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社区首页 >专栏 >大脑如何处理认知冲突?几个有趣的脑科学实验分析。

大脑如何处理认知冲突?几个有趣的脑科学实验分析。

作者头像
朴素人工智能
发布于 2020-06-29 08:48:59
发布于 2020-06-29 08:48:59
2K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朴素人工智能朴素人工智能

撰文丨橙子 (华南师范大学 心理学博士生)

责编丨刘斐雯

排版丨茄子

请你尝试阅读下图中每个字代表的颜色(也即其本身的词义),是不是觉得比较简单?接下来,请再尝试着读一读下图每个字的字体的颜色(注意:不是阅读词义)。在此过程中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总是不自觉地忽视字体的颜色而去阅读词义,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正确读出字体的颜色,而且感觉读得特别费劲。

图1 Stroop任务

有以上这些感受的人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研究者在实验中也发现人群中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他们发现,当字体的颜色和其本身的意思不相同时,被试者的反应速度会下降,并且错误率会上升。这是因为无关的词义与颜色之间产生了认知冲突,如图片中第一个字的词义“蓝”干扰了对颜色“黄”的命名,从而使阅读颜色的反应速度下降,并可能使我们本该在阅读颜色的时候错误地做出了阅读词义的反应,这就是经典的Stroop效应。

不过,对此我们并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大脑有一种高级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排除词义的干扰。它就是认知控制能力——一种以目标为导向、帮助我们排除无关干扰信息、协调各种基本认知过程的能力。在生活中,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也离不开认知控制。例如,在十字路口过马路时,你需要时刻注意来往的车辆、要关注红绿信号灯,还要小心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电动车;作为司机你可能还需要做好随时刹车的准备,而认知控制能够协调多种认知过程,例如知觉、注意、记忆等,帮助你完成这些行为。

图2

那么,大脑如何通过认知控制处理认知冲突保证我们可以实现小目标?正式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想一想当你纠结“减肥还是吃美食,熬夜还是养生”的时候,脑子里是不是好像总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人生要享受,舒服最重要”,另一个则说“你要努力,不能浪费时间”,这两个小人相互争吵,谁也不想妥协。同样,认知控制在解决冲突的时候也会遇到相互竞争的“小人”,那么,它将如何解决这些竞争呢?

图3

研究者提出的认知控制的冲突监测模型也许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以学习和玩手机之间的反应冲突为例,假设你的终极目标是“学习”,干扰刺激为“玩手机”,冲突监测模型会假设存在这样一个过程(图4):玩手机激活某个通路产生反应A,学习激活另一个通路产生反应B,反应A和反应B之间会产生反应冲突—“又想学习又想玩手机”,冲突监测单元前扣带回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能够监测到这种冲突,并进一步将冲突信号传递到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DLPFC存储着当前的任务目标—“学习”,所以它会通过增加学习权重或抑制玩手机的方式来解决冲突,从而保证你能够完成终极目标—学习。

图4 改编自Botvinick等人(2001)提出的冲突监测模型

所以,有明确的目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为关键时刻还得靠它把你从玩手机中拯救出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并不是每次都能胜出,因为玩手机是一件轻松、甚至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事情,所以它常常会摆脱认知控制的束缚。

参与认知控制过程的脑区并不仅仅只包含ACC和DLPFC,顶叶、前运动皮层、额中回等脑区同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既然认知控制这么重要,那么可不可以通过训练来增强我们的认知控制能力呢?

