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急救新技术:快速冷却至 “假死状态”,以后中枪也不怕了

急救新技术:快速冷却至 “假死状态”,以后中枪也不怕了

作者头像
用户6317549
发布2019-11-29 12:31:48
3.1K0
发布2019-11-29 12:31:48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科研猫科研猫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通过快速冷却技术,“紧急保存和复苏”(emergency preservation and resuscitation, EPR),使患者进入“假死状态”,使得可用于急救的时间从5分钟延长至2小时,被视为“未来医疗”、“太空黑科”。

电视剧《外科风云》中有有过这样的一集,讲述的就是“低温治疗”以争取手术时间。

“庄恕接到陆晨曦电话了解了大致情况,现如今救陆妈妈的办法只能是“强抢”,也就是人造休眠让陆妈妈撑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用低温治疗法。这种办法是庄恕在美国时听教授说起过,每一分每一秒都要配合到位,而且成不成全靠机率,不是医学上通用的范畴。好在庄恕和到位的大夫护士配合默契,为陆妈妈做了缝合止血,接下来就是送去手术室做人造休眠。”

看到知乎上也有关于这集的讨论,答主直言说低温生理盐水的方法不可取

,可咱们今天要聊的就是这么干的。

其实这个技术算不上新颖,就像我们前面看到的一样,《外科风云》、《天蝎》第三季、《星际迷航》、《流浪地球》里面都有类似这种需要人体在极端环境里进入类似死亡的状态,像动物的“休眠”、细菌的“芽孢”状态,以寻求更低的能量消耗、代谢和血液流速。

EPR技术

严重创伤(枪伤、交通事故等)会导致大量血液流失,当失血量超过一半时,心脏会停止跳,通常可用于急救的手术时间只有几分钟,正常情况下他们活下来的几率只有不到5%。

紧急保存和复苏(emergency preservation and resuscitation, EPR),是向患者体内输入低温生理盐水,使人体迅速降温至10-15℃。此时患者的大脑和心脏几乎均停止运转,也被人们称为“假死状态”。体温每降低1℃,细胞的代谢水平就会下降5~7%,而缺血缺氧对身体带来的有害影响也会减少。在身体缺血缺氧的时候,降低体温从而减少消耗,保护对氧气和血供敏感的器官,如大脑。

降温完成后与冷却系统分离,迅速展开外科手术。“假死状态”下, 外科医生可有1-2小时的外科操作时间,与常规情况下手术只有几分钟来说,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可操作性。手术完成后,患者将通过体外循环进行复苏和体温恢复,让心脏重新跳动起来。

FDA批准的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的临床试验

由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的Samuel Tisherman教授负责的EPR临床试验得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

研究团队在他们的EPR专利文件中提到:“用含氧的冷冲洗溶液(如生理盐水)对病人进行快速降温,病人身体以深度低温保存。然后,可通过升温至约33°C至36°C进行复苏,然后可能在24至72小时内慢慢变回复温度至正常。”

11月25日,Tisherman在纽约科学院的一个研讨会上描述了他们团队的研究进展,并表示预计于2020年底前公布全部的试验结果。

Tisherman对创伤研究的兴趣源于他职业生涯早期的一件事。当时,一名年轻人被人刺穿心脏。就在几分钟间,一名健康的年轻人就死了,倘若条件允许多给他几分钟的急救时间,年轻人的生命是可以被挽救的。这件事促使他寻求更多的方法以争取更多的急救时间。

Tisherman的试验设计是将10名接受EPR治疗的患者与10名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在此之前动物(猪)试验证实,急性创伤下的猪可以冷却3小时,进行缝合并成功复苏。

入组标准

大量出血的贯穿伤;至少还有一项生命体征(呼吸、脉搏、瞳孔反射、自主运动等);脉搏消失<5分钟;在行胸廓切开术后,颈动脉没有立即恢复可触及的脉搏。

排除标准

失去生命体征>5分钟;明显的致命伤;脑损伤;电心搏停止;

快速的外部损伤评估提示存在大量的创伤或涉及多个身体区域的钝性创伤;孕妇;犯人

业界评论

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神经重症监护部门主任Ariane Lewis表示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这只是第一步。“我们必须看看它是否有效,然后才能开始考虑如何、以及在哪里使用它。”

伦敦大学学院医院的麻醉师顾问Kevin Fong讲到:“ 心胸外科医生几十年来一直在做类似的事情,但这是将这项技术向前推进,进入急诊科。在急救医学中,我们一直在试图模糊生与死的界限,创造一些以前不存在的希望。如果EPR起作用,它将改变游戏规则。”

美国国防部资助了多个EPR研究项目,其中就包括Tisherman的试验。国防部是想将其最终应用在战场上:研究表明,没有受到脑损伤的死于越南战争的士兵中,80%是由于伤口流血过多而死。如果这项技术真的成熟了,那么中弹死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了。

“这些病人基本上已经死了,没什么可失去的,”英国巴西尔登大学医院的重症监护医学教授Kees Polderman说。“我认为这个主意很好。我真的,真的希望它能奏效。如果这项试验成功地挽救了至少几个病人,他就认为试验是成功的”。他补充说,证明假死的基本原理是合理的,这可能会使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的程序成为现实。

隐忧

1. 无论是超低温冷冻技术还是低温冷却技术,细胞均会在加热时受到损害,而且细胞缺氧的时间越长,损害就越大。尽管Tisherman表示,我们可以通过药物帮助减少这些伤害,但是,他也表示,造成再灌注损伤的原因现在还尚不清晰。

2. 这项技术的隐忧还在于它究竟可以让人处于多久的“假死状态”,还尚不清晰。是否存在个体差异、随着“假死状态”时间的延长会导致多少不同程度的细胞微损伤、复苏的时间跨度等,均需要研究项目更多的关注。

3. 安全性:降温这一环节听起来简单,但其实十分危险,需要密切跟踪监测病人的核心体温,以免温度过低、弄巧成拙造成器官衰竭。

4.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不是一个新鲜的新闻,通过网页搜索,我们发现早在2014年,就有该技术的相关报道,主要负责人就有我们今天提到的Tisherman。

5年的时间里,该技术也仅仅是以会议报告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Samuel Tisherman教授透露,他的医疗团队已经至少让一名病人进入了“假死状态”。他不愿透露有多少人因此幸存下来。

让我们期待该团队的更多严谨和详实的研究结果,医学领域需要更多的以安全为前提的科技创新。

参考链接: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mg22129622-100-medical-experiments-need-consent-even-in-emergency/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392742/answer/164924571

https://mp.weixin.qq.com/s/RUvjVSAk2LC9aCWSKmPaHg

https://tech.qq.com/a/20140528/004136.htm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11-2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科研猫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