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数模竞赛|如何更有把握获得国/美赛一等奖(上篇)

数模竞赛|如何更有把握获得国/美赛一等奖(上篇)

作者头像
用户1621951
发布2019-10-18 16:35:54
1.6K0
发布2019-10-18 16:35:54
举报

作者介绍:苗枫,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18级博士研究生,本科时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赛一等奖,并多次带队获得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在之前的两篇文章中我们分别讲到了什么是数学建模以及数学建模该如何准备,身边也有一些成绩非常好的同学参加了一次国赛一次美赛以及其他大大小小各种竞赛后后,觉得自己实力够了也懂套路,但就是难以拿到很好的奖项。而反观一些成绩差的同学去参赛一次稀里糊涂就拿到了美赛一等奖,去请教经验,他们也数不清楚,归功于运气原因。也就是这种所谓的运气吸引着越来多的人参加美赛来碰运气。希望本篇推送的读者们可以认真读一读我写在会后的话,真实地表述了个人对于比赛的一些看法,共勉。接下来的话,暂且不提如何真正地掌握数学建模,而是如何更有把握获得国/美赛一等奖,这两者之间还是有所差距的。给出下面这六条比较长的建议(本篇叙述前三条):

搞清楚美赛国赛考察重点

在上篇数模相关推送中,曾经提到过美赛和国赛的评审机制,这里不再赘述了。仅从评审角度看,国赛由中国评委(一般是数学院出身教授)评审,美赛高等级奖项由外国评委(部分是来源于某公司)评审,因此即便对于同一问题,两者侧重点也是完全不同的。国赛更侧重于一种规范性以及标准性,一方面指的是书面排版及语言文字问题,国赛对于论文的章节结构包括字体字号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统一规范,而美赛相对来说宽松很多,以美观清晰为首要目标,甚至字体都可以放缩1-2号;另外一方面体现在结果方面,国赛要求提供完整版的程序,甚至有些题目具有标准答案(比如2015年A题太阳影长问题,问准确经纬度以及时间,我相信比赛官方是有标准答案的,因为题目是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实验条件,结果越接近实际情况得分越高,即便方法有一定缺陷;假设方法很好很创新但是答案离标准太远可能也不会有很高的奖项),在美赛中最看重的是思路而非结果,比如马航370残骸搜索问题,压根没有答案——官方追求的是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只要合理,哪怕你解不出准确结果都可以(但是尽量还是要有结果做一个完满的回答),有很多队伍都没有回答完所有的问题但依旧获得了M奖,就是因为前面的几问做的很精彩,这在国赛中是不可想象的(但O奖一定要回答完所有问题)。

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见人说人话。国赛论文务必追求结构的完整性以及语句的逻辑性,各种图表要有很强的学术范(可以多看看论文中图表样式,避免使用EXCEL直接做很low的图),多采用数据说话,多做数据分析和结果分析,想办法证明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美赛论文要追求整体的美观性及高大上的排版,很多图最好有PS做标记修正(这点在后面重点说),由于语言是英文,那么要主要关键图表附近的翻译一定不要有语法错误,很伤,论文中要多解释下自己的思路,用各种流程图或者示意图来展示。在做题过程中,国赛题目多追求程序上的完善,多做算法上的优化使得结果精确,美赛多追求思路上的优化,多提出一些小方案而得到结果。

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写好摘要

一般无论是国赛还是美赛,一篇论文的平均阅卷时间都只有20分钟左右,其中12分钟左右看摘要,8分钟左右看论文其余部分(认识几个阅卷老师,他们都是以这样方式阅卷的)。看摘要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整篇文章的思路、创新点、结果,看论文其余部分主要是挑选在读摘要过程中感觉比较新的、有特色点点,顺便浏览其他部分做的怎么样,这有点类似读高考作文,先看标题以及看透结果,用少量时间浏览中间内容。私认为摘要占比重可达40%以上,每次比赛期间哪怕问题还没有解决完,我都会预留出至少1天时间开始写摘要,例如国赛早上8:00交卷,我最晚前一天上午就会开始写摘要,花5小时左右写出来然后再不断打磨修改,需要12小时左右才能把摘要完整写完,之所以在上午开始写是因为刚睡醒精力旺,如果放在晚上再写累了一天可能精力就会跟不上了,用最宝贵的时间做做含金量的事,美赛的摘要习惯先列好提纲然后直接用英文来写作,因为中文和英文表达方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写好中文再翻译会浪费很多时间。另外注意摘要千万不要超过一页,不要短也不太长,写完以后让队友多读几遍看看是否能通过摘要大致想象到论文内容。