图5

已有研究表明,适当的训练能够增强认知控制能力。如,训练被试对颜色与词义不一致的刺激(如“红、黄、黑”)进行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当遇到新的刺激时,如“绿”,被试也能更快的对其颜色做出反应,而较少受自动化更强的词义的干扰。这说明经过练习个体产生了一种稳定存在的高认知控制状态,而且这种高认知控制状态能够迁移并有效解决新刺激中的反应冲突。Karbach等人也发现训练能够增强认知控制,并且增强的认知控制能力可以迁移到类似的任务中。

神经影像研究也为认知控制的可塑性提供了证据。例如,Oelhafen 等研究者使用n-back任务对个体进行了三周的认知训练。在n-back任务中通常要求个体判断当前刺激与之前某刺激是否相同,如在2-back任务中要求被试判断N试次与N-2试次是否相同。结果显示,训练组被试在完成另一项认知任务(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时反应速度更快,顶叶激活更强(图6)。顶叶被认为与主动注意控制有关,顶叶的强激活说明训练可能增强了注意控制过程,使被试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注意从而加快了冲突解决。

图6 与控制组相比,训练组被试左顶叶有更强激活

(Oelhafen et al, Neuropsychologia, 2013)

国内研究者Hu等人发现经过五天的Stroop任务训练后,不仅能够改善被试的行为学得分,而且能够增强带状盖网络—小脑和带状盖网络—初级视觉网络等脑区间的功能连接。他们发现,这些脑区功能连接的增强有助于冲突的解决,也就是说这些脑区间功能连接越强,被试的行为表现也越好(图6)。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训练增强了带状盖网络对小脑、初级视觉网络等脑区自上而下的调控,从而优化了认知控制过程,例如带状盖网络对初级视觉网络的调控作用增强可以使个体更好的分配注意资源。

图7 训练组的行为学得分越高,脑区间功能连接越强;对照组则没有出现

(Hu et al, NeuroImage, 2017)

在Berkman等人的一项研究,他们要求被试听到声音信号后抑制原本打算做出的反应,试图训练个体的抑制控制能力。他们发现训练改变了壳核和DLPFC的激活时间,也就是说,训练前核壳在任务准备阶段有更大的激活,而训练后它在任务执行阶段有更大的激活;训练前DLPFC在反应执行阶段有更大的激活,而训练后它在任务准备阶段有更大的激活(图7)。DLPFC被认为与任务执行和冲突解决有关,而核壳主要参与被动控制过程,所以它们激活模式的相反变化说明个体不再只是被动的应对刺激,训练使个体逐渐形成了一种主动控制、主动预期冲突的状态,增强了认知控制。

图8 训练后,DLPFC在任务准备阶段(cue period)激活显著增加,在反应执行阶段(stop period)活动显著下降

(Berkman et 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4)

不过遗憾的是,虽然研究发现适当的训练方法可以增强认知控制能力,但同时也发现这种效应并不能长时间存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后会自然消退。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等一系列学科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日后或许能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持久稳定地提高认知控制能力。

封面图片:

https://www.azquotes.com/picture-quotes/quote-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william-shakespeare-26-73-45.jpg

文中插图:

图1https://www.sohu.com/a/273129752_617478

图2https://www.jianshu.com/p/187940720697

图3http://tushuo.jk51.com/tushuo/1446312.html

图5https://www.sohu.com/a/342794431_120178136

图4, 6-8 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Stroop, J. R.. Studies of interference in serial verbal reac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35,18(6), 643.

2. Botvinick, M. M., Braver, T. S., Barch, D. M., et al. Conflict monitoring and cognitive control. Psychological Review, 2001,108(3), 624.

3. Karbach, J., & Kray, J. How useful is executive control training? Age differences in near and far transfer of task‐switching training. Developmental Science, 2009,12(6), 978-990.

4. Bugg, J. M., & Crump, M. J. In support of a distinction between voluntary and stimulus-driven control: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proportion congruent effect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2,3, 367.

5. Hu, M., Wang, X., Zhang, W., et al. Neural interactions mediating conflict control and its training-induced plasticity. NeuroImage, 2017, 163, 390-397.

6. Oelhafen, S., Nikolaidis, A., Padovani, T., et al. Increased parietal activity after training of interference control. Neuropsychologia, 2013, 51(13), 2781-2790.

