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新冠病毒重磅研究陆续发表:患者中医护人员比例近三成,穿山甲或为中间宿主

新冠病毒重磅研究陆续发表:患者中医护人员比例近三成,穿山甲或为中间宿主

作者头像
机器之心
发布2020-02-23 20:27:21
5940
发布2020-02-23 20:27:2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机器之心机器之心

机器之心报道

参与:泽南、张倩、蛋酱

2 月 7 日,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全国确诊病例累计超过 3 万,在全国各地医护人员不断增援武汉的同时,研究者们正在不断进行疫情各个方面的研究。在很多顶级学术期刊上,评审人员也临时加快了论文审稿的速度。

近几天,大量值得关注的新论文在重要期刊上陆续发表。其中,武汉中南医院的研究统计了院内新冠病毒的感染情况和诊疗方式(1 月 1 日至 28 日)。在 138 位住院病人中,被感染医务人员占比达到 29%。

昨天,华南农业大学的新研究称,科研团队从穿山甲中分离出的毒株与新冠毒株相似度达 99%,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此外,皮质类固醇用药效果、孕妇感染后的相关风险等方面也有了最新研究成果。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被感染医务人员占比 29%,41% 病人可能是院内感染

昨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研究人员在知名医学期刊《JAMA》上发表了一篇 2019-nCov 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文章。由于研究数据来自武汉一线,其内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篇文章中,他们描述了该医院从 1 月 1 日到 1 月 28 日收治的 138 例 2019-nCov 肺炎住院病人的临床特征。

论文链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1044

研究发现,在这 138 位住院病人中,有 41.3% 的病人可能是在医院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其中包括 40 名医务人员和 17 名其他患者。院内感染的医务人员比例占到了住院总人数的 29%。

在临床症状方面,常见症状包括发烧(136 人,98.6%)、疲惫(96 人,69.6%)、干咳(82 人,59.4%)。此外,还有 97 位病人出现了淋巴细胞减少(70.3%),80 位病人出现了凝血原酶时间延迟(58%)等症状。

在治疗方式上,124 位病人(89.9%)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诸多病人接受了抗菌治疗:莫西沙星 89 人 (64.4%);头孢曲松 34 人(24.6%);阿奇霉素 25 人 18.1%);62 位病人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44.9%)。

在病情方面,36 位病人(26.1%)因并发症被转入 ICU,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2 人,61.1%)、心律不齐(16 人,44.4%)以及休克(11 人,30.6%),冠状病毒引发心脏损伤的严重性尤其值得关注。

此外,从症状首发到呼吸困难的中位时间是 5.0 天;到入院的中位时间为 7 天,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时间中位时间为 8.0 天。被转入 ICU 的病人比未转入的病人年龄更大(二者的年龄中位数分别是 66 和 51)。

截至 2 月 3 日,病人出院 47 例(34.1%),死亡 6 例,死亡率为 4.3%。出院病人的住院时间中位数是 10 天。

这项研究证明了此前很多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如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保护措施;其他疾病如非必要尽量不要去新冠定点医院就诊。此外,从数据可以推断,由于从发病到入院和到 ARDS 的时间中位数仅差一天,所以很多病人刚刚入院就可能发生 ARDS,病情非常凶险。

这些一手资料对于我们了解疫情的前期情况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可以为疫情防控提供有用信息。

世卫组织专家:皮质类固醇不应用于新冠肺炎治疗

除了对于疫病传播的分析,一些研究也对目前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案进行了研究。2 月 7 日,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布评述文章,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管理专家组 J Kenneth Baillie 等研究者发现:皮质类固醇治疗对新冠肺炎患者无效。对新冠病毒引起的肺损伤或休克,不建议采取类似疗法。

论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317-2/fulltext

皮质类固醇是由肾上腺皮质产生的类固醇。大部分是激素类,如糖皮质类固醇、盐皮质类固醇和性激素等,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历史上曾广泛用于 SARS 和 MERS 治疗。但世界卫生组织 1 月 28 日发布的临床指南中建议,除非另有说明,建议不要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使用类固醇。

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这是宿主免疫反应引起的。皮质类固醇可抑制肺部炎症,但也会抑制免疫反应,阻止其清除病原体。

