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好的学习过程,就是要反复提问

好的学习过程,就是要反复提问

作者头像
用户6901603
发布2020-07-25 18:02:25
4260
发布2020-07-25 18:02:2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不知非攻不知非攻

最近一段时间,我的一部分工作内容,是辅导团队里新来的实习生。他们基础薄弱,经验欠佳,公司希望他们能够快速成长起来。

认真,努力,他们都不缺。但有一个问题,不敢频繁提问,即使提问,也有所顾虑。遇到问题采取的策略是自己研究,查询,试图通过努力找到解决方案。而这样的结果是,学习效率低,出来的质量也不高,无法达到我的要求。

这让我想到自己曾经初入职场时的场景。当我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我也知道问同事是一个可以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可我害怕。害怕自己问的问题太初级,害怕会让同事觉得自己烦,也怕同事因此认为自己菜。特别是曾经被指导过的问题还没有想通,万万不敢再问第二次。

除了我和团队里的实习生同事,最近收的一个徒弟也有同样的问题。不管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提问题的频率都不高,但遇到的问题却不少,也同样会在一个问题长时间卡壳。在被问到曾经学习过的知识答不上来时,也一时语塞不敢表态,没有办法大方承认我忘记了。

所以这就在学习的时候,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道强大的障碍。这个障碍形成的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有真正明白,学习,其实就是反复提问的过程。

《薛教授的经济学课》里有提到过一个小故事。

他说西方研究早期教育的专家发现了一个微妙的因素会影响儿童未来的发展。那就是父母与小孩对话的往返次数。

什么意思呢?薛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当小孩指着路上的各种车辆问这是什么的时候,父母可以回答“车”,这就完了,对话结束了,这是一种家庭教育。

还有另外一种家庭,他们之间会有往返多次的问答,爸爸会说那是公共汽车、那是垃圾车,那是警车,那是出租车。然后父母还会告诉他们,什么样的人乘坐什么样的车,下次再给他们提问,让他们回忆父母教给他们的知识。

对我而言,这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还在于那堂课程留言中点赞最高的回复。如下:

作为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我被薛教授提到的回答孩子问题时的往返次数概念惊到了... 想想自己平时的行为,在情绪好的时候会扩展性回答小朋友的问题,情绪不好或者有其他事情时回答孩子的问题就很敷衍,能一个字回答的就不会两个字回答,还会对重复的问题说:我刚才已经回答过了啊!我需要去面壁思过然后痛改前非!

这个故事在阐述什么道理呢?好的学习过程,就是要反复提问。经过自己的思考,确实短时间内想不通,那提问就是最正确的选择。提问不会证明任何东西,证明不了你学习没认真,也证明不了你学习能力弱,更证明不了你就很菜。这中间所有的障碍,都只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限制而已。

当然,我们大概率会遇到一个不好的技术领路人,也会大概率遇到不懂如何教育自己的父母。他们会烦,会生气,会觉得你学习不认真。但这是他们的问题,与你无关。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的目的在于,我们不能因为老师的质量不行,就怀疑自己,然后把自己的成长导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甚至打击自己的自信心。

还有一点就是,提问也要讲究策略,好的策略,能够得到更加积极的应对。而坏的策略,极端的例子就是完全不经过思考就提问,那么这就是提问者确实有问题,针对这样的提问者,我的应对方案就是不予理睬。那能不能遇到一个好的老师和父母,这和运气有关,我们这个年代,大多数人,是遇不到的。

至于在学习中,为什么自信心很重要?为什么曾经优秀的人,更容易再次优秀?自信心又是什么?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

问题无高低,闻道有先后。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12-2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不知非攻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