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空间单细胞DNA测序

空间单细胞DNA测序

作者头像
生信技能树jimmy
发布2020-03-27 16:59:46
6810
发布2020-03-27 16:59:46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单细胞天地单细胞天地

呐,等你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

不知不觉在单细胞转录组领域做知识分析也快两年了,很幸运聚集了五个小伙伴携手共进,我们承诺不间断更新5个月,把我们这两年的学习成果全部掏出来给大家,包括5个栏目:

  1. 文献速递(简短介绍,扩充知识面)
  2. 文献详解(图文并茂带来大家系统性学习)
  3. ř与Bioconductor的技巧(书籍翻译,妙招共享)
  4. scRNAseq的GitHub的书籍翻译(原汁原味的名校教程)
  5. 全网第一个单细胞转录组视频教程学习笔记分享

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现在你看到的是文献速递

背景知识

需要仔细查询以下名词的意思:

  •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 Invasive ductal cancer (IDC)
  • DCIS-IDC patients
  • Topographic Single Cell Sequencing (TSCS)
  • the independent lineage model
  • the evolutionary bottleneck model
  • laser-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
  • whole-genome amplification (WGA)
  • degenerative oligonucleotide PCR (DOP-PCR)
  • single-nucleus sequencing (SNS)
  • Shannon(clonal) diversity

空间单细胞DNA测序技术:Topographic Single Cell Sequencing 发表于2018年CELL杂志,文章题目是:Multiclonal Invasion in Breast Tumors Identified by Topographic Single Cell Sequencing 非常值得精读。

DCIS-IDC的乳腺癌病人的发病区域有3种细胞: normal stromal cells, in situ ducts, invasive cells,后面就是分析这3种细胞的区别。

DCIS病人并不一定会发展成为IDC,这一过程机制不明朗,值得探索。难点在于肿瘤异质性,而且stromal太多,肿瘤细胞太少。

单细胞DNA测序技术很强大,但常规的建库技术都需要细胞悬浮过程,比如 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 (FACS),micromanipulation,microdroplets,or nanowells,这样就失去了测序的细胞原来的位置信息,而这个位置信息在研究早期癌症发生进化过程非常重要,所以作者结合了laser-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 laser catapulting, whole-genome amplification (WGA), and single-cell DNA sequencing这4个技术,创造性的开发了Topographic Single Cell Sequencing (TSCS) 技术,并且在10个DCIS-IDC的乳腺癌病人上面应用了,结果表明癌症发生是单一起源,但是在侵袭过程中是多克隆的。

技术流程

如下图

一图胜千言,很容易看明白这个流程,就是先对组织样品进行染色,这样可以区分3种细胞,然后利用LCM技术来挑选微小区域的细胞,再利用laser catapulting精准的挑选一个单细胞去建库测序,单细胞的DNA扩增采取的是DOP-PCR技术,最后进行数据分析,找CNV情况,跟原来的空间位置信息进行关联。

8号病人概况

如下图

如上图所示,对8号病人,作者从4个病变区域进行采样,总共分析了85 in situ cells and 150 invasive cells,分析测序数据的CNV,使用1-dimensional clustering可以把这些细胞分成4组,其中一组是没有拷贝数变异的二倍体正常细胞。肿瘤细胞成“A,” “B,” and “C” 这3个亚克隆。使用TimeScape可以分析这些细胞的进化情况。使用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分析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分成4组,而且可以看到in situ cells 和invasive cells是无法被区分开来的。可以看到3个克隆都起源于ducts,然后A克隆在invasive cells的比例远少于in situ cells ,它的侵袭能力不及B,C克隆。因为B,C克隆部分肿瘤细胞有着EGFR的扩展,这被认为是侵袭能力的象征。

4号病人概况

如下图

如上图所示,对4号病人,作者在2额病变区域采用,共分析了46 in situ cells and 58 invasive cells 单细胞DNA测序数据。这个时候分析拷贝数变异得到的是2个肿瘤亚克隆,且都起源于ducts,在侵袭的过程中,B克隆由16% 增长到 67%,但是A克隆由84% 减少到 33%。

10个病人整合分析拷贝数变异的进化情况

如下图

对10个病人综合起来总共测了 425 in situ and 503 invasive 和365 stromal diploid cells,这些单细胞DNA测序数据都是可以从SRA数据库里面下载的。可以看到所有病人的亚克隆都不多,在1~5个之间。比较奇怪的是有4个病人都是单克隆,或者说仅仅是从单细胞DNA测序得到的拷贝数变异无法区分不同的克隆。

即使对于有着多克隆的那些病人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克隆在in situ 和 invasive 的比例都发生了变化,说明只有部分克隆是具有高侵袭能力的。

肿瘤病人的亚克隆和空间信息的对应

如下图

只有6个病人是有着多克隆的,可以看到所以的克隆都会在 in situ and invasive 区域出现,只是不同的克隆在不同的区域的比例不一样,说明这些克隆起源是单一的,但是侵袭是同步的,取决于各自的侵袭能力。

3种细胞的外显子测序结果分析

前面背景介绍过DCIS-IDC的乳腺癌病人的发病区域有3种细胞: normal stromal cells, in situ ducts, invasive cells,作者对这10个病人的3种细胞用 laser-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技术取1000个左右的细胞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且分析somatic mutation情况。

如下图

大部分的乳腺癌相关基因,比如TP53, PIK3CA, NCOA2, ABL2, PDE4DIP, AHNAK 都是在ducts和invasive区域都出现了,值得注意的就是 in situ specific (n = 12) or invasive specific (n = 11) in 4 patients (P3, P4, P7, and P8) 这些位点,但是普通的WES技术限制。

所以作者对12个 in situ-specific 的突变进行了45万X的超高深度测序,发现8个的确是真正的 in situ-specific ,另外4个是WES测序技术限制。但是这8个变异并不像是在侵袭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作者并没有解释这是为什么。但是却说另外4个变异里面的MMP8很重要,因为它在ducts的时候频率很低,到了invasion区域就升高了很多,它应该是那些侵袭相关基因。

看MAF变化情况

这里作者重点分析 mutation frequency的变化情况

如下图

作者就关心那些突变频率发生显著提升的基因,就是 large (>0.5) mutation-frequency changes。的确是发现了7个这样的突变。但是作者并没有解释为什么。

作者接着利用WES数据的somatic mutation信息和CNV信息,使用 PyClone 2进行亚克隆推断,发现比前面单细胞的CNV信息推断的要多,作者认为是因为ducts区域的点突变多样性先发生了,还没来得及扩散到invasion区域,所以单细胞的CNV是无法区分的。

还有几个细节我没有仔细介绍,比如TimeScapePyClone 2的用法,以及作者提出的多克隆侵袭模型。

数据公布在SRA

  • trace.ncbi.nlm.nih.gov/
  • trace.ddbj.nig.ac.jp/DR

其中NCBI的镜像要方便一点,数据量很大:

  • Experiments:1989
  • Runs:1989 (1.1Tbp; 472.2Gb)

包含着 10 个病人的 norm,ducts,invasive这3个地方的外显子测序数据(~150X),用来找somatic mutation。

还有从这10个病人里面取的1293个单细胞的DOP-PCR测序,这些数据只用来找CNV了。

还有部分基因的超深度测序(~45万X),看mutation frequency的变化情况,研究超低频突变。

节选部分如下: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04-0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单细胞天地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技术流程
  • 8号病人概况
  • 4号病人概况
  • 3种细胞的外显子测序结果分析
  • 看MAF变化情况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