大,因为一般情况每一秒钟都会讲重做日志缓冲刷新到日志文件中。可通过配置参数innodb_log_buffer_size控制,默认为8MB。

 除了每秒刷新机制之外,每次事务提交时重做日志缓冲也会刷新到日志中。InnoDB是事务的存储引擎,其通过Force Log at Commit机制实现事务的持久性,即当事务提交时,必须先将该事务的所有日志写入到重做日志文件进行持久化,然后事务的提交操作完成才算完成。InnoDB的写入机制大致入下图所示。

 为了确保每次日志都写入到重做日志文件,在每次讲重做日志缓冲写入重做日志后,必须调用一次fsync操作,将缓冲文件从文件系统缓存中真正写入磁盘。

 可以通过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来控制重做日志刷新到磁盘的策略。该参数默认值为1,表示事务提交必须进行一次fsync操作,还可以设置为0和2。0表示事务提交时不进行写入重做日志操作,该操作只在主线程中完成,2表示提交时写入重做日志,但是只写入文件系统缓存,不进行fsync操作。由此可见,设置为0时,性能最高,但是丧失了事务的一致性。

自适应哈希索引(Adaptive Hash Index)

 InnoDB会根据访问的频率和模式,为热点页建立哈希索引,来提高查询效率。InnoDB存储引擎会监控对表上各个索引页的查询,如果观察到建立哈希索引可以带来速度上的提升,则建立哈希索引,所以叫做自适应哈希索引。

 自适应哈希索引是通过缓冲池的B+树页构建而来,因此建立速度很快,而且不需要对整张数据表建立哈希索引。其有一个要求,即对这个页的连续访问模式必须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其查询的条件(WHERE)必须完全一样,而且必须是连续的。

锁信息(lock info)

 我们都知道,InnoDB存储引擎会在行级别上对表数据进行上锁。不过InnoDB也会在数据库内部其他很多地方使用锁,从而允许对多种不同资源提供并发访问。数据库系统使用锁是为了支持对共享资源进行并发访问,提供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关于锁的具体知识我们之后再进行详细学习。

数据字典信息(Data Dictionary)

 InnoDB有自己的表缓存,可以称为表定义缓存或者数据字典。当InnoDB打开一张表,就增加一个对应的对象到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库对象、表对象等的元信息的集合。在MySQL中,数据字典信息内容就包括表结构、数据库名或表名、字段的数据类型、视图、索引、表字段信息、存储过程、触发器等内容。MySQL INFORMATION_SCHEMA库提供了对数据局元数据、统计信息、以及有关MySQL server的访问信息(例如:数据库名或表名,字段的数据类型和访问权限等)。该库中保存的信息也可以称为MySQL的数据字典。