7. Polk, T. A., Drake, R. M., Jonides, J. J., et al. Attention enhances the neural processing of relevant features and suppresses the processing of irrelevant features in humans: 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of the Stroop task.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08, 28(51), 13786-13792.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6-24,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朴素人工智能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Nature子刊:人类认知控制的闭环增强和神经解码
在抑郁、焦虑、成瘾和其他精神障碍中,普遍存在认知控制缺陷的能力——即抑制默认的有效反应以支持更具适应性的选择。在这里,我们报告了概念验证证据,在接受颅内癫痫监测的患者中,闭环直接刺激内囊或纹状体,特别是背侧部位,增强了患者在冲突任务中的认知控制。我们还表明,闭环刺激在认知控制产生失误的检测比开环刺激更大的行为变化,和单任务性能试验可以直接解码来自神经特性兼容现有的闭环大脑植入的少量电极活动。认知控制的闭环增强可能纠正潜在的认知缺陷,并帮助严重精神障碍的治疗。
悦影科技
2023/07/22
6030
NeuroImage: ADHD青少年右侧额下回皮层fMRI神经反馈的功能连接变化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多发于男孩且与较差自控能力有关,其基础是额纹状体缺陷。在临床实践中,中枢兴奋性药物治疗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治疗ADHD的黄金标准,大概有70%的的病人的临床症状能够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有效的改善。但研究表明,这种改善很难得到长时间的维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大脑对中枢兴奋性药物产生了适应。而其他限制疗效的原因可能还包括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某些共病条件的限制使用,药物的滥用和未知的长期影响,以及对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因此,非药物疗法,如饮食疗法,行为疗法及认知疗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这些治疗方法都只显示出了有限的效果。
悦影科技
2020/11/13
5960
NeuroImage: ADHD青少年右侧额下回皮层fMRI神经反馈的功能连接变化
PNAS:你会作弊吗?—认知控制在作弊行为与诚实行为中的介入作用
你曾作弊过吗?你是一个诚实的人吗?面对作弊的诱惑时,你的认知控制是否帮你有效地抵抗了诱惑从而帮助你遵从自己的道德操守,还是促使你更加屈从于诱惑,从而获得更多利益呢?快来看看这篇文章,帮助你了解面对作弊选择时,to be or not to be的困惑是怎样被大脑最后决定的。
用户1279583
2020/08/13
1.1K0
精神疲劳:“心累”时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一天的学习结束后,你有没有感觉过疲倦?像这样完成需要大量注意力和专注力的任务后的疲倦感被称为精神疲劳。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设计任务来研究这种感觉。他们发现,当我们精神疲劳时,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运动能力都会变差。科学家目前还没有明确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但能够确定的是精神疲劳会改变大脑的状态。当我们精神疲劳时,大脑前部有一个被称为前扣带皮层的区域会降低活跃度,让我们感觉不想付出努力去完成工作,这就是为什么精神疲劳时我们的表现会下降。好消息是,科学家找到了减轻精神疲劳的方法,关注当下,听音乐,进行体育锻炼,或者摄入咖啡因都能让人感觉更好。
脑机接口社区
2024/01/11
2420
精神疲劳:“心累”时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
ERP经典范式知多少—重温Go/Nogo范式的经典实验
《本文同步发布于“脑之说”微信公众号,欢迎搜索关注~~》   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s)作为神经电生理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脑科学研究中。在ERP研究中,实验范式是重中之重,可靠的实验范式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的达到实验目的,并且一些特殊的实验范式还可以诱发特定的ERP成分来帮助研究者达成特定的实验需求。因此,在ERP研究的历史中,一些设计精巧并且在可重复性上表现稳定的实验范式成功的脱颖而出,成为了受到众多研究者青睐的经典范式。如oddball范式、掩蔽范式、启动范式、双任务范式、干扰范式等等。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范式是在语言研究中对词汇产出的时间序列模型产生重大影响的Go/No go 范式。接下里就让我们通过对两篇经典文献的回顾来看看Go/No go 范式的实现以及其经典之处!
