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熊逸《唐诗50讲》怀古篇 - 学习笔记与感想

熊逸《唐诗50讲》怀古篇 - 学习笔记与感想

作者头像
Edison Zhou
发布2018-12-28 15:17:19
1.3K0
发布2018-12-28 15:17:1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EdisonTalkEdisonTalk

此篇已加入熊逸《唐诗50讲》学习笔记索引目录

一、怀古篇具体内容

  在怀古篇中,熊逸老师选择了6首诗,分别cover三大怀古热门人物:贾谊、王昭君及项羽,以及一大网红怀古热门景点:秦淮河,最后是唐朝人自己的怀古—白居易的《长恨歌》。其中,泊秦淮和长恨歌也是我们在中学时的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当时只知道死记硬背的我们有读出不一样的感触吗?我相信,大部分人应该都木有。记得去年有一部电影《妖猫传》,描写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虐恋及妖猫的复仇,其中也说明了白居易的《长恨歌》与这段虐恋之间的关系。虽然,它毕竟是个伪造的故事,但是却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言有尽意无穷。

二、一些学习感想

2.1 三大热门人物:贾谊、王昭君与项羽

(1)贾谊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贾谊是汉文帝时代最杰出的才子,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文采,还有超越时代的政治远见。他幸运的是年纪轻轻就受到了汉文帝的赏识,一度做到了很高的高官。悲剧的是被朝中的老人嫉妒(一个毫无根基的年轻人竟然被提拔得这么快,老人家看不下去啊),汉文帝为了安抚人心,调贾谊去了偏远的长沙。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贾谊始终没有等到翻身的机会,在郁郁寡欢之下早早地死掉了。而那一年,他只有33岁,英年早逝。一个有才华的人,又赶上了好的时代和赏识自己的明君,竟然还是怀才不遇落到最红郁郁而终,实在是让人怜惜,因此也常被古人来哀悼,他代表的是那些被命运捉弄的怀才不遇者。

  刘长卿在自己被贬路过贾谊旧居时感慨道“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也道“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古人们表面怀古实则说今,表面上为古人鸣不平,实则为自己鸣不平。

(2)王昭君

画工等闲两笔画,汉帝悔恨一生憾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她在汉元帝在位时被选入皇宫,但却因为不愿意贿赂画家(那个时候皇帝要宠幸妃子,得先看画家画的肖像图,而那些地位卑微的画家也因此开启了美颜收费模式,给钱就美颜,不给就敷衍),始终没能得到侍寝的机会。But,青春是不等人的,到了匈奴向汉朝示好提出和亲请求时,王昭君自愿请行,也许她认为比起在皇宫寂寞终老倒不如抓住这个机会赌一下自己的命运,虽然要去的地方山高路远,也几乎再无机会回到家乡,但她终究还是迈出了这一步。当然,当汉元帝最终看到王昭君的真人时,肠子都悔青了,发现自己被画像坑惨了,越想越气,杀掉了一干画家。王昭君也因为这次出塞,而名垂千古。

  杜甫在《咏怀古迹》中说道“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他认为昭君一定满怀怨恨,但无论怨恨多大始终是思念故国的,因为杜甫就是这样的人。杜甫对皇帝和国家一如既往的热爱,虽九死而其尤未悔,被称为诗歌意识形态上的最高典范。

(3)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项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人物,无论是课本还是电视剧,都是常客。但是往往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局或心情下会有不同的见解,对于同一个人物。

  杜牧在唐朝因为安史之乱的后遗症变得不再顽固时感慨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时他看重的是百折不挠,卧薪尝胆的拼搏精神。而李清照在金兵南下,宋朝君臣仓皇南渡之时感慨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时李清照看重的是宁死不屈的高大形象。 王安石则更有不同理解,像是啪啪打脸杜牧,说道“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于君王卷土来?”,认为江东子弟已经疲于征战,不愿意再为项羽征战了。

  由此可见,每一位诗人看待历史,都会用当下的视角来理解历史,不同的时局和境遇,会导致不同的解读。

2.2 一大网红景点:秦淮河

意味深长的秦淮河

  秦淮河是古代诗人们喜欢发表情绪或者找寻灵感的地方,要知道,南京城内的秦淮河畔,两岸是花街柳巷,水中是游船画舫,周边迅速兴起的各种茶楼酒肆配套商业设施一应俱全,那里有着古代难见的夜生活。杜牧在到南京时,乘船走秦淮河,晚上停泊在河边靠近酒楼的地方,听到对岸的歌声,写了一首《泊秦淮》,看到的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听到的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正当我们已为杜牧会抒发什么感慨时,他停笔了,但熊逸老师说道,这也是杜牧这首诗的高明之处:抓拍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瞬间,但却没有直接表态。也就是说,每个人可能都会在这首诗里感知自己的见解和价值观,而这恰恰是诗歌的价值所在。因为,从这简单的四句里面,我们可以做出的理解太多,很难说哪一种对,哪一种错,真的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就像当今很多摄影人运用镜头,只是抓拍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瞬间,但不加任何评论,不表任何态度,该往什么方向理解全凭读者的偏好。

