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李世鹏:深度学习在AI的发展史上或只是“昙花一现”

李世鹏:深度学习在AI的发展史上或只是“昙花一现”

作者头像
新智元
发布2019-11-11 12:57:08
5080
发布2019-11-11 12:57:08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新智元新智元
新智元报道

编辑:张佳

【新智元导读】在新智元重磅发布的新书《智周万物:人工智能改变中国》中,针对“2049 年人工智能未来展望”这一主题,我们邀请了人工智能领域知名学术专家和产业领袖进行讨论,今天分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秘书长李世鹏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快来新智元AI朋友圈与AI大咖讨论~

当前人类正处于这样一个节点: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现及应用,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构建“机器意识”的可能。近年来,“AI 落地与产业化”成为关键词,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应用出现,智慧机器将不再只是单纯的机械,而是能与人交互、对环境做出响应的机器,它将逐渐深入我们的生活。

虽然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但我们在使用智能手机的时候,已经用到了许多项 AI 技术,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让机器能够“感知”世界,拥有了“看”、“听”、乃至“说”的能力。人工智能、5G、物联网......世界正朝着“万物互联,人机共生”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一点是确定的:即“万物互联,人机共生”将带来美好的世界。

但是,我们仍有很多问题要问: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未来哪些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们需要警惕人工智能吗?中国将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中处于什么位置?

204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0 周年,发展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而人工智能更是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未来 30 年,人工智能将面临无数突破点,也将给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智周万物:人工智能改变中国》这本书的最后一章,针对“2049 年人工智能未来展望”这一主题,新智元邀请了人工智能领域知名学术专家和产业领袖进行讨论,接下来分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秘书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李世鹏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李世鹏: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秘书长

2049 年,脑机融合是否将拓展人类认知边界

如何将计算机和人类结合起来以增强人类的生活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在过去的 20 年里,“智能增强”作为“模仿人类的 AI”的补充,在工业和学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计算和数据被用于增强人类智力和创造力;搜索引擎也被视为智能增强的一个例子,因为它可以增强人类对事实知识的记忆;机器翻译也是智能增强的一个例子,它可以增强人类的沟通能力;基于深度学习的声音和图像生成技术则增强了艺术家调色和创 造的能力。未来,人工智能将与人类合作,通过帮助和增强人类能力的方式扩大社会福利,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力,让每个人的生活更美好。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初创公司 Neuralink 最近宣布找到了高效实现脑机接口(BCI)的方法。他们开发了一台“神经外科机器人”,向生物大脑中植入称为“线”的定制芯片,然后可以直接通过 USB-C 接口读取大脑信号,甚至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进行控制。Neuralink 公司已开始在老鼠身上进行测试,并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用猴子做实验。马斯克称 现在已实现让猴子通过大脑来控制计算机。这些技术最终可以被用于在瘫痪的病人体内植入芯片,让病人能够用自己的大脑控制手机或计算机。

另外,Facebook 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正在通过 BCI 计划,试图构建一种非侵入性可穿戴设备,该设备能让人通过默想自己说的话来打字。到目前为止,该团队已经实现了两项突破:一是通过解码脑电波并使用深度学习方法直接从大脑信号中合成口语句子,二是通过植入电极并实时准确地从大脑信号解码出佩戴设备的人听到和说出的对话并转换成文字。这一研究最终可能被应用于对话环境中的实时语音解码。对那些无法说话的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那么,到 2049 年,认知科学是否会有大的突破呢?对生物大脑、人类大脑的研究,是否会影响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工智能在哪些方面会增强人类的能力?

未来 30 年是很长的时间,应该能发生我们过去 100 年发生的所有突破和进步。李世鹏表示,很难估计 2049 年时科技发展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超过我们今天所有想象之和的。他提到,人类科技发展史一直在以一个很快的加速度非线性发展。未来 30 年,人类绝对会对人脑的认知有重大突破,不一定和人工智能有关,但一定和我们的知识获取、认知、判断、解决问题、创新、创作等人类后天需要学习的技能有关,比如新的教育系统、新的培训系统等,以唤醒人类自身的潜能为目标。李世鹏表示,他个人比较反对任何在人身上植入人造器件来增强某一方面功能的做法,毕竟遵守自然法则是首位原则,但不反对用此类器件来协助康复有残障的人群。

2049 年,人工智能是否将逐渐占领智能世界主权

“人工智能威胁论”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人类受机器威胁、机器人统治世界等观点通过科幻小说、电影等面向大众的形式被广为传播。甚至包括霍金、马斯克等人在内的若干著名科学家和企业家也是人工智能威胁论的信奉者。

霍金认为,人类需警惕人工智能的发展威胁,因为人工智能一旦脱离束缚,以不断加速的状态重新设计自身,人类将无法与之竞争,从而被取代。霍金多次警告世人,人类需要关注人工智能的深远影响,当人工智能在程序设计领域变得比人类更优秀,以至于它可以在没有人类帮助的情况下递归地进行自我改进时,我们可能会面临一场智能爆炸,最终导致机器的智能远远超出人类。

那么,30 年后的人工智能将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工智能有可能取代人类占领未来的智能主权吗?我们需要警惕 AI 吗?

