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单志广:智慧城市的智慧转型

单志广:智慧城市的智慧转型

作者头像
马上科普尚尚
发布2020-05-12 10:10:03
9550
发布2020-05-12 10:10:03
举报

报告导读

本文报告分析了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并从九个方面提出了在城市转型期要解决的问题和转变的方向。最后根据研究团队在2016年和2018年进行的两次新型智慧城市评价结果,总结了当前智慧城市发展状况的八个初步结论,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策略。

专家介绍

单志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规划研究室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发改委信息化咨询专家,北京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重要规划文件的编制起草工作。主要从事信息化战略规划与发展政策,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性能评价,随机Petri 网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报告内容

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是它们之间可以在技术和应用层面相互借力。去年习总书记说到,要把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相结合,在基础设施智能化、城市治理精准化、政府决策科技化的过程中,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智慧城市的应用与设施赋能,实际上讲的就是这个关系。我认为智慧城市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载体,人工智能也是智慧城市非常重要的势能技术。

之前很多专家谈到了智慧城市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技术,而我的报告将主要从国家工程建设和智慧城市发展的角度,谈一些比较基本的观点。

有人说全球有一千个智慧城市在建,其中中国就有五百个。其实不止,我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 80%多的地级市,还有很多县和县级市都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从部门试点来看,比如发改委的信息惠民、工信部的信息消费、地理测绘局的智慧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所有的这些试点的城市与城区加在一起要超过500多个。

这是一个来自IDC的数据,到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将达到1800多亿美元,其中中国将占400亿美元。在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中国确实是很大的市场。我们访问了以色列、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发现国外的智慧城市建设没有像中国这样热火朝天,往往政府是不牵头的,主要是由企业做一些局部的、领域性的建设。但是在中国往往是政府做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并强力实施。从这一个角度上来看,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为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的很多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

这是全国的PPP项目统计。现在因为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很多智慧城市的建设要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即以PPP的模式。上表列出了全国排名前十的PPP建设项目,可以看到投资额是比较大的。现在我们在指导长沙市做智慧长沙的建设,之前发布了智慧长沙的采购项目,比如华为的底座和腾讯的数据中台,两个项目加在一起就将近10亿。智慧城市的项目产业往往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通过这样的系统平台集中化建设,智慧城市给科技创新包括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

智慧城市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信息化,智慧城市是由人、城、数三者构成的。我们现在讲的三元时空的概念,就是要把人的需求、实体物理城市的优化和数字空间的能力提升三者之间形成一个融合迭代,形成一个混合系统,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

从工程建设和推动智慧城市的落地发展角度来讲,智慧城市并不是单纯用信息技术定义的。现在学术界有很多的前提假设和预判在真实的工程建设里面是不存在的,很多技术看起来很美,但是落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在工程建设中,技术与资金、运营模式等方面都是紧密耦合在一起的。智慧城市是基于信息化、高于信息化的一种建设方式,是要代表城市发展方式智慧化。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一个不断演进、不断迭代、实时优化的系统。随着需求和智慧的发展,智慧城市的评价也是在不断演进的,没有最智慧,只有更智慧。智慧城市系统是一种自生长、自演化的,城市级的,包括人、城、数的系统。所以数字化可以推动智能化的发展,但是数字化程度再高也不是智慧化。

我个人认为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是用新的技术对城市进行重塑和再造。首先从系统能力来讲,我们过去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强调纵向延伸,包括过去所有的电子政务系统平台都是自上而下的系统,不同的业务之间都是关联不大的,这种建设方式现在回头看是很难理解的。比如我来青岛,我自己要修一条高速公路,只能拉我自己的货,别人是不能上我的高速公路的,这是过去搞的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今天我们搞智慧城市,就要把今天的孤岛模式变成以横向的、数据融通和更加协同的方式来做。现在很多的城市大脑、政务云中心、IOC、城市云管理中心,都是统一前台统一后端,包括有很多的应用软件、应用系统的开发,都要利用共性的组建以减少开发成本。纵向系统变成集约化的系统,实现一个协同能力的转变。

其次从系统特征上来看,智慧城市的转型是从过去的稳态系统变成敏态系统。我们现在有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新的技术以后,可以在滴滴上约车,可以用扫码的方式使用共享单车,未来甚至可以用手机预约无人驾驶的汽车。智慧城市的建设从过去信息化平台都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稳态系统,正变成数据便捷流通、平台互联、多方协作的全程全时全模式的系统。过去北京市东三环的道路塌陷,要把十几个部门的领导叫在一起,因为交通、规划、道路下水电气热等不同的数据是由不同的部门管理,每个部门细化之后才可以将路面修好。今天的模式是只要我们有了足够的融合数据,一个真正的管理者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做好,而不是去找不同的部门。这就是从稳态转向敏态的转型。

第三,从智慧城市的系统结构来讲,过去我们的计算平台、应用系统、中间软件等等都是分立的,找不同公司做完由信息中心进行运维管理,但这在智慧城市的领域变成不适用了。今天的智慧城市是用更加开放的系统、开放的平台、开放的数据来做,我们从过去的分散式的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变成没有了边界的体系。比如我们今天用的最多的软件不是像过去用光盘和序列号装载的,而是用下载APP这个更加开放的方式。

