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容器云平台在传统企业的落地模式探讨

容器云平台在传统企业的落地模式探讨

作者头像
SammyLiu
发布2019-06-28 17:02:14
1K0
发布2019-06-28 17:02:14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世民谈云计算世民谈云计算

本文内容是我昨天在一个云原生论坛上演讲的材料,加上一些备注,现在分享给大家。

从应用的承载和部署方式这一角度看,一共经历了传统的物理机架构、虚拟化架构、和现在的容器化三种架构。但是,容器并不是一种虚拟化技术,它与虚拟机有实质性区别。

虽然把云分为IaaS、PaaS 和 SaaS 已经好多年了,但是,它们只有的差别,一直是想得出但摸不到。对我个人来说,只有在搞了OpenStack 后才算了解了一些IaaS,只有在用了 OpenShift 后才算了解了一些PaaS。这两个产品,对我都有云启蒙性的帮助。

容器云平台 CaaS 到底在左边还是在右边,这是一个问题,而且讨论了不少年。至少对我来说,我之前是习惯性地把它归到左边,因为把容器类比为虚拟机。但是现在,我认为它更应该归到右边,成为企业PaaS平台的支撑平台。

过去的两三年,容器相关的东西非常火热。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一开始也是杂乱无章。

开源项目上,从 Docker,Swarm,Mesos,到 Kubernetes,再到 OpenShift,各种以容器为基础的技术和产品层出不穷。

技术使用选型上,大家对于怎么用容器也是各有千秋。以阿里为例,他们主推的是富容器Pounch Container,而大家普遍采用的是 Docker 容器,还有 OpenStack 社区力推的 Kata。关于阿里的 Pounch Container,我个人很是疑问,他们是想成为主流呢,还是会被主流淹没呢?会不会重走一遍用KVM 替代 Xen 的路子呢?

而对传统企业来说,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它在感兴趣,但是容器云落地更是问题多多,我这里列出的只是我接触过的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

我认为人们在为新事物做选择题的时候,往往会用老的思维模式。以容器云平台为例,就比较自然地把它归类到已经熟悉了的虚拟化和IaaS这一类的资源型平台。这种做法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我认为这是一种错位。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需要将容器云平台提升到 PaaS 层面。这里面有两点需要提一下:

一是企业CIO在这里面的关键作用。当然了,在有些企业是别的类似的角色。只有这个角色,才能统一地将企业的开发和运维统一纳入考虑范围。

二是咨询方案供应商。现在,随着新的技术的层出不穷,有些企业已经有了一些无所适从,既想用,又不知道怎么用。这时候,咨询公司就有了用武之地。

对企业用户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 PaaS 部分的功能,因为这些功能能直接对软件开发和公司业务产生价值;对基于 Kubernetes 或 OpenShift 做产品化的公司来说,他们也应该更加聚焦 PaaS 部分。而 CaaS 部分,我认为,应该由相应的社区来主导。

找到了问题症结和解决方法,那回答问题就相对容易了。

我之前看过一份麦肯锡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报告。报告里面提到,科技公司的两个关键所在,就是流程标准化和工具赋能。那结合 PaaS 平台能给用户带来的优势,其实正好,PaaS 平台给企业所带来的,正好就是流程标准化,包括开发流程、软件架构、应用管理等,以及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平台所带来的工具赋能。

普遍认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 云IT,云 DT,和云 DI 三个阶段。 这和将云分为 IaaS、PaaS 和 SaaS 三个层面有些巧合。 而在云IT阶段,可以大概地认为是IaaS 阶段,它的任务是向企业提供弹性云资源。 云DT阶段,是 PaaS 在企业中起关键作用的阶段。PaaS 能带来IT基础设施、应用架构、开发流程、组织结构的互联网化。 云DI阶段,是SaaS服务发挥关键作用的阶段。AI 作为这一阶段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将以SaaS的形式,被嵌入到各种业务系统之中,来驱动业务创新。

现在和过去的混合云,我想把他们称为混合云1.0,因为主要是网络和存储打通,但是在应用层面没有打通。没打通是有原因的,那是因为没法打通,有很多原因,其中一条是因为格式不同。现在有了容器云PaaS 之后,以容器为应用的统一载体,那打通就相对容易了。

另外,随着混合云和多云概念的火热,云管理平台(CMP)的热度似乎一下子上来了。我认为,在当前存在多种不同IT环境的时期,CMP 的价值是明显的。但是,随着容器云部署在各种IT环境之上,它自己就会承担起部分CMP的功能,到那个时候,CMP 主要就会是PaaS平台的CMP了。

阶段1:孤岛式 IT 环境。问题是资源浪费;不能满足有快速需求的业务。

阶段2:能解决阶段1 的问题,但产生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无法满足互联网业务要求。当传统行业不再满足于在本行业的领先地位,希望能够对接到互联网业务的时候,上面的模式就会出现新的痛点。对接互联网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巨大的用户量所带来的请求量和数据量,会是原来的N倍,能不能撑得住,大家都心里没底。例如有的客户推出互联网理财秒杀抢购,原来的架构无法承载近百倍的瞬间流量。 阶段3:解决之道

落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都不完全是技术问题。它牵扯到IT架构、应用架构、组织架构多个方面。这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组织问题。在推动过程中,更加能够感觉到康威定律的作用,需要更高层次管理者的介入,方能够推动这些在企业的落地。

微服务和容器化的改造,更加容易发生在一个扁平化的组织里面,由一个能够体会到基层技术细节的痛的CIO,高瞻远瞩地推动这件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微服务的落地一般率先落地在互联网公司,因为互联网公司的组织架构很平台,哪怕是高层,也离一线非常的近,了解一线的痛。另一个原因是互联网业务强大的驱动力。

在一些相对先进的企业,会在运维组和开发组之间,有个中间件组,或者叫做架构组,来负责推动微服务化改造的事情,架构组就既需要负责劝说业务开发实施微服务化,也要劝说运维组实施容器化,如果架构组的权威性不足,推动往往也会比较困难。

备注:这里有引用网易云刘超的一些观点,特此感谢。

目标很明确,也有有价值,但是道路的困难大家都知道,那么还是从第一步做起吧。

一、OpenShift 作为 PaaS 平台为红帽带来了很高的溢价。其实,从功能而论,OpenShift 相比 Kubernetes 并没有新增多少新的功能。但是,它第一次打造了面向DevOps的PaaS平台的产品,这是具有开创性的。就像新打开一扇大门一样,门并没有多少价值,但是门后的风景才是真正的价值。

二、根据前面的分析,PaaS 平台在企业的落地需要有咨询商这一角色的存在,而无疑IBM深谙这个领域。因此我对红帽的PaaS产品和IBM的咨询服务能力会怎么结合充满期待。

三、IBM发的公告里面特意提到了混合云,不知道IBM 会不会利用 OpenShift 来实现我前面画的那种混合云2.0。

另外,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只有红帽能推出OpenShift 这种PaaS平台呢?我认为这和只有 Google 能推出 Kubernetes 是一样的,那就是公司的基因。正是因为他们自己长期使用容器,长期实践DevOps,才能比较自然地做出大家普遍能接受的产品。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11-2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世民谈云计算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容器服务
腾讯云容器服务(Tencent Kubernetes Engine, TKE)基于原生 kubernetes 提供以容器为核心的、高度可扩展的高性能容器管理服务,覆盖 Serverless、边缘计算、分布式云等多种业务部署场景,业内首创单个集群兼容多种计算节点的容器资源管理模式。同时产品作为云原生 Finops 领先布道者,主导开源项目Crane,全面助力客户实现资源优化、成本控制。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