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Python中的“特权种族”是什么?

Python中的“特权种族”是什么?

作者头像
Python猫
发布2019-04-10 10:13:19
7630
发布2019-04-10 10:13:1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Python无止境Python无止境

前几天,某个学习群里有小伙伴问了一个关于id()的问题。事后,猫猫想起Python中一些常用对象的内存地址是共用的,但是具体是哪些却忘了。于是,猫猫意识到这是我知识薄弱之处,有提升空间,便进行了一番学习。

今天,猫猫把学习到的部分内容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阅读本文,大家可以学到如下内容:

1、对象的Id是什么? 2、内置id()函数是什么? 3、共用Id的内存分配策略?特权种族?

学习群里的一道问题

首先,看看小伙伴贴出的代码:

In [1]: a=[1,2,3]
In [2]: id(a)
Out[2]: 2399283020744
In [3]: id(a.append(4))
Out[3]: 1417427824
In [4]: a.append(4)
In [5]: id(a)
Out[5]: 2399283020744

他的问题是:为何第二个id值(1417427824)不等于其它两个的id值(2399283020744)?还有这个id值(1417427824)到底是谁的id?

现在公布答案:第二个id值(1417427824)是None的id,只要打印id(None)就能看出来;至于为啥是None的id,因为列表的append()方法返回值是None,而id(a.append(4))等价于取这个append操作的返回值的id,也就是说id(a.append(4))等价于是id(None)。

对象Id与id()函数

python的对象有三要素:Id(identity,身份标识)、Type(类型标识)和Value(对象的值)。

其中,Value通常是一个对象能被直接“看到”的部分,而Id及Type则是相对底层的维度,无法直接“看到”。举个例子(“>>>”表示输出结果):

Object1=2018
Object2="2018"
# Object1的value是2018(数字)
# Object2的value是“2018”(字符串)
id(Object1) >>>2399282764784
id(Object2) >>>2399281922600
type(Object1) >>>int
type(Object2) >>>str

如上所述,我们建立了对象三要素与三个内置函数的联系:Id&id()、Type&type()、Value&str()。今天,猫猫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id()函数,今后再继续学习其它两个。

1、id()函数释义

id()是python内置的函数,它专门用于获取对象的内存地址,内存地址是一个整型数值,在该对象的生命周期内是唯一且恒定的。语法:id([object])。

2、比较Id的两种方式

通常有两种比较对象Id的方式(is、id()比较),请看例子:

l1 = [1, 2, 3]
l2 = [1, 2, 3]
In [43]: l1 is l2 
Out[43]: False
In [46]: id(l1)==id(l2)
Out[46]: False
# 两者Id不相等,因为:
In [44]: id(l1)
Out[44]: 2399279725576
In [45]: id(l2)
Out[45]: 2399282938056

is判断语句是判断两个对象的内存地址,也就等价于先取id(),再做数值比较。

3、不要与Value的比较方式混淆

Value的比较符号用双等号“==”,上例中比较l1和l2的Value要写成“l1 == l2”,明显两者的Value是相等的。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我们把Value值相等的两个对象称为“相等”,而把Id值相等的两个对象称为“相同”。

所以,准确地说,上例的l1与l2相等,但是他们不相同,l1==l2,但l1 is not l2。

特权种族:共用内存的对象

每个对象被创建出来的时候,就会确定其Id标识,也就是给它分配内存地址。通常来说,新对象的内存地址也是新的,会从未分配的可用地址中取。

但是,为了提高内存利用效率,对于一些常用的对象,如一些数值较小的数字对象、布尔值对象、None对象、较短的字符串对象等等,python采取共用对象内存的分配策略。

# 新分配内存地址的例子
ww=[1,2]
ee=[1,2]
id(ww)==id(ee) >>>False
a=2018
b=2018
id(a)==id(b) >>>False

# 共用内存地址的例子
a=100
b=100
id(a)==id(b) >>>True
f1=True
f2=True
id(f1)==id(f2) >>>True
n1=None
n2=None
id(n1)==id(n2) >>>True
s="python_cat"
t="python_cat"
id(s)==id(t) >>>True

这就意味着,python中出现了“特权种族”,运行环境早早就为它们分配好了内存地址,一旦要创建新的对象时,先去特权种族中查找,有Type和Value相等的对象,则新对象不分配新的内存空间,而是指向已有对象。

“特权种族”的存在,使得我们不需要频繁创建这些对象,既能提高已分配内存的使用率,又减少了创建对象、分配新内存的损耗。

对于共用内存地址的数字对象的取值范围,根据这篇文章《Python中神秘的-5到256》(链接见文末)对python源码的分析,文中有如下结论:

Python中,对于整数对象,如果其值处于[-5,256]的闭区间内,则值相同的对象是同一个对象。

对于共用内存地址的字符串对象的取值范围,学习了几篇对python源码分析的文章后(链接见文末),猫猫总结出大致有以下结论:

Python中,字符串使用Intern机制实现内存地址共用,长度不超过20,且仅包括下划线、数字、字母的字符串才会被intern;涉及字符串拼接时,编译期优化结果会与运行期计算结果不同。

# 编译对字符串拼接的影响
s1 = "hell"
s2 = "hello"
"hell" + "o" is s2 >>>True
s1 + "o" is s2 >>>False
# "hell" + "o"在编译时变成了"hello",
# 而s1+"o"因为s1是一个变量,在运行时才拼接,所以没有被intern

参考阅读: 《Python中神秘的-5到256》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907983) 《Python中字符串的intern机制》 (https://www.cnblogs.com/greatfish/p/6045088.html) 《Python中字符串的intern机制》 (https://mrcuriosity.org/python-string-intern.html)

喵喵喵,“特权种族”是猫猫一时兴起给取的名字,可没有说其它都是“diduan人口”的意思哈。各位看官们,觉得有用的话,分享给其他同样好学的胖友们吧~~~~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10-1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Python猫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学习群里的一道问题
  • 对象Id与id()函数
  • 特权种族:共用内存的对象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