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浅谈市值效应

浅谈市值效应

作者头像
量化小白
发布2019-02-26 11:15:57
2.4K0
发布2019-02-26 11:15:57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量化小白上分记

市值是股票市场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本文梳理对于市值效应的一些观点,欢迎指正。

小市值效应

市值效应,或者说小盘股溢价效应,最早由Banz(1981)提出,他发现美国市场中,小盘股票相比于大盘股票有更为突出的表现,因此市值效应往往也被称为小市值效应。之后,随着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的推广,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过去10年,市值因子是A股市场贡献最大的因子。考虑一个简单的小市值策略,剔除新股,ST股之后,如果每月末买入市值最小的100只股票,不考虑交易成本。从2010年到现在,我们的净值曲线如下

可以看出,2017年以前,在A股市场有明显超额收益,2017年之后,就不太行了。本文我们想探讨的问题是,如何解释小市值效应,以及对大小盘未来的预期。

小公司的壳价值

A股市场上的公司,股票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该公司也同时享有上市公司的相应权利和义务。由于A股发行机制的特殊性,很多想上市而短期达不到条件的公司(比如资产额,连续三年盈利等等),可以通过股权收购等手段获得已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之后就可以通过增发等手段进行融资,这种间接上市方式称为“借壳上市”,被控股的公司就叫做壳资源,具有壳价值。

而被借壳上市的这部分公司往往盈利能力很差,面临退市风险,都具有小市值的特征。因此壳价值是导致市值效应的重要原因。

但壳价值也并不是唯一原因,一方面,国外市场并没有壳资源,但也同样具有小市值效应。另一方面,我们按市值大小将股票分成五组,Group1到Group5递减,重复刚才的策略,可以看到非常好的单调分层效果,具有壳价值的股票一般认为是后30%,不考虑这部分,剩下的股票里,小市值股票依然比大市值股票表现优异。

小市值的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理论认为,市场有效的前提下,不存在无风险套利的机会,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因此,小市值股票能带来额外超额收益必然是承担了额外的风险,超额收益实质上是对风险的补偿

小市值股票相对于大市值股票,往往流动性不足,交易成本高,因此具有更高的流动性风险溢价(Schwert 2003)。

散户主导市场投机氛围

机构投资者相较于个人投资者,更偏好能带来稳定持续收益的蓝筹股,质量优良的股票。而国内的个人投资者就鱼龙混杂了,不排除有像章建平这样的大牛散户,但更多的是追涨杀跌,到处接盘的散户,喜欢买小股票,投机性更强,并且水平相当堪忧。

国内目前的投资者结构,散户数量众多,持有市值也多,并且贡献了绝大多数流动性。根据上交所2018年统计年鉴的数据,A股目前自然人账户数过99%。

以2017年为例,2017年自然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21.17%,机构仅占16.13%。与此同时,个人投资者交易额占比82%,盈利金额仅有3108亿元,而机构投资者盈利11156亿元。也就是说,个人投资者以超过专业机构8倍的成交额,获得了约机构四分之一的盈利,一顿操作猛如虎,炒股水平可见一斑。

小盘股成长性更高

小盘股相对于大盘股成长性更高,大盘股价值性更好。基本面良好的小公司,收入利润基数小,即使当前盈利不好,随着公司发展,容易实现较快的增长速度,这也是个人投资者愿意买小股票的原因。

逆转的市值效应

从图1图2的收益净值可以看出,2017年之前,小市值效应是明显存在的,效果非常好,但2017年之后,就不太行了。我们以沪深300指数代表大盘,中证500指数代表小盘,计算两指数的价格对数差作为大小盘相对强弱指标,也可以看出,2017年之后,小盘股明显弱势,对于这种变化,目前有以下几种解释。

因子失效论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市值因子失效了,以后也不会再有了。

一方面,政策的变动影响,注册制、独角兽、科创板等等,加快了IPO速度,小盘股的壳价值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逐渐变得成熟,个人投资者逐渐得到良好的教育,变得理性,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整个市场呈现去散户化的态势。市场投机、赌博的氛围越来越弱,越来也偏好稳定的大市值股票,小市值效应不复存在。

因子轮动论

从股价的估值盈利分解出发,股票的表现可以归因到的估值变化和盈利变化两方面,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大小盘估值盈利水平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大部分观点是A股是盈利驱动的,估值变动起到很小的作用。而市场总是偏好盈利预期好的版块,导致市场偏好的风格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未来会怎么样,要关注市场估值盈利水平的变化。

拥挤交易风险

很多学术研究表明,金融市场被公开发表的异象,在发表之后会越来越弱(Schwert 2003),原因在于被广泛关注或使用,使得套利空间越来越小,市场越来越有效。拥挤交易理论(crowded trade)认为,长期表现稳定的因子会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使用,被投资的越多,尾部风险越大,因子拥挤交易风险越大。 因子能带来的盈利越小。

因子交易风险的衡量方式有很多方面,这里仅从因子spread出发进行分析。spread理论认为对因子跟股票一样,也是可以估值的,因子估值和因子能带来的盈利负相关,高估值的因子性价比越低。(Asness at al 2000)。

以市值为例,spread定义为,将股票按照市值大小等分为10组,多头组的股票平均估值水平减去(或除以)空头组的平均估值水平。各组的估值水平用中位数或平均数或市值加权平均数,估值指标可以用BP,EP等等,这里的估值指标需要行业中性消除行业影响。spread越宽,说明因子估值越低,未来盈利可能会越高,spread越窄,说明因子越拥挤,盈利可能性越小。实际应用的时候还有很多细节,这里只算一个最简单的spread走势看看。

以pb为例,最终市值因子的spread如下

明显可以看出,Spread具有均值回归的特性,并且2015年之后,Spread呈现震荡下行的态势。与市值组合对比更能说明问题,2015年之前,Spread在高位震荡,市值因子性价比较高,2015年之后,Spread下行,拥挤交易风险越来越高。

从spread的观点出发,也可以解释为何市值因子会失效。但也有一些机构/学者认为因子Spread理论并不有效,存在一些争议。

总结

综上,这是一篇并不量化的文章,简要梳理了对于市值效应的一些观点。来源可以归结为四点:1.壳价值;2.流动性风险溢价;3.散户主导,投机;4.高成长性;

对于未来大小盘的观点,从这些角度出发,也比较明确了。当下科创板、注册制的推行已经势在必行,因此短期来看,市值因子表现好的概率很小了。

长期来说,随着市场的机构化加深,信息越来越对称,不只是市值因子,通过主动管理赚alpha的难度会越来越高,主动转被动是必然趋势。

文献

Banz R 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urn and market value of common stock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1, 9(1):3-18.

Schwert, G. William. "Anomalies and market efficiency."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Finance 1 (2003): 939-974.

Asness C S, Friedman J A, Krail R J, et al. Style timing: Value versus growth[J].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2000, 26(3): 50-60.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01-2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量化小白躺平记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小市值效应
  • 小公司的壳价值
  • 小市值的风险溢价
  • 散户主导市场投机氛围
  • 小盘股成长性更高
  • 逆转的市值效应
  • 因子失效论
  • 因子轮动论
  • 拥挤交易风险
  • 总结
  • 文献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