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NVDLA中Winograd卷积的设计

NVDLA中Winograd卷积的设计

作者头像
sea-wind
发布2019-11-04 16:37:48
1.3K0
发布2019-11-04 16:37:48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海风海风

在AI芯片:高性能卷积计算中的数据复用曾提到,基于变换域的卷积计算——譬如Winograd卷积——并不能适应算法上对卷积计算多变的需求。但Winograd卷积依旧出现在刚刚公开的ARM Ethos-N57和Ethos-N37 NPUs的支持特性中,本文将利用Nvidia开源的NVIDIA Deep Learning Accelerator (NVDLA)为例,分析在硬件中支持Winograd卷积的实现方式,代价和收益;以期对基于变换域卷积的优势和不足有更深的认识。

1. Windgrad卷积的计算方式

卷积神经网络中的三维卷积(后文简称为卷积)计算过程可以表示如下,将这种直接通过原始定义计算卷积的方式称为直接卷积(Direct Convolution)。

for i = 1 : Ho
    for j = 1 : Wo
        for k = 1 : Co
            for l = 1 : R
                for m = 1 : S
                    for n = 1 : Ci
                        out[i,j,k] += In[i*s+l.j*s+m,n]*F[l,m,n];

其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表

数据维度

描述

Ho/Wo

输出feature map的高和宽

Co

输出的channel数目

R/S

filter的高和宽

Ci

输入的channel数目

s

卷积计算的stride

和一般的乘加运算不同,卷积计算中有滑窗的过程,充分利用这一点特性可以节约计算过程中的乘法次数。关于Winograd的原理和推导,。此处直接给出3x3, stride=1卷积下Winograd卷积的形式。 \[S = A^T\left[\left(GgG^T\right) \odot \left( C^TdC \right) \right]A \]

\[ g = \begin{bmatrix} wt_{0,0} & wt_{0,1} & wt_{0,2} \\ wt_{1,0} & wt_{1,1} & wt_{1,2} \\ wt_{2,0} & wt_{2,1} & wt_{2,2} \end{bmatrix} \]

\[d = \begin{bmatrix} x_{0,0} & x_{0,1} & x_{0,2} & x_{0,3}\\ x_{1,0} & x_{1,1} & x_{1,2} & x_{1,3}\\ x_{2,0} & x_{2,1} & x_{2,2} & x_{2,3}\\ x_{3,0} & x_{3,1} & x_{3,2} & x_{3,3} \end{bmatrix} \]

\[C = \begin{bmatrix} 1 & 0 & 0 & 0 \\ 0 & 1 & -1 & 1 \\ -1& 1 & 1 & 0 \\ 0 & 0 & 0 & -1 \end{bmatrix} \]

\[G = \begin{bmatrix} 1 & 0 & 0 \\ 0.5 & 0.5 & 0.5 \\ 0.5 & -0.5& 0.5 \\ 0 & 0 & 1 \end{bmatrix} \]

\[A_T = \begin{bmatrix} 1 & 1 & 1 & 0 \\ 0 & 1 &-1 &-1 \end{bmatrix} \]

其中\(g\)是3x3的kernel,\(d\)是4x4的feature map,\(\odot\)表示矩阵对应位置元素相乘。\(s\)表示2x2的卷积结果。矩阵\(C\), \(G\), \(A\)为常量,用于Wingrad卷积中的变换。由于\(C\), \(G\), \(A\)中各元素取值为\(\pm1,\pm0.5\), 因此计算可以通过加减和简单移位得到,认为不需要进行乘法运算。

因此,采用Winograd卷积计算得到4哥输出结果需要16次乘法计算,而直接卷积需要36次乘法计算。但是由于Winograd在变换中加入了加法计算,因此加法次数会有一定增加。注意上述讨论中并没有加入Channel方向,这是因为此处卷积在Channel上实际上依旧退化成了简单的乘加运算,因此无论在变换前后进行Channel方向计算均没有区别。

一段直接卷积和Winograd卷积对比的代码如下所示

import numpy as np
g = np.random.randint(-128,127,(3,3))
d = np.random.randint(-128,127,(4,4))
direct_conv = np.zeros((2,2))
for i in range(2):
    for j in range(2):
        for r in range(3):
            for s in range(3):
                direct_conv[i,j] =  direct_conv[i,j] + d[i+r,j+s]*g[r,s]

