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武汉,排查结果出来了!数据分析立了大功

武汉,排查结果出来了!数据分析立了大功

作者头像
陈学谦
发布2020-06-05 11:07:27
4530
发布2020-06-05 11:07:27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学谦数据运营学谦数据运营

喜大普奔。

6月2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第104场新闻发布会。

会上,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卢祖洵介绍,从5月14日0时至6月1日24时,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9899828人,没有发现确诊病例,检出无症状感染者300名、检出率为0.303/万,追踪密切接触者1174名。其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无症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均进行了医学隔离观察。目前武汉市无症状感染者在全人群的占比极低,没有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传染他人的情况。

以上信息来源于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客户端。

武汉市的感染情况到底如何。

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心,武汉市政府也很关心。

5月14日0时期,武汉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十日大会战”任务,准备在10天之内,对全武汉的1000万以上的人口做一次核酸检测,彻底摸清武汉市的详细情况。

这次武汉市的核酸检测,采用免费+自愿的原则,但武汉市人民的参与热情,惊人的高。98%以上的常住人口都参与了本次检查.

从发现病毒开始的第一天起,武汉人民的种种作为,真的让人发自内心地很感谢武汉人民,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这可是标准的千万人级别检测,很多人不禁要问,武汉市有能力完成这么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么?

要知道,美国作为全球霸主,懂王更是无比自信,号称拥有地表最强各种能力,当然包括新冠肺炎检测能力,2个半月的时间,也就做了不到700万份检测而已,武汉,一个小小的城市,怎么可能完成千万份检测的,还是10天之内。

话说回来,如果真有这么强的检测能力,那为什么一开始不用?非要等到疫情到了收尾阶段才来使用?

这是因为,这次的病毒,人类是第一次接触,之前对它完全没有任何了解,就连医学专家,也不知道病毒的特性。

那么短的时间内能够通过研究发明出核酸检测试剂已经是很伟大了,先确保有东西用再说。。。

而临床病毒学家也一直在寻找更高效的检测办法。

直到四月底,《柳叶刀》,这一地表最强医学杂志,发布了一篇文章,研究团队先将2888份样本单独检测,然后把它们混合成了292份“样本池”。

结果发现292份样本池的结果中,仅有1次结果为错误的。这意味着,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混合样本池的办法,付出轻微损失灵敏度的代价,来大幅度提高检测速度,用来大规模筛查无症状感染人员。

发布在柳叶刀上的研究论文表示,在保证灵敏度和准确性的前提下,最多可一次混合30份样本。

这,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速度。

在某互联网企业的面试题里,曾经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数据分析问题:

1000个瓶子里,有一瓶含毒,其余均是无毒清水,现在你只有10次机会来检测,请问如何找出那瓶含毒的清水?

这是一个经典的二进制算法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混样检测,每消耗一次机会,就可以排除掉一半清水的嫌疑。

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检测办法,前提是你必须要通过实验确实混样的规模上限,以防试剂灵敏度不足。

所以其实回顾一下很多小学的奥数题,比如用几次天平将n个小球中质量不同的那个球找出来,以前我也觉得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是经过此事,我觉得还是有实际意义的。

这是在从小培养数据分析意识。

柳叶刀》是英国的医学期刊,但地球上第一个采纳这个论文用以大规模检测民众的,不是英国,也不是美国,而是中国。

第一个率先行动的基层主体,是中国的武汉市政府。在这次千万检测大会战之前,武汉市政府邀请医学专家提供了指导意见。

根据武汉市《全民核酸筛查混样检测标准论证会专家意见》内容显示,专家团队预计此次武汉全市将有800万市民报名参与核酸检测,预期日均检测80万份。而实际情况是接近1000万人参与了检测,共检测了18天。

但是按照目前的检测能力根本不可能达到要求,所以《柳叶刀》的那篇文章中就提供了新的思路,武汉市根据实际的检测能力,提出采用混样检测方式进行,建议混样规模为5~10人份一组。

把10个人的样本混合在一起,进行一次检验,如果没有检测出感染,那么10人全部通过。如果检验出感染,则10人全部单独检测,直到把具体感染的人找出来。这个操作,直接把检测能力提升了10倍。

如果早在疫情之初,《柳叶刀》或者其他杂志就发表了这篇文章,那么现在的情况远远不是如此了,武汉和全国人民也能避免多少死亡。

但,医学专家不可能未卜先知,更不可能提前去做病毒实验。

而中国在对病毒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靠最原始最笨拙的办法,硬生生的控制住了病毒,付出了巨大代价。然而有些国家要么趁着国内疫情大发疫情财,要么对中国的抗击疫情斗争进行毫无依据的污蔑,我想,最后只能是玩火自焚。

从中我们也可以反思:二进制算法在很久之前已经被大众所知,尤其是很多小学奥数题里都有相似的题目,更不用说诸多面试题里都出现过这样的题目。

但是在医疗领域,这种方法竟然在2020年的4月才开始使用。

要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如此传播迅速、影响深远的疫情,要不是全球的卫生组织发现根据当前的检测速度和力度,根本无法阻止疫情的蔓延,恐怕也不会想到用这种办法来检测。

危机倒逼改革。

再一次展示出它是多么正确。

但,至少这一次,危机倒逼出的解决方案,也会在今后发生类似传染事件时起到巨大的作用。

这就是人类的智慧。

这份战果回头看,真的实属不易。

根据之前武汉市提供的数据,武汉市在5月14日至22日之间,已经完成了542万7937人的检测,只发现了159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余均为阴性,没有一例确诊案例。而后续随着核酸检测由高危人群逐渐向普通居民覆盖,武汉当前真实的情况也逐渐浮现出水面。

而实际情况,比大家想的,要好得多。

根据武汉市卫健委提供的数据:

检测人数逐渐增多,但始终未检测出新增确诊,检测出的无症状感染者也越来越少,检出率、历史巅峰总感染占比也越来越小。

这里我们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首先,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有一定的传染风险,但传染能力非常的低,甚至可以说近似于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无法找出无症状感染者,他们可能潜伏在任何场所,跟大量的人群接触,但是最终他们周围受感染率极低,而后续的自愈率也极高。

其次,武汉市5月底无症状感染者的检出概率和4月初相比,缩小了近99%。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4月初还是5月底,采样都是同样的规范,检验手段也相同。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在当前的医疗条件和人体免疫力自愈能力的情况下,每过两个月,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都会减少99%。

只要我们彻底了解清楚了这个病毒,掌握了第一手的感染率数据,我们就会发现,新冠病毒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

而费用方面,虽然采用了混样法并且由政府进行集中采购降低成本,但这一波检测的人实在太多,总支出大约9亿元人民币。

但商业萧条,给武汉市带来的损失,哪怕一天都不止9个亿。全国上下也莫不是如此。

这波大混检,必然有个别漏检,必然有个别假阴性,但这不重要。

因为大体的数据已经出来,武汉市的感染全貌已经非常清晰了。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最好程度,还要好。武汉市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正在急剧的减少中,每2个月就会减少99%,而真正发病的阳性感染者,更是极度罕见。

武汉市,终于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

愿所有的中国人,再也不要经历这样的痛苦。

这个事件,也更加坚定了我学习数据分析的决心。

通过数据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然后总结经验。这样,事件也不再是单纯的事件,数据也不再是孤零零的数据。我想,这也正是数据分析人的最终归宿。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6-0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PowerBI生命管理大师学谦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