悦影科技
2020/11/18
3.7K0
ERP经典范式知多少—重温Go/Nogo范式的经典实验
​基于BCI的现代神经反馈有助于认知增强
神经反馈是一种人类增强技术,旨在提供心理变量(例如记忆力,注意力,处理速度或执行功能)的认知改善。
脑机接口社区
2023/02/13
4260
人脑中存在语言处理中心吗?Science专评的意外答案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技能,语言的运用使我们能和其他人交流思想、传播知识,创造文化,从而促进我们思想的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进程。语言本身具有多文化特性,为更好地理解语言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语言神经科学基础,我们需要将语言能力分解为两部分:
AI科技评论
2019/11/14
1.2K0
人脑中存在语言处理中心吗?Science专评的意外答案
前额叶皮层和抑郁
前额叶皮层已经成为重度抑郁症中受损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尽管在当前MDD患者和易患MDD的人群中都有功能性和结构性PFC异常的报道,但这一研究结果并没有转化为更好的治疗和预防策略。在本文中提出,我们可以将抑郁表型分解成生物学上更容易处理的维度——负面处理偏差、快感缺失、习得性无助等,这会有利于将临床研究发现与临床前抑郁症模型研究中出现的机制证据结合起来,从而更能促进我们对MDD的理解。为此,本文回顾并整合了与这些核心表型相关的临床和临床前研究文献,同时强调系统层面的方法、治疗效果,以及特定的PFC异常是否是MDD的原因或后果。
用户1279583
2021/12/31
1.3K0
前额叶皮层和抑郁
Human Brain Mapping:持续注意的个体差异与皮层厚度有关
持续注意(sustained attention)是一种对日常生活至关重要的基本心理能力。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研究发现,多个脑功能网络在被试内脑活动变化及持续注意的个体差异中起着重要作用。之前研究表明,背侧注意网络(dorsal attention network, DAN),腹侧注意网络(ventral attention network, VAN)和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的活动与持续操作任务(continuous performance task, CPT)中的准确性和变异性相关。然而,尽管这些工作涉及的脑域广泛,但很少有研究探讨大脑结构变化,特别是没有明显神经损伤的个体的大脑结构变化与持续注意的关系。皮层厚度是测量大脑结构变化的常用指标,即皮层表面和白质之间的距离。它反映的是皮层灰质的厚度。近期,来自美国Transl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TBI and Stress Disorders的研究团队在Human Brain Mapping上发表了题为《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ustained atten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cortical thickness》的研究论文(Alex etal., 2019),他们使用任务态MRI探讨了持续注意与皮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本文对该论文进行详细解读。
悦影科技
2020/11/13
5880
Human Brain Mapping:持续注意的个体差异与皮层厚度有关
综述文章:支持自闭症谱系障碍青少年灵活认知和行为的大脑机制
认知灵活性使人们能够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适当的反应,并与积极的生活结果有关。随着对向独立生活过渡的日益关注,青春期对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青少年提出了特别的挑战,他们在面对挑战时往往难以灵活地作出行为。本文综述了青少年灵活认知发展的大脑机制,以及这些神经系统是如何影响ASD的。任务转换和设置转移的神经影像学研究为ASD个体在认知灵活性任务执行过程中非典型的外侧额顶叶和中扣带岛叶网络激活提供了证据。最近的研究也探讨了内在的大脑网络动态如何支持灵活的认知。这些动态功能连接研究为青少年ASD患者脑状态间转换数量的改变以及功能连接的高变异性提供了证据。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利用生态效度和结构效度相结合的度量方法来测量认知灵活性。ASD患者执行功能能力的异质性也必须进行分析,以确定哪些个体将从提高灵活性的针对性训练中受益最大。青春期激素对ASD青少年脑网络发育和认知成熟的影响是另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最后,双语可能与ASD保留的认知灵活性有关,这一有趣的可能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这些开放性问题对于未来ASD青少年认知和行为灵活性的转化神经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悦影科技