C = np.array([[1,0,0,0],[0,1,-1,1],[-1,1,1,0],[0,0,0,-1]])
G = np.array([[1,0,0],[0.5,0.5,0.5],[0.5,-0.5,0.5],[0,0,1]])
AT = np.array([[1,1,1,0],[0,1,-1,-1]])
U = G.dot(g).dot(G.transpose())
V = C.transpose().dot(d).dot(C)
wg_conv = AT.dot(U*V).dot(AT.transpose())

print(direct_conv)
print(wg_conv)

由计算结果可知,两者结果完全一致(如果采用浮点数时可能会有量化误差,但都在合理范围内)

>>> print(direct_conv)
[[-23640.    -51.]
 [-10740.   8740.]]
>>> print(wg_conv)
[[-23640.    -51.]
 [-10740.   8740.]]

2. NVDLA中的的直接卷积

在硬件设计过程中不可能为直接卷积和Winograd卷积分别设计完全独立的计算和控制逻辑,由于直接卷积有计算灵活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各类神经网络加速器都有支持。因此,Winograd一定是建立在直接卷积硬件结构基础上的拓展功能。在探究NVDLA中的Winograd卷积设计之前,必须先明确NVDLA中的的直接卷积的计算方式。

Nvidia的相关文档中十分详细的NVDLA计算直接卷积的流程(NVDLA Unit),其将卷积计算分成了五级(下述描述中,以数值精度为Int16为例)

  • Atomic Operation (原子操作,完成16次64次乘法并将其加在一起)
  • Stripe Operation (条带操作,完成16次独立的Atomic Operation)
  • Block Operation (块操作,完成kernel的R/S方向的累加)
  • Channel Operation(通道操作,完成Channel方向计算的累加)
  • Group Operation (分组操作,完成一组kernel的全部计算)

NVDLA Unit中给出了可视化的图像用于描述这个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卷积的六层循环计算过程的拆解,可以表示如下

for k = 1 : Co/16
    for i = 1 : Ho/4                                // Group Operation
        for j = 1 : Wo/4                            // Group Operation
            for n = 1 : Ci/64                       // Channel Operation
                for l = 1 : R                       // Block Operation
                    for m = 1 : S                   // Block Operation
                        for ii = 1:4                // Strip Operation
                            for ji = 1:4            // Strip Operation
                                for ki = 1:16      // Antomic Operation
                                    for ni = 1:64  // Antomic Block
                                        out[i*4+ii,j*4+jj,k*16+ki] += 
                                        In[(i*4+ii)*s+l.(j*4+jj)*s+m,n*64+ni]*F[l,m,n*64+ni];

其中,Atomic Operation决定了NVDLA乘法阵列的设计。根据设计可以看出,NVDLA有16份完全一致的乘法阵列用于计算16个不同Kernel的乘法;而每个乘法阵列中有64个乘法和一棵64输入的加法树。

计算顺序还一定程度确定了NVDLA的Buffer设计和数据路径设计。在计算直接卷积时,每周期需要128Byte的Feature/Pixel数据,实际上时规则的64Channel的数据;因此在存储时只需要每个Bank上存储64Channel数据,使用时通过MUX选出指定Bank数据即可。在进行结果写回时,每周期需要写回16个Feature数据。由于Winograd卷积使用的Weight可以提前算好,对比直接卷积和Winograd卷积时可以忽略Weight路径。

3. NVDLA中的Winograd卷积

建立在直接卷积的硬件架构上,NVDLA针对Winograd卷积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从计算方式上来说,不再同时计算64个Channel的乘加;从硬件架构上来说,进行了计算修改和数据路径修改。根据NVDLA的设计,Winograd卷积的计算\(S = A^T\left[\left(GgG^T\right) \odot \left( C^TdC \right) \right]A\) 实际上分布在不同的阶段/模块进行。

  • $U = GgG^T $是离线预先计算好的
  • $V = C^TdC $是在数据路径上计算的
  • \(S = A^T\left[ U\odot V\right]A\) 是在计算阵列中计算的

首先考虑计算阵列的设计。NVDLA计算3x3卷积,每次输出2x2共计4个数,计算过程中有4x4的矩阵点乘计算;结合直接卷积中64个乘法计算,Winograd卷积同时计算了4个Channel,共计4x4x4=64次乘法。乘法计算本身没有区别,但在进行加法时,和直接卷积略有不同,用代码可表示为

//direct conv & winograd conv
for i = 1:16
    s1[i] = s0[i*4+0] + s0[i*4+1] + s0[i*4+2] + s0[i*4+3];

