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独家解读 | 矩阵视角下的BP算法

独家解读 | 矩阵视角下的BP算法

作者头像
马上科普尚尚
发布2020-07-02 15:11:28
7490
发布2020-07-02 15:11:28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人工智能前沿讲习

作者:孙裕道

背景介绍

有深度学习三巨头之称的YoshuaBengio、Yann LeCun、Geoffrey Hinton共同获得了2018年的图灵奖,得奖理由是他们在概念和工程上取得的巨大突破,使得深度神经网络成为计算的关键元素。其中九项选定的技术成就分别是:反向传播,玻尔兹曼机,提出卷积神经网络,序列的概率建模,高维词嵌入与注意力机制,生成对抗网络,对卷积神经网络的修正,改进反向传播算法,拓宽神经网络的视角。这其中两项成就技术与反向传播有关。

图1:深度学习三剑客

关注文章公众号

对话框回复“ 反向传播 ”获取反向传播资料

BP算法前言

神经网络参数的更新的时候,经常会混淆两个概念链式法则与BP 算法。BP算法其实是链式法则求解参数梯度的一种优化方法,它可以简化梯度计算量,降低计算的冗余度。当我们提到BP反向传播的时候,不禁会问反向传播的对象是什么呢,BP算法的目的是求解各个层参数的梯度,而传播的对象其实是“变种”的误差信息。

标量视角下的链式法则

3.1 标量形式的神经网络

下图为标量形式的神经网络,并且为了说明方便不考虑偏置项。

图2:神经网络的标量形式

给定一个训练样本 ,假设模型输出为 ,则均方误差为

根据梯度下降法更新模型的参数,则各个参数的更新公式为:

链式法则求解 会有如下推导形式:

链式法则求解 会有如下推导形式:

可以发现,当计算前一层 梯度分量时候,后一层已经计算好的 结果并不能给它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而是重新从均方误差开始进行复杂的偏导计算,这样会导致计算冗余度太大,而且标量视角下的链式法则求解梯度会给人一种很混乱的感觉。

矩阵视角下的BP算法

下面的内容会涉及到大量矩阵求导运算,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啃的部分。矩阵求导法则本文中不做介绍,感兴趣的人可以阅读《The Matrix Cookbook》这本书详细学习。

关注文章公众号回复“反向传播”获取此书电子版。

图3:matrix book

4.1 矩阵形式的神经网络

下图为3层不考虑偏置项的全连接神经网络示意图:

图4:全连接神经网络

上图[network]可以描述为如下公式:

θσσ()损失函数如下所示:

()优化的目标函数为:

()其中 ,表示的权重矩阵, 为隐层向量。

4.2 随机梯度

采用随机梯度下降法求解优化深度神经网络的问题,如下式所示:

()上式中,主要的问题是在于计算 θ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链式法则求导。而反向传播就是一种很特殊的链式法则的方法。反向传播非常有效的避免大量的重复性的计算。

4.3 无激活函数的神经网络

L层神经网络的无激活函数的目标函数定义为:

()

有如下形式:

()

其中,

4.4 含有激活函数的神经网络

首先,考虑2层的有激活函数的神经网络,目标函数定义为:

θσ()则有

()其中 σ , , 是 导数。再考虑L层有激活函数的神经网络,目标函数定义为:

()

中, σσ ,并且 。

4.5 BP反向传播的原理示意

首先定义如下形式:

()具体会有:

()综上所述会有:

()

BP反向传播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所示:

上图精练准确的阐释了BP算法的原理,图中蓝色箭头是神经网络前向传播的过程,图中紫色箭头是网络反向传播的过程。可以知道,前向传播的对象是特征提取信息 ,反向传播的对象是“变种形式”的误差信息 (其中 的递推公式为图中的黑体字部分),并且每一层网络参数的梯度 用到了前一层的特征信息 ,后一层的误差信息 。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6-3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人工智能前沿讲习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3.1 标量形式的神经网络
  • 4.1 矩阵形式的神经网络
  • 4.2 随机梯度
  • 4.3 无激活函数的神经网络
  • 4.4 含有激活函数的神经网络
  • 4.5 BP反向传播的原理示意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