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如何学习一项新的IT技术

如何学习一项新的IT技术

作者头像
力哥聊运维与云计算
发布2019-06-28 13:51:06
5150
发布2019-06-28 13:51:06
举报

本文总结新技术学习经验和方法,探讨如何能更高效的更成体系的完成一项IT技术的学习和提升。如何评价掌握了一项IT新技术?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 掌握了原理和理念;
  • 有动手实践和配置管理能力;
  • 有排错能力,持续深入学习,持续提高。

如何掌握原来和理念

要学习掌握一项新技术,不建议一开始就搭建测试环境,从部署配置开始,而应该从了解这项技术的背景开始。背景非常重要,知道这项技术从何而来,如何演变,有利于了解这项技术的设计思路,架构,更快的掌握这门技术。

一项技术的背景,一般需要了解如下信息,以OpenStack为例:

1.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答:随着硬件性能的提升,如果解决资源充分利用和管理成为一个课题,随着虚拟化技术出现和成熟,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解决资源细粒度的切分、迁移、平衡及集中管理。

更进一步,在纵向上,为了解决从硬件到存储、到系统,再到应用的管理,在横向上,解决网络、数据中心的资源管理和调度,出现了云计算,OpenStack就是搭建云的利器。

2.有没有竞争的技术,是开源还是闭源?

答:最早出现的云是亚马逊的AWS,底层采用开源的XEN,但是整个体系是封闭的,进一步,一般公有云都不公布自己的源代码,对外提供的是服务。

私有云方面,商业闭源的,并且目前实质上市场份额最大的是VMware。

OpenStack是开源的云建设方案,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开源云方案,还有CloudStack、OpenNebula等竞争的开源方案,但是OpenStack因为有多个厂商和组织的贡献,有基金会和项目机制,后来居上,目前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

3.该项技术的原理和架构是什么?

答:总的来说,OpenStack的理念是软件管理硬件,分层分模块分布式,更详细的资料很多,这里就不介绍了,但是建议如果下决心要掌握OpenStack,先从这些资料入手,另外,建议自己化下思维导图,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

动手实践,形成自己实践和配置管理能力

读万卷书,行×××路,知行合一,通过逐步动手上机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的配置管理能力。这个过程的长短和软件的复杂程度有很大关系。比如FTP的配置,可以是一周时间,OpenStack的配置,可能需要一年时间。而且是一个反复的螺旋式过程。

另外,还要注意一点,生产环境和实验环境的操作,差异很大,生产环境的配置,一定要自己明确是什么意义,并且经过测试环境的验证,并且要有数据。生产环境尽量不要自己到网上贴一段配置,直接放上去,这个往往就是日后的一个大坑。

如何提升排错能力,持续深入学习,持续提高

一项技术项目,一般都有博客、论坛、邮件列表、知识库,通过翻阅这些资料,可以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持续提高。

通过微信订阅号、微博、微信和QQ群等社交媒体也是一项学习方法,但是应视为补充,优先程度低于官方的知识体系,因为社交媒体的学习一般是碎片化的,而且很容易注意力被其他内容吸引走,学习效率比较低。

通过问题学习,是难得的学习机遇,如果碰到问题,解决方案建议按照以下步骤:

  • 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一般可以解决80%的常见问题;
  • 翻阅官方的论坛、邮件列表、知识库、博客,如果没有,还可以自己提问,一般都有热心的工程师解答,提问的时候,注意自己的问题描述清楚,并且尽量贴上报错的问题,这一步基本上可以解决其余的18%的问题;
  • 寻找高手解答,这个往往是缘分,需要能找到高手,并且高手对这个细分方向上比较熟悉。

另外,问题是提升的最好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这项技术反复熟悉的一个过程,往往是问题解决了,发现自己对这项技术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时候,建议把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自己的技术的理解整理成问题,最好是写成博客,是对别人的分享,更是对自己的总结。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7-06-25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