//direct conv
for i = 1:8
    s2[i] = s1[i*2+0] + s1[i*2+1];
for i = 1:4
    s3[i] = s2[i*2+0] + s2[i*2+1];
s4[i] = s3[0] + s3[1] + s3[2] + s3[3];

//winograd conv
for i=1:4
    s2_wg[0][i] = s1[i*4+0] + s1[i*4+1] + s1[i*4+2];
    s2_wg[0][i] = s1[i*4+1] - s1[i*4+2] + s1[i*4+3];
s3_wg[0][0] = s2_wg[0][0] + s2_wg[0][1] + s2_wg[0][2];
s3_wg[1][0] = s2_wg[1][0] + s2_wg[1][1] + s2_wg[1][2];
s3_wg[0][1] = s2_wg[0][1] - s2_wg[0][1] - s2_wg[0][2];
s3_wg[1][1] = s2_wg[1][1] - s2_wg[1][1] - s2_wg[1][2];

代码中只有第一级的加法被direct conv和winograd conv完全复用,其他级的加法略有不同。在NVDLA中,加法是使用Wallace Tree完成的,以提高性能降低资源占用。Direct Conv中和Winograd Conv中的后面几级加法还进行了进一步复用。总体来说,从代码上看(参见NV_NVDLA_CMAC_CORE_mac.v),为了支持Winograd卷积

  • 加法的第三级中增加了4棵4-2的Wallace Tree Compressor
  • 加法的第四级中增加了2棵4-2的Wallace Tree Compressor
  • 加法的第五级中增加了2棵6-2的Wallace Tree Compressor
  • 增加了一些MUX以direct conv和winograd conv

其次考虑数据路径,包括读取的数据路径和写回的数据路径。对于读取而言,除了需要针对Winograd专门设计取址逻辑和数据选择逻辑,还需要完成$V = C^TdC $的计算;根据文档描述,这一计算过程是在PRA(Pre-addition)中完成的。从代码上看(参见NV_NVDLA_CSC_dl.v)

  • 针对Winograd的地址生成增加的控制逻辑可以忽略
  • 针对Winograd的数据选择增加数千的寄存器
  • PRA采用MENTOR的HLS综合工具实现,共实现了4份,和MAC阵列(1024乘加)对比,此处的计算资源较少

对于写回路径而言,为了完成卷积计算,在乘加后增加了累加器和SRAM,其设计如下图所示

和Direct Conv一次输出16个结果相比,Winograd Conv输出的结果为64。这意味着为了支持Winograd Conv,需要额外增加48组高位宽的累加器。同时,SRAM的大小也需要设置为原先的四倍。

4. 相关讨论

NVDLA为了同时支持Direct Conv和Winograd Conv显然付出了一些代价。定性的分析来看,包括

  • 4组PRA,每组PRA中约有8次加法
  • 16棵加法树,每棵增加了约8次加法
  • 48组高位宽加法
  • 增加了约25KB的Accumulator SRAM

而作为对比,一些典型数据包括

  • MAC阵列中有1024次乘法和约1024次加法
  • 用于存放Feature/Pixel/Weight的Buffer大小为512KB

显然,为了支持Winograd Conv增加的资源并不会太多。当然,虽然读取路径和计算阵列的设计受Winograd Conv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写回路径而言,数据位宽发生了变化,一定程度影响了整体的架构设计。可能可以优化的地方包括将Direct Conv的输出也改成2x2的大小,这样写回的数据路径上Direct Conv和Winograd Conv就没有差别了。

NVDLA是一个相对专用的加速器,从相关文档中也可以看出,NVDLA专门针对计算中的各种特性/数据排列进行了硬件上的处理。而现有的很多加速器,为了兼顾不同网络的计算效率,往往更为灵活。在这种情况下,Winograd Conv应该作为设计的可选项,这是因为

  • 计算3x3卷积有2.25x的理论提升
  • Winograd Conv的乘法依旧是矩阵计算
  • Winograd Conv的数据路径和直接卷积没有必然的冲突
  • Winograd Conv的加法可以直接在数据路径上完成,甚至不影响其他设计
  • 如果加速器设计粒度足够细,甚至可以从软件调度上直接支持Winograd Conv

完全不考虑Winograd Conv的理由只可能是未来算法发展趋势下,3x3的普通卷积计算量占比会大大下降。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9-10-30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1. Windgrad卷积的计算方式
  • 2. NVDLA中的的直接卷积
  • 3. NVDLA中的Winograd卷积
  • 4. 相关讨论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