2021/05/23
5340
综述文章:支持自闭症谱系障碍青少年灵活认知和行为的大脑机制
脑电研究:冥想提高年轻人的持续注意
来自加利福利亚大学的DavidA. Ziegler等人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冥想与年轻人持续性注意关系的研究。该研究使用了一款冥想训练软件(MediTrain)来研究冥想对持续性注意以及工作记忆的影响。
用户1279583
2019/09/17
9840
脑电研究:冥想提高年轻人的持续注意
额顶网络:功能、电生理和个体精准定位的重要性
人脑在准确、快速地学习新概念和状态间切换同时保持着复杂的规则集的能力上是相较其他物种所独有的。我们采用灵活配置信息处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任务需求的任务集以在一天中从事无数的目标导向任务。在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中,这种意志性目标驱动行为的过程被称为认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认知控制不是由单个脑区或单个脑网络执行的,而是由几个不重叠的脑网络执行的,每个网络由一组相对较大的解剖分布区域组成,包括额顶网络、带状盖网络和突显网络。现在有大量的证据表明,这些网络与下游的加工或注意网络在解剖学上是分离的,无论是在任务态还是静息态。每个网络在包括执行、维持和更新等的认知控制中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与注意和认知控制相关的网络映射到Petersen和Posner所勾画的网络上:背侧和腹侧的注意网络支持定向,额顶叶和带状盖网络支持认知控制。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关注控制网络,特别是额顶控制网络。
用户1279583
2023/03/08
7010
额顶网络:功能、电生理和个体精准定位的重要性
宏观人脑功能网络的通用分类
过去十年中,旨在描述人类连接组特征的研究的激增。这些项目使用非侵入性神经成像方法和先进的分析技术,绘制了大规模系统的大脑区域。虽然人脑是由多个宏观功能网络组成的这一观点在认知神经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用户1279583
2022/11/14
1.2K0
宏观人脑功能网络的通用分类
语言网络的短期迅速重组
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Germany)的Gesa Hartwigsen等人在eLIFE期刊上发表了一片文章,研究了病变后的语言网络是否可以得到相邻网络的补偿:即健康大脑中语义区域的刺激扰动抑制了大脑语义网络的活动,但是促进了相邻语音区域的激活。受刺激区域增强了对另一个语义网络内关键节点的抑制作用,而这种抑制导致了个体响应速度的延迟,从而表明对远程节点的抑制是功能相关的。相反,对语音区域的刺激抑制了网络中的活动,并且在不引起脑区激活强度增加的情况下破坏了行为。这
用户1279583
2018/03/29
1.2K0
语言网络的短期迅速重组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重磅综述:认知和行为的灵活性-神经机制和临床考虑
摘要:认知和行为的灵活性允许思想和行为的适当调整,以响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在对动物进行药理学和损伤研究的同时,利用非侵入性神经成像和行为方法对人类的大脑机制进行了检查。这项工作已经确定了包括侧脑区、眶额顶叶区、中扣岛区和额纹状体区在内的大规模功能性大脑网络,这些区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支持灵活性。在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青春期出现的临床症状和老年痴呆症中,灵活性可能会受到损害。我们严格评估通过认知训练、身体活动和双语体验来增强灵活性的证据。
悦影科技
2021/11/11
8070
Cerebral Cortex:调节γ振荡可以促进大脑连接性而改善认知障碍
老年痴呆症造成了巨大的全球经济负担,但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的研究表明,脑电活动的伽马波段波,特别是40赫兹振荡,与高阶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清除淀粉样蛋白-β沉积。本研究发现与假刺激相比,在可能性阿尔茨海默病(AD;n=37)患者的双侧角回上应用40赫兹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导致长达8周的认知功能显著改善。静息状态脑电图(EEG)的功率谱密度分析表明,40Hz的rTMS调制了左侧后颞顶叶区的伽马波段振荡。进一步测试磁共振成像和TMS-EEG显示:40hzrTMS可以1)防止灰质体积损失,2)增强在双侧角回局部功能整合,以及在双侧角回和左中额叶回全局功能整合,3)加强信息流从左后颞顶叶区至额叶区和加强前和后脑区之间的动态连接。这些发现表明,调节伽马波段振荡通过促进大脑内的局部和长期的动态连接,有效地改善了可能性AD患者的认知功能。
