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高影响天气的预报和服务

高影响天气的预报和服务

作者头像
用户1247399
发布2020-06-28 15:17:45
6410
发布2020-06-28 15:17:4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编外气象人编外气象人

点击编外气象人,关注了解更多。

何为高影响天气?面对高影响天气有没有预报的策略?高影响天气下该如何开展气象服务?今天就聊聊这些内容,这也是今天上午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思考。

丁一汇院士编著的《高等天气学》中定义的高影响天气是指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天气现象与事件,如对流性和地形降水造成的洪水、暴雨雪、沙尘暴、破坏性地面大风等,也包括高温、冷害、干旱、影响空气质量的气候条件以及具有高度社会和经济影响的非极端天气等。这个定义比较宽泛,还要结合不同区域和不同环境来具体认定。所谓的高影响天气,应该把所处的地域环境放在首位,其次是对经济和人的影响程度。如果暴雨暴雪下在了沙漠中,下的再大也不会造成多高的影响;可即使是一次小雪过程或者一次中到大雨下到了人员密集的城市中,同样会带来较高影响。印象比较深的是2001年12月7日北京下的一场小雪,雪量不大,根本达不到暴雪的量级,却造成北京满城的地穿甲,整个交通大瘫痪,恰逢晚高峰,很多人挤不上公交车,步行回家一直走到深夜。所以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下高影响天气的定义和标准是不同的,包含的天气现象与天气事件也各不相同。如果在北京这个超大城市,要考虑城市基础建设的承受能力、人的防灾减灾意识、经济发展的气象条件、人们对气象服务的要求和预期等等多种因素,所以面对城市中的高影响天气就要讲究预报策略了。再举个“著名”的案例!2012年7月21日北京大雨。真正形成高影响的气象灾害是城市积涝、人的防灾减灾意识不强、对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关注不足所造成的。因为下凹桥区的排水能力不足导致积水太深,让司机以及乘客命丧黄泉,这就是我们对城市基础建设的承受能力预估不足;明明知道外面下着大雨还要驾车出门、还要前往山中的景区游玩,积水已经漫过桥面、路面,仍要不顾危险的开车通过,这就是防灾减灾的意识不强;电视、广播、短信、室外大屏等多个传播渠道在反复播报降雨的预报预警信息,可还是有很多人压根儿就没当回事,这就是对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不够敏感。可见,高影响天气的预报策略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要不断思考,不断积累宝贵经验并应用于预报业务实践。

高影响天气预报的核心是让高影响降低,对社会经济和对人的生活影响减小,因此预报策略的制定上也需要分门别类,不同的天气现象或天气事件对应不同的预报策略。我们气象部门有一个优点,做事情讲流程也讲规矩,每一步都能照章办事。因此在进行高影响天气预报的业务开展上会制定出详尽的职责分工、预报发布流程以及应急预案,以应对和完成高影响天气的预报预警工作。当前气象部门是垂直结构,像北京气象局有市、区两级气象部门,有些省局有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不同级别的气象部门所面对的服务范围不同,高影响天气的预报策略也会有所差别。一般最上级的管理部门制定出一个通用的工作方案,各级业务单位在执行时就需要根据本级特色制定一个适合自己部门的工作方案。当前的气象部门还是一个双管体制的服务单位,市级部门主要为市级相关部门提供预报,区级部门为本区相关单位提供预报。还是拿北京市气象局举例,市局主要面向市防汛办、水务局、交通委、旅游委等各个城市运行管理部门,那区局主要面向区防汛办、区农委、区水务局等区政府的运行管理部门。啰嗦了半天还没聊到预报策略,恕我话痨,其实我考虑的预报策略和这个垂直结构、层级管理有很大关系。高影响天气预报也应该和他的定义、标准一样,要“因地制宜”。山区和平原的高影响天气是不同的,那预报的着眼点就应该不同;市级和区级的服务范围不同、人群不同,考虑的预报量级也应该不同;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目标不同,思考的预报要素同样也应该不同。还是举个例子吧。城区人群密集,公众对预报的准确度期望较高,因此在大城市的高影响天气预报策略上要尽可能的向精细化靠拢;山区旅游景点多,户外多动者较频繁,而短时强对流易造成塌方、泥石流的出现,因此预报策略上要向定点、定量上靠近;城区的交通运行、能源调度对天气条件敏感,在预报策略上可适当放大一点,而郊区农业、工业以及旅游业是经济支柱,预报时要更加突出针对性。这只是简单讨论了一下,具体的预报策略要根据部门定位、服务范围、关注要点以及历史经验制定并不断在实践中完善。

说完预报策略,再简单聊聊最后一个问题,高影响天气下如何开展气象服务。其实刚才的预报策略本身也是在开展气象服务,这里的气象服务范围更广,是高影响天气中的整体气象服务流程,这里面其实包含了我们气象部门的大多数的气象业务单位。要做好高影响天气下的气象服务,光有方案、流程以及规则还不够,还需要具体的实施步骤,需要多个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才可以。需要完成从天气的监测、会商、历史统计与分析、产品制作与发布、媒体宣传、舆情应对等等一系列的工作,这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比如由气象台负责高影响天气的监测、会商,为政府运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服务;气候中心负责气候和历史的统计分析材料撰写,为农林管理、城市规划部门提供分析产品;气象服务中心负责制作科普产品、服务专报以及预报警报加工产品,为公众以及相关行业提供服务;环境中心监测霾、沙尘、大雾等,撰写服务材料为当地大气综合治理部门提供服务;预警中心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将预警信息向社会公布;局办公室以及记者站要时刻关注舆情变化,做好高影响天气的舆情应对。另外各区、县气象局也针对本区域要进行多部门的联合联动,共同做好高影响天气的气象服务。面对高影响天气,我们服务的宗旨同样是让高影响降低,让经济损失和人员损失尽量减少。因此无论是高影响天气标准的认定、预报的策略、服务的解决方案,都应该围绕着核心目标来思考,要重视经验的积累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应对从容!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6-18,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编外气象人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