做合适的图表对论文非常加分

图表一直以来都是数模论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图表可以将思路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尤其是对于美赛论文而言,有一部分阅卷工作是在国内完成的,在短时间内评审无法准确地翻译论文每一段话,而图表是一个让人很容易读懂的点,一篇优秀的论文如果光看其图表以及附近的解释性文字,能够基本明白整个研究思路及研究结果,如果没有这样的效果的话论文让人读起来是很不舒服的(这一点看过比较多文献的人应该有所体会)。在短时间内,相同的内容用图和表的形式相比纯文字更容易让人接受。

在数模中图表大致分为三类:流程图、示意图、结果图。流程图一般主要体现的是做题的思路;示意图用来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汽车超车时超车方案示意图、机场排队论研究时机场布局示意图;结果图多为数据分析结果。

高大上的图表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论文的“逼格”,比如下面这样的图,制作起来很简单,但是看起来就会比较高端。

如何做一些逼格高的图表,如果需求的人数多的话后面可以专门写一期作介绍,内容太多这里就不赘述啦。

如果说摘要占比40%的话,图表占比大概能到20%,也是相当重要的。个人建议一些重要的图表要在摘要中有所体现。

写在最后

之前在知乎上见到过一个问题; 刚参加完建模比赛,身心俱疲,再也不要建模了。我选的B题,其实我两题都不会。马马虎虎凑了点东西交了上去,其实自己都知道数据,分析,模型都不正确,并且感觉这种题目明明人家要花很久的时间才能统计出来再研究证实,我只有三天,做出来的东西自己都没法骗自己。我很想了解真正会建模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其实说实话看到这个问题时候我十分能够理解题主的感受,我自己曾经获得过国/美赛一等奖,也曾给学生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系统培训,最终达到75%的美赛一等奖获奖率(共四支队伍,三支M奖),在外界看来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了,但是很可惜,我并不是真正会数学建模的人,至少目前是这样的。在我理解中,会拿奖绝不等于真正会建模。真正会建模的人能在数学建模竞赛中拿到好成绩,也能真正地解决问题,不管是算法问题还是工程问题;有着良好的数学基础与建模思维,也有强大的编程能力;能把科研工作做的很好,至少对工程各个方面都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阅读过大量文献,懂得遇到问题后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手段。虽然数学建模竞赛涉及的知识面挺广,但深度实在有限。以至于很多时候凑几个自己都似懂非懂的模型,组合一下写成一篇论文,再用一些小技巧包装一下,差不多就能拿到一个不错的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确实接触到了新的数学模型,但是对它的理解太浅;也确实写了一些程序,但是可能更多时候是在调用工具箱和已有的函数,自己写的也就是一些简单的逻辑或者画图的程序。私以为,数学建模的核心应该是建立模型和求解模型;但是数模竞赛里面似乎包装比这两者更重要,一个牛逼的数模论文写手能把一些很简单很low的东西扯得非常高大上,看起来逼格很高,以至于竞赛成绩胜过那些真正有干货但论文写得不是很好的选手。(上述原话部分摘取自知乎,觉得说出个人观点便将其修改引用)。能拿到奖仅仅能证明入了建模的门,并且会使用一些技巧将模型表达出来。我目前已经能做到对竞赛要求、比赛论文书写等种种技巧把握的比较不错的地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不继续参加数模竞赛的原因了,面临一个真正的实际难题,不是三、四天时间能完成的工作,我现在更愿意把时间花费在如何将问题能够实实际际的解决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希望十年后的自己能够真正成长为一个会数学建模的人。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在留言中提问,下一期内容中做具体的回答~

下一期内容预告:如何更有把握获得国美赛一等奖

  1. 一定选择合适的队友一起组队
  2. 第一天做的事决定了能走多远
  3. 有限时间内准备最有用的算法

作者:苗枫,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18级博士研究生,联系邮箱:460019724@qq.com

排版:欧子铨,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17级本科生,联系邮箱:479284829@qq.com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8-0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数据魔术师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