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他大三就在顶刊发文并被邀成为审稿人:我只是比要求的多做一点

他大三就在顶刊发文并被邀成为审稿人:我只是比要求的多做一点

作者头像
zenRRan
发布2019-06-19 16:35:19
5100
发布2019-06-19 16:35:1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阅读大概需要11分钟

跟随小博主,每天进步一丢丢

转载自:募格学术(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光明日报 》、百度百科)

“我没有异于常人的学习方法,可选的作业和项目,就尽量都去完成。提供的参考书目,尽量都去读。如果有可能的话,就再多读几本。”

2014年,在清华园南北贯通的主干道——学堂路上,从郁郁葱葱到秋叶飘零,一年四季道路两旁耸立的白杨树下不时更换着各种海报:或“学术新秀”或“特奖学生”或“科技创新”,吴佳俊就是这海报中的普通一员,但他又是网上“传说”的那般非比寻常。

两篇论文已发表于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CVPR并被邀请为论文审稿人;与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多名世界级教授合作;“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微软亚研院优秀成果奖”等重量级奖项数不胜数;以近满分的成绩连续三年第一;利用经济学双学位开展与计算机交叉的激励机制在肾脏交换网络中的运用;热爱社会实践和公益,从甘肃农村到瑞士、日本、中国香港都有他的足迹……

吴佳俊 图源:清华大学

从计算机到交叉学科,从科学研究到社会工作,这位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大四本科生,简历在网上曝光后,关于他“学霸”“神一样存在”的“神话”风起云涌。

“其实我真的很普通,就和园子里的很多同学一样。”初见吴佳俊,这位面庞清秀、鼻梁高挺的92年小伙子就迫不及待地告诉记者,这也是和他接触中听到最多的一句。当被问及网上的各种“传说”时,并不过多关注社交网站的他只是羞涩一笑。

学习:“比要求的多做一点”

2010年9月,年仅18岁的吴佳俊通过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保送至清华大学。

和吴佳俊一起经历过高中竞赛的蒋林浩时常回忆起他们的“战友”岁月:“当时我们学校专门指导信息学竞赛的老师离职了,新换的老师还不熟悉,大家几乎只能自学。佳俊就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学习、经常请高年级同学做指导,发起‘互相出题和讲解’的活动。最后我们寝室四个人三个都考来了清华。”

  图源:百度百科

入校后,校内二次招生选拔使成绩优异的他进入了有着中国计算机人才“摇篮”之称的清华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在清华园,这个班级还有一个亲切的称呼——“姚班”,它由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创办。然而,在这个通过层层筛选汇集的30余人的精英班级里,吴佳俊的开始并不顺利:“大一上学期的几门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一些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入门》等比较复杂,学起来有点吃力。”

吴佳俊又重拾起高中的学习方法,经常找班里的同学一起琢磨课业上的难题。“那时他经常忙到很晚,除了学习,还要花几个小时处理社团的事,有时候我们都睡了,他才回到宿舍。第二天起来,他已经离开了,几乎是‘晚二朝七’的节奏。”吴佳俊的室友杜超总会忍不住琢磨:“你究竟是如何在尽量少的睡眠下又保证不困的呢?”吴佳俊笑着回答:“人一天睡5个小时就够了,多了就是浪费时间。”

“其实,我也没有异于常人的学习方法,可能就是比要求的多做一点点,可选的作业和项目,就尽量都去完成;提供的参考书目,尽量都去读。如果有可能的话,就再多读几本。”

而也正是这“比要求的多做一点点”,使得吴佳俊能将其他方面所学灵活应用于科研过程中。

“我相信良好的课业成绩是科研工作的基础,更是学习态度的体现,完成课程要求所需要的踏实、认真的品质也是科研工作的根本。”吴佳俊在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中这样说。而他近乎完美的成绩也证明他的确是这么做的:大学三年保持全年级学分绩第一,分别为94.0、96.6和98.0分;经济学双学位平均成绩为95分;大三下学期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交换期间,所有科目的等级均为A。

科研:“困难当然有,但获得的进步也一直有”

吴佳俊是一个很有计划性的人,大学每一年都各有侧重。”顾钊铨如此评价吴佳俊对自己的发展规划。

的确如此,吴佳俊在大一专注于学习与社工,而大二就正式叩开科研的大门。

扎实打下了一年基础后,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吴佳俊即到网易有道公司实习,参与了中文分词的研究。随后,他又来到了世界知名的研究机构——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开始了为期18个月的科研探索。“MSRA就在中关村,我的同班同学前后就有10个到那儿实习,此外还有计算机系和电子系等其他院系的同学。”吴佳俊谦虚地补充道。

在MSRA,吴佳俊的科研之路开始了。最初,他的研究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通过与有丰富经验的学者合作,他参与研究的“病历共指消解系统”在由MIT举办的集成生物学及内部信息挑战赛(I2b2 Challenge)上取得第一,参与撰写的2篇论文也先后发表,其中一篇发表在医学信息学领域排名第一的期刊《美国医学信息学会刊》(JAMIA)上。

也正是在MSRA,吴佳俊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教授结识,决定将研究方向定为计算机视觉。