后记

 本篇文章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InnoDB内存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关于InnoDB的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参考
  • 1.《MySQL技术内幕InnoDB存储引擎》
  • 2.《高性能MySQL》
  • 3. 姜承晓老师的InnoDB架构图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8-2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aoho求索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MySQL】一文带你理清InnoDB引擎的<内部架构>(内存结构,磁盘结构,后台线程)
YY的秘密代码小屋
2024/09/09
2640
【MySQL】一文带你理清InnoDB引擎的<内部架构>(内存结构,磁盘结构,后台线程)
InnoDB 存储引擎.
InnoDB 存储引擎有多个内存块,可以认为这些内存块组成了一个大的内存池,负责如下工作:
JMCui
2020/07/15
5830
【Mysql-InnoDB 系列】InnoDB 架构
封面图片来自:mysql官方文档,8.0版本,InnoDB Architecture。
程序员架构进阶
2021/03/05
1.3K0
【Mysql-InnoDB 系列】InnoDB 架构
MySQL四:InnoDB的存储结构
「MySQL存储引擎最大的特点就是【插件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使用不同的存储引擎,innodb存储引擎支持行级锁以及事务特性,也是多种场合使用较多的存储引擎。」
云扬四海
2022/09/26
9150
【MySQL-23】万字总结<InnoDB引擎>——【逻辑存储结果&架构(内存结构,磁盘结构,后台线程)&事务原理&MVCC】
两次查询我们会得到如下两个ReadView (而RR可重复读级别下就只会有一个)
YY的秘密代码小屋
2024/09/09
1850
【MySQL-23】万字总结<InnoDB引擎>——【逻辑存储结果&架构(内存结构,磁盘结构,后台线程)&事务原理&MVCC】
你真的了解Innodb存储引擎?
InnoDB的性能和自动崩溃恢复特性,使得它在非事务性存储的需求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Liusy
2021/03/03
4270
你真的了解Innodb存储引擎?
MySQL InnoDB 存储引擎原理浅析
本文主要基于MySQL 5.6以后版本编写,多数知识来着书籍《MySQL技术内幕++InnoDB存储引擎》,今年的多数学习知识只写在笔记里,较为零散,最近稍有时间整理出来,分享进步。
程序员小强
2021/05/27
1.6K0
MySQL的内存结构与物理结构
MySQL的数据存储结构主要分两个方面:物理存储结构与内存存储结构,作为数据库,所有的数据最后一定要落到磁盘上,才能完成持久化的存储。内存结构为了实现提升数据库整体性能,主要用于存储临时数据和日志的缓冲。本文主要讲MySQL的物理结构,以及MySQL的内存结构,对于存储引擎也主要以InnoDB为主。
搬砖俱乐部
2019/08/30
8.3K0
InnoDB 内存结构及其原理
InnoDB 是 MySQL 的默认存储引擎,以其强大的事务支持、崩溃恢复能力和高并发处理性能著称。要深入理解 InnoDB 的内存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有必要探讨其内存使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缓冲池(Buffer Pool)、内存分配、锁结构(Lock Structure)和其他内部内存使用机制。
Michel_Rolle
2024/07/31
2.6K0
MySQL探秘(四):InnoDB的磁盘文件及落盘机制
 任何一个技术都有其底层的关键基础技术,这些关键技术很有可能也是其他技术的关键技术,学习这些底层技术,就可以一通百通,让你很快的掌握其他技术。如何在磁盘上存储数据,如何使用日志文件保证数据不丢失以及如何落盘,不仅是MySQL等数据库的关键技术,也是MQ消息队列或者其他中间件的关键技术之一。
程序员历小冰
2018/09/09
1.6K0
MySQL探秘(四):InnoDB的磁盘文件及落盘机制
Innodb是如何运转的
Master Thread是非常核心的后台线程,主要负责脏页的刷新,合并插入缓冲,UNDO页回收等。
大忽悠爱学习
2022/12/07
3750
Innodb是如何运转的
MySQL InnoDB 存储引擎探秘
在MySQL中InnoDB属于存储引擎层,并以插件的形式集成在数据库中。从MySQL5.5.8开始,InnoDB成为其默认的存储引擎。InnoDB存储引擎支持事务、其设计目标主要是面向OLTP的应用,主要特点有:支持事务、行锁设计支持高并发、外键支持、自动崩溃恢复、聚簇索引的方式组织表结构等。
烂猪皮
2019/03/12
1.1K0
MySQL InnoDB 存储引擎探秘
简单了解InnoDB底层原理
很多文章都是直接开始介绍有哪些存储引擎,并没有去介绍存储引擎本身。那么究竟什么是存储引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MySQL是如何存储我们丢进去的数据的?
SH的全栈笔记
2020/07/31
6510
简单了解InnoDB底层原理
【MySQL常见疑难杂症】InnoDB存储引擎体系结构
● Buffer Pool:缓冲池是InnoDB在启动时分配的一个内存区域,用于InnoDB在访问数据时缓存表和索引数据。利用缓冲池,可以合并一些对经常访问的数据的操作,直接从内存中处理,加快了处理速度。通常,在专用数据库服务器上,可以将80%的物理内存分配给InnoDB缓冲池。为了提高缓存管理的效率,使用页面链表的方式+LRU(最近最少使用)算法进行管理。
samRsa
2025/02/21
400
【MySQL常见疑难杂症】InnoDB存储引擎体系结构
MySQL 存储引擎 - InnoDB 实现原理介绍
内存结构主要包括 Buffer Pool、Change Buffer、Adaptive Hash Index和 Log Buffer 四大组件
一个会写诗的程序员
2023/03/08
1.1K1
MySQL 存储引擎 - InnoDB 实现原理介绍
⑩⑧【MySQL】InnoDB架构、事务原理、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MySQL5.5版本开始,默认使用InnoDB存储引擎,它擅长事务处理,具有崩溃恢复特性,在日常开发中使用非常广泛。下面是InnoDB架构图,左侧为内存结构,右侧为磁盘结构。
.29.
2023/11/21
3360
⑩⑧【MySQL】InnoDB架构、事务原理、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MySQL的InnoDB引擎原来是这样的
大家都知道,对于面试官来说,没有办法能够很直接的能问到面试者对于SQL的理解,所以就会有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就出现了,比如 SQL 优化,索引创建原则,索引的最左匹配原则,唯一索引,联合索引,甚至就开始询问关于 MySQL 的存储引擎了。
Java极客技术
2023/02/23
5110
MySQL的InnoDB引擎原来是这样的
MySQL Innodb和Myisam
InnoDB是一种兼顾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通用存储引擎,架构分为两块:内存中的结构和磁盘上的结构。InnoDB 使用日志先行策略,将数据修改先在内存中完成,并且将事务记录成重做日志(Redo Log),转换为顺序IO高效的提交事务。
默存
2022/06/24
1.8K0
MySQL Innodb和Myisam
面试系列-innodb知识点
InnoDB 主要包括了内存池、后台线程以及存储文件。内存池又是由多个内存块组成的,主要包括缓存磁盘数据、redo log 缓冲等;后台线程则包括了 Master Thread、IO Thread以及 Purge Thread 等;由 InnoDB 存储引擎实现的表的存储结构文件一般包括表结构文件(.frm)、共享表空间文件(ibdata1)、独占表空间文件(ibd)以及日志文件(redo文件等)等。
用户4283147
2022/10/27
4550
面试系列-innodb知识点
MySQL InnoDB引擎
表空间是InnoDB存储引擎逻辑结构的最高层, 如果用户启用了参数 innodb_file_per_table(在8.0版本中默认开启) ,则每张表都会有一个表空间(xxx.ibd),一个mysql实例可以对应多个表空间,用于存储记录、索引等数据。
用户9615083
2022/12/25
1.3K0
MySQL InnoDB引擎
相关推荐
【MySQL】一文带你理清InnoDB引擎的<内部架构>(内存结构,磁盘结构,后台线程)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