2.3 怀才不遇与美丽的负能量

  古代诗人们怀才不遇总是喜欢凭吊屈原、贾谊,但是很多人看来那无非是负能量的宣泄罢了,不知道为成功找方法,只知道为失败找借口。But,人生多艰,挫折总难免。熊逸老师说道,当一个人跌到人生的谷底,情绪总需要找一个宣泄的渠道,让宣泄出来的情负能量在诗歌的语言中升华,用诗歌的美而不是既廉价又荒唐的心灵鸡汤来舒缓情绪,难道不是所有无可奈何的办法中最高贵的一种吗?

  也正是如此,林语堂说“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往往诗人在现实当中的远方只是“怜君何事到天涯”的天涯,避之唯恐不及。而只有诗,才是心灵的净土,心远地自偏。

2.4 都道是盛世,一定是真相?

  2018年陈凯歌的一部电影《妖猫传》让我们看到了大唐盛世的风采,更让我们记忆深刻的是杨玉环的不同于史书记载的荧幕形象,那真的是一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美。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妃黛无颜色!

  其中,也提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它使用粉饰的盛世真相来描绘理想中的爱情的美好与代价。在传统儒家思想中,认为女色误国;也有人在衰落的时代中怀念当初的太平盛世,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因此成为了盛世的一个缩影,被怀旧的感情镀了金,勾起既甜蜜又苦涩的情绪。但是《长恨歌》并非写的全是实话,它太美好了,就像是为电视剧写的剧本,认为美好的爱情就应该是灰姑娘的玻璃鞋,王子变青蛙的剧情。But,事情的真相却是杨玉环首先是唐玄宗的儿媳妇,也就是公公和儿媳的关系,但是因为唐玄宗一见钟情于杨玉环,因此想了些“办法”娶了杨玉环,既美满又不失尴尬得生活在一起。

  白居易并不想作一篇反思式的伤痕文学,他对那个时代充满了好感,他要用自己的想象和避讳来给那个美好的年代镀金,把公公和儿媳的乱伦写成了一对多情那女的初恋。电影《妖猫传》中,白居易在最后说道“《长恨歌》不是我写的,是白龙(刘昊然饰)写的。”,那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地愿为连理枝”,似乎不是唐玄宗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痴恋,而是一个白衣少年对杨玉环的执念,换个角度看,整部《妖猫传》就是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二次解读。

  这一切,都是源于少年白龙对杨玉环的倾慕。这份倾慕,或许是因为杨玉环的美貌,或许因为贵妃随手送给他的翠翘。但这算不上爱,却比爱更忠贞。就像白居易《长恨歌》,通篇不见爱慕之意,却让人为之动情。最后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竟是说不尽的思念和留恋。

  电影末尾,当白居易说完“《长恨歌》不是我写的,而是白龙写的”之后,空海回答道:“冲你这句话,你就比李白强。”三言两语,让《妖猫传》轻巧收了尾,让观众转念一想,余味深长。

  对我来说,跟着熊逸老师的唐诗50讲看到这首白居易的《长恨歌》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电影《妖猫传》。

  真实的唐玄宗可能薄情寡恩,虚伪自恋,盛唐时代的这首爱情悲歌可能是假的。

  但是在白居易温柔的笔里,含着真挚的泪。

白居易放在《长恨歌》里的深情,是真的

三、小结

  很多古诗都是表面怀古,实则说今。表面上为古人鸣不平,实则为自己鸣不平。不同的时局下,诗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和人物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这也早就了诗歌情感表达的多样性。陈凯歌的电影《妖猫传》是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二次解读,值得我们刷第二次。

电影《妖猫传》,值得一看!

作者:周旭龙

出处:http://edisonchou.cnblogs.com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8-12-27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怀古篇具体内容
  • 二、一些学习感想
    • 2.1 三大热门人物:贾谊、王昭君与项羽
      • (1)贾谊
      • (2)王昭君
      • (3)项羽
    • 2.2 一大网红景点:秦淮河
      • 2.3 怀才不遇与美丽的负能量
        • 2.4 都道是盛世,一定是真相?
        • 三、小结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