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基于MIMO的悬臂梁振动响应有限元计算原理及应用

基于MIMO的悬臂梁振动响应有限元计算原理及应用

作者头像
用户7573907
发布2020-07-20 14:46:55
2.3K1
发布2020-07-20 14:46:55
举报

本文介绍了梁的有限元动力学分析基本原理,并基于梁有限元模型,运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算法,计算梁在多个输入力下的振动响应。单自由度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振动动力学方程的计算和求解是深入理解本文的基础。

01

目的:计算悬臂梁在多个输入下的振动响应

图1是一个悬臂梁及其有限元参数,在中间位置和悬臂远端均受动态力,求整个悬臂梁在两个(或多个)力下的振动响应(位移,速度,或加速度)。

图1

要进行振动响应计算,首先要建立动力学方程,这就要借助有限元的方法。

02

自由状态梁的动力学方程有限元计算原理

本文算法是将图1中的梁划分为36个梁单元。本节仅针对3个梁单元的有限元计算进行举例。

图2是Euler-Bernoulli梁单元的简化模型,梁单元左侧点(Node1)受到f1的力和T1的扭矩,产生v1的位移及theta1的扭转;同样右侧点(Node2)受到f2的力和T2的扭矩,产生v2的位移及theta2的扭转。

图2

构造整个梁模型的动力学方程,最重要的是组装M(质量),C(阻尼),K(刚度)矩阵(学过单自由度质量-弹簧-阻尼系统振动的同学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整个过程如同将大象装冰箱里一样,分为流畅的三步:

一,翻书查找梁单元理论公式:

理论上(太多公式,不作介绍

),该梁单元的质量矩阵Me,刚度矩阵Ke (上标e代表element)如图3,为了简单方便,将阻尼矩阵Ce设置成比例阻尼(如图3)。那么梁单元的动力学方程就如图3红字部分。

图3

二,将多个单元矩阵组装成整个梁矩阵:

将3个梁单元组装起来,也就是将Me, Ke, Ce 组装成M123(图4),K123(图5),C123(比例阻尼,组装好M123, K123后直接算)。

图4

图5

三,基于组装好的矩阵建立动力学方程:

组装质量矩阵M,刚度矩阵K,是建立动力学方程的关键。图6中红框内的矩阵取阻尼矩阵C=0时,求取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即该梁自由状态下的共振频率和振型(包括位移和转角)。

图6

对图6中红框内的矩阵求逆,即外力和响应的传递函数矩阵,如图7红框内矩阵。

图7

03

悬臂梁的动力学方程有限元计算原理

本文要介绍的是实际应用中比较常见的约束方式:悬臂梁。怎样在模型中加入约束条件呢?方法就在矩阵的构造内:

因为Node0处,位移和转角都是0,所以原先8*8的矩阵(图8),可以不用考虑前2行前2列,变成了6*6的矩阵(图9)。

图8

图9

同样的,对图9中该6*6的矩阵取阻尼矩阵C=0时,求取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即该悬臂梁的共振频率和振型(包括位移和转角)。

对该矩阵求逆,得到悬臂状态下,外力和响应的传递函数矩阵,如图10右侧6*6矩阵。

图10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忽略各点扭矩的影响,那么该矩阵可以再次从6*6缩减到3*3矩阵,如图11。

图11

04

悬臂梁的动力学方程有限元计算算例

用有限元法算出了36*36的传递函数矩阵后,可求出在多个力下的悬臂梁振动响应,如图12。

图12

请注意,该36*36矩阵是包含频率的复数矩阵,形如图13。举例:蓝色表示f=1Hz时的36*36的复数矩阵;红色表示f=2Hz时的36*36的复数矩阵;绿色表示f=3Hz时的36*36的复数矩阵……

图13

将所有的第1行第1列复数矩阵沿着频率方向连起来,即图13中的蓝色线,即是h1,1

将所有的第1行第6列复数矩阵沿着频率方向连起来,即图13中的黑色线,即是h1,6

……

这些连线即是传递函数(复数),包含幅值比和相位差(如图14,15)。

图14

图15

如果将36*36矩阵某一行或者某一列传递函数复数的虚部依次画出来(例如:h1,1; h1,2; h1,3; …… h1,36),则可以从中看到振型,如图16。

图16

图17是根据图9中的矩阵算出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后),特征向量即振型。可以看出,该振型和图16一致。

图17

图18

在f18,f36力下的整个悬臂梁振动响应计算步骤,依然是帅气的三步(参见图18):

一,对f18, f36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复数输入力f18,f36 (包含幅值和相位信息);

二,将传递函数矩阵(复数)乘以输入力f18,f36(复数),得到梁上各点响应频谱(复数);

三,将梁上各点响应频谱(复数)反傅立叶变换,得到梁上各点时域振动响应。

05

悬臂梁振动响应计算结果及总结

以下直接给出计算结果:

图19

1)图19:

f18=1*sin(2*pi*30*t); f36=1*sin(2*pi*30*t)。这两个力在梁的不同位置,虽然同相位,但是起到互相抵消的作用。合成振动仍为第2阶振型。

图20

2)图20:

f18=1*sin(2*pi*30*t); f36=1*sin(2*pi*30*t+pi)。这两个力在梁的不同位置,相位相反,合力起到放大作用。合成振动仍为第2阶振型。

图21

3)图21:

f18=1*sin(2*pi*30*t); f36=1*sin(2*pi*166*t)。这两个力激发起来悬臂梁的两个固有频率,所以振动特性体现了两个振型的叠加。

总结:结构在多个动态力下的振动响应受到两大因素影响:

1)激励力:包括力的位置,频率,幅值,相位的综合影响。

2)结构本身的动力学特性:特别是共振频率,及共振频率下结构振型。

06

悬臂梁案例的引申应用

前面简单介绍了梁的振动响应计算方法。可能大家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长度取 0.628m,为什么将其划分为36个梁单元?

我们不妨看如下的动画(图22):

图22

将该梁卷成一圈,正好是半径为0.1m的圆。同时36个单元,每个单元对应的是 10度。

图23

图23是圆内的多个激励力。图24,图25分别是圆的某阶共振频下的振型。

图24

图25

至此,点到为止~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10-3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信号分析应用及算法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