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三次元的世界里,机械臂的手活儿也无敌了

三次元的世界里,机械臂的手活儿也无敌了

作者头像
HyperAI超神经
发布2019-11-29 13:38:53
3340
发布2019-11-29 13:38:53
举报

By 超神经

对于叠叠乐( Jenga )这种积木游戏,想必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因为稍有不慎,辛辛苦苦堆起来的积木塔就毁于一旦。这样的事情,交给 AI 和机器人来做,会怎么样呢?

似乎研究人工智能的团队,总喜欢通过游戏找到突破口,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研发出来的机械臂,也从三次元世界的游戏开始。

叠叠乐,一般是把积木条先将木块三根为一层,交错叠高成塔,然后从下部抽取积木,放到塔顶,创造一个更高的积木塔。

叠叠乐游戏是对耐心、平衡、力度等多方面的考验,对很多人来说,(尤其是容易手抖的同学)这个游戏实在是太难了。而 MIT 研制出的这个机器人,则通过探测、算法结合推拉、对齐等操作,轻松的攻克了这个任务。

它究竟是何方神圣?

人类总会说自己「手抖」,所以机械臂的研究就是为了完成一些精细化或者高危的操作。项目团队成员之一,MIT 机械工程系的助理教授 Alberto Rodriguez ,指出这个机器人的关键在于,它把视觉和触感完美的结合了起来。

这项技术不仅上了 Science Robotics 期刊 ,

还在今天上了中央台电视台的午间新闻

但从外观上看,这个机器人和一些常见的应用型机器类似,像一个普普通通的机械臂,但它配备了一个软齿状夹持器、一个力感应腕带和一个外部摄像头,这相当于给它赋予了手,触感和眼睛。

在工作时,夹持器用来操作积木,也能反馈触感;感应腕带用来控制操作积木的力度的力感;摄像头用来收集视觉图像。

除了拥有这些让机器人能够灵活移动积木的外形,它最关键的还是拥有和之前机器人不一样的「灵魂」——研究人员使用新的算法让它变得更擅长这项工作。

根据 MIT 研究人员的介绍,这款机器人没有使用传统的 AI 学习方法,而是创造性的使用了分层模型动态,去建立一个聚类学习模型。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再依赖大量的数据,而是能够根据反馈的数据,作出实时的分析,边接触探测,边预测移动下一块积木的方案。

它是怎样玩叠叠乐的?

事实上,机器人能够处理看起来复杂的叠叠乐游戏,关键用到了聚类学习。

传统的思路去解决这个游戏,就是把积木、机器人、积木塔之间会发生的所有关系都收集起来,从而计算出最好的方式。但这明显会带来海量的数据,而且计算难度也大大提升。

而这个研究中,选择了让机器人去模仿人类玩游戏的方式。首先是先通过尝试,对数据标注和聚类。然后通过和标记的数据对比判断新操作的可行性。

首先让机器人面对一个积木塔,随机的选择积木块并按一个比较小的力度推出,对于每次推出和抽积木的操作,计算机会记录下相应的视觉和力度数据,并和操作的结果一起标注出来。

这个研究中用了约 300 次尝试,就积累到了足够的数据,然后就就是对数据进行处理。这里用到了聚类处理,要把数据和结果类似的操作分为一组,表示特定的积木行为。

不同的组代表了不同的可操作程度,这也是了衡量每个操作的标准。比如一组数据代表机器人在难以移动的积木上的尝试,而另一组数据则代表一个比较容易移动的积木上的尝试。

而每一个不同的数据集,再相应的给出一个简单的模型,结合这些模型,机器人相当于学会了实时的学习。

最后,就可以进行实际演练,机械臂在推出积木块时,利用摄像头和腕带去接受视觉和触觉信息,然后把接收到的这个反馈和之前的数据作对比,如果数据对应到好的结果,就执行这个操作,如果会有倒塌的危险,就放弃此操作。

并不只是叠叠乐

MIT 的研究人员指出,虽然在研究中实现了机器人玩这个个游戏,但要是拿来和人类高手比赛,估计还需要一些改进。因为在这个研究中, AI 机器人重点解决的是物理交互问题,解决了这块积木能不能抽出来,摆上去之类的问题。但叠叠乐的游戏还需要一些策略,这就涉及到考虑和分析关联步骤。

但 MIT 的这个研究团队明显没有这个想法,或许对他们来说,制造出一个玩叠叠乐的高手并没有太多的价值。根据团队研究人员 Rodríguez 的说法,正在考虑把这项技术用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比如应用在制造装配线的机器人等领域。

反正我们经常说自己手抖,那以后这些专业的事情就让专业的「人」去做吧,我们还是等着被过年的美食淹没着吧。

超神经小百科

聚类 Clustering

聚类是一种对数据分组的机器学习技术。一般就是将数据对象分组成为多个类或簇 ( Cluster ),使得在同一簇中的对象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簇中的对象差别较大。

对于给定一组数据点,可以用聚类算法将每个数据点分到特定的组中。理论上,属于同一组的数据点应该有相似的属性和/或特征。聚类是属于无监督学习方法。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02-0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HyperAI超神经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