“佳俊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我们合作的时候我在清华而他在美国的实验室交流,我们只能通过Skype等方式交换意见。虽有12小时的时差,但我每一次有问题找他,几乎都能在网上第一时间联系到。他除了负责自己的,也不忘适时提醒其他人的工作。”吴佳俊的科研合作伙伴,和他同在“姚班”的汪一宁说。

也正是在导师的指点和他自身刻苦的钻研下,吴佳俊陆续在该领域顶级会议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IEEE CVPR ,一个在领域内得到极高认可,甚至被许多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博士毕业标准的论文会议。)上发表了1篇第一作者论文、2篇第二作者论文,同时,他还另有1篇文章投至领域内排名第一的期刊《IEEE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会刊》(IEEE PAMI)。

“你怎么会觉得我发文章顺利呀?”当谈及大家觉得他发论文总是特别容易时,吴佳俊乐了,“我也有很多文章被拒的时候,退回来反复做改动才发出去,只是大家不知道罢了。”

他补充道:“发一篇文章主要是前面的整个想法,通过不断实验,实现较好的效果,这种时间会长,而且有不确定因素,快则3个月,慢则5、6个月,1年都有可能。”

“过去几年,熬夜测算法,窝在实验室凑合一宿,对他而言,几乎是家常便饭,”吴佳俊的室友杜超也验证了这番话,“甚至在特奖答辩后,他都马不停蹄地连续奋战两晚,为论文做最后修改。”

而被问到印象最深刻的困难时,他皱着眉,拳头抵着鼻梁想了一会儿,随即表情舒展开,说道:“我不觉得有,困难的时候当然有,但是获得的进步也一直都有,所以要说最,说不上来。”每天有几个项目齐头并进,的确没什么时间留给沮丧。

吴佳俊的研究成果很快得到学术界的认可,随后他先后接受了麻省理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普林斯顿的实验室访问邀请。

谈及科研,他用了最朴素的两个字——“坚持”来概括:

“无论我们想在哪一行取得一些成绩,都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遇到种种困难与挫折,我们想要放弃或退缩,但只有克服这些困难,才能迈上新的高度。”。

同行的人比到达的地方更重要

“我很幸运自己能在‘姚班’和清华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当你看到这样一群有抱负的青年聚集在一起跃跃欲试的时候,是很难不热血沸腾的。”这是2013年10月,吴佳俊在清华大学特等奖学生答辩时讲到的一句话。

在吴佳俊眼中,自己所在第一集体“姚班”确实有这样的魔力:从清华到王府井怎么走路程最短?男女生如何选择约会对象成功率最高?在课堂上“悬赏”必胜客出题,90%的同学都能在激励下25分钟内解出。这就是“姚班”首席教授姚期智先生亲自上课时的情景。

正如姚期智先生所言:“一批优秀同龄人共同营造的竞争氛围,是一个能够发现兴趣、激发潜力的模式环境。”姚先生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清华这些学生完全不比世界其他国家一流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差,毕业生在国外已经获得相当大的名声。只要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让他们由内而发对学术研究工作产生热情,这才是促成创新性学术成果的原动力。”

四年的大学时光,吴佳俊不仅专注于学业和科研,还将大量的精力放在自己的第二集体——清华大学“思源计划”,投身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

在这个每年从全校选拔36人的新生队伍里,他们秉承“饮水思源服务社会”的理念,每年暑假走西部,赴基地,做调研。

回首三年的“思源”生活,吴佳俊在总结中写道:“武威支教中,黄羊川镇土坯房中学生的求学环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成都的高新企业考察让我看到国内既有广阔天地和蒸蒸日上的事业,又有热情的伙伴,我们绝没有退缩的理由。”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气

2013年,自MIT交换之后,吴佳俊还先后前往加州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参与海外研修。2014年,吴佳俊向美国著名学府的计算机科学博士项目递交了申请,当时,22岁的他说:“有机会的话,想进国际上最好的学术圈子。”

在谈及未来时,吴佳俊腼腆一笑:“我想把做学问当成一生的理想。”

这个理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偶像”——姚期智先生。2004年,这个在美国生活30余年的科学家离开其任教的普林斯顿,回到清华园。针对国内基础学科教学,融合国际先进方法,为清华学生专门制定了二十几门全英文专业课程覆盖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并亲自执教其中的6门。

大学四年,姚先生每一次用平淡话语回首往事和学生交流时,他那“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理想主义风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吴佳俊:

“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能发现这个世界,更重要的是发现你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在哪里。”

“理想的事情是你找到一件事情你又有相当的能力,然后你又很有兴趣。如果一个人能满足这两点要求,并趁年轻努力工作,这个人就相当幸福了。”

“我所学的东西能有机会在我出生的中国生根,有条件在该领域为中国培养出世界级的研究人员来,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

“我其实就是想在计算机科学研究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希望能把这门在生活领域的改变带给普通人,让他们感知到科技带给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这些愿景,吴佳俊相信会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需要着急,“我们常说要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花五十年的时间来实现这些愿望,希望时间足够。”

编辑不易,还望给个好看!

今天留言内容为:

【day n】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或者今天打算学什么。

(至少10个字,越详细越好)

督促自己,每天进步一丢丢!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06-18,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基于腾讯云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综合性的图像优化处理服务,包括图像质量评估、图像清晰度增强、图像智能裁剪等。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