从经济形态来看,我们正从工业经济转向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以网络为载体,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产业融合为主要的融合动力,展现的是一种新时代更好的且高质量的经济。

从载体特征来讲,智慧城市从过去提升城市的城镇化,我们要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完成智慧化的转型。

从设计原则来讲,现在许多智慧城市建设是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的,都是用过去小系统的方法论来做一些非常粗放的建设。实际上是智慧城市是相当于项目级的系统建设,不再是一个单独部门的建设,所以要进行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连接,制定好数据的接口、平台的接口、安全的保障等等。

复杂系统的设计中,子系统关联性的设计要比每一个子系统的设计更加重要。对于智慧城市平台来讲,接口进而整体机制的设计,要比每一个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更加重要。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当前在工程技术领域我们是没有成熟的顶层设计的方法论的。实际上我们现在投入了这么多钱,建了这么多城市的平台,却没有工程学的指导。我们致力于提出和实践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方法论,包括从体制机制、技术层面来形成一些指导。顶层设计不是简单的一个平台加几个前台中台,其核心是解决业务的需求、规范、评测等各种关系。

从网络服务模式来看,要从尽力而为到无处不在,我们就要实现数据、软件、连接、服务无处不在的模式。特别是5G未来的发展,要转向更加惠民、高质量的服务模式。

从技术实施路线来看,现在业界非常大的一个问题是强调先进适用,但是在我们真正的落地实验里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适用先进。在智慧城市领域,学界做的许多高水平甚至是实验性的成果在智慧城市中是很难直接使用的。我提出了一个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度的公式,智慧城市系统如果其直接的效果越好,用户的满意度越高,成本越低,那么它的智慧度就越好。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可以研究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技术,但是一定要强调适用性。适用技术不一定是落后技术,一定是最适合现实的发展技术。

从建设运营模式来看,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系统建设,而是要打造一个新的信息服务业态,要实现长效的动力机制,并进行演化和迭代。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发改委和网信办牵头,建立部级协调工作机制,通过评价来进行合理引导。

我们现在也在建立智慧城市评价的系统,在2018年智慧城市的全国评价中,我们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首先是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快速发展。2016年的全国被调查城市的平均分只有58.3分,而2018年达到68.13分。我们认为85分以上的城市,才是真正的成熟期的智慧城市。在2016年没有超过85分以上的城市,但是到2018年已经有23个城市的分数超过了85分。可以看到其实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效果是越来越突出的。

在机构改革之后,许多地区成立大数据局等等。我们发现体制机制改革也给智慧城市带来很大的影响,对智慧城市的评价有非常重要的正相关的作用。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全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四大板块发展仍然是非常失衡的。从我们的八个一类指标的雷达图中,可以看到四个板块之间表现还是差距非常大的。所以从智慧城市的角度来讲,也印证了十九大提出的要解决不平衡的问题。

集聚效应也非常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好,实际上是相互带动的,包括重点研发计划也提出了智慧城市群的概念。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群智慧城市是非常突出的,长三角的平均分达到81.66%,粤港澳大湾区是78.78%,京津冀城市群达到71.98%。

智慧城市的评价结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及人口规模直接也具有关联性。从人口规模、城市GDP、人均GDP、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方面比较,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比如人口越多的城市,智慧城市的整体得分越好,这是中国的一个特点。这说明人口多了之后,就有了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人气,而一旦人来不了,地方经济就又要垮掉了。所以人的集聚和人口规模的增长也暗含着地区背后的财政收入、产业效果和应用潜力。但我希望在未来,人口少的城市也能有高的评价分,实现宜居和均衡发展。

我们还用大数据的方式,利用蚂蚁金服和支付宝的城市频道系统发放对于老百姓的调查,从公共WIFI、社区、健康有关的服务、公交服务、市民热线等十多个方面来考察城市的公关服务满意度,这些数据都是非常真实的。

从全国整体的发展来看,在2016年全国前30名的城市主要在东部地区,而现在中部地区也在快速崛起。未来在做试点时,不要只盯着沿海地区,像长沙等中西部地区已经在快速的赶上,也可以给我们的研究提供非常好的基础。

另外,这是我们在各个领域进行的2016和2018年间对比,这是市民体验度的变迁。未来对于智慧城市的很多项目,在具体应用过程当中是不是真正让老百姓认可,将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有了数据之后我们就可以做更加精准的需求分析,对各个维度开展针对性的建设。

从未来策略来讲,我认为中国的智慧城市正处于四期叠加状态,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起步成长期,还是瓶颈凸显期和示范成型期。所以我们要解决五大发展短板的问题,包括改革创新短板、发展实效短板、区域差异短板、长效运营短板和信息安全短板,实现向上的跃进。现在有一个新3D的说法,就是数字决定命运,智慧引领未来,希望人工智能可以更好的在智慧城市当中展现魅力,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动力支持,谢谢大家!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1-0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人工智能前沿讲习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