悦影科技
2022/11/28
9620
北大心理与认知学院院长方方:人类注意力图和动态机制
6月22日,北京智源大会举行了认知神经基础专题论坛,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毕彦超教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方方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的刘嘉教授、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吴思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余山教授分别做了报告,共同探究认知神经科学能为AI带来什么启发。
脑机接口社区
2020/07/15
4420
北大心理与认知学院院长方方:人类注意力图和动态机制
NPP: 重复经颅磁刺激产生抗抑郁效果的基础:全脑功能连接与局部兴奋度变化
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 是重度抑郁症 (MDD) 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是我们对经颅磁刺激产生抗抑郁效果的机制了解甚少。此外,我们也缺乏能够用以预测和追踪临床效果的大脑信号,而这些信号能够帮助进行分层与优化治疗。本研究中,我们进行了随机、假性对照的临床试验,在rTMS前后分别测量电生理、神经成像和临床变化。患者(N=36)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有效刺激或伪刺激的,针对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的rTMS干预,为期20个连续工作日。为捕捉由rTMS驱动的大脑连接与因果兴奋性上的变化,我们在干预前后均对患者进行了静息态fMRI和TMS/EEG数据采集。通过同时进行的TMS/fMRI,可以评估抑郁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大脑因果连接基线的差异。相比伪刺激组,我们发现rTMS引起了:
用户1279583
2020/04/01
1K0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大脑网络的调制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可以影响行为任务的表现,改善大脑状况的症状。然而,tDCS是如何影响大脑功能和连通性的还不清楚。在这里,我们测量了磁共振兼容tDCS全脑分析中获得的依赖于血氧水平(BOLD)的fMRI数据的功能连通性(FC)指标的变化,修正了错误发现率。志愿者(n = 64)接受了真tDCS、伪tDCS和休息(无刺激),使用三个预先建立的电极tDCS目标之一,以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 n = 37)、侧颞顶区(LTA, n = 16)或颞上皮层(STC, n = 11)为目标。在每个电极中模拟E场最高的大脑网络中,真tDCS与远程节点的连通性降低。在DLPFC-tDCS活动期间,额顶叶网络和亚属ACC之间的连接减少,而在LTA-tDCS活动期间,听觉躯体运动网络和额盖之间的连接减少。活跃的DLPFC-tDCS也与重叠亚属ACC的眶额网络内的连接性增加有关。在不考虑目标的情况下,在真和假tDCS中,感觉运动和注意区域的FC指标均增加,这可能反映了tDCS的认知-知觉需求。综上所述,这些结果表明tDCS可能对正在进行的大脑活动具有预期的和非预期的影响,强调了在tDCS的基础科学和临床试验中包括假刺激、无刺激和真刺激的重要性。
悦影科技
2022/09/05
4050
DMN:大脑的默认网络
这篇文章综述由世界著名的脑成像专家Marcus E.Raichle教授撰写,Raichle 教授来自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在PET及fMRI研究中做出来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个脑功能及脑网络研究工作者,非常有必要了解Raichle教授及他的团队所在做的工作:请你猛戳以下链接—https://sites.wustl.edu/nillabs/people/marcus-e-raichle/,认真的了解一下Raichle教授在脑功能及网络研究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用户1279583
2019/07/01
5.8K0
DMN:大脑的默认网络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Nature子刊:人类认知控制的闭环增强和神经解码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