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话说量化(4)

话说量化(4)

作者头像
刀刀老高
发布2018-09-14 18:33:33
5760
发布2018-09-14 18:33:33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奇点大数据奇点大数据

第三回:货币(上)

货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钱”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东西之一,可以说没有它的刺激,也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么繁荣的市场,也没有这么丰富的各类物质产品和幸福生活。

中国最早的货币出现在什么时候呢?嗯……这个问题学术领域有相应的解释和看法,我就只说说我自己的理解好了。

从中国的文字来看,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带有一个“贝”字偏旁,据说原因主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是由贝壳来充当的。

“贪”——对于金钱的欲望。

“贫”——对于金钱的缺乏。

“贩”——对于金钱获取的倒买倒卖行为。

“购”——用金钱换取货物。

“账”——金钱往来的记录。

……

在用贝壳充当货币的时代,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

按照我们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从原理上理解,以物易物的方式随着交易量的增大实在是太不方便了。要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效率,所以需要用容易携带的东西或者说容易流通的东西来充当代表价值的符号信物。

不过容易携带容易流通恐怕不是货币的唯一特性,货币还应该有一些其它的性质,比如不易伪造、不易灭失,以及不易复制。

货币这种东西,既然要充当一般等价物,那这种东西的供应就不能太多。你可以想象,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或者说跟别的产品没有什么太本质的区别。你这么想,你一辈子打工也好做买卖也好,说到底在做的事情只有两件事,一件就是用钱买时间,一件就是用时间买钱。钱和时间都是你可以持有的东西,只不过时间是不停在花费的东西,你需要决定的是时间花在哪里挣的钱最多而已。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商人,本钱就是你的时间,生意嘛,随你挑。

那从另外的角度来说,钱、以及除了钱一切的你的身外之物,哪个都是有一定价值的东西,你可以用其中的一种换取另外一种,在这个过程中,钱和别的东西除了流动性本身几乎没有太多的差别。也就是说,你买东西,是花出去钱买了货品;你打工是卖时间,买钱;卖东西,就是卖出货品,买钱。这样一想,所有东西就都是可以持有和交易的对象了。

现在问题来了,那就是什么东西一多,就会变得“不值钱”。就拿我们平时说的农民兄弟每个秋天的收成来说吧,“粮贱伤农”不是什么新名词,粮食产量高了,价格自然就上不去,因为供需决定价格。比如,如果现在只有一个人来买米,两包大米一样重,一样品种,一样产地,一样品质……总之什么都一样,唯一不一样的就是价格,一包10块,一包9块,那你会买哪个?没有特殊理由的话,我们一定会买9块的那包。当然,我有一些朋友,他们在选择商品的时候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我问过他们原因,他们表达的意思是,贵的那个肯定有贵的道理,贵一点自己心里用得踏实。嗯,这种心理我可以理解,尤其是在“互害型社会”逐步在我们心里形成大面积阴影的时候。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心里并非人们思维的常态——“只要一样就比谁便宜”是大多数消费人群的心理特性。这种现象在工业品或者制式商品的交易范畴中尤为明显,一个标准出来的苹果手机,一个卖4999,一个卖4799,啥啥都一样,还纠结什么呢,省下200块干点啥不好啊。

既然如此,钱作为流通的对象,作为被人们需求的东西,它也是被卖的商品,如果钱的供应量过大怎么办?那就是“钱贱伤人”了,前面我们说苹果手机供应量大,如果想要让别人优先购买自己卖的苹果手机那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价,现在反过来,钱太多了,货品少了,为了优先买到货品就要提高出价的价格。

因此,货币的数量不能太过泛滥,很容易获取那就会造成物价飞涨。也不能动不动就没了,不然没有人再愿意持有货币,流通也就谈不上。所以,金银铜这类金属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担负了货币的市场责任。也确实,产量有限,不易伪造,不易灭失的特点,它们都同时具备。当然这也是相对的,在16 世纪下半叶,南美洲发现了金矿和银矿,金银大量流入欧洲,物价上涨,也就是这样一个原因。这类现象的学名叫“通货膨胀”。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9-04,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奇点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