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黑盒项目之历史原因

黑盒项目之历史原因

作者头像
ThoughtWorks
发布2020-01-14 16:58:03
3030
发布2020-01-14 16:58:03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ThoughtWorksThoughtWorks

很多团队在习惯性的说出“历史原因”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为了掩盖团队当前对这样的做的原因一无所知的说辞。因为项目运行过久,团队成员的更迭,很多项目上存在的问题或者说现状,对于现在的团队成员而言,俨然成了一个黑盒子。

当你听到团队聊当前现状的原因里包括诸如“因为过去”,“以前就是这样”之类的字眼的时候,就要开始警惕了。

一个团队常常会过度依赖项目开始的时候制定下来的规矩,认为遵守了这些就代表着项目可以风雨无阻的运作的下去,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


01. 误区

我最近在一个敏捷转型项目上,从对团队进行敏捷成熟度评估的时候开始,就不断的听到大家给我的回答包含着上面提到的词,可是当我问道:“所以大家保持这样的状态能够有效的帮我们解决问题吗?能够有效的对客户提出的需求和变更作出响应吗?”的时候,大家却哑口无言。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并不只是出现在这一个团队中,我经历的很多团队也有类似的问题。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很多团队在习惯性的说出“历史原因”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为了掩盖团队当前对这样的做的原因一无所知的说辞。因为项目运行过久,团队成员的更迭,很多项目上存在的问题或者说现状,对于现在的团队成员而言,俨然成了一个黑盒子。而这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 — 难以掌控的“遗留系统”的产生。

其实原因也很好理解,毕竟一个团队的现状和知识对团队自己而言都是黑盒子的时候,外界又有谁能保证对这个团队知之甚多呢?

细心的读者看到这里也许注意到我上面提到了一句话“一个团队的现状和知识”。是的,很多团队在工作的时候会陷入到一个误区中,即只要沿着前人的路走,就一定是正确的。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就是“萧规曹随”。可是这对于大家来说只是个表象而已,当我们真正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一个团队最重要的东西,应该是它的核心价值而不是日常的工作或者是代码的实现。

在项目里,我常常会和客户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把价值传递给我们的客户”。在精益里有一句话叫做“Stop starting,start finishing”。程序员往往深陷于编码的快乐而忘了是谁提供给他们买面包的钱。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道理确实是在的,如果没有客户,或者说,如果没有需求,那么我们编写代码又有什么价值呢?也就是说,编码也好,团队的运行模式也好,对于一个产品需求来说,不过是解决方案罢了。

而我们往往流于表面。


02. 领域问题是策略,解决方案是细节

很多人可能很不理解,“我们明明有代码,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 Impact Analysis 知道问题的原因和故障的逻辑,怎么能叫做‘黑盒子’呢?”。

不可否认的一点在于,代码是系统运行的根本,所以只要想,那么我们永远都能从代码里找到答案,可是,当面对问题时,我们能够多么迅速与准确的给出答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留了领域知识。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重要的不只是过去的逻辑,还有一个需求产生的当时的原因与意义,以及这个需求接下来的传递。所以我们提倡 Kanban,Scrum,提倡用 Story Wall 来记录我们的 User Story;提倡 Automation test as documentation。

《架构整洁之道》里提到了“策略”和“细节”的概念,其认为“策略”是体现了软件中所有的业务规则和操作过程;而“细节”则是指让用户与策略进行交互,但是不会影响到策略本身的行为。个人认为在这里也同样适用。一个团队的组成也不失为一个由人组成的架构。

重复一下上面提到的观点“Domain knowledge over Coding solution”。过去,我们常常认为 IT 不过是业务的一个解决方案罢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业务逐渐的转向数字化之后,我们并很难再坚持认为现在的 IT 只是业务的一个解决方案而已,因为此时,它已经变成了业务本身。而存在与产品中的领域知识便成为了业务。而我们现在所提到所有的内容,都是在当今业务数字化后,我们对于 IT 的认知也应当发生变革。

那么到了这里,真正的“历史”应该保留哪些呢?我的答案是一个项目的策略,也就是是什么形成了这个项目,也就是我们说的领域知识。它的重要在于,这是一个项目的根本原动力,没有它就不会有这个项目。


03. 如何保留系统的领域知识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给出多种不同纬度的解决方案用以尽量确保“万无一失”。

比如“测试金字塔”从多个不同的纬度来保证系统的代码质量。比如“敏捷转型”从管理到技术帮助一个团队进行深入的改变。比如“敏捷成熟度评估”从“组织结构”,“需求管理”,“沟通协作”,“构建管理”,“简单设计”等多个维度评估一个团队的敏捷情况。

那么如何保留我们上面提到的最该保留的“历史” — 系统的领域知识呢?

以下也同样给出一个从不同角度出发的解决方案集合。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从不同角度保留一个团队的“历史”信息:

1. Value & Management Practice:

  • 通过保留大到 User Journey,小到 User Story,记录用户的需求从无到有,从有到完成的整个生命周期。

2. Value & Technical Practice:

  • 使用诸如“Gauge”,“Concordion”等工具使“测试即文档”的思想发挥到极致,每一个用户可以看到的 User Case 都是一个可以运行得出结果的 Test Case。
  • 持有“代码即文档”的思想编写可读性高的代码。
  • 持有“代码集体所有制”,团队中每个成员都为所有的代码负责。

3. Collaboration & Management Practice:

  • 带有 “One Team” 的概念,团队承担职责,团队接收任务。 团队共享知识,构建起自主学习自组织的团队文化,消除单点依赖、知识壁垒等问题。
  • 团队成员了解团队的现状与历史状态。

4. Collaboration & Technical Practice:

  • 团队分享知识,定期的 Code Review,定期的 Dev Huddle 能够有效的保留代码的历史知识,与更新新的解决办法。

04. 后记

事实上,在思考“历史原因”带给团队的影响时,也想到作为咨询师加入到团队时,同样会为团队带来上述影响,如何确保咨询的过程与结果不会成为团队未来又一个新的“历史原因”也同样应该是一个 Coach 或者咨询师应该意识到的问题之一。

而我的做法就是,驱动团队自己产出答案、保持会议的高效进行、作为观察者与提出建议者、激发团队讨论等常用的手段。

而在这里提出这件事,也是为了给作为 Coach 与咨询师来到一个团队的朋友提一个醒,你同样也会为你的团队带来潜在的“历史原因”。

切记,如果一年之后你回访客户团队,询问新人你当初提供的解决方案时,对方的回答是“不知道啊,一年前有个咨询师提出了这样的方案。”这个时候你该警惕了。


本文版权属ThoughtWorks公司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联系。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1-0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ThoughtWorks洞见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