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所有程序员的未来都是走向管理?

所有程序员的未来都是走向管理?

作者头像
养码场
发布2019-04-25 16:09:32
7630
发布2019-04-25 16:09:32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养码场

所有程序员的未来都是走向管理吗?

成为技术Leader需要掌握什么技能?

如何提高团队效率?

程序员的技术出路,走向管理后又会面临的很多问题,这是很多程序员都会经历的焦虑。

3月23日,养码场第8期CTO私享会在巴比特创立方举办,十几位CTO、技术管理者就【打造高效技术团队】这一主题进行分享、讨论。

现场的精彩,场主想分享给不能到场的养码人

记得分享


威佩CTO 俞圆圆

高效团队技术leader必备的5点角色认知和责任

技术原点:

At the end of the day你还是一个工程师

当我们从一个工程师进化到管理者的时候,往往会有2大误区:

1、当你作为管理者的时候,你会认为管理能力的重要性,远远重于技术。 2、你会认为,管人(People management)的重要性远远重于管事(Project Management)的能力。

不能把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管当做常态。我并不是很赞成盲目努力,譬如让技术优秀的人去做管理岗,因为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你将失去1个优秀的工程师,得到1个三流的管理者

做到管理岗位就会高大上?这是一种挺大的误区。而重点其实是我们带给团队怎样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首先,我们自己(技术Leader)保持自律。

譬如每年学习一种新的编程语言,每年深入关注一个新的技术领域,每年自己编码完成一个软件作品。

其次,了解到技术能力的的迭代和进化,对于整个技术团队的必要性。

我所看到的成功企的技术管理者,往往都是在技术领域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

会有很多人说:“我平时的管理工作挺忙的,实在没有时间去写代码,去学习技术。”大家可能听说过Google的Jeff Dean,带着3千人,但每周会给自己留半天或一天时间敲代码。

不管我们承担了多少的技术工作,还是要具体技术提高的能力,对技术的坚持,是我们应该传递给团队的价值观之一。

技术方向:721法则

技术方向是一个很核心的内容。而首先,需要明白技术和业务,是技术的2面。

1. 业务,或者说工程(Engineering),在不同时空复杂度的要求下,它会不断演变出新的技术(Technology)挑战来。 2. 警惕过度追逐没有实际问题可解决的技术热点,对于团队中类似“一直在做业务,技术没有进步”这样的困惑能胸有成竹地回答。

如何平衡业务和技术,可以参考721的法则。

团队70%的研发能力和研发资源要投入到公司的主线业务上去,这是公司现金流的主力;

20%的资源需要提供到技术攻坚上去,这类问题应该是已知且有解决方案的,只是比较有难度和深度,需要花多一点时间;

以上90%都属于一定要做的事情,需要can do的态度,而最后10%是未必能解决的,可以say no,因为它们解决的是高风险的领域,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东西能否带来产出和效果,属于创新探索型工作。

很多时候,在投入最后的10%的时候,技术主管会受到很大的压力,因为财务部门希望把钱投在有营收的事情上,而业务部门希望所有的研发围绕着业务、客户的需求。这时候,作为团队的技术领导者,需要自己的坚持和参考,这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冒一些风险。

技术的领导者需要做些前瞻性的投入,不能等到需求方倒逼。

比如,2017年,我们就注意到了Apache Flink实时数据处理框架。虽然流计算在Storm,、Spark Streaming等典型框架中也有体现,并不算新鲜的概念,但随着Flink在社区不断得到认可,2018年阿里开始做批流共进的计算引擎:Blink,基于Flink,但又继承了批处理能力(batch processing), 所以Batch processing+Flink = Blink,将批处理和流处理结合在一个框架里是比较有特色的。

因此,虽然当时还只是简单的技术框架,没有太多实际的业务场景,但是我们已经预感到在18年下半年开始会逐渐地有相关业务需求出来,所以我们就先一步地做了基础调研和资源投入,果然,在今年开年就基于之前的基础落地了实际的场景。

技术决策:依赖“常识”做判断

做正确的事

技术面试的时候:你对候选人不了解,你也很可能对他擅长的技术背景不那么精通; 技术选型的时候:流量、负载、容错性、可扩展性等等,都是未知但却必须考虑的因素; 技术攻坚的时候:不同的技术团队遇到的不同领域的技术难题需要你去指导解决。

技术决策里面,往往要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不确定的情况,因为没有预先准备好的知识体系。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到依赖常识去做一些判断,做一些正确的决策。