李世鹏认为,任何科技的进步都有两面性。人工智能也不例外。他特别强调,目前我们考虑的仅仅是人工智能本身可能带来的威胁,而没有充分考虑人工智能对整个社会生态的影响。按照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30 年后很可能会出现人造的超级智能,它和我们人类一样具有能推理、会思考的能力,如果你想赋予人工智能情感、价值观、艺术创作能力,也是可以实现的。其实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以前人类的简单重复性工作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里其实有一个很深的哲学问题,人类到底为什么生存?也许在未来 30 年人工智能领域中会出现很多被禁止或者被限制的应用。我们从很多人类自己发明的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历史进程中也许会获得一些启发。不管科技如何发展,最终的使用甚至滥用都是人类自己决定的。他比较赞同的一个观点是,无论何时何地,人类都身处在人工智能的回路里(Human in the AI Loop)。无论如何,30 年后人工智能会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不可逆转的巨大变化。

2049 年,摩尔定律质变能否引发智能革命

人工智能的进步离不开计算能力,而几十年来,计算机硬件的进步背后有一条金科玉律,即摩尔定律。摩尔定律表明:每隔 18~24 个月,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便会增加一倍,芯片的性能也会随之翻一番。

然而,摩尔定律正在变缓,甚至接近极限,芯片的性能遭遇了能效比瓶颈,不再遵循摩尔定律指数提升。于是,人工智能领域不得不寻找新的创新路径,开发如神经形态芯片、类脑芯片、光子芯片等,或基于现有技术以架构创新、算法优化等方式推动计算性能的提升。

那么,未来 30 年,芯片的摩尔定律会彻底失效吗?到时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将出现哪些变化?中国是否将在新的智能硬件生态中立足和领先?

李世鹏表示,30 年太久,真的很难预测会发生什么。也许 10 年之后就有后代在问,什么是摩尔定律?30 年之后,我们所使用的硬件也许早就不是今天基于硅片的集成电路,也许是培育的生物计算机,也许是化学计算机,也许是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的计算也许只是简单的生化反应。中国在 30 年后能否在智能硬件生态中立足和领先,也许取决于现在我们在基础研究上(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电子)等方面有没有足够多的投资和人才培养。目前,企业和政府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上已有大量投资,但深度学习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上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且很快也注定会被其他技术所取代。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我们在哪里?或者说我们想在哪里?

2049 年,通用人工智能能否突破或加速来临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突破,大多是在特定领域的特定任务上的突破,如 AlphaGo 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人类冠军,人工智能程序在大规模图像识别任务中超越了人类的水平,人工智能系统诊断皮肤癌达到专业医生水平等。可以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人工智能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但通用人工智能尚处于起步阶段。通用人工智能也被称为“强人工智能”,是指达到人类水平的、能够自适应地应对外界环境挑战的、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人的大脑是一个通用的智能系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可进行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可谓“一脑万用”。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通用的智能系统。因此,在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到 2049 年,我们是否将离通用人工智能更近?实现通用人工智能需要在哪些科学领域有所突破?通往通用人工智能之路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世鹏对通用人工智能的态度并不积极,他提出了质疑:2049 年,通用人工智能也许会来,但可能不是以我们想象的方式。也许是其他的生物技术或者混合技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想不想用?你赋予了一个人造生物体或者混合体以人类的智能,你敢用吗?或者是,你敢制造这样一个东西吗?通往通用人工智能之路,最关键的不是技术,而是其他有关的社会问题。

2049 年,万物互联能否构建 AI 新世界

近几年,算力等方面技术的爆发带动了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的应用,阿里巴巴、华为、小米、地平线等企业纷纷把 AIoT 作为下一个战略赛道,万物互联时代正在开启,传统制造业迎来智能改造升级的历史机遇。

华为 2018 年发布的《GIV2025 打开智能世界产业版图》白皮书中指出,基于 ICT 网络、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正将我们带入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智能世界。到 2025 年,全球接入物联网的器件总数量将达 1000 亿台,企业对 AI 的采用率将达 86%,可以创造 23 万亿美元数字经济。

那么,30 年后,万物互联的 AI 新世界会是怎样的?

“30 年后所有我们能接触到的物体和环境都是有感觉的、智能的。你所到之处,都有一个贴心的人工智能打造的专家帮助你。你所有的问题, 它都能解决。当然,在你不需要它的时候,它就安静地走开或者帮你打造 一个绝对私密的环境。它守护着你的个人数据不被侵犯,维护着你的正当权益。”这是李世鹏为我们描绘的 30 年后世界的样子。

接受新智元采访时,李世鹏还指出:这个场景下最难想象的是人这个时候能做什么?会不会像城市人口被剥夺了种地等体力劳动后,经常去健身房一样,人类是否也需要经常去脑力健身房磨炼一下自己的思维和智力,以防所依靠的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出问题后,人类不知该如何自救。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11-1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新智元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新智元导读】在新智元重磅发布的新书《智周万物:人工智能改变中国》中,针对“2049 年人工智能未来展望”这一主题,我们邀请了人工智能领域知名学术专家和产业领袖进行讨论,今天分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秘书长李世鹏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快来新智元AI朋友圈与AI大咖讨论~
相关产品与服务
NLP 服务
NLP 服务(Natural Language Process,NLP)深度整合了腾讯内部的 NLP 技术,提供多项智能文本处理和文本生成能力,包括词法分析、相似词召回、词相似度、句子相似度、文本润色、句子纠错、文本补全、句子生成等。满足各行业的文本智能需求。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