截止 2020 年 1 月 29 日,已发表的报告中包括 140 例 2019-nCoV 患者中的七名(5%)感染性休克。尽管效果不确定,但 18 种皮质类固醇已被广泛用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过程中。在败血性休克试验中,大多数患者感染细菌,导致血管麻痹性休克和心肌功能不全。在这种情况下,重度休克可能从类固醇治疗中获得净收益。然而严重低氧血症的休克,其呼吸衰竭通常是由于胸腔内压力升高(有创通气期间)而阻碍心脏充盈的结果,而非血管麻痹。在这种情况下,类固醇治疗不太可能带来益处。

该研究比较了新冠病毒与其他类似疾病采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临床数据。发现没有临床数据表明,皮质醇对 SARS、MERS 等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治疗有益。

怀孕女性受到感染后的风险

近日也有新闻报道指出一些孕妇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提示了母婴传播的风险。由于妊娠期免疫系统及肺功能的改变,孕妇可能比他人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同属冠状病毒家族的 SARS 和中东呼吸系统综合症(MERS)已知在妊娠期间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在《柳叶刀》杂志上,来自瑞士的研究者近日也对孕妇感染的风险进行了研究。

在 2003 年 SARS 流行期间,有 12 名孕妇感染了 SARS-CoV。前三个月怀孕期的七名妇女中有四名(57%)流产了。在妊娠中期,五分之二的女性(40%)出现了胎儿生长受限的影响,五分之四的女性(80%)有早产的记录(一名是自发性的;三名因母体条件主动诱发)。三名(25%)妇女在怀孕期间死亡。

在对 11 名感染 MERS-CoV 的孕妇的回顾中,有 10 名(91%)出现了不良后果,有 6 名(55%)的新生儿需要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其中 3 名(27%)死亡。两名新生儿因严重的母亲呼吸衰竭而早产。

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似乎具有与 SARS-CoV 和 MERS-CoV 类似的致病潜力,孕妇受到严重感染的风险也较大。不过目前没有特别案例支持感染新冠病毒导致孕妇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迹象。研究人员建议,应该系统地筛查妊娠期间任何可疑的 2019-nCoV 感染,若确认怀孕期间受到新冠病毒感染,则应对母亲及其胎儿进行进一步的随访。

华农:穿山甲或为新冠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2 月 7 日凌晨 1 时许,华南农业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穿山甲或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

这个结论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广州动物园科研部联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随后,2 月 7 日上午 11 时,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对这一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

研究团队分析了 1000 多份宏基因组数据,发现穿山甲可能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继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揭示所分析少数穿山甲样品中β冠状病毒的阳性率为 70%;通过进一步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电镜下观察到冠状病毒颗粒结构;最后发现宏基因组拼接出来的穿山甲病毒序列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 99%。

电镜下观察到冠状病毒颗粒结构。图源: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雅红在发布会上表示,鉴于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团队选择将研究结果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这一研究结果或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这一研究结果公布之后在知乎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大家讨论的要点包括:中间宿主有什么作用?这个结论可不可靠?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前不久,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石正丽团队在《Nature》上发文,宣布他们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蝙蝠的证据。论文提到,新型冠状病毒序列与一种蝙蝠冠状病毒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相似度高达 96%。

认证信息为「中国科学院遗传学博士在读」的知乎用户「李雷」认为,虽然二者看起来相似度很高,但在蝙蝠身上发现的病毒却和人类新型冠状病毒存在关键差异,因此蝙蝠冠状病毒直接感染人的难度非常大,中间应该存在一个宿主在起作用。病毒在中间宿主上继续进化,直到更容易感染人类。

此前也有研究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是「蛇」。但李雷等人认为,「穿山甲或为中间宿主」的结论可能更加可靠。因为穿山甲是哺乳动物,通常认为动物在分类上越接近,基因相似度越高,细胞受体相似度也越高,病毒也越容易共享。

目前,华南农业大学团队的研究结果未经过同行评审,具体实验数据也尚未公布,结论应以后续所发表论文为准。

参考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311-1/fulltext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0173533/answer/1002804829?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oi=56560353017856

本文为机器之心报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

加入机器之心(全职记者 / 实习生):hr@jiqizhixin.com

投稿或寻求报道:content@jiqizhixin.com

广告 & 商务合作:bd@jiqizhixin.com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2-08,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机器之心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