好的技术团队文化:重视逻辑、讲究常识、说人话、互相间尽可能平视的视角、不唯上只唯实。

“常识”工具盒

1. 评估候选人的能力(比如责任心,抗压力,创造力),而不是知识 2. 做任何决策,先问问评估成败的核心指标是什么 3. 核心指标宜少不宜多 4. 指标要尽量可量化 5. 先抗住再优化,边重构边生活 6. 持续迭代,而不是过度设计 7. 化繁为简 8. 其他人听不懂的一定不是好的技术方案 9. 让懂的人和不懂的人都能坦然地表达自己的“有知”和“无知” 10. 有违价值观底线的方案坚决不采纳 11. 先统一思想,再约束行动

技术外沿&技术人才

作为一个团队的Leader,我们要关心的不仅仅是团队的业务发展和技术深化,还有这之外的一些问题:专科申请、外部技术和影响力的建设、内部技术氛围的建设,企业基础IT的建设、成本管控等……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都具备这些职能,但作为技术的负责人,你需要主动担当。面对一些对团队有利的事,我认为:

1、有条件需要执行地坚决些; 2、如果没条件就需要创造条件执行。

最后,找到并留存技术人才,同样是Leader应该关心的,你就是团队最重要的HR主管。有人会有顾虑:招了人、投了钱去培训员工,他们走了怎么办?

没有人为企业打工一辈子,不过我希望的是,不管你是在团队呆1年还是10年也好,在团队的时间里,你是有收获的。而当你决定离开,找寻新的机会时,你是希望这个团队给你带来新的东西,帮助你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这样,企业完成了另一部分的社会责任,而培训是企业需要做的义务和责任。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微脉技术负责人 周志章

技术管理-提升技术团队效率

看起来人人都很高效,但组织效率不一定高

工具是组织效能的一部分,行动力也是

鼓励高效,就必须区分加班和磨洋工

如何提升技术团队效率?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 建设或引进效率工具

工具也是我来到微脉做的第一件事情。开始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快,说白了就是没有太多的工具。

因此,我们提出并做了微脉的四化 – 可视化,自动化,自助化,智能化。目前已经成型的三大工具 – 任脉/督脉/代码生成工具。

效能工具,就是让效率和能力得到提升的工具。

任脉:打通医疗行业血脉的自动化发货工具

打个比方,一些底层一线人员,往往不需要做太多的决策,但想要coding(如建一个分支),需要先邮件汇报,这个申请和回复的过程是比较久的。但是为了效率,通常来讲,5分钟需要解决所有问题,这时候,工具(任脉)就可以实现一键操作并且可以回溯查询。

通过工具,微脉实现了1个Q完成百来个需求点,是上半年的2倍。这就是工具带来的高效。

  • 让架构设计贯穿始终

产品经理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样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技术在原地打转。

而架构可以确保以最低的代价完成项目需求,持续的架构治理是不重复造轮子的关键。这是做传统企业提升,对产品负责人来说最重要的点。

  • 比业务快半步:业务判断

前瞻性:做好技术储备,提前规划产品,建立架构共识; 模块化:UI模块化,模块化建站,代码生成器,通用模块池; 评审单元:控制内审,控制变更。

  • 梯队/能力建设

梯队占比:经营层 2% + TL层 8% + 执行层 90%。合理的梯队建设是提升组织效率的法宝之一,不一味地追求扁平化。

一方面,10%的人挡掉 90% 的干扰, 2%的人挡掉90%的政治任务。一方面,10%做前期的业务,技术沟通探索,这样执行层的90%就可以做确定性的事情。

能力建设

1)人才培养:

a. 借事修人,闭关项目 b. 因人成事,老带新 c. 教学相长,培训体系

2)招聘2大原则:

a. 中等偏上(人才标准) b. 成就原则,5k成本预算招到工资3k的人,但是你其实发现他的能力是价值6000元的人。这种情况下,招聘者成就了人,应聘者则感觉是平台成就了自己。

针对90后招过来,管不了,留不住的问题。

我认为首先要事实求是地讲话,而不是夸大其词。其次,90后的知识体系,可能和我们并不一样,给他定个高目标,剩下的事,就是他做的开不开心的问题。因岗位设置职能,在架构线和职能线上进行调整。

最后,满意度=期望值*体验。技术负责人也要学会做PR,从而得到员工的认可。

汰换:

1、对比相对 2、因岗设人

最后,需要设置行动目标并保持优化。那么,什么是目标?被公司喊得最多的诉求就是业务目标,被研发喊得最多的诉求就是技术目标。技术负责人需要对这两种目标做一定的平衡。

你的意见很高效,你的团队也会很高效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04-0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养码场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
全栈大数据产品,面向海量数据场景,帮助您 “智理